阴刻和阳刻的区别推荐文章1:和田玉常用的雕刻工艺,你了解吗?

  有的原石不经雕琢它就很美,而有的却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把它的美发挥到极致,而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雕刻技法。


  玉雕中常用的雕刻技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说一下以下几种:


  阴刻、阳刻


  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阳刻则相反,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为凸起形状。


  玉雕中的阴刻工艺是指用雕琢工具,在玉料的雕刻面上,刻画琢磨出凹入此雕刻面的点、线、面,从而表现出线条、字体或画面的一种雕刻工艺方法。


  简单来说,凹陷下去的是阴刻,凸出来的是阳刻。


  阴刻工艺可以用在玉牌、炉瓶、山子等任何玉雕形制上,既可作为阳刻工艺的衬托点缀、相映成趣,也可独立成章、单独成器。


  浅浮雕、深浮雕


  浮雕根据压缩空间的程度不同,被分为高浮雕与低浮雕这两种雕刻基本形态,也被称为深浮雕与浅浮雕。


  浅浮雕的起位要来的低,形体压缩的也比较大,更加偏向平面化,接近绘画这种表现形式。它对勾线的要求比较严谨,常用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深浮雕起位高、厚,形体的压缩程度小,在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上更加接近于圆雕。


  深浮雕的作品常会根据原石凹凸起伏的形状来雕刻,在原石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独一无二的美。


  透雕、圆雕


  透雕一般与浮雕相连,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背景部分镂空,背面大多使用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这种雕刻手法使其作品轮廓更加鲜明,层次感更强。


  圆雕又叫做立体雕或者圆身雕,是玉雕师对整件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雕刻。


  这种技法可以让观赏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玉雕作品的各个侧面,看起来比较真实,生动,如同一件实物。


  金银丝镶嵌


  金银错和金镶玉不同,行业人也叫其压丝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是镶嵌在玉器表面,制作难度大。


  要求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如果在薄胎器物上面镶嵌,那更是万分危险,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玉为石之美者,而这美,便是玉雕师的双手赋予的,这些精湛的玉雕技术,将玉石本身的性情诠释得恰到好处,似在雕玉,又在雕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藏玉App是一款专注于传统和田玉的移动社交交易平台,集分享、交流、科普、买卖于一身。这里汇聚了玉雕名家、收藏名家、资深玉友以及众多和田玉爱好者,欢迎下载。


  阴刻和阳刻的区别推荐文章2:凹凹凹凸凹凹凹,这块题记很特别→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始平公造像记》


  “造像记”是指在石窟、像龛(kān)等


  营建和雕凿时留下的题记


  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雕刻艺术


  素有“古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


  有造像题记2890余块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从北魏时期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精选的20块题记


  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的珍品


  龙门石窟中


  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记录了供养人造佛像的缘由和愿望


  为啥它能从龙门二十品中脱颖而出呢?


  答案就藏在文字的凹凸之间


  在石刻中


  有阴刻和阳刻两种技法


  前者使图案凹进去


  后者使图案凸出来


  阴刻技艺相对简单


  只需把图案处的石材刨去即可


  但阳刻需要处理除图案外所有的石材


  所以墓志、碑铭题刻


  一般多使用阴刻


  《始平公造像记》


  则是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作品


  额刻2行6字


  石刻正文10行,每行20字


  整篇作品都凸显于石碑之上


  呈现出类似浮雕的效果


  难度之大、雕刻之精


  让人叹为观止


  “最具反差感”的魏碑体


  受到历代“粉丝”追捧


  “透过刀锋看笔锋”


  《始平公造像记》碑文方笔斩截


  笔画折处重顿方勒


  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


  △《始平公造像记》拓片


  既有北方少数民族粗犷剽悍之风


  又保持了中原儒家文化的温文尔雅


  这种兼具隶、楷两种书体的神韵


  便是北魏流行的魏碑体


  《始平公造像记》是魏碑中的精品


  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获名家赞誉无数


  △名家评《始平公造像记》


  魏碑书体“上承汉隶,下启唐楷”


  为汉文字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受到历代书法鉴赏家、爱好者的青睐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


  喊出了“尊魏卑唐”的口号


  他所提出的“魏碑十美”


  也成为近代对魏碑书法


  最具代表性的评价


  △“魏碑十美”


  龙门石窟——中国的世界遗产


  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始平公造像记》所在的古阳洞


  被称为“龙门石窟第一窟”


  也被许多游客赞为“天下第一洞”


  它开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一个窟内有1300个小龛


  近800块题记


  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洞窟


  其中有纪年题记100余块


  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就雕刻于此


  龙门石窟


  至今仍存有编号窟龛2345个


  造像近11万尊


  碑刻题记2890余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艺术的集大成者


  承载着中原文化根脉和黄河文明的记忆


  更烙有不同文明交汇、交融的文化印记


  这里不仅有龙门二十品


  有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卢舍那大佛及其群雕


  还有被网友喜爱并冠以


  “史上最萌佛像”的“剪刀手”佛


  龙门石窟好似包罗万象的书卷


  不同时空的人在这里相遇、对话


  镌刻出古今的千载记忆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孙煜祁 视觉丨丁丽洁


  编辑丨翟晨金 技术丨刘竞尧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微信编辑丨张琪


  特别鸣谢丨龙门石窟研究院 总台河南总站 中国文物社


  责任编辑:贾宏伟


  阴刻和阳刻的区别推荐文章3:凹凹凹凸凹凹凹,这块题记很特别→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始平公造像记》


  “造像记”是指在石窟、像龛(kān)等


  营建和雕凿时留下的题记


  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雕刻艺术


  素有“古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


  有造像题记2890余块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从北魏时期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精选的20块题记


  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的珍品


  龙门石窟中


  唯一一品阳刻的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记录了供养人造佛像的缘由和愿望


  为啥它能从龙门二十品中脱颖而出呢?


  答案就藏在文字的凹凸之间


  在石刻中


  有阴刻和阳刻两种技法


  前者使图案凹进去


  后者使图案凸出来


  阴刻技艺相对简单


  只需把图案处的石材刨去即可


  但阳刻需要处理除图案外所有的石材


  所以墓志、碑铭题刻


  一般多使用阴刻


  《始平公造像记》


  则是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作品


  额刻2行6字


  石刻正文10行,每行20字


  整篇作品都凸显于石碑之上


  呈现出类似浮雕的效果


  难度之大、雕刻之精


  让人叹为观止


  “最具反差感”的魏碑体


  受到历代“粉丝”追捧


  “透过刀锋看笔锋”


  《始平公造像记》碑文方笔斩截


  笔画折处重顿方勒


  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


  △《始平公造像记》拓片


  既有北方少数民族粗犷剽悍之风


  又保持了中原儒家文化的温文尔雅


  这种兼具隶、楷两种书体的神韵


  便是北魏流行的魏碑体


  《始平公造像记》是魏碑中的精品


  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获名家赞誉无数


  △名家评《始平公造像记》


  魏碑书体“上承汉隶,下启唐楷”


  为汉文字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受到历代书法鉴赏家、爱好者的青睐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


  喊出了“尊魏卑唐”的口号


  他所提出的“魏碑十美”


  也成为近代对魏碑书法


  最具代表性的评价


  △“魏碑十美”


  龙门石窟——中国的世界遗产


  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始平公造像记》所在的古阳洞


  被称为“龙门石窟第一窟”


  也被许多游客赞为“天下第一洞”


  它开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一个窟内有1300个小龛


  近800块题记


  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洞窟


  其中有纪年题记100余块


  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就雕刻于此


  龙门石窟


  至今仍存有编号窟龛2345个


  造像近11万尊


  碑刻题记2890余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艺术的集大成者


  承载着中原文化根脉和黄河文明的记忆


  更烙有不同文明交汇、交融的文化印记


  这里不仅有龙门二十品


  有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卢舍那大佛及其群雕


  还有被网友喜爱并冠以


  “史上最萌佛像”的“剪刀手”佛


  龙门石窟好似包罗万象的书卷


  不同时空的人在这里相遇、对话


  镌刻出古今的千载记忆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孙煜祁 视觉丨丁丽洁


  特别鸣谢丨龙门石窟研究院 总台河南总站 中国文物社


  : 央视新闻


  阴刻和阳刻的区别推荐文章4:黑白木刻的形式美感

  ——访青年艺术家黄成春


  “云南物产丰富,昆明团结乡一年一度的苹果节,远近闻名。红红的苹果,像灯笼一样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枝条。这样的丰收景象,让人打心眼里欢喜,充满了创作欲望。我根据切身体会,创作了版画作品《苹果树》。”黄成春表示。版画作品《苹果树》视角独特、风格清新、寓意美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黄成春近照


  黄成春,1987年出生于四川,2010年、2014年先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在版画系的几年学习,让她对版画这一艺术门类从感兴趣到积极钻研,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创作基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黄成春一直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创作能力。


  艺术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人评价说,黄成春对一切美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热爱。她把日常见闻,经过思考与提炼,用版画艺术来表现,描绘了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多年来,作品曾入选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5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第三届中国版画大展等,作品被黑龙江省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黄成春《苹果树一》 黑白木刻 85cm×85cm 2018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著名作家郑振铎这句话,说的正是版画。黄成春坦言,自己喜欢单纯的表现形式,想以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起初,我的直观感受是,黑白木刻朴实、方便,对机器的依赖没有其他版种那么强。后来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她看来,黑白木刻并不单调,而是有着丰富的色彩层次,蕴含着独特的生命和情感。正如二十世纪美国版画家洛克威尔·肯特所言,版画的最早起点是黑白木刻,最大难点也是黑白木刻。


  从早期对小头像、小风景的创作,到后来对大风景、大场面的描绘,黄成春的作品体现了她一贯的“任性”。这些作品,不是大黑大白的传统表达方式,而是在一种灰色的画面中寻求变化。画面上,不同的灰色面自由过渡,而又有微妙的区别。“在进行稍大尺寸作品的创作时,我会画一个大致的构图,然后在板子上用速写的方式完成稿子。之所以省略转稿这个环节,是因为我认为转稿会抹掉很多最初的真性情。”黄成春表示。


  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谈及自己的创作风格,黄成春总结如下:第一,用灰色调表现画面;第二,注重画面的情感表达,减少理性规划;第三,以速写式的流动线条为主要塑造形式,使阴线、阳线自由地转换穿插,同时增强画面的绘画感。“本科毕业创作,是用凹版的形式完成的。在进行黑白木刻创作时,我想把凹版那种自由流动的线条表现在作品中,结合速写式线条,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风格。”她介绍。


  黄成春《苹果树二》 黑白木刻 85cm×85cm 201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黄成春的许多版画作品,都是故乡的精彩缩影和写照。“每次回家,只要熟悉的风景映入眼帘,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那种感觉,非常幸福。这些年,我曾到过不少地方写生。每个地方的风景跟故乡都不一样,但又总能找到某种相似的亲切。当地人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甚至乡野间的鸡啼、蝉鸣、马粪等,都能唤起都市人浓浓的乡愁。”黄成春说,云南省内的陆良、会泽、怒江、景东、曲靖等各个地方,都有自己之前不曾见过的美丽风景。她的《娜姑一隅》《立昌小景》《亚坪之歌》《九村山居图》等作品,都是以这些地方的风景为原型创作的。“我所表达的,不是原模原样的故乡,而是脑海中的故乡,是对故乡真挚、深沉的爱。”黄成春坦言。


  四川美术学院申的《西南地区传统木刻版画创作人才培养》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立项资助。项目从全国范围内招收传统手工艺者和民间艺人、基层文化和教育工、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共25名学员,通过田野调研、集中授课、观摩辅导、理论讲授、实践创作、讲座研讨、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于2018年6月启动,历时3个月。黄成春作为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并创作完成了《苹果树》系列版画作品。“《苹果树》没有宏大的场景和深刻的意义,有的只是我对苹果树这一事物的表现热情。从画面看,没有非常精细的构图,没有大的黑白对比。事实上,我想营造的,正是这样一种自由和随意。”黄成春说。画面中,果子的摆放、枝条的穿插、主干位置的经营,以及一些阴刻和阳刻线条的转换,都尽量遵从自然这一原则。看似凌乱,却都是精心的安排。作品打破了传统中强烈、尖锐的黑白对比,大胆采用灰色调表达对象。而且,讲究灰面与灰面之间的自然过渡。这样,就创造了一种富有张力的画面效果——以厚重的表现形式,轻松自然地表达。


  “感谢国家艺术基金,让一大批艺术工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和舞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使我坚定了创作方向和道路。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师长和亲友,给予我不断克服困难、攀登艺术高峰的力量。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争取在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黄成春表示。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阴刻和阳刻的区别推荐文章5:如何判断一块玉的价值?

  :北京青年


  西周青玉鸟形珮


  有句俗话叫作“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个“无价”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说玉比黄金更值钱;另一个意思是说玉很难估价。那么,同样是古玉,它们的价值高低到底怎么衡量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把两个问题搞清楚。第一,什么叫“古玉”;第二,“出土古”和“传世古”有什么区别?


  首先,考古学家和玩玉的行家们对于“古玉”和“新玉”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认为夏商周三代才算古玉,汉玉勉强可以算,唐宋明清那根本都不能入眼,理由是什么呢?因为玉文化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距离今天都很短,尤其是清代,也就是100多年前的事情,哪里能算是古玉呢?


  那古玉的“出土古”和“传世古”又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出土古”就是土里挖出来的古玉,“传世古”就是在人手上流传的古玉,那些入过土又传世的,也被列为传世古,价值都远远高于新玉。这又是为什么呢?入过土的,由于水土的常年浸蚀,会出现各种沁色,五彩斑斓,天趣无穷;传世的古玉,由于人们的长期把玩,精光内蕴,温润圆融,抚摸它,像是抚摸一段人生和历史。


  我们说,玉更多是一种文化载体,而古玉和新玉身上体现的文化价值大相径庭,所以价值当然也天壤之别。


  如果都是古玉,那价值又该如何评价呢?在白峰先生编著的《中国玉器概论》一书里,列举了主要九个方面:


  第一,看年代的远近。也就是说,一块三代玉或者史前玉,由于长年的浸蚀,质地可能已经部分风化剥落了,但是,它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它的价值要远远高过一块温润的明清玉。同样,一块质地还可以的明清玉,价值也要远远高于一块新玉。


  第二,看玉器在历史上所占地位的大小,体现的是它的文物价值。比如,商代晚期的铜骹(xiāo)青玉茅制作精良,是商王专用的玉器,而西周的青玉鸟形珮在西周的出土很常见,是周人基于生产劳动而幻想出来的艺术形象。显然,作为一般的玉珮,它的价值远远比不上承载重要历史意义的玉器。


  第三,看是否是出土的遗物。出土的玉器,根据沁色的不同,可以判断出它的入土时间、地点以及墓葬者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比传世古玉包含了更多的历史信息量,价值自然也比传世玉要高。


  第四,看玉器的品种和数量。比如,同样是玉璧,如果发现标准形制的玉璧很多,那么价值就会降低,而出廓璧只发现几件,它的价值就会很高。


  第五,看工艺水平。造型美和工艺美做得越好就越值钱。


  第六,看艺术水平。玉器上的纹饰和图案都会体现一定的主题,代表不同时期的风格和文化,这种风格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同时,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结合是否珠联璧合,阴刻、阳刻、浮雕、镂雕、圆雕是否恰如其分,这些都决定着玉器艺术水平的高低。


  第七,看玉器的完好性。无论是古玉还是新玉,出土古还是传世古,一件完好无损的玉器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残缺不全或遭受损坏的玉器价值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一文不值。


  第八,看玉料质地的好坏。在玉器评价里,玉料质地并不是第一位的,如果一块很好的玉,雕工极差,它的价值也不会显现出来;但对同一种玉料来说,玉质越好,其价值当然就越高。


  第九,看器物的大小和重量。把这个列为评价要素之一,是因为器物太大或太小都不好设计和雕琢,比如,战国晚期的玉鼓形珮,高3.4厘米,宽3.2厘米,厚只有0.4厘米,这么小巧的玉器,纹饰复杂,说明当时的制作工艺相当高超。再比如,清代的青金石观瀑图山子,器型巨大,把观瀑图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者和雕琢者的水平和审美。


  总结一下,其实古玉价值的判断标准和其他文物的标准没有太大区别,无非就是时间长短、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工艺水平、稀缺性、完整性等等硬性指标,道理天下大同。那么,新玉器又如何评价呢?主要就是玉质和雕工,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好看。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在没有文化和岁月积淀的情况下,颜值就是唯一的标准。


  文并供图/杨学涛


  阴刻和阳刻的区别推荐搜索词:

  

  1.阴刻和阳刻的区别图片

  

  2.阴刻和阳刻的区别 对比

  

  3.剪纸阴刻和阳刻的区别

  

本文标题:阴刻和阳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