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崇文实验学校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推荐文章1:定了!崇文实验学校迁址,现址将新设公办小学,学区划分正在征求意见
钱江晚·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崇文实验要转公办了?要和新世纪合并?”近日,这个消息在家长群中疯传。
这条消息表示,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民办)将转为崇文小学(公办),校址为现崇文实验学校所在地近江南路1号,而崇文实验学校(民办)将搬迁至清吟街128号,也就是目前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校址。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刚刚,官宣来了!今天(1月11日),上城区人民政府网发布了关于征求《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分及相关事项的决策方案(草案)》意见的公告。
公告表示,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对就近入学,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拟在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南路1号新设一所公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小学,拟对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定为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在水一方社区,拟许可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变更办学地址至上城区清吟街128号的申请,现将该方案征求公众意见。
一、意见征求时间:2021年1月11日至2021年2月9日。
二、意见反馈方式
1、邮寄地址:杭州市鲲鹏路366号杭州市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35、36号窗口
2、电子邮箱:
3、电话:0571-87802200(周一至周五 9:00—12:00, 13:30—17:00)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崇文小学由上城区教育局举办,崇文教育集团领办。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迁至清吟街128号,从2021学年起在新校址招生,原二至六年级学生仍在原校址学习直至毕业。在学区划分上,拟对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定为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在水一方社区。
近年来,随着近江单元周边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和交付,入住人口持续扩充,学龄儿童数量连年呈现红色预警,胜利小学(钱塘校区)和天地小学已经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入学需求。在这一地块新设一所优质的公办小学,将缓解近江区块的入学压力。
关于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分
及相关事项的决策方案(草案)
为适应教育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对就近入学,经前期基本情况调查和可行性论证,拟对新设杭州市崇文小学(公办)进行学区划分,特制定本方案。
一、决策目标
(一)科学划分公办学校学区,满足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需求。
(二)优化近江单元教育资源配置,缓解近江单元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
(三)着眼学校未来生源承载能力,促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
二、决策依据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及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的规定,科学制定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划分调整和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浙教基〔2018〕19号)文件精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依街道、社区、路段、河道、门牌号、村组等合理划定。”
三、划分原则
(一)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公办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办学性质,合理划分学区确保适龄儿童相对就近入学。
(二)坚持“确保公平”的原则。学区划分组织公众参与,充分征求涉及社区居民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由决策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合理划分学区范围。
(三)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根据公办学校的规模和社区适龄儿童户籍生数,测算学校生源最大承载量,提高未来规划的前瞻性,保持涉及区块内学区的相对稳定。
四、具体方案
杭州市崇文小学办学地址为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南路1号。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对新设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定为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在水一方社区。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将迁至杭州市上城区清吟街128号。
五、其他说明
1.本方案从2021学年起施行。
2.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负责对本方案进行解释。
相关链接: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是一所依托实验学校杭州市胜利小学创办的国有民营学校。学校建于2002年10月,座落在钱塘江南麓,现有48个教学班,现任校长俞国娣。
2018年11月,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2018年11月,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在位于萧山的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意味着,这个全国第一所专门为小班化教育设计建造的名校,将以“四校区三中心”的崭新姿态。“四校区”是指崇文教育集团下属的四个教学实体:崇文实验学校、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崇文书院幼学园、理想国幼儿园。“三中心”分别指崇文教育集团下的办公中心、新班级教育研究中心和外事外教中心。其中,办公中心主要负责人事聘用等;新班级教育研究中心主要负责课程研究、师资培训等;外事外教中心主要负责外教聘用、对外访学等。
本文为钱江晚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人的法律责任。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推荐文章2:杭州崇文实验学校要转公办?刚刚,官方发布重磅消息!学区拟划定在这里……
日前,网上关于“崇文实验学校转公”的传闻在坊间流传。刚刚,上城区人民政府网发布征求《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分及相关事项的决策方案(草案)》意见的公告。
关于征求《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分及相关事项的决策方案(草案)》
意见的公告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对就近入学,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拟在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南路1号新设一所公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小学,拟对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定为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在水一方社区,拟许可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变更办学地址至上城区清吟街128号的申请,现将该方案征求公众意见。
一、意见征求时间:2021年1月11日至2021年2月9日。
二、意见反馈方式1、邮寄地址:杭州市鲲鹏路366号杭州市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35、36号窗口2、电子邮箱:、电话:0571-87802200(周一至周五 9:00—12:00, 13:30—17:00)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
二O二一年一月十一日
关于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分及相关事项的
决策方案(草案)
为适应教育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对就近入学,经前期基本情况调查和可行性论证,拟对新设杭州市崇文小学(公办)进行学区划分,特制定本方案。一、决策目标(一)科学划分公办学校学区,满足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需求。(二)优化近江单元教育资源配置,缓解近江单元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三)着眼学校未来生源承载能力,促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二、决策依据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及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的规定,科学制定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划分调整和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浙教基〔2018〕19号)文件精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依街道、社区、路段、河道、门牌号、村组等合理划定。”三、划分原则(一)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公办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办学性质,合理划分学区确保适龄儿童相对就近入学。(二)坚持“确保公平”的原则。学区划分组织公众参与,充分征求涉及社区居民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由决策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合理划分学区范围。(三)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根据公办学校的规模和社区适龄儿童户籍生数,测算学校生源最大承载量,提高未来规划的前瞻性,保持涉及区块内学区的相对稳定。四、具体方案杭州市崇文小学办学地址为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南路1号。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对新设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定为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在水一方社区。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将迁至杭州市上城区清吟街128号。五、其他说明1.本方案从2021学年起施行。2.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负责对本方案进行解释。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官网、上城区教育局、都市快、杭州日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推荐文章3:第一视点丨一封春天的来信
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春天里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活跃着植树造林的身影。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操场边,一群六年级的准毕业生也聚在一起,共同种下寓意桃李芬芳的桃树。此时,远在2000公里外的甘肃省民勤县,甘肃青梭公益中心负责人马俊河通过视频连线,一同参加了植树活动——在崇文孩子连续捐种14年的“崇文林”里,他代孩子们种下了今年的第一棵梭梭树。
植下“毕业树”,是学校延续多年的活动,在踏上新的成长旅途前,种下一份希望,也将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根植于心中。
2025年,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种下毕业树。
这一传统,与一封春天的来信有关。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一理念感召下,从2006年起,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也组织开展了环保宣传行动。每到周末,西子湖畔、吴山脚下,孩子们扛着“李四光中队”的队旗,捡垃圾、收集废旧电池、宣讲环保知识……“我觉得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我做了好事,伤心的是看到有的人随手扔垃圾、踩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破坏了美丽西湖的环境。”当时8岁的王中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的力量太小了,谁能帮帮我们?”孩子们想起了几年前曾到访学校的习伯伯。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调研,现场体验了同学们的陶艺课。他还和孩子们一起“捏泥巴”,制作动物造型。习近平同志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师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给习伯伯写一封信吧!”2006年4月,这个念头在孩子们心中萌发。
班会课上,大家围坐在课桌边,你一言我一语,写下想对习伯伯说的话。
孩子们在信中说:“珍惜浙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李四光中队’队员的光荣职责。善待地球,科学发展,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心中的愿望。”
4月11日信寄出后,指导老师王婷身边每天都跟着不少来打听的“小尾巴”:“习伯伯看了我们的信吗”“他会回信吗”……王婷心里也没底:习书记工作这么忙,会关注一群孩子的想法吗?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就在“世界地球日”前夕,回信来了!
那一天,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读了这封回信。习近平同志在回信中写道:“收到你们的来信,我感到非常高兴。从你们的来信中,我看到了你们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所作的努力,体会到了你们奉献社会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当代浙江少年所具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强烈责任感。”
参加写信的学生陈芸辉记忆犹新,当时自己听着习伯伯回信中的话语,心情特别激动,心跳也加快了。
“在浙江这片美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沃土上,需要每一个人都来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习近平同志信中的句句嘱托,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励,也让绿色生态的种子在学校扎根。
崇文林。
之后,学校探索建立了以生态环保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将不同主题的环保知识贯穿于劳动课、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中,还倡导学生、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生态环保教育同盟。
“学校开辟了‘环保园’,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重要一站。孩子们不仅在校园的边边角角种上绿树,还自发把绿化这件事做到了大西北。”王婷说,捐种甘肃民勤县“崇文林”的最早发起者也是一名学生。
2012年,读一年级的杨雨凡在纸上看到“拯救民勤”活动的新闻。“当时,奶奶给我看纸,我马上想起‘入学第一课’,老师讲过习伯伯回信鼓励我们保护环境的故事。”如今已是大学生的杨雨凡回忆说:“那时,就想着我们小朋友也可以为祖国绿化做点事。”
得到学校老师的支持后,他在学校发起倡议。第一年,全校同学用跳蚤市场义卖获得的15330元为甘肃民勤县捐赠了1533棵树。
学校“李四光中队”的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一届又一届崇文学生接力为西北植树,至今已在民勤县捐种15000余棵梭梭树。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云雾缭绕,山乡景美如画。拍友 杨波摄
一棵树的故事,不止于校园。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全社会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给“李四光中队”回信的第二年,孩子们了解到,习伯伯在离学校不远的钱江新城滩涂地上,种下了桂花树。
曾任钱江新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的谢振华回忆:“习书记穿着运动鞋、休闲服,到地方后铁锹一拿就开挖了。”
习近平同志与树的故事不断延续。在他的指导关怀下,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改掉了上山砍柴做饭的传统,建起沼气工程,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开化县金星村展开了抢救银杏树行动,让古树成为金星村最亮丽的风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植树护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绿色共识、春天之约。
20年来,浙江先后启动了平原绿化、新植1亿株珍贵树、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至今,全省累计完成造林超1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并位居全国前列。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
2019年,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20年,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让山山水水有了鲜明价值;2023年,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色信仰传承,把绿水青山变成了幸福靠山。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图为开化金星村。
爱绿、植绿、护绿,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不忘“绿色之约”,身体力行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这叫培育,培育年轻一代,从小就给他扶正了。”“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广大青少年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每一次,与青少年一起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意味深远。
“植”此青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精心浇灌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一批批崇文孩子长大成人,无论是日常环保言行,还是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活动,都成了那封回信在他们心中烙下的绿色印记。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杨雨凡一直倡议身边同学加入这份绿色坚守,“同路人越来越多,保护生态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年春天,他正和大学同学商量筹备自己在甘肃的第14年捐种计划。
学生马欣瑜与崇文林合照。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马欣瑜,在假期实现了期盼已久的旅行——到甘肃,亲眼看看那片由他们共同捐赠的“崇文林”。
从杭州出发,3天行驶2000多公里,一路翻过贺兰山,穿过腾格里沙漠。当车子驶入民勤县后,星星点点的绿色逐渐替代了黄沙,15万亩的四方墩生态林铺陈于眼前,延伸到天际。
大漠戈壁,孩子们用环保心愿浇灌的梭梭树,已和12岁的马欣瑜一样高。
天地茫茫,站在“崇文林”的标志旁,背后是巴丹吉林沙漠。前方的高山上,一座纪念碑高高伫立,上面书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的“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江南到塞北,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记者 肖淙文 纪驭亚)
: 潮新闻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推荐文章4:第一视点丨一封春天的来信
:潮新闻
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春天里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活跃着植树造林的身影。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操场边,一群六年级的准毕业生也聚在一起,共同种下寓意桃李芬芳的桃树。此时,远在2000公里外的甘肃省民勤县,甘肃青梭公益中心负责人马俊河通过视频连线,一同参加了植树活动——在崇文孩子连续捐种14年的“崇文林”里,他代孩子们种下了今年的第一棵梭梭树。
植下“毕业树”,是学校延续多年的活动,在踏上新的成长旅途前,种下一份希望,也将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根植于心中。
2025年,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种下毕业树。
这一传统,与一封春天的来信有关。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一理念感召下,从2006年起,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也组织开展了环保宣传行动。每到周末,西子湖畔、吴山脚下,孩子们扛着“李四光中队”的队旗,捡垃圾、收集废旧电池、宣讲环保知识……“我觉得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我做了好事,伤心的是看到有的人随手扔垃圾、踩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破坏了美丽西湖的环境。”当时8岁的王中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的力量太小了,谁能帮帮我们?”孩子们想起了几年前曾到访学校的习伯伯。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调研,现场体验了同学们的陶艺课。他还和孩子们一起“捏泥巴”,制作动物造型。习近平同志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师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给习伯伯写一封信吧!”2006年4月,这个念头在孩子们心中萌发。
班会课上,大家围坐在课桌边,你一言我一语,写下想对习伯伯说的话。
孩子们在信中说:“珍惜浙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李四光中队’队员的光荣职责。善待地球,科学发展,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心中的愿望。”
4月11日信寄出后,指导老师王婷身边每天都跟着不少来打听的“小尾巴”:“习伯伯看了我们的信吗”“他会回信吗”……王婷心里也没底:习书记工作这么忙,会关注一群孩子的想法吗?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就在“世界地球日”前夕,回信来了!
那一天,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读了这封回信。习近平同志在回信中写道:“收到你们的来信,我感到非常高兴。从你们的来信中,我看到了你们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所作的努力,体会到了你们奉献社会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当代浙江少年所具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强烈责任感。”
参加写信的学生陈芸辉记忆犹新,当时自己听着习伯伯回信中的话语,心情特别激动,心跳也加快了。
“在浙江这片美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沃土上,需要每一个人都来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习近平同志信中的句句嘱托,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励,也让绿色生态的种子在学校扎根。
崇文林。
之后,学校探索建立了以生态环保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将不同主题的环保知识贯穿于劳动课、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中,还倡导学生、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生态环保教育同盟。
“学校开辟了‘环保园’,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重要一站。孩子们不仅在校园的边边角角种上绿树,还自发把绿化这件事做到了大西北。”王婷说,捐种甘肃民勤县“崇文林”的最早发起者也是一名学生。
2012年,读一年级的杨雨凡在纸上看到“拯救民勤”活动的新闻。“当时,奶奶给我看纸,我马上想起‘入学第一课’,老师讲过习伯伯回信鼓励我们保护环境的故事。”如今已是大学生的杨雨凡回忆说:“那时,就想着我们小朋友也可以为祖国绿化做点事。”
得到学校老师的支持后,他在学校发起倡议。第一年,全校同学用跳蚤市场义卖获得的15330元为甘肃民勤县捐赠了1533棵树。
学校“李四光中队”的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一届又一届崇文学生接力为西北植树,至今已在民勤县捐种15000余棵梭梭树。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云雾缭绕,山乡景美如画。拍友 杨波 摄
一棵树的故事,不止于校园。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全社会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给“李四光中队”回信的第二年,孩子们了解到,习伯伯在离学校不远的钱江新城滩涂地上,种下了桂花树。
曾任钱江新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的谢振华回忆:“习书记穿着运动鞋、休闲服,到地方后铁锹一拿就开挖了。”
习近平同志与树的故事不断延续。在他的指导关怀下,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改掉了上山砍柴做饭的传统,建起沼气工程,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开化县金星村展开了抢救银杏树行动,让古树成为金星村最亮丽的风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植树护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绿色共识、春天之约。
20年来,浙江先后启动了平原绿化、新植1亿株珍贵树、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至今,全省累计完成造林超1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并位居全国前列。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
2019年,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20年,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让山山水水有了鲜明价值;2023年,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色信仰传承,把绿水青山变成了幸福靠山。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图为开化金星村。
爱绿、植绿、护绿,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不忘“绿色之约”,身体力行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这叫培育,培育年轻一代,从小就给他扶正了。”“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广大青少年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每一次,与青少年一起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意味深远。
“植”此青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精心浇灌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一批批崇文孩子长大成人,无论是日常环保言行,还是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活动,都成了那封回信在他们心中烙下的绿色印记。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杨雨凡一直倡议身边同学加入这份绿色坚守,“同路人越来越多,保护生态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年春天,他正和大学同学商量筹备自己在甘肃的第14年捐种计划。
学生马欣瑜与崇文林合照。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马欣瑜,在假期实现了期盼已久的旅行——到甘肃,亲眼看看那片由他们共同捐赠的“崇文林”。
从杭州出发,3天行驶2000多公里,一路翻过贺兰山,穿过腾格里沙漠。当车子驶入民勤县后,星星点点的绿色逐渐替代了黄沙,15万亩的四方墩生态林铺陈于眼前,延伸到天际。
大漠戈壁,孩子们用环保心愿浇灌的梭梭树,已和12岁的马欣瑜一样高。
天地茫茫,站在“崇文林”的标志旁,背后是巴丹吉林沙漠。前方的高山上,一座纪念碑高高伫立,上面书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的“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江南到塞北,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推荐文章5:杭州崇文实验学校要转公办?刚刚,官方消息发布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沈芳蕾
近几天,有关杭州知名民办小学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可能要转公的消息引发热议。
刚刚,上城区人民政府网发布关于征求《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分及相关事项的决策方案(草案)》意见的公告——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对就近入学,根据区域内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学生人数、所在社区、交通状况等因素,拟在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南路1号新设一所公办学校杭州市崇文小学,拟对杭州市崇文小学学区划定为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在水一方社区,拟许可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变更办学地址至上城区清吟街128号的申请。
目前,该方案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意见征求时间:2021年1月11日至2021年2月9日。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崇文小学由上城区教育局举办,崇文教育集团领办。而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迁至清吟街128号,从2021学年起在新校址招生,原二至六年级学生仍在原校址学习直至毕业。
据悉,近年来随着近江单元周边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和交付,入住人口持续扩充,学龄儿童数量连年呈现红色预警,胜利小学(钱塘校区)和天地小学已经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入学需求。在这一地块新设一所优质的公办小学,满足了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现“好学校就在家门口”的美好愿景。
所以,本次调整也是切实贯彻中央深改委第15次会议精神,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确保足够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推荐搜索词:
1.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2.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对口初中
3.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学费
本文标题:杭州崇文实验学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