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是谁建造的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推荐文章1:邯郸魅力县城临漳——曹操在这里建铜雀台
了解一座城市跟了解一个人一样——把她看作是有生命的,阅读她的历史,参观她的美景,感受她的风俗,去餐馆品尝地道的美食。新的一年,临漳有了一张新名片,你不妨收藏起来,与更多的人分享这座拥有深厚底蕴的魅力县城吧!
我的简介
中文名:临漳
English Name:Linzhang
籍贯:中国河北
家庭住址:河北省南部
家庭人口:61.7万
邮政编码:056600
语言能力:普通话、临漳方言
名字由来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
战国属魏。
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
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
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
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
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
唐宋时邺县和临漳县属相州邺郡。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
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
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道治在卫辉。
民国十三年废道,直属河南省。
1958年并入磁县。
1961年复置临漳县。
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家庭情况
父母:河北邯郸
兄弟姐妹:邯山区 、复兴区 、丛台区 、武安市、成安县、峰峰县、磁县、大名县、肥乡县、馆陶县、广平县、邯郸县、鸡泽县、临漳县、邱县、曲周县、涉县、魏县、永年县
我的家庭成员:2007年,临漳县辖5镇(临漳镇、南东坊镇、称勾镇、柳园镇、孙陶镇)、9乡(章里集乡、西羊羔乡、柏鹤乡、香菜营乡、狄邱乡、杜村乡、张村乡、砖寨营乡、习文乡),425个行政村。
我的家庭人口:61.7万
我家住房面积:744.06平方公里
文化程度
临漳古时称邺,“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香菜营乡一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境内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我家的后花园
临漳县旅游景点有:铜雀台、邺城遗址、转军洞等。
铜雀台: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邺城遗址: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漳河北岸的邺镇,邺城遗址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
转军洞:位于临漳县城西南30公里处。这一城门遗址南北长50多米,宽3米多,高4米左右,呈券顶式。在城门洞的两侧,均匀地分布着眼距90厘米、行距70厘米建筑时的架板眼。在城门处,有两侧对称的门转轴安放的门轴石,门底下由北向南有一呈封闭状的排水垄沟。
我家的美味
临漳“六大名吃”有:“大锅羊汤”、“临漳扒兔”、“黄辛庄块肉”、“热锅肉”、“顶盖烧饼”、“传统烩菜”等。16个特色小吃分别是:唯一佳排骨拉面、玉斌杂粮饼、长寿包、天天鲜羊肉汤、实惠鸡蛋饼、肉饼、会林油条、仙赐五香野兔、李的炒饼、孔氏豆沫、老任五香脱骨烧鸡、兴武烧鸡、思涛水饺、新爱饺子、有阁刘脂油饼、柳园煎血等。
怎么来我家
临漳县境内,京珠高速贯穿南北,紧邻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距石家庄、郑州、济南等机场均为200公里。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推荐文章2: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在河北邺城建铜雀台?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多彩旅行·畅游河北#?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更是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赤壁之战前,为了让吴蜀结盟,联合抗曹,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说曹操早就垂涎大乔、小乔美貌,欲“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他修建铜雀台就是为安置江东二乔之用。诸葛亮用铜雀台成功激怒了周瑜,孙刘遂结盟并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唐代诗人杜牧也曾在《赤壁》中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到底为什么要修建铜雀台,难道真是为了金屋藏娇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铜雀台在哪里,铜雀台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县城西南约18公里处。这里如今虽然名气不显,在古代却大名鼎鼎,它就是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的邺城。熟悉历史的对这个地名都不会陌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以邺城为都,邺城北方独领风骚数百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冀州初为袁绍领地,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将冀州收入囊中。在北方基本上稳固的情况下,曹操大兴土木营建邺都,以此为根基向外发展。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并称三台,便是邺都建设的一部分。
建安十五年(210年),铜雀台建成,气势恢宏、最是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曹操非常高兴,于建成之日在台上大宴群臣,欢歌畅饮。后赵、北齐时都曾对铜雀台进行过整修,铜雀台一直存在至明朝,明末时被漳水冲没。铜雀台如今只剩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建铜雀台是事实,但是要说造铜雀台的目的为了江东二乔,可能有点冤枉他了,是诸葛亮忽悠周瑜的。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铜雀台建成在210年,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前,铜雀台还没建成,最多还在建设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改编自曹植庆祝铜雀台建成而作的《登台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这是罗贯中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
图-俯瞰邯郸临漳县邺城铜雀台遗址
历史上的曹操不但是个枭雄,还是个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吟得好诗。但他的好色颇为人诟病,而且好人妇。和用人不拘一格一样,曹操对女人也是全凭个人喜好,不顾世俗道德束缚。曹操一生妻妾十数人,大部分是他人妻妾或寡妇。如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引得张绣造反,损了典韦等大将,差点连自己都小命不保。还有继子秦朗的娘、曾跟过吕布的杜氏等等。假如赤壁之战曹操胜了,他还真有可能将二乔收入房中。
当然,金屋藏娇只是有可能,却并非曹操建造铜雀台的主要目的。据史料记载,有天半夜曹操梦见金光拔地而起,第二天派人从那里挖出了一只铜雀。荀攸为曹操解惑说古有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曹公得铜雀,乃大吉之兆。曹操大喜,于是下令建造铜雀台。
实际上,曹操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有其政治目的。古代天子才可以有三台(灵台、时台、囿台),以观天文、四时、鸟兽鱼鳖等,诸侯不得观天文。也就是说,曹操建三台是向人表明其代汉自立之心。
另外,曹操将邺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都城的防御则变得更加重要。铜雀等三台这种高大的台式建筑,居高临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军事功能。铜雀台上可以俯瞰整个邺城,对邺都的防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铜雀台为例,高十丈(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上有房屋一百多间。台上可储大批军械、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三台之间有二桥相连,彼此呼应,在冷兵器时代,要攻下这样的高台是比较困难的。
:地图帝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推荐文章3:一向倡导节俭的曹操,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耗巨资修建铜雀台
铜雀三台建在邺城西城墙北,是当时邺城的地标性建筑。中间的是铜雀台,高达十丈,上建房屋一百零一间;南面是金虎台,高八丈,上建房屋一百零九间;北面的是冰井台,高八丈,上建房屋一百四十五间。三台各相去六十步,台和台之间天桥相连,楼阁相通。在铜雀台的楼顶上,还铸着一只铜雀,有一丈五尺高,栩栩如生,人们在它下面经过,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飞了它。
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物质科技条件下,铜雀三台是一项多么不可思议的超级规模建筑。想想几年前,曹操为了节约粮食而禁止饮酒,孔融为此发了几句牢骚,还因此丢了性命,那铜雀三台消耗难以计算的物力民力,曹操又该死多少回呢!没有人觉得孔融死得冤,因为曹操就是法律。
铜雀三台不仅仅是形象工程,而且是曹操和部下们的度假村。每到节假日,或者心情好的时候,曹操就在上面举行笔会、诗会、宴会、歌会。铿锵的朗诵和悠扬的乐声就会从半空中传来,到了夜晚,台上就会灯火通明,眼前一切恍如天宫。
曹操在铜雀台找到了自我。他穿着透明带花的轻绡,靠着铜雀台的栏杆,揽着从早到晚陪伴在侧的女优,对着徐徐吹来的清风,诗兴大发,立即挥毫泼墨,又一首诗歌写成了,早就等候在旁的倡优把他的诗歌接过去,当场就有人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出来。
他佩带着一种皮革制成的小袋子,里面盛满了手巾、诗稿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儿,简直就是一个不重视细节的邋遢大叔。
甚至,有时他会戴着士人的帢帽去会见宾客。那些见到曹操的客人,总是提心吊胆,因为不知会被曹操开什么样的玩笑,要么就是被他突然的哈哈大笑吓一跳。谈完话,该吃饭了,曹操看到一道好吃的菜,把头埋在碗碟里,卖力地大吃,菜汤呀菜叶呀肉渣啊,都沾在了头巾上。这时,曹操是一个红尘中的人,而不是乱世争霸的霸主。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推荐文章4:曹操修建的铜雀台,锁住了哪些女人?
大家好,我是喜欢传统文化的承小堂。每天在头条给您分享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这句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火烧赤壁,大小乔就要被曹操给关到铜雀台,变成他的私人玩物。
曹操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好人妇。他喜欢收集美女人妻,就像他喜欢收集谋士一样。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将这里建成都城,之后又在邺城修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目的,就是网罗天下美女,让其晚年能够享尽天伦。
说到底,铜雀台就是曹操的后宫。
那么这个铜雀台究竟锁着多少绝色美女呢?
根据《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一生妻妾成群,仅仅载入史册的就有:刘夫人、卞皇后、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等。一个个皆是当时的绝色美人。这些大部分都是为曹操诞下孩子的妻妾,至于其他未有子嗣的女子更是数不胜数。
曹操在《遗令》里有这么一句话:“吾婕妤伎人,皆著铜爵(雀)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伎”。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死以后,我的婕妤与艺伎都住在铜雀台。在铜雀台的大厅上放一张八尺的床,挂上带穗的帐篷、朝食和晡食都要供奉干肉、干果、干饭之类,初一十五,要朝着帐篷歌舞。
生前要享受美女的环绕,死后还要求自己的妻妾每日都要上供且初一十五都要唱歌跳舞给自己欣赏!且终生不能离开铜雀台。
这放在现代就是赤裸裸的囚禁啊!
更有意思的是,曹操这个人曹操在“性”上有一怪癖,就是喜欢人妻,不管你多么倾国倾城,只要没结婚,没有和别人同房过,曹操都不屑一顾。
所以铜雀台里锁着的,不仅仅是曹操的妻妾,大部分还是别人的妻妾,曹操从别人手中夺过来的女人。
比如,绝色美女貂蝉在和董卓和吕布好之前,曹操连正眼都懒得看一下。击败吕布以后,那可是当宝一样哄着,谁都不让碰,只有他最欣赏的武将关羽,曹操才将貂蝉“借给”他“享用”。目的仅仅是为了色诱关羽归降。虽事与愿违,但足够体现貂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在成为人妻以后直线飙升。
还有一次让曹操后悔莫及的宛城之战,在张绣投降以后,明明有那么多的年轻貌美女子可以选择,曹操偏偏看上了张绣的婶婶邹氏,便将邹氏掳上床了。张绣反叛后,为了保护曹操安全离开宛城,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攻陷邺城后,曹操也是第一时间想要纳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妾,无奈自己的儿子曹丕抢先一步,曹操虽然恼怒,但也不好和自己的儿子抢女人,也只好作罢,就是不知道这倾国倾城的甄氏除了侍奉曹丕外,是否也被锁在铜雀台内侍奉曹操呢?
至于开头所说的大乔,小乔,那就更明显了,大小乔名声在外,相信曹操早有耳闻,乃两位绝色美女,然而,在孙策和周瑜迎娶二女之前,曹操甚至都没有任何的想法。当二女正式成为别人的妻子的时候,曹操突然对她们兴趣大增,誓要将大小乔纳入铜雀台,成为其私人物品。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推荐文章5:曹操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建铜雀台铜雀耸立:枭雄的“谜题”
建安九年(204)二月,屯够了田,养足了气力的曹操带着大军围攻袁氏老巢邺城。土山、地道、长堑、灌城,足足六个月的猛攻加智取,邺城终于被攻陷。
冀州被占领后,曹操将邺城作为自己正式的根据地,继续把事业搞起来。对外自然是平定北方,在内则是邺城的大改造。
修筑铜雀台便是这系列大手笔中的一件。据考证,铜雀台又名铜爵台,大约在建安十五年(210)冬动工,历经近两年才正式落成。显然,曹操没有修过瘾,建安十八年(213),又挨着铜雀台接连修了金虎台和冰井台,后人并称为“邺三台”。登台之后,一眼望去,目及溪谷草木,清风拂衣、鸟鸣伴耳,论谁不夸一句曹操的审美呢?
可仔细一想,问题恰好出在这里,要是把主人公换成酒池肉林的商纣王,修筑奢美高台的确说得过去,可修台的成了曹公孟德,反倒成了一个“谜题”。
别的不说,曹操似乎很难和骄奢沾上边。裴松之曾详述其“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即便是征战中得到奢靡之物,也悉数赐给有功的属下。曹植的妻子就因为违背规矩,穿了锦绣衣服,被曹操看见后赐死。
既然曹操如此俭朴,为什么要在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地方,劳民伤财地修建华丽俊美的高台呢?
三台背后:无言的宣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掌控的东汉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在曹操的授意下,原本的朝廷三公职位——太尉、司徒、司空被取消,改设丞相一职。首位丞相的出任者自然是曹操。
虽说此前三公就剩曹操一个,算得上名存实亡,可这道政令一下,曹操便正式登临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名正言顺地宣告掌权。此时,曹操算是春风得意,扫除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基本算是称霸北方。
只是,虽说位列丞相,曹操仍然只是武平县侯,这当然不是曹操想要的。在东汉的封爵制度中,顶着异姓,曹操便是铆足了劲,受封侯爵也就到了头。可朝政大权尽握在手,他真的要就此止步么?
戏剧的是,两年后,铜雀台正式开建。曹操选择此时修筑高台,自然不是为了庆祝入驻邺城。
自古以来,修筑高台本就象征着权威,是统治者的一项特权。诸侯即便再想修,最多只能修两座,绝对不可以越过天子。放在东汉时期,也只有王爵才能在自己的封国设祭坛、立宫室。
身为侯爵的曹操,偏偏就在此时修起一座恢弘高台,在其上建起华美宫室,其中深意,即便庶民百姓看不懂,文武百官、汉献帝一定能看个清楚明白。照这样推论下去,正如有学者感慨,高高耸立起的铜雀台,不就是曹操为了减轻百官阻力,不动声色间就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公之于世而想出的妙招吗?
曹操筑起的是怎样一座高台?曹丕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长安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
诗中的“双员阙”,是西汉建章宫北宫门两旁的两座塔楼,塔楼顶上有一对铜铸的凤凰,也就是“铜雀”。以凤凰装饰屋顶,是皇家建筑才有的做法,铜雀台上是否真的有铜雀,我们不得而知,可光是“铜雀”这个名字,也能让这座高台生出点不同的意味。
铜雀台修成后,跟随曹操一起登台观景的曹植大笔挥就一首《登台赋》——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若说前几句还算老实地描写高台之宏伟,后面着笔的却早已不是铜雀台本身——父亲辅佐皇家,惠泽远扬,如此伟绩,无量功勋,定然是同天地之宏大,齐日月之辉光。
再看曹操的反应——“太祖甚异之”。的确,比起曹丕的“写实”文风,曹植既写景又叙事还抒情,文采上就胜了曹丕一头。可回到当时的情景,高台之上,真正打动曹操的,或许不仅是儿子“援笔立成”的聪慧,更有父子间突然通达的心意。
事实也如曹操所愿。
建安十七年(212),铜雀台落成,同年,曹操被赐予特权“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一如西汉名臣萧何。建安十八年(213),金虎、冰井二台动工,这一年,曹操正式被册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邺城正式成为魏国国都。
三年后,汉室异姓的曹操受封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在高大三台的注视下,驰骋一生的曹操,登临了此生的最高位置。
修筑铜雀台的同一年,曹操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言辞恳切,说自己绝对没有篡位之心,诚恳地交还自己受封的阳夏、柘、苦三县的两万户赋税,还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叫了屈——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面对孙权的劝进,曹操更是怒斥其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真心也好,假意也罢,遗憾的是,老天并没有留给曹操太多挣扎取舍的机会。
受封魏王四年后,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氏孟德,与世长辞。离世前,曹操曾留下这样的遗言——
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有人说,这是曹操舍不得俗世快乐,便是逝后也要在铜雀台上给自己留个位置,好好享受一番。可谁知,曹操让子孙们登上铜雀台远望的,除了自己的陵寝墓田,会不会也有这大好河山,还有铜雀台下没能做完的这场繁世英雄梦呢?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1月下
稿件 |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本文 | 念缓
责任编辑 | 芜影
微信编辑 | 又亦
铜雀台是谁建造的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铜雀台是谁建造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