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头像推荐文章1:

  迈克尔杰克逊头像推荐文章2:波姬·小丝32岁头婚,二婚生两个女儿,大女儿圆润,二女儿精致

  年轻时候的波姬·小丝有多漂亮?


  媒体称呼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连赵丽蓉老师都在小品《如此包装》中,说自己叫麻辣鸡丝,是“丝”字儿辈的。


  要知道,波姬·小丝闯荡好莱坞的时候,可是美女如云的时代。


  诸如詹妮弗·康纳利、阿佳妮、苏菲·玛索、莫妮卡·贝鲁奇、凯瑟琳·泽塔-琼斯等人,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是绝色佳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波姬·小丝依旧能占有一席之地,由此足见她美得多出众。


  然而,美貌成就波姬·小丝的事业,却也给她的生活添加了无穷的烦恼。


  毕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她不会被迫成为母亲的摇钱树,小小年纪就拍下“艺术照”;也不会因此,被第一任丈夫嫌弃!


32岁出嫁,丈夫担心她会出轨

  28岁这一年,风华正茂的波姬·小丝认识了阿加西。


  阿加西是美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比波姬·小丝小5岁。他是网球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得主,个人成绩非常亮眼。


  初次相识时,阿加西虽然年纪不大,却很会照顾人。


  他会跟波姬·小丝分享自己的比赛趣事,也会聊起自己年少成名的压力和负担。而这些,都让童星出道的波姬·小丝深有感触。


  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可是,对于这段感情,阿加西的父母却不怎么满意。阿加西的父亲是个拳击手,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


  在父母眼里,波姬·小丝的职业不够端庄,可能会影响儿子的声誉。


  他们劝说过阿加西几次,让他慎重考虑。年少时的心动怎么会轻易动摇?尤其是,当阿加西1996年拿下奥运会冠军后,他更有底气跟父母对抗。


  1997年4月,32岁的波姬·小丝嫁给了阿加西。她相信,这个愿意为了她扛住压力的男人,会是自己的良人。


  然而,阿加西婚前婚后的翻转,却让波姬·小丝伤透心。


  作为一个演员,波姬·小丝身边有太多的英俊男人。每次看到波姬·小丝跟其他男演员有亲密合作,阿加西总会吃醋。


  尤其是,父母也在他耳边“劝说”:演员都容易出轨。


  这就导致,本来信念很坚定的阿加西开始动摇。他劝说波姬·小丝,可以放弃一些工作,把精力放到家庭生活中。


  最初,波姬·小丝还能理性跟阿加西分析,可三番五次下来,波姬·小丝也有些心烦。而且,让波姬·小丝不能理解的是,阿加西一直不想要孩子。


  由于自己的童年不算幸福,波姬·小丝自打结婚起,就渴望有个孩子。


  她跟阿加西商量过很多次,可阿加西总是以“时机不合适”为由拒绝。一边让自己当家庭主妇,一边又不想要孩子。


  这样的阿加西让波姬·小丝没了安全感。尤其是,后来有人爆出波姬·小丝年幼时候拍的“艺术照”以后,她跟阿加西的感情越发受影响。


  而说到这组“艺术照”,还跟波姬·小丝的母亲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波姬·小丝母亲的霸道,间接导致了她第一段婚姻的破裂。


被母亲当成摇钱树,波姬·小丝跟MJ关系匪浅

  1965年5月,波姬·小丝在美国纽约出生。


  可她的出生,却被母亲泰丽当成一个要钱的借口。泰丽以前是个模特,长得虽然漂亮,却没有什么记忆点。


  靠着这个职业跟富二代谈起恋爱以后,泰丽就对工作更不感兴趣。


  可惜的是,本想母凭子贵的她却没能一飞冲天。甚至于,她怀孕以后,跟恋人的关系越发不好。


  为了弥补自己的亏损,泰丽以抚养女儿为由,跟恋人要了一笔钱后离开。


  波姬·小丝出生后,泰丽的事业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可看着怀里异常可爱的波姬·小丝,泰丽有了新主意。


  她找到昔日的同僚们,准备让波姬·小丝出道。


  就这样,波姬·小丝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开始拍摄广告。打这以后,波姬·小丝就成了泰丽赚钱的“法宝”。


  波姬·小丝一边学习,一边还得兼职当各种模特。


  为了控制好身材,波姬·小丝小小年纪就得吃得很素淡。因为泰丽会不停地在耳边督促她:发胖的模特,不会有人看。


  如果单单是为了事业,泰丽的行为还不算太出格。可实际上就是,在金钱面前,泰丽几乎要忘记自己母亲的身份。


  10岁这一年,波姬·小丝拍摄了洗浴照片,发表在了《花花公子》上。


  而这组照片,隐隐有些擦边球的效果,并不算大众意义上的儿童洗浴照片。当初拍摄时,波姬·小丝就很不情愿。


  然而年幼的波姬·小丝,怎么能抵得过泰丽的威压?


  多年后这些照片被人再次翻出,阿加西的父母就嫌弃波姬·小丝影响家里的声誉。再加上她跟阿加西有其他矛盾,所以第一段婚姻只持续了两年就画上句号。


  只能说,有些母亲是慈母,可有的母亲却把金钱看得比孩子重要。拍摄完这组照片没多久,波姬·小丝出演《漂亮宝贝》。


  年仅12岁的她,在剧中饰演一个风尘女子。


  稚嫩的脸庞已经十分漂亮,跟成年的男主角还有感情戏。托这部剧的福,波姬·小丝算是走红了。


  可走红的背后,却是观众对一个年幼小孩子的恶意猜想。、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泰丽对波姬小丝管教得很严格。她禁止女儿谈恋爱,哪怕是正常的恋爱也不准!


  为了给波姬·小丝灌输洁身自好的念头,泰丽还带她参加教会。在教会里,泰丽被教育:不结婚,不能跟男性朋友有亲密接触。


  所以,当她跟迈克尔杰克逊相遇后,俩人很有共同语言。


  迈克尔被父亲责打,见到父亲就害怕;而波姬·小丝呢?她也没比迈克尔好多少。只不过,一个动手,一个动嘴。


  从年幼相遇到风光无限,波姬·小丝跟迈克尔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长大后,迈克尔数次跟波姬·小丝求婚,波姬·小丝都没有答应。或许在波姬·小丝看来,爱情还不如友情靠得住。


  况且,泰丽的严加管教,也让波姬·小丝不敢有其他想法。要不然,媒体也不会调侃波姬·小丝,说她是“好莱坞最后的处N”。


  再往后,迈克尔娶了猫王的女儿,而波姬·小丝嫁给阿加西。


  只不过,他们的第一段婚姻都不算完美。据说,迈克尔会跟猫王的女儿离婚,也是因为对方不肯生宝宝。


  波姬·小丝跟阿加西离婚以后,嫁给了克里斯。


  跟第一段婚姻的轰轰烈烈相比,第二段婚姻很平淡、却很温馨。他们2001年结婚,2003年有了第一个女儿柔恩;三年后,又有了二女儿格里尔。


  小时候的柔恩跟格里尔,白皙可爱。母女三在一起,很温馨。


  不过,两个女儿长大后,大家发现:她们一个像父亲,一个像母亲。总的来说,都没有波姬小丝年轻时候漂亮。


  跟母亲穿同一件裙子柔恩却远没有母亲当年的魅力;好在妹妹格里尔又高又瘦,又有几分神似波姬·小丝。


  对比姐姐的圆润,妹妹的五官相对更精致。这个侧脸看起来,有些像年轻时候的波姬小丝。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年幼吃过苦的波姬·小丝,把两个女儿当成心头宝。只要女儿愿意做的事情,她都会全力支持。


  况且,对比自己的坎坷,波姬·小丝更希望女儿不被容貌困扰,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迈克尔杰克逊头像推荐文章3:麦克阿瑟:入朝后小瞧志愿军,被彭德怀打到撤职,84岁含恨而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太平洋战场上,出了一个反法西斯的大英雄,他带领部队,大败日军联合舰队,消灭了成千上万的日本鬼子,为解放广大受日本法西斯奴役的各国人民立下了巨大功劳。


  然而,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上如此雄才大略的这个英雄,却在取得二战胜利后仅仅几年,就同样碰到了另外一个盖世英雄,结果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被揍成了狗熊,最后兵败被撤职,84岁含恨而终。


  刚才说的盖世英雄,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彭大将军彭德怀;而被他揍成狗熊的这个人,二战中也是位英雄,但是后来却作为不义之师的统帅,参加了朝鲜战争,沦为美帝国主义鹰犬,被彭德怀狠狠教训了一番。


  这个曾经的英雄,就是今天的主角,美军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也出生于名门,父亲曾任美军三星中将。1880年出生后,在父亲影响下,麦克阿瑟从小就立志从军,19岁时如愿考入西点军校。


  婴儿时期的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同样聪颖过人,其毕业成绩不但全级第一,还是西点军校历届毕业生中最高的,真是学霸中的学霸。


  麦克阿瑟可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实战中,他的表现同样出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麦克阿瑟任美军第42师参谋长,他学以致用,并且作战勇敢,被媒体称为“最勇敢无畏的军官之一”。


  凭着卓越的战功,麦克阿瑟没多久就晋升第84旅旅长,随后任42师师长,军衔准将,时年38岁,成为美军最年轻的将军。


  一战后,39岁的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又成了该校最年轻的校长。他一方面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校铭,校训是:“今天,在学校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一定会在战场上收获胜利的果实!”


  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期的麦克阿瑟


  另一方面重视现代军事专业教育,大刀阔斧的修改了学校教程。


  西点军校能成为全球闻名的军校,有麦克阿瑟的一份功劳。


  1930年麦克阿瑟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其对军官和士兵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认为“军队可以装备破旧,可以缺衣少食,但如缺少训练有素的优秀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战争胜败全在于军官”。


  因此在和平年代,麦克阿瑟依然从美国国会争取了不少拨款,用于军官的培训和俸禄。


  而1932年,以士兵为主的美国退伍军人,为争取退伍金在华盛顿游行示威。麦克阿瑟却亲自指挥镇压,酿成华盛顿惨案。


  麦克阿瑟对军队底层士兵的轻视,应该源自其一直处于美国的精英阶层,其父亲是将军,自己又年纪轻轻成为军官,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战绩都是自己这个阶层的功劳,普通士兵不过是自己手上的工具。作为白人精英,他对其他有色人种也不太看得上,多少有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多年后,几个被打散的中国士兵,在没有军官指挥的情况下,照样自发组织起来,能追着美军满山跑,也能就地坚守几天几夜;估计麦克阿瑟是很难理解的,这也是他狂妄自大最终吃败仗的一个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麦克阿瑟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1941年日军对美国宣战后,随即进攻菲律宾。此时美国尚未进入战争状态,战备很不充分,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麦克阿瑟倒是表现得很硬气,虽然眼见要兵败,但是坚决留下来与驻菲律宾的美军和当地百姓共存亡,他甚至打算用父亲留下的手枪杀身成仁。对认为不具抵抗条件,即可投降的美军而言,麦克阿瑟还真是个硬汉。


  美军总部知道麦克阿瑟这样的将领一将难求,于是强行命令他撤离。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后,向记者们说道:“我脱险而来,但我会回去的!”


  年轻时期的麦克阿瑟


  在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正在大杀四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连遭挫折,前景一片阴霾的时候;麦克阿瑟这句话经过媒体大力宣传,一下子成为最鼓舞人心的话,美国百姓用这句话相互鼓劲,全力投入到反法西斯作战中。


  美国的战争机器一启动,其恐怖的产能甩开日本不知道多少条街,加上麦克阿瑟指挥有方,打了多场漂亮胜仗。他尤其擅长两栖登陆,把小鬼子打得满太平洋找牙,很快就扭转了战局,随后一路高歌猛进。1944年10月,美军攻下菲律宾,麦克阿瑟对着媒体,震撼人心的高呼:“我回来了!”


  这句话立即又成为金句,让已经看到胜利曙光的美国人、菲律宾人乃至反法西斯各国人民振奋不已,很多人激动的热泪盈眶。麦克阿瑟已成为胜利的象征,大家都盼望这个大英雄赶紧打败法西斯,把全世界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麦克阿瑟率军一直打到日本本土,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水平,确实为二战胜利立下了大功,成为解放广大被日本奴役的国家的反法西斯英雄。凭着战功,麦克阿瑟也晋升为美军五星上将,相当于元帅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一下子把韩军打到釜山一隅。朝鲜人民军的猛烈攻势,让刚参战的美军也连吃败仗,眼看就要被赶下大海了。


  危难中,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坚持在登陆条件并不好的仁川实施两栖登陆。在二战中饱尝媒体宣传甜头的麦克阿瑟,胆子确实不小,在胜败未明的情况下,他居然带了一众记者一同乘船,参与登陆作战。结果大获成功,一举逆转了战局。


  仁川登陆


  麦克阿瑟还即兴加了一段精彩情节:麦克阿瑟对记者说,要给一个叫刘易斯·普勒的上校团长亲自授一枚勋章。刘易斯正在组织部队进攻一处阵地,他接到电话后,竟然说仗正打得紧,没功夫领勋章,如果要授勋,就让司令来这里好了!


  麦克阿瑟一听,真是乐坏了,这次最佳配角就你这小子了!当然最佳主角还是老子,麦克阿瑟不顾部下劝阻,立即跳上吉普车,带上几个胆大的记者,向枪声不断的前沿阵地开去,找到满身硝烟的刘易斯,向他敬礼授勋。


  力排众议!力挽狂澜!总司令亲赴前线,团长只顾打仗,耍牛仔脾气,让总司令来见自己!两英雄视身边枪林弹雨为无物,枪炮声中授勋!这妥妥的就是一部真人版美国英雄大片啊,宣传效果好得没得说,媒体上“军神”、“战神”、“救世主”各种美誉铺天盖地,麦克阿瑟一时风头无二,甚至比二战中更加威风。


  论战争规模,朝鲜战争显然无法与二战相比,但是二战中各个战场涌现出了众多名将,麦克阿瑟只是其中一个;而朝鲜战争是当年全球唯一的大规模战争,麦克阿瑟就成了最有名的将军。


  更根本原因的是,当时冷战格局已形成,整个资本主义阵营都需要一个能够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英雄,麦克阿瑟在二战中就赢得了崇高威望,这时候又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欧美各国的宣传机器自然不遗余力的大加渲染,巴不得把麦克阿瑟塑造成一个战无不胜的神,以此来凝聚人心。


  多年后,美国深刻反思了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的失败,决定改以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作为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家宣传力量的推动下,迅速火遍全球,成为无数人的偶像,不少粉丝对迈克尔杰克逊简直是宗教狂热般的崇拜。这跟麦克阿瑟造神式的宣传是一个道理。


  仁川登陆后,中国发出了严正警告,要美国不要扩大战争,不要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没跟中国交过手,自然拿此前的对手作为参照,他亲手把日本和朝鲜打得落花流水,而日军整整肆虐了中国八年,那中国军队不过是美军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


  而朝鲜人民军虽然人数不如中国军队,但是装备的全套苏式装备,可比解放军主力部队还阔绰不少,并且很多将士就是原来的解放军战士。这么一算,中国军队真要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完全是自寻死路。


  麦克阿瑟影视剧照


  加上麦克阿瑟已沉浸在一片颂扬声中,自己都相信自己就是战无不胜的军神了,于是狂妄的叫嚣“倘若他们越过鸭绿江,我将使他们遭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屠杀”。此时的他着实有得意忘形的资本,然后大手一挥,联军狂飙猛进,大举越过三八线,直奔鸭绿江。


  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从反法西斯英雄,变成了美帝实行霸权主义的爪牙。面对已经冲到鸭绿江边撒尿的美军,中国毅然决定出兵,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随即抓住战机,给了联军当头一棒,出手就歼灭敌军1.5万余人,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获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因小瞧中国志愿军,吃了一记闷棍的麦克阿瑟,为查明中国出动军队的规模,开展了大量侦察。11月中旬,志愿军第九兵团作为第二梯队,陆续入朝,实力大增的志愿军,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诱敌深入,主动后撤。凭借出色的伪装,志愿军避开了联军的大部分侦察,但是几十万战士在朝鲜行军宿营,多少还是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美军情机构汇总了各方面信息,指出中国可能参战。麦克阿瑟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中国不可能全力参战。于是命令部队再次越过清川江,向北挺进。联军没有遇到多大抵抗,11月21日,美军第七师的先头部队已到了鸭绿江边。


  这更让麦克阿瑟坚信了自己的判断,11月24日,麦克阿瑟公开向记者说,中国军队有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在朝鲜,联军即将抵达鸭绿江,战争很快结束,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


  彭德怀元帅将军装


  麦克阿瑟话音刚落,仅仅一天后,就是25日晚,志愿军开始全面出击,近40万志愿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痛击联军,歼灭3.6万余人,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附近,获得了第二次战役的胜利。随后乘胜追击,发起第三次战役,势如破竹的占领了汉城,打到了“三七线”附近。


  连吃败仗的麦克阿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自己被中国人打败的事实,他把指挥权交给李奇微,然后一门心思放在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斗嘴上,通过媒体跟美国总统硬怼:先是说,他的军事指挥被束缚在一张人为的罗网之中;然后说,关于三八线问题,政客侵犯了军人的职权。


  翻译过来,就是说,不是我老麦这个军人无能,而是你美国总统带着一帮政客碍手碍脚。


  更恶劣的还在后头,麦克阿瑟居然在纸上直言:总统不听他意见,不在韩战中使用台湾军队,是愚蠢透顶的。


  就在麦克阿瑟天天顾着接见媒体的时候,李奇微敏锐的发现了志愿军后勤的弱点,抓住志愿军补给困难的时机,开始发起了反击,把战线从三七线慢慢推回了三八线。


  对部队已经完全甩手的麦克阿瑟,此时居然大言不惭的对记者说:“我已指挥联军在恢复丧失的主动权。”而且李奇微当时就在他旁边!


  如此争功委过、欺压下属,跟当年在菲律宾的硬汉表现真是判若两人。看来无上的荣誉是个毒药,英雄吃多了,也容易变成不惜用一切阴招损招维护自己虚荣的小人。


  麦克阿瑟


  通过媒体忽悠一下美国吃瓜群众比较容易,以麦克阿瑟的表演水平自不在话下。但是杜鲁门总统等美国政治精英,当然清楚谁在指挥军队,以前虽然被麦克阿瑟一再通过媒体干预国家政策气得半死,但是想到军神都打成这样,换其他人来只怕打得更糟糕,就只好对麦克阿瑟一忍再忍。


  而现在大家发现李奇微原来比麦克阿瑟厉害得多,一上任就让战局出现好转,那干嘛还对麦克阿瑟忍气吞声?


  杜鲁门召集幕僚商议是否撤掉麦克阿瑟,美国高层的意见一致,不惜犯临阵易帅的大忌,不惜把花费大量心血宣传出来的战神给打回原形,都要免掉麦克阿瑟总司令的职务,由李奇微接任。


  麦克阿瑟被免职后,回到了美国。不明就里的美国吃瓜群众,很多相信了他的说辞,认为他是当了美军战败的替罪羊才被免职的。迎接麦克阿瑟的人多达50万,大家依然把他视为英雄,丝毫不觉得他是一个败军之将。


  回国后,麦克阿瑟到处发表演说,反复说明自己是被杜鲁门等政客捆住了手脚。全国各地群众都热烈欢迎这位昔日的老英雄,人数累计竟达750万人。


  被迎回国的麦克阿瑟


  被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打得找不着北的麦克阿瑟,在美国舆论场倒是大获全胜。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偶像十全十美,麦克阿瑟凭着以前的战功和国家的大力宣传,收获了一大票铁杆粉丝。


  现在麦克阿瑟卖力的一煽情,这些粉丝自然对他充满同情,同时把过错全部算到杜鲁门头上,不少人甚至愤怒的烧毁了杜鲁门的头像,公众舆论支持麦克阿瑟的占69%,支持杜鲁门的仅占29%。 1962年,麦克阿瑟回到他的母校西点军校,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老兵不死》,成了名篇,为美国文学做了点贡献。


  1964年,麦克阿瑟在华盛顿病逝,终年84岁,含恨而终。


  一代名将麦克阿瑟,连克日本、朝鲜两大东亚劲旅,其军事水平毋庸置疑;无奈碰到彭德怀,所以只能跟周瑜一样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更深层次的是,麦克阿瑟是作为美帝鹰犬参加一场不义之战;作为正义之师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所迸发出的惊人战斗力,远非美国大兵可比。换做粟裕、林彪来指挥志愿军,估计一样能让麦克阿瑟吃败仗,这才是麦帅兵败朝鲜、晚节不保的根本原因。


  文/温凯宇


——完——

  迈克尔杰克逊头像推荐文章4:

  迈克尔杰克逊头像推荐文章5:迈克尔·杰克逊流行音乐之王壁纸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是80年代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被任命为流行音乐之王,毫无疑问,他的音乐,歌曲,尤其是他的舞蹈动作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歌手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