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是哪九州
天下九州是哪九州推荐文章1:中国又叫九州,是指哪九个州呢?7个州名沿用至今
中国又称华夏,同时也称九州,也称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称。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读白:这世上岂有万寿无疆之人,却有泽被万民之功业,今日酒宴与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来,孤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统,四海之内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
军师联盟曹操的独白
天下九州一统,是分乱时期各英雄的梦想,因为九州就代表了整个中原华夏,而九州这个概念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天下九州-禹贡九州九州起源起于《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亦被称之为“禹贡九州”。
他在各氏族首领的支持与配合下,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将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经过13年,终于江河贯通,洪水注入大海。大禹治水成功,成了夏的首领,各部落首领纷纷来向他朝拜,同时还向他贡献各州的青铜,大禹就用这些进贡来的青铜铸造成了九鼎,中华大地初步形成了“九州”,所以有“天子一言九鼎”之说。
大禹治水图
从此九州就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代名词,但各个时期的范围划分又不同,如大禹时期的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九州,就是一个巨大的井田制九宫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贡,所以有“八方来朝”之说。以长江、黄河为两横,江河的上游、中游、下游为三竖,将中国正好分为九大块。
北方三大板块。
上游:雍州,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
中游:冀州,今河北以北。
下游:兖州,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
南方三大板块。
上游:梁州,今四川、重庆、陕西以南地区
中游: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
下游:扬州,今江浙一带。
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三大板块。
上游:豫州,又称中州,今河南。
中游: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
下游:青州,泰山以东。
因此,黄河、长江之中的地方称为中原,所以中国最初可以解释为“中间之国”。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说天下九州得其六,而实际上东汉的行政划分应该是十三州,那另外四州又是哪四州呢?
两汉十三州两汉虽都是十三州,但这两者所指代的地方却是有很大不同的。西汉有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兑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
九州之中冀州的范围非常大,后来的并州、幽州、都是从原来的“冀州”中所分出来的,凉州是来自雍州衍生,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来,益州就是原来的梁州。
凉州这个区域与雍州相交,同时也是防止北方胡人入侵的一个缓冲地带,也是北防疆域线,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个地方也是战乱频发的地方,五华乱华、五代十国都与这个地方有关。
到了东汉时期,行政在禹贡九州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划分分别是: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司隶。
东汉共有十二州、西域长史府以及司隶校尉部,“州”好理解,司隶校尉部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国都洛阳所在的一级行政区划,类似清朝的直隶总督,主要长官称司隶校尉,所以又称为“东汉十三州”。
至今还在沿用的州名九州是最早的行政区域划分,今天已经用省、直辖市代替了州的划分,除了豫州和梁州之外,仍然有7个州的地名保留至今。如:徐州、扬州、荆州、青州、兖州、翼州、凉州,这些名字至今还在使用,但行政等级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徐州为今天江苏的地级市,扬州是江苏的一个地级市,荆州归属于湖北。虽然名字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地理面积上差异就非常大了。而青州、兖州、翼州、凉州现在是区或者县级市。
每个朝代地理行政划分都不同,同一个城市的名字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地图的变化反应的也是一个时代历史的变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透过地图看中国历史的变化,也是学习历史一种方法。
【END】
天下九州是哪九州推荐文章2:我国古代所说的九州,是哪九州?真实存在过吗?
?(本文图片均于网络)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老包杂谈。
昨天说了天皇,都知道西王母住在昆仑,那你知道三皇之一的天皇就出生在昆仑吗?我们今天接着说地皇和人皇。
地皇君名叫岳铿,字子元,一共是兄弟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
却说天皇君兄弟虽然确定了天干地支,但是日月星的顺序没有拟定,昼夜没有分明。光明的时候日月星都出来了,黑暗的时候这三个都躲起来不见人了,时间顺序非常混乱,整日里晕乎乎的分不清阴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是相当不爽的。
于是乎地皇君就决定改变这种现状。在太古时期的君王都是具有大法力大神通的神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完成改天换地的大任务,这一点必须明确。
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太阳和月亮明确分工,绝对不允许他们同时出现。
日月的位置确定,昼夜自然分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排布星辰。
排布星辰所需的石头就在天地的西北角。
这项工作需要两个大步骤:
一、将日月两个最重要的大块头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一并升起,放置在北方,合称七辰;
二、升五帝大星、二十八宿等星。
日月星辰排布结束以后,地皇君又规定三十日为一月,利用月亮的盈虚消长和朔望的关系确定来一年为三百六十天。
地皇君兄弟十一人轮流执政各一万八千年,他们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天皇君后有人皇君兄弟九人。
人皇君也就是泰皇,名叫恺胡洮,字文生,长得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
在三皇之内身份地位最显赫的就是人皇君。为什么会这样呢?县官不如现管,这个道理自太古以来就有效。
人皇,顾名思义就是管得人间的诸多事务,所以在人们的心中人皇的地位明显比其他两位要高。神之所以为神就是因为有人的崇拜,要不然他什么都不是。
人皇君兄弟九人驾六蜚鹿,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这些就是人皇君的基本功绩,这里面牵涉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国历史全程的概念——九州。
其实九州的概念出现的并没有这么早,这个绝对是后人的附会。九州在很早以前应该只是虚指,并没有实际含义,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它才最终成为了代表中国的九大行政区域。
关于九州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一、《尚书·禹贡》中的记,有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雍州等九州;
二、《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三、《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记载“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四、《尔雅·释地》里说“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五、《淮南子·地形训》上说“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淘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六、《后汉书·张衡传》引《河图》说“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从这六种版本的内容来看,前四种的说法基本一致,只是在凉州、并州、营州、幽州等地略有争议,而后两种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很是怪异,其他地方很少提到过。
究竟前四种和后两种说法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前四种所指的是周朝以及后来汉晋的疆域描述,范围比较大,而后两种则仅仅指的是山东。
也有人撰文说后两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原貌。不管是真是假,前四种说法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所以这里就没有必要再去深究了。
除了这六种之外,还有更神奇的一种说法。
战国时在齐国稷下学宫有一位混生活的老先生,名字叫邹衍。这位先生除了是位学问很高深的儒者以外还是个专业大神棍。
他不仅提出了“五德始终说”,还提出了“大小九州”的概念。
邹大神说天下一共分为九大州,这九大州中的每一个又可以继续划分为九小州,所以在世界上一共存在着八十一州。
中国这一片地方叫做“赤县神州”,是大九州之一,大禹治水时又将赤县神州划分为冀、青、徐、兖、扬、雍等九州。所以新划分出来的小九州是没有资格和大九州同级而列的。
九大州之外各有大海环绕,可谓是“老死不相往来”,又可以将人民肤色、语言、风俗相通,禽兽种类大体接近的地方都可以划到同一个大州里。
这九大州之外又有一个非常大的“大瀛海”。大瀛海之外就是天地会合的地方。
九州的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总结一下三皇的故事。
从三皇的出生、家族、长相、功绩等四方面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相似性。对他们的记载最全面的应该就是《路史》了,综合来看附会的成分非常大,其中以五德王天下的说法就足以说明。
三皇的时代结束,一个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时期即将到来。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天下九州是哪九州推荐文章3: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甲骨文是三条曲线,当中一条的中间有个眼。本义就是现在的“洲”字,江河中的岛。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文》引作〝在河之州〞,可见许慎所见《诗经》本作〝州〞。
《汉书-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汉书》好用古字本字,故水中陆地义仍用〝州〞。
尧舜时,发大洪水,中华大地一片汪洋,只露出九块陆地。大禹治水成功后,分天下为九州(即九大可居之陆地)。
这个意义就是由〝州〞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后来就以九州代表中国。
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难过的只是没看见中国统一!
后来洪水退了,陆地都露出来了,这州就不好分割了,就经常变动。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州作为行政区划,历代所辖地域有所不同。东汉州辖郡,隋唐州相当郡,明清州辖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晋书·王濬传》里有个故事。一天,王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家房梁上挂着三把长刀,过一会又“益(增加的意思)一刀”。醒来后,就去请季毅测算。季立即向王道喜:三长刀,就是州字。又益,合起来就是益州。你肯定要到益州去当官了。后来王濬真的当了益州刺史。
〝州〞引申为行政单位名后,新造“洲”表示江河中的岛。
又引伸作一种居民组织。《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一党是五百户,因此一州是二千五百家。后来生产力提高了,人口就膨胀了,改为每州一万户。
古代中国又被称为“九州”,那么,是哪九州呢?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定论。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尚书·禹贡》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作: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营州;《周礼·职方》作: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古代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究竟以哪一个为准?今天估计没有谁能说的清楚了。有人认为:《尚书》所记为夏朝九州;《尔雅》所记为商朝九州;《周礼》所记为周朝九州。所谓“三代九州”。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就仅仅只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来面目。中国为什么会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们还得从没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说起。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洪水为患,禹受命治水。他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让洪水快速通过,最终导之流入大海。当然,治水的并非大禹一人,还必须得到沿途各个氏族部落首领们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于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为了所有部落(联盟)中的总指挥,对付共同的水患。经过13年的治理,洪水终于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从此畅通,中华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州”,从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环绕着高地、山丘之形,《说文》称:“水中可居曰州。”可见,最初的本意与行政区划无关,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每一个“州”,都是一个高于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陆地板块。这样的陆地板块共有九个,也就是“九州”。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那么,这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块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井田制的九宫格,横着画两条线,再竖着画两条线,就是一个“井”字,这个井字正好就把一块田分成了九份。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大型的井田制九宫格。横着的两条线,是黄河、长江,这两大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临界处就是竖着的两条线,刚好就分成了九大板块。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凉州,今甘肃一带。
中游:后来称并州,今山西、河北一带。春秋晋国称霸于此。
下游:幽州,今河北以北。有古燕国。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益州,今四川。古巴蜀之地。
中游:古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春秋楚国称霸于此。
下游:扬州,今江浙一带。春秋吴、越称霸于此。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三大板块。
上游:雍州,今陕西一带。春秋秦国称霸于西。
下游:后来称青州,泰山以东。春秋齐国称霸于此。
中游:豫州,又称中州,今河南。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居正中,故称中原。因此,中国(原)的中,是指居黄河、长江之中,(非地球之中),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缘由。古中国的九州,实际上就是分布在黄河长江沿岸的九大陆地板块:凉州、并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荆州、扬州。说明:有些名称是后来形成的,此处是为了便于叙述。这种划分方法与行政区划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为界,更接近于本来的地形地貌了。九州,就是一个巨大的井田制九宫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朝贡,就是大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各方的小部落首领们,纷纷向他贡献各州的青铜。大禹就用这些进贡来的青铜铸造成了九鼎。《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天下九州是哪九州推荐文章4:中国代称“九州”,是哪九州?还有哪些州被保留,现今你在哪个州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尚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始见于《尚书·禹贡》,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并且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的理解便是指范围,九州方圆,自然也是说“中国这块地方”,那么现在有哪些州被保留,现今你在哪个州?
豫州
豫州为九州之中,还有别称“中州”,今河南省大部分是属于豫州,河南简称“豫”也因这部分的原因。河南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并且古代四大发明,其中三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和火药均是在河南发明。
而中国八大古都,有四个是在河南,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
青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现今山东省辖县级市——青州市,由潍坊市代管,在东汉至三国年间,青州城属于东方之重镇,至民国时期,青州府被撤销。
徐州
徐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范围大致在今淮海地区,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为三大战役之一。
东汉末年,军阀袁术割据扬州,自领扬州牧,不过徐州就在一旁,袁术还称自己为“徐州伯”,也就是说扬州、徐州都归袁术,但在当时,刘备负责徐州,袁术听闻后则说“不闻天下有刘备”,当即就发兵攻打。
双方交战,刘备也不败下风,然而却是渔翁得利,吕布趁机夺取了徐州。
而徐州还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北宋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在《上皇帝书》中就写道:“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
扬州
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现今江苏扬州市,扬州作为一座城市是从唐武德年间开始,而历史上繁华富饶的扬州城则是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
扬州历来有名,李白著名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就有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的风景怡人,扬州的美女也很出名,写有“扬州”的诗词实在很多,如《遣怀》、《忆扬州》、《纵游淮南》、《少年游》等。
荆州
荆州则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湖北荆州市则是古称江陵、郢都,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楚国的都城便是在荆州,荆州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荆”还是古代楚国的别称。
三国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典故流传至今。
梁州
西汉的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今陕西汉中,由于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许多历史名人也在汉中留下了踪迹,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雍州
雍州则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部分地区,汉代时治所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六朝古都凉州,今武威市,古称雍州、姑臧。隋唐年间,凉州是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并且凉州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其地理位置同样十分重要。
冀州
冀州则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河南北部、及辽宁与内蒙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不可避免会被提及,冀州也享“中土”之称,还一度成“天下”的代名词。
1913年,由于降州为县,冀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逐渐代替冀州。
兖州
兖州大体位于今山东西部、河南东北部、河北东南部,兖州作为行政区域则是于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开始,现今为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这个地方则素有“军事重镇、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
天下九州是哪九州推荐文章5:中国是九州之地,作为中国人,你知道九州到底是哪些地区吗?
九州,是中国或者华夏的代称。该词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中,是战国时期的地理概念。据说,大禹曾经铸造了九鼎作为九州的象征。那么九州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是虚数还是实指?相当于现在的哪些地区呢?
在古文中,“州”和“洲”通,原本指水中的陆地。大约在5000年前,由于冰川大规模融化,黄河流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水,人们只能避难于较高的陆地,人们将这些陆地称为“州”。《书·舜典》记载:“肇十有二州。”班固等解释道:“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为十二州”。可见,当时的州就是水中高地,类似“丘”。
从古文献来看,上古时期的州有弇州、兖州、台州、幽州、济州、薄州、阳州、神州、昂州、戎州、冀州等,数量很多,很难统计。这些州到底位于哪里也是非常难以考证。不过可以确定,上古时期冀州是天下之中,也就是华夏族最初活动的地区。这里的冀州可能位于山西到河南北部地区,也就是《山海经》中描述的《中山经》一带。
大禹时期,有九个州。《国语》记载有“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不管是九州还是十二州,这里的数据都是虚数,并非一定准确。大禹时期有九州,并铸造九鼎,说明夏朝的管辖范围内可能有九大部落,但是具体是哪些部落已经不清楚了。
西周时期,周人自称继承了夏朝的事业,于是将自己统治的区域称为“华夏”“诸夏”“九州”。随着华夏范围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过去自称蛮夷的荆楚吴越也逐渐加入了华夏大家庭,于是九州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例如,屈原在辞赋中就经常提到“九州”一词。
战国七雄范围
战国时期,由于华夏文明的传播,诸侯兼并战争的兴起,人们的“九州”理念的范围基本被确定在了战国七雄的疆域之内。《尚书·禹贡》就是战国时期的一篇文章,其涉及的地理知识就基本是在当时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
《禹贡》中的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总体来讲,其范围基本在长江黄河流域。其中,冀州主要指今天的山西、河北、京津一带;兖州是指黄河和济水中间的土地,主要位于山东半岛北部;青州位于山东半岛,相当于齐国的位置;徐州位于泰山之南,淮河以北;扬州,位于吴越一带;荆州,主要是长江中游;豫州,大概在河南一带;梁州,包括四川盆地和汉中;雍州,主要是关中地区。
不过,当时还有其他版本的九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提出的九州分别是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和《禹贡》版本相比,多了幽州和并州,缺乏徐州和梁州。幽州,主要指京津冀一带,并州指山西一带。
《吕氏春秋》也提出了九州,并且将每一个州和当时的诸侯国对应了起来。该书提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在九州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大九州的概念。邹衍认为中国就是赤县神州,其内部有九州,这个是小九州。但是中国只是中九州之一,而中九州也只是大九州之一。因此,中国只是占据当时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这样的说法非常新鲜,有利于扩大人们向外探索的好奇心。
州首次成为真正的行政区是在汉代。汉武帝时期,综合《禹贡》《周礼》的说法,将全国划分为了十三州,每一个州派遣一名刺史来监察。这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交州是南越之地,由交趾一词演变而来;益州也就是梁州;朔方指河套平原一带,在古文献中代指最北的地区;凉州也就是雍州演变而来。
西汉十三州
东汉时期,州成为了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东汉也划分为十三州,不过和西汉有细小的区别:东汉没有朔方州,而是将司隶校尉部简称为司州。东汉末年,州的长官州牧和刺史割据一方,成为了军阀。三国的历史,就是由这些军阀演变而来的。
东汉十三州
此后,州的数量开始增加。三国时期,曹魏有十二州,东吴有三州,蜀汉益州。西晋统一初期,全国分为十九州,后来增加到了二十一州。到了南北朝,州的数量猛增,管辖范围大幅度缩小。根据统计,南北末期,全国有300多个州。到了隋朝,也就是废除了郡,让州直接管辖县,实际上就是州取代了过去郡的位置。此后,州也就沦为地方第二级的区划机构,高于县,低于道、路、省等。
唐朝的州分布
在唐宋时期,几乎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带一个州字,这是行政区划影响的结果。许多带州的名字流传到了现在,例如扬州、徐州、杭州、苏州等。这就让人们有了带“州”就是大城市的感觉。在近现代,许多城市从县城转为了地级市,过去称为某县的都纷纷改为某州,如郑县改为郑州、万县改为万州、盘县改为盘州等,这些县的名字和古代行政区划没有多大关系。
同样在近现代,人们在翻译外国的行政区划时,也往往将该国的一级行政区称为“州”,如美国有50个州,俄罗斯有46个州。一般来说,翻译为州的行政区,都具有联邦的特征,也就是地方名义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对高度集权国家的行政区则一般翻译为“省”。
天下九州是哪九州推荐搜索词:
1.古代天下九州是哪九州
2.三国天下九州是哪九州
3.大禹分天下九州是哪九州
本文标题:天下九州是哪九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