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基础知识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推荐文章1:中医养生,4大基石!一篇给你讲清楚!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院办
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指南。
中医养生最为核心的内容主要在于情志、饮食、起居、运动这四个方面的调摄。
小艾
那么,这几个方面具体要如何做呢?
一起来看看吧。
医生
01
情志
情志是指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故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而生病。《素问》中还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只要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减少过分的欲望,气血就能通畅,精神自然充盈内守,疾病也就无法入侵。
02
饮食
食物分为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说明五味入五脏,五味调和则能滋养五脏,补益五脏之气。
《素问》中还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意思是说饮食要均衡,以五谷为主食,五果、五畜、五菜为副食,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达到补精益气、强健身体之目的。
03
起居
起居方面的养生是指生活作息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做到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只有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保持精神与形体的充实,才能健康长寿。
具体而言,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04
运动
运动是指用各种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吕氏春秋》中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说明运动是很重要的。《素问·富明五气》中说,“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些都属于过劳;而“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则属于过逸。说明只有劳逸结合,才是科学、合理的健康长寿之道。
运动养生形式也有很多,如散步、跑步、游泳、气功、太极拳等,但不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做到持之以恒。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推荐文章2: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推荐文章3:今日谷雨:传统文化与养生要点
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讲解二十四节气——谷雨,这个节气。
谷雨概述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19,20或者21日,太阳达到黄经30°时为谷雨。
《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加十五日,斗指辰则谷雨。”《礼记?月令》孔颖达疏所讲:“谓之谷雨者,言雨以生百谷。”古人命名谷雨是指雨生百谷的意思。《群芳谱》里说:“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意思非常明确,讲的就是谷雨这个节气,谷指的是百谷,就是庄稼,“百谷得雨而生,”因此叫做谷雨。
学习《黄帝内经》就知道,在《阴阳应象大论》这篇文章里讲过,“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意思是什么?就是天地二气相交和就会产生云和雨。(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地气往上升,蒸腾就变成云,天气往下降,就是天空中的湿气往下降就会变成雨。所以雨,讲的就是天地之气相交和而生。雨产生了之后能够利润万物,对中国老百姓来讲,民以食为天,在古代认为雨很重要,尤其对于庄稼,对百谷非常重要,因此叫做谷雨,就是“雨以生百谷”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解释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有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讲的就是一番播种,万物耕作,欣欣向荣,这个时候天朗气清,雨沛风和,谷雨带来了最为繁忙的一段春耕时节,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长江流域开始下秧,黄淮平原开始种麻,华北平原开始种瓜点豆,因此这个时间的农业非常繁忙。古人说“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讲的就是雨水的多或者少,预示着庄稼的丰或者欠,因此牵动着农民的期盼。
古代也联系着朝廷的一些政令,比如《清实录》记载,乾隆皇帝诏曰:“京师入春以来,虽得雨泽,尚未沾足,今谷雨已过,未沛甘霖,农田望泽甚殷,朕心甚为轸念,宜申虔祷。”这段话意思是什么?(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虽然入了春,也下了雨,但是雨还不多,没有沾足,过了谷雨之后也没有真正的一场甘霖大雨,因此农田特别希望能得到雨的滋润,作为皇帝来讲,也非常轸念这个事情,因此我在这儿虔诚的祷告,希望一定要多多下雨,这样万物就能充沛,农耕就会非常好,今年的收成就会非常充盈,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讲的是这个意思。
谷雨典故
(1)布谷鸟
这个时间最重要的一个物候,古人特别讲究物候,最重要的一个物侯之一就是布谷鸟开始唱歌,它的叫声虽然是“布谷布谷”,但是有的人听来就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或者是“阿公阿婆,栽秧插禾,”寓意非常明显,就是布谷鸟一唱歌的时候就开始春耕和农忙,因此先民就称这个节气为谷雨。
(2)仓颉造字
很多人问谷雨有什么传说?这个传说历史非常悠久,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谁造的?是仓颉造字,他是昔日奉黄帝之令而造字,造字成功之后,上天奖励他的功绩,就下了一场很大的谷粟雨,下的不是雨,而是谷粟。谷粟积了一尺多厚,铺满山川田野,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因此仓颉去世之后,人们将他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并在木门上撰刻了对联,以纪念他的这个重要的事迹。(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对联是这样记的“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那么祭祀仓颉的日子就被定为谷雨这一天。现在去仓颉墓纪念他的时候,也是谷雨节来纪念,从此以后每年谷雨节的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的庙会,祭祀仓颉。
《淮南子?本经训》也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学过文言文就知道,天雨,就是老天爷,上天下雨,后面会加一个名词,这名词是什么呢?就代表这个雨下的是什么?这个名词是粟,粟是五谷之一,这个粟指的就是谷物,百谷的意思。这个传说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人们用“天雨粟”这种比较神奇或者夸张的形容,来形容仓颉造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显示中华民族对于汉字的尊敬,用谷雨节来纪念仓颉的伟大功绩。
我们现在所有的知识、经验的记载流传,以及所有的技术革命、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三百六十行之所以能发展,都依赖于文字,它促使了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都与汉字的发明有关系,因此人们用谷雨节来纪念仓颉的这个伟大发明,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功绩,因此把纪念仓颉定在谷雨节这一天。
谷雨节这天,柳絮飞落,杜鹃啼鸣,牡丹吐蕊,樱桃红熟,鸟儿飞舞,荷塘里也开始生出浮萍,一派春光之色。谷雨节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当中唯一一个把物候时令和庄稼农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节气。
谷雨农谚
古人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什么意思?指的是一过清明,天就不会下雪了,一过谷雨,早上就不会有霜。谷雨节来到之后,意味着寒冷的天气结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当中的谷类作物生长,恰恰是江南地区秧苗初插的时候,新种的时候需要雨水的滋润,这个时候恰好雨水也比较多,每年的第一场大雨,往往就出现于此时,对于禾苗的成长,水稻的插栽,以及对于玉米、棉花苗期的生长非常有利,所以古代有很多谚语围绕着谷雨节而展开。
谚语古人也叫做农谚,农业生产经常会用到,比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苞米下种谷雨天。”“过了谷雨种花生。”这讲的都是什么呢?讲的都是关于农作物的。人们还会说“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这讲的是古代种棉花的棉农,种植棉花的时节,一个世代相传的经验。
在这个时期,冬小麦正好处于拔节的孕穗期,冬油菜进入灌浆期,春播作物正好处于播种移苗,安瓜点豆的最佳时期。又比如谷子、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这个时候也属于播种和出苗的关键期,正需要雨水,农作物处于春季管理的大忙季节。(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在江南秧苗初插,很多农作物都是新种的,因此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有一句农谚“春雨贵如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农民长期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因此会产生这样的谚语,这所有的谚语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谷雨时节的降水对于农业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谷雨物候
(初候,萍始生)
下面再讲一下谷雨节的物候,什么叫物候?物候讲的就是在这个节气的时候,不同的生物所产生的候,候指的就是表象,万事万物在这段时间都会有自己的表现。古人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五天就是一个候,一个节气十五天,五天正好是一个候。(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一年有多少候?就是二十四乘以三,那就等于七十二,所以古人叫做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这个记载是在哪里?在《礼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初候,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基础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