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推荐文章1:「我的吕梁·我的城」春夏秋冬 带你领略交城四季轮回之美

  镜头记录吕梁历史,影像见证时代发展。


  英雄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一座美丽幸福的城市。让我们在光影世界中领略大好河山、感知博爱温情、跟随时代脉动、传承精神力量。


  交城,作为吕梁的东大门和省城的后花园,拥有着绵延百里的山川,旖旎的自然风光以及殊胜的人文景观,有着“五彩缤纷交城山、四季沐歌写浪漫”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交融地、人文荟萃城”。


  春之韵


  交城的春天,是卦岳爻峰下的天真烂漫,当暖阳初照时,冰消雪融,云淡风轻。你看那满城细柳,妆点春色如许,一袭花香,沁人心脾。小憩亭台,烟深锁古寺,雨柔润交山。


  夏之美


  盛夏时节,且请您来庞泉一游。这里云阔天高,山气清爽,湛空如洗,水流潺潺,株株翠柏掩映山水之间,朵朵芍药花漫山开放,五彩斑斓便是它们迎客的盛装。


  秋之怡


  山明水静夜来霜,绿树红叶出浅黄。金秋的交城大地景色宜人,大自然将积蓄了一年的热情在这个缤纷多彩的季节释放出来。漫步在山间田野之间,五彩斑斓的景色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不禁心旷神怡。远山金黛,惬意牛羊。夕阳晚照,林花灿灿。若您流连,切莫忘返。


  冬之情


  冬天,覆雪下的交山,与晴空相映成趣,结束了往日的热烈,山与水之间,处处都透露着宁谧和安详。唯有那墨绿的松柏,依旧挺立在山风落雪之间,不屈地随风摇晃着,而这一切,便是生命的圣洁与永恒。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


  一首经典旋律《交城山》,唱出了交城的秀美山水。


  伴随着暖阳


  踏着潺潺溪水


  诚邀您一起畅玩山水交城


  感受人文荟萃 (安豪)


  吕梁记协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推荐文章2:山西交城: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宏图

  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3日电 在国际植树节之际,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人武部、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西冶川林场共同开展“植树添绿、党旗增辉”主题党日活动。


  “咱们再一起填点土吧。”种植人员高卫红一边填土一边说道。植树现场呈现出一幅如火如荼的劳动盛景,党员干部带头,与群众、志愿者们三人一组、五人一群,有的扶正树苗,有的挥锹培土,每一道工序都认真细致。


  植树尾声,消防水带全面铺开,高压水枪喷出细密水珠,均匀洒落在新栽树苗的土地上,滋润着新绿。一排排新栽树苗整齐排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描绘出一幅满含希望的全新画卷。


  据了解,此次活动种植的主要是松树树苗,这些树苗在未来将提升当地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为吕梁的生态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植树活动意义非凡,不仅为家乡大地添上一抹新绿,更唤醒并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让共建美好家园的向心力愈发凝聚。”看着亲手种下的树苗,交城县水峪贯镇西冶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刘辉辉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这些小树苗茁壮成长,早日构建起绿色生态屏障,让水峪贯镇山更绿、水更清。


  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观念,营造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守护绿色的和谐氛围,绘就乡村生态宜居的崭新图景,为加速全县生态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交城县水峪贯镇专武部长樊晨辉说:“今天,我们共同在这里参加志愿植树活动,就是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员、志愿者、群众的点滴行动,让生态保护的理念在山区开花结果。下一步,水峪贯镇将持续推进认养一棵树、守护一面坡、修复一座山的绿色发展模式,让党旗飘扬处皆是绿水青山。”(完)


  (王斓)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推荐文章3:山水之变看交城

  这是7月2日拍摄的交城县污水处理厂内的二沉池。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7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交城县会立乡中庄村的庞泉沟水上乐园。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新华社太原7月9日电 题:山水之变看交城


  新华社记者王文化 魏飚


  一首传唱多年的民歌《交城山》,让交城广为人知。


  山西省交城县,地处吕梁山区,这个被称为“山水之城”的地方,正在经历新的山水之变。


  治水治污:水变清变“靓”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了文水……”《交城山》唱出了交城的山水禀赋,也道出了人们望水兴叹的无奈。发源于交城的文峪河,是汾河的大支流,河水在交城山区转了个弯,流向了地势较低的文水县。


  交城山多川少,多年来,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而环抱县城的两条“小河流”——瓦窑河和磁窑河,也因承载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放,饱受其困。


  治水先要治污。记者近日在交城县污水处理厂看到,提标升级已经完工,提温保温工程施工正在紧张进行。经理范英杰说,改造后日处理污水将从1万吨提升到2万吨,能保证交城县城10多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而且县城污水处理管网还在不断增加……


  位于交城东部的交城经济开发区,聚集着70多家工业企业,曾是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山西上德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强景说,以前企业污水都是各自分散处理,企业多总量大,河流难以承受。如今日处理能力1.5万吨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现在,50户企业废水全部进入新建成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其他企业管网正在加速推进。”马强景说。


  在瓦窑河、磁窑河、白石南河“三河”交汇处,交城县通过采取截污治污、建设湿地等措施给河流交界安装了一个“总开关”。据介绍,这一项目受益的不仅仅是交城,它涉及太原、吕梁两市,流域面积广,覆盖人口多。


  交城的水正在变清也在变美。在县城的磁窑河-瓦窑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施工现场,河道内正在铺设鹅卵石。施工方说,1号坝很快将蓄满清澈干净的河水,这里即将变为景观河道。磁窑河附近小区居住多年的居民张春飞说,我的房子将会升值为“河景房”。


  这是7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交城县城北的卦山。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7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交城县一角。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植树造林:山更绿更“俏”


  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的卦山,因形状类似八卦而得名,山中古木新树连成一片,绿色遍布。


  作为山西第二大林业县,如今,交城县森林覆盖率达54%以上。


  “这源于持续开展的绿化工作。”交城县林业局局长吴红清说,这些年,交城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扩大黄土高坡绿色“版图”。


  80岁的太原游客陈月兰告诉记者说,她和老伴儿多次来卦山登高,相比10多年前,交城的山越来越绿了。


  “2016年以后,栽种的品种也不一样了。以前以侧柏、油松为主,不利于防火、防虫害。现在栽种的苗木选用金枝槐、金叶榆、西府海棠、黄栌、木槿等,呈现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吴红清说。


  矿山由此发生变化。在岭底乡的一个山沟里,大面积的矸石山正在披上绿装。山西焦煤汾西中兴煤业煤矿负责人说,这是一个“V”字形的山沟,煤矸石倾倒这里后,马上进行移土植树。一家工业企业负责人说,而今企业出现环保问题,一次警告,再犯就不能在交城投资办厂了。


  这是7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交城县庞泉沟镇的苏家湾村。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7月2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交城县西石侯村的瓦窑河、磁窑河、白石南河“三河”交汇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依托山水:开旅游“新篇”


  交城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水相间,森林覆盖率高达74%,是黄土高原难得的绿洲,有“华北绿肺”之称。


  在庞泉沟镇的苏家湾,当地结合山水美景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出数十家农家乐。苏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继生介绍,他们通过对接旅行社和“华北第一漂”等旅游景区景点,更多村民实现了就业;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办了旅游开发公司,仅2018年苏家湾欢乐谷景区就接待游客2万人次,大大带动村民致富。


  依托山水资源,近两年交城还在发展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2018年7月,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场高水平的自行车挑战赛,接着又举办了康养交城旅游季暨白木耳采摘文化节……


  今年6月2日,“大美交城、古韵磁窑”全国山地半程马拉松比赛在交城县鸣枪开跑,比赛起点和终点均设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磁窑村。一名参赛选手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半马”比赛,城区街景、乡村美景令人流连。


  “交城正在打造山水‘新名片’。”交城县县长张潞萍介绍,山水康养元素已融入交城旅游方方面面,近两年,交城大力发展禅修康养、运动康养、生态康养、文化康养等新业态,卦山、玄中寺4A级风景名胜区着力打造禅修康养区;庞泉沟水上乐园、果老峰户外休闲运动小镇重点打造户外休闲运动示范区;以柏叶口水库、吕梁英雄广场为核心的文化康养区正在成为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这是7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交城县会立乡柏叶口村的柏叶口水库。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7月2日,在山西上德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强景在曝气生物滤池前观测污水处理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推荐文章4:谈古论晋:山西交城,一首民歌唱出了不堪回首的痛楚

  资讯来自网络;史话三晋之交城篇


  新中国成立后,一首《交城山》的民歌因歌唱家郭兰英的演唱而名扬全国,使之成为了山西民歌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之一。1976年后,这首歌被重新填词,成为了一首比肩《东方红》的颂歌,全国反复传唱。


  关于这首歌的来历,其实是山西交城人的痛楚。


  一


  山西交城,最早置县是在隋开皇十六年(596)。当时的县治并不在今交城县城,而是古交市。


  后来到了武则天执政期间,因文水县为其故里,从并州抵达的驿道必经交城县境。遂将县治移至驿道边,便是今天的交城县城。名字和县治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一说为当年因旧县治水患,才移至今县城所在。


  《交城县志》明确了其名字来历:“交城山在县北一百里,旧交城在此,故名,今名古交城。其地东北当汾、孔二河交流之地,有古交城,因以县名。”


  这里的“交城山”,也就是歌曲里所唱的交城的山,“其山若神狮羊肠,交山皆险绝”。


  “交城的水”指的是文峪河。


  文峪河,汾河的支流,古称文水。发源于交城县关帝山,流经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为吕梁唯有的四个平川县和主要粮食产区。


  歌曲中这样唱到:“交城山来交城水,不浇交城浇了文水,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坐过那好车马。交城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莜面烤酪酪,还有那山药蛋。”


  歌词意思大致都好理解,无非是生活条件艰苦有感而发的抒情小调。但是“不浇交城浇了文水”是啥意思?


  难不成歌中所唱出的“痛楚”和“不浇交城浇了文水”有关?


  二


  山西省地处内陆本干旱地带,本身就是个“十年九旱”之地。


  历史上的交城旱灾频繁,从明嘉靖十年(1534)到崇祯十三年(1640)的百余年间,有史可查的特大旱灾就有十次之多。


  交城不是文峪河的发源地吗?且还有汾河由北至南过境,怎么不开渠引河水渡过旱灾?


  “两大水三面环绕,当称乐土。乃交之苦无水滋甚何也?”古人也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交之境十之一地也,其九山也,汲于井,泉深而微,引于渠,势高而逆水。”


  “峪水旱则涸,涝则滔天而襄陵,虽近水而未必利,且虞为害。”


  “二水交会之地,北亢南下。纵浚沟开洫终不能驱逆流而使之常也。”


  看来,唯有开渠引水,方能彻底解决交城平川缺水的唯一途径。


  其实,早就有渠,但是这个渠不在交城。


  武则天曾回文水巡视,看到庄稼干旱,随后问道何不引水灌田?


  唐开元二年(714),“文水令戴谦于县东北凿甘泉、荡沙、灵长、千亩四渠水,引文谷水溉良田数千顷,民以富饶。”


  交城因地势原因只能从流经俱为平地的文水文峪河段开渠引水。


  元代中统年间(1260-1263),由县尹从峪口南引文峪河到县境,长达三十里的水程,在交城境内二十二程,文水八程,这就是石堠渠。


  还有一条也是元代所修的官渠,三十里的水程交城十六文水十四。


  这些交城人赖以灌溉的渠均引水在文水。


  三


  明清时分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在明中后期红薯、土豆以及玉米等高产量农作物的传入,人口增长速度成倍递增,加上旱灾及二河改道等原因,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严峻。


  明成化六年(1470),交城人赖以灌溉的石堠渠上游因山洪堵塞,文水段却概不理睬。交城知县一直奏请到工部,方才得以勒令修通,但时日已久。


  从此,两县争水拉开了漫长的纷争历程。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文峪河引水口的峪口村在甘泉渠上游筑坝,下游的开栅、广兴村以紊乱水程为由,把官司一直打到府番巡抚部院。这场官司从明朝打到了清朝,整整打了279年!最后在清道光三年(1803)才判决。


  明嘉嘉靖二十七年(1548),再度因引水渠堵塞引发纷争。交城知县再度奏请,但困难重重,只得以交城缩减水程为代价才能取得渠道疏通,规定文水用水七分,交城用水三分。


  没过多久,明隆庆三年(1569),交城再度因为用水奏请,得到的答复为交城依旧用水三分,但灌溉面积大幅增加。


  因交城灌溉面积的增多,文水开始肆意毁渠,使得交城的水程名存实亡。


  尤其到了清代,人地关系空前紧张。


  乾隆年间,因水讼不断,于乾隆十三年规定:大尽(三十天的月)分水十七天,小尽(二十九天的月)分水十六天,期间交城各村用水几日几夜,所灌溉的田地每亩纳粮9升7合,并立碑为证。


  四


  乾隆二十八年(1763),终于因为争水发生械斗,交城争水将文水人打伤。在随后乾隆三十年判定:若有余水,文水人愿意给交城人用,交城人需要备席请敬,且不论浇地多少天,依旧每亩纳粮。最高价位在民国时期高达十八块大洋。


  明嘉靖年间二十九年(1550)到清光绪五年(1878)期间,文峪河和汾河就改道多达十次,其中还两次合流。当时文水县的开栅南半村被洪水淹没,至今还在十余米泥沙之下。而交城虽然因为地势,汾河和文峪河虽然浇不到交城边山,但境南还有土地尚能有水可浇。水患过去之后,当年辛苦修筑的和官渠彻底作废。


  交城曾在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文峪河改道,提出重开渠引水,但文水上游坚决不允许另开新渠。


  但双方因为争水发生械斗互相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可见争水之激烈。


  清光绪年后,交城境内平川北部耕地全部靠天吃饭,无水可浇。


  民国期间,争水更甚。曾记载在水峪河两岸聚集四千多人,持杖拿棍准备格斗......


  为了引水,交城人特别注意与文水人的友好关系,甚至于愿意将女儿嫁到文水......


  那首名为《交城山》的民歌里,一句“不浇交城浇了文水”又是怎样的“痛楚”。


  1976年,经过重新填词的《交城山》唱响全国:“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交城那个大山里住过咱游击队,游击队里有咱的华政委.....”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推荐文章5:再唱交城的山交城的水

  :【吕梁日-吕梁新闻网】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它浇了文水……”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一度曾风靡全国。也让我们关注到了吕梁山下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交城。


  交城,在隋朝以前,分属晋阳、大陵等县。五代、金、元、明、清交城均隶属太原府。1971年,交城划属吕梁地区。交城县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闻名于世。


  这首山歌,唱响了我的故乡,更唱美了我的家乡——吕梁。提起吕梁,大家想到的都是山美水美人亲切,这不但是一个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宝地,更是经典的红色“英雄之城”。有道是“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吕梁,走进这座英雄之城……


  红色吕梁,可谓是真正的“英雄之城”,在这座城里英雄辈出,多少革命烈士因为抗日,因为革命斗争而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刘胡兰烈士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牺牲在了敌人的铡刀下。牺牲时,她年仅十五岁。她牺牲后,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柳林县的贺昌,十三岁便投身到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中,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一次突围中,年仅二十九岁的他壮烈殉国。方山县的张叔平、兴县的李有年,他们牺牲时也都不满三十岁。正当壮年,却都把自己奉献给了的祖国,对党忠诚,敢于为了人民和敌人斗争到底。他们这些先辈们是我们后代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一代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管今天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像前辈们一样,对党忠诚,爱党爱国。在这个时代,我们牢记历史,传承红色经典,吕梁是一座“英雄之城”,在我的故乡,老乡们为了纪念前辈,建设了“吕梁英雄广场”,这里,常常有老师带着小学生来了解历史,为学生们讲解。广场两侧是两座石雕,刻着的是战士们在战场上拿着大刀,端着机关枪奋勇杀敌的场景,栩栩如生。


  走进新时代,这座英雄的城市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开心幸福了。近两年,每个县里都重新铺整了绿化带,以我的故乡为例,可以说是条条大路宽,道道草木新。每当华灯初上,晚风习习时,那简单大气的闪耀路灯,那笔直宽阔的马路,让人都感觉焕然一新,视也都感觉宽阔了。广场上时不时地还传来阵阵舞曲与人们的欢笑声,百姓们天天都在广场上散散步,邻居们一天天的也就熟悉了,我常常沉浸在这幸福之中,常常也为此感叹:我的家乡,多么美的一座城啊!聊天的时候,你给我说说我家乡这面的风景,我给你唠唠我们这边的美食。每次大家都是那么地笑容满面,不亦乐乎。没错,吕梁也是这样一座文明建设之城,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


  可要说风景美,那还是得说咱吕梁,山连着山,水连着水,真正地山清水秀。在我的故乡就有一处好地方,好风景,那就是天下第一山——卦山。


  卦山离县城非常近,从县城向西走不远,再向北走 5.6里就到了。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位内蒙古的同学开玩笑的说:把你们呼和浩特所有的树捆起来卖了也没有卦山的一棵树值钱,哦,卦山的什么树这么名贵啊?卦山又是个什么样的好地方呢?


  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著名的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卦山天宁寺是本县最大寺院之一。这座山,寺宇巍峨,群山环绕,在那里可以说是一方净土,远离城市的喧嚣,若是去那里爬山,时不时地还能听到清脆地鸟叫声。


  交城的另一处景观不得不去,也是我最了解的,每年过年都会和朋友们成群结队去玩的地方,那就是“玄中寺”。“玄中寺"距交城县城也很近,行车用不了多远便来到了建在山凹中的玄中寺。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李白都曾拜谒过玄中寺。玄中寺周围被群山环抱,就好像坐在一朵盛开的莲花瓣中,可见当年寺院选址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和辛苦的。


  最后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交城的活宝贝——庞泉沟。


  山西庞泉沟位于交城县城西北一百公里的关帝山腹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莽莽黄土高原保存完整的一个绿色宝库。庞泉沟的美,美在质朴无华,浑然天成,无一丝人工雕琢之痕。蓝天、大地、丘陵铅华洗净般一尘不染赏心悦目,庞泉沟内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山内有“孝文古碑”、“云顶日出”、“雄师夕照”、““天门瑞气”、“笔架生辉”、“文源晚翠”。“龙泉瀑布”、“古树宝塔”,构成庞泉沟的“八大景观”,多姿多彩,若虚若幻,让人惊叹大自然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


  要是开车上山到庞泉沟的话,那个地方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许多种小花竞相开放,散发着淡淡清香。一股泉水从上而下细细涓流。一到夏天,许多人们都会来这里避暑。这儿山高林密,沟谷交错,它的美,美在那种质朴无华,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我的家乡吕梁,如诗如画的一座红色经典之城,革命先烈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吕梁同时又那么美,跟随时代的脚步发展,全方位建设科技化、文明化;而我们的吕梁最重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快乐。我的家乡,我的吕梁,你美得让人留恋,也让我难忘。我的吕梁,我的城,我永远热爱你……


  本文来自【吕梁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推荐搜索词:

  

  1.交城的山交城的水原唱

  

  2.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歌词

  

  3.交城的山交城的水老歌

  

本文标题:交城的山交城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