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是哪四个推荐文章1:中国何止四大发明,看完这些,你一定心服口服

  《宝物有故事》将于5月11日上线,识别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头条号观看视频。


  说到古代发明,很多人只会想到最著名的四大发明。那今天就让各位开开眼,看看古人茶余饭后,还发明了哪些有趣的小物。


你在食堂打饭用的餐盘,三国时就有了...

  三国 越窑青瓷方格盒


  是不是和你大学食堂用的餐盘神相似?不知为何,看到这个,小编脑子不受控制地出现了刘关张三人一人一餐盘在食堂里共商讨曹大计的场面...这造型,莫不是真的有人穿越回去了?


你的马克杯,夏朝初期就有了...

  夏朝初期 瓜棱灰陶杯


  4000年了,“马克杯”基本没变啊!高度、手柄、外形,都和现代的几乎保持一致,就是那颜色,有点……


你的挂衣架,春秋时期就有了...

  战国早期 衣架 出土于曾侯乙墓


  周朝实行礼制后,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视,回到家宅中,便会恭敬地脱下,换上便服,仆人们接过衣服后,整齐挂在这种衣架上。


  不过在那时,衣架还叫做“桁”或“木施”。钩子发明之前,衣服是搭在横杆上的。所以……我们的父母辈更愿意在横杆上晾衣服而不是挂衣架,莫不是一种返祖现象?


  清 花梨木龙首衣架


  到清代,衣架已经发展成上图这副样式了,下面垂直于地面的的竖杆是放长筒靴的。这家居收纳小物堪称简洁又实用,点个赞。


你挤火车用的小马扎,东汉末年就有了...

  明 黄花梨交杌


  汉魏之前不存在椅子这种东西,不管贵族还是百姓都习惯席地而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随着各民族互通有无,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开始传到北方,并迅速在中原地带流行成为不可或缺的坐具。因为从西域传过来,所以当时人称“胡床”。


  南北朝 胡床


  到南北朝时,胡床就已经发展成为折叠椅了,是供贵族大臣将军狩猎坐下休息用的。


  除了马扎,咱们古代还有另一种传说是鲁班发明的折叠椅——鲁班枕。


  平时是个板砖,便于携带,便于收纳,必要时,你也可以拿来~~防身~~


  打开就是个凳子了,拿去钓鱼、郊游绝对不错啊。


你用的折叠床,春秋时代就有了...

  春秋时期 折叠床


  这是公元前 300-1000年左右,楚国最强盛时期出现的全球首款折叠大床,绝对有钱也买不到的全球绝版~~用途大概是郊游、旅行、或者古人也需要出租房子~~总之,看上去科技感满满就对了。


你的床上折叠电脑桌,西汉时代就有了...

  西汉 折叠案 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


  西汉时代人们席地而坐,案正是用膳的小桌子。西汉的这张折叠案,合页是青铜的,还有专门用来固定住桌腿的的铜支柱和凹槽。


  清早期 黄花梨折叠式炕案


  到清代,这炕案的样式和现代已经没什么差别了,桌子已备好,就差台笔记本电脑了。


你的和式椅,唐朝就有了

  资深床上懒人一定对下图这东西不陌生,适合床上或者榻榻米上坐的和式椅,也叫懒人椅。


  但其实这东西,咱们中国唐代就有了,当时叫做“养和”或“嬾架”,“歆架”。这名字一听就是懒人专用,你看下图男主人靠着养和,开着手动风扇,听着现场演奏,十足的我是宅男我不愿意出门的节奏啊。


  南宋李嵩《听阮图》


  清 黑漆描金背靠 藏于故宫


  到了清代,养和发展为背靠式,且多了些不可名状的用途,感兴趣的自己查找资料~~这种新式养和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不仅自带香味,软垫,不用时可以放平收纳,使用时还有三档角度可调,总有一档适合你~~


切菜板,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

  春秋 镂空俎 出土于浙川县下寺楚国墓地


  俎,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早在传说的远古部落有虞氏时代就存在了。不过对于世人说它是切菜板一事,小编是不同意的。因为俎在那时还只是一种礼器,用来在祭祀时切割牲畜和陈列牲畜使用,这件物品是所有桌、案、几、椅、凳的始祖,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切菜板。


姜擦,西汉时就有了

  西汉 铜姜擦 出土于广东


  这是西汉时的厨房用具,铜姜擦!


  它前面有漏孔,后面有孔钉擦面,可以用来磨取生姜汁,古人居然如此爱吃姜,不知是拿来沾白切鸡呢,还是吃饺子时包在馅儿里的呢~


  不对,这两样东西貌似战国时期都没有!


冰箱,战国就有了...

  战国 冰釜 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


  这就是古代“冰箱”——冰釜。1978年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楚墓冰釜,用来在冬季时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夏天消暑使用,听着就觉得保温性能颇佳。


宋代就有的多功能变形桌

  清 七巧桌


  这种出现于宋代的组合餐桌叫做燕几,发展到清代叫做七巧桌,古代大户人家多见。此桌最适合请客吃饭,3人可拼三角形、4人可拼正方形、6人可拼六边形。用不到的时候应该还可以分开做个边几啥的。


  就是不知道数学思维不好的人,会不会拼着拼着发脾气?


清代就有的多功能梳妆台

  清末 红木梳妆台


  这个梳妆台桌面是由三块活动板组成的,中间的桌面抬起是面镜子,两边的桌面向外打开,可以增加梳妆台的使用面积。女人的东西嘛,你懂的,收纳功能很重要,桌面下面为多个小格,可以分类放置化妆品,非常经典实用。


宋代就有的可叠放置物架

  宋 匡几图


  宋朝的工艺架,收起来是个正方体,打开就是个置物架,绝对不比某网红北欧风品牌差吧~


多功能儿童椅

  也许你曾经见过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婴儿椅,当时看到,还夸这日本设计师挺聪明啊,这也能想出来。谁知道……


  谁知道这东西咱们古代早已经有了。


  母子凳 江南以及广东福建


  母子凳,江南以及广东福建一带常见,平时可供大人坐,翻侧之后又可以供婴儿坐,是古代民间特有的纯净质朴的家具。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果然不是吹牛的,你觉得呢?


  四大发明是哪四个推荐文章2:“新四大发明”亮个相!

  编者按:


  刚刚出炉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继续扮演着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角色,而2016年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上升到56.2%。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古有“四大发明”的国度如今开辟了新路子,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成为公认的“新四大发明”,既让世人感受到中国式生活的便捷与智能,又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


  高铁:一条腾飞的巨龙


  提到高铁,你的脑海里会产生一幅怎样的情景?或许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高铁时代带来的舒适与便捷早已习以为常,但在外国人眼中,中国高铁则是一项令人咂舌的发明。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0亿人次,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5%以上,高铁已成为人们出差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今年9月21日投入运营使用的7对“复兴号”动车组在运营一个月以来,累计发送旅客59.2万人次,日均2万人次,平均客座率95%,最高客座率达99.4%。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除了给人们带去实实在在的便利感外,也为中国经济腾飞助力不少。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区域经济也进入了“高铁时代”,据了解,京沪高铁贯穿沿线四省三市,将东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安徽省会经济圈等经济圈连成一片,从根本上缓解了京沪铁路运输紧张局面。


  区域间人们的联系更紧密了,也更通畅了,高铁的舒适程度也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进步大幅提升。以往,高铁上的手机信号问题一直是高铁网络服务的“痛点”。现如今,这个“痛点”在“复兴号”上被“黑科技”攻克了。根据相关道,“复兴号”动车组上提供全程免费WiFi服务,乘客可使用CRNet-WiFi,这得益于“复兴号”动车组的乘客上网系统。这个系统建立了“卫星+4G”互为冗余的互联网接入和车内区域的无线网络覆盖,可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实时接入与卫星电视实时直播等功能。


  高铁网络日益完善扩大,各类服务不断完善提升,在高铁上看视频、刷微博、看直播、发微信已不再是梦。科技进步的今天,中国的高铁正以崭新的姿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不息,描绘着中国发展新蓝图。


  网购:创新带来高增长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在大会开幕前夕,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起了一次留学生民间调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其中网购成为很多“歪果青年”最羡慕的生活方式,最希望带回自己国家的“中国特产”。


  事实上,网购并非中国首创,但它在中国迅速得以发扬光大。仅仅一个数字就可以把很多“歪果青年”“吓尿”——2016年“双11”期间,仅天猫平台的销售额就达到1207亿元,发送快递数量达6.57亿件。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2%,排名世界第一。


  快速发展的网购离不开我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大环境,但是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和用户习惯的逐渐培养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资金为例,店主在平台开店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中国发达的网贷市场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资金到位后,完善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也能快速将网店上线,创业者或小微企业无需建立实体店,甚至无需注册公司就能以低成本展开经营。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民数量一直维持高速增长,再加上移动支付工具的使用范围和便利程度、可靠性不断扩大和提升,方便快捷实惠的用户体验更是激发了网民的网购热情。随之而来,中国的快递物流也迅猛增长,据统计,过去几年,中国快递业几乎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世界上最快速的物流体系。


  当然,爆发式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随着市场饱和度逐渐增大、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在拓展业务领域、塑造自身优势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近年来,O2O、网红经济、大数据等新概念被更为深刻地应用于改进网购平台经营策略之中。大家意识到只有深层次经营和整合优质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形成持续性的价值创造能力,不仅让“歪果青年”们继续羡慕,更让我们受益良多。


  移动支付:一部手机走遍世界


  如今,不管是在农村的小超市,还是在都市街头的早餐摊,我们都能找到移动支付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习惯了出门不带钱包,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付款的日子,“无现金的时代”已经到来。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02亿,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达到69.4%。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超81万亿元,位居全球之首。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笔数达50.86亿笔,金额达23.40万亿元。乘坐出租车,师傅会拿出一张二维码让你扫码支付;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小贩也会贴出一张二维码。在医院,患者用手机缴纳费用;在市场,阿姨们也掏出手机扫码支付;在家里,人们拿出手机就可以缴纳水电煤气费……


  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让许多新的商业形态变成可能,手机购物变得越来越便捷,无人超市、自动贩卖机、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相继出现,移动支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更改变了生活方式。


  在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移动支付的方式也在进化,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让世界的目光看向中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时感叹,在电子支付领域走在前沿的中国,已开始让新加坡感到“落后”的压力。英国《金融时》在对比了中美两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之后发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于美国的50倍。


  移动支付也走出国门,迈向了全世界,如今,支付宝已经登陆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家线下商户,微信支付也入驻了13个境外地区的13万家境外商户。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走向海外,大大省去了中国人出国购物时兑换货币的麻烦,让中国人真正做到了“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全世界”。


  共享单车:快速成长全球布局


  在“新四大发明”里,共享单车和其他三项相比,略显“稚嫩”:起步晚,体量小。然而共享单车的成长与扩张速度却是最快的。作为共享经济领域的中国创新名片,共享单车已经成功“出海”,骑向全球。


  2016年年底,一股共享单车的风潮,从一些城市开始席卷全国。橙车、黄车、蓝车、绿车……当共享单车品牌还没有被人们熟知的时候,各种颜色的自行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街头,以至于网友惊呼“留给共享单车创业者的颜色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共享单车也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发展。例如ofo2014年在北京大学创立,初衷是“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2015年ofo在北大首批投放了超过2000辆共享单车。随后,ofo成功走出北大,在其他7所首都高校成功推广。摩拜单车同样创立于2014年,2015年就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工厂。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上线,并在上海投入运营,9月1日,摩拜单车正式宣布全面进入北京。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共享单车的创业者们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6年,ofo完成了5轮融资,投资者中不乏大佬。摩拜单车C轮融资的投资方也非常豪华。3个月后,腾讯领衔的D 轮投资达到2.15亿美元,摩拜由此估值超过10亿美元。在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行业加速整合的步伐。


  国内市场“鹿死谁手”还不明了,共享单车运营方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蓝海,勇敢走出国门。7月26日,摩拜单车宣布入驻意大利,这是继新加坡、英国、日本之后,摩拜入驻的第四个国家。ofo相关人士表示,希望能在2017年年底之前进入20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进行产品落地。据8月份披露的数据,ofo已经进入8个国家,超过170个城市;国内前20大城市用户骑行距离达到12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万圈。


  共享单车是真正中国创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在国外顺利落地开花,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影响力,打造中国创新品牌,增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让我们共同期待。


  四大发明是哪四个推荐文章3:中国最著名的“四大”

  1.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2.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3.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4.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5.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升官婉儿


  6.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7.四大奸臣:蔡京、秦桧、严嵩、和珅


  8.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9.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


  10.四大国粹:中国武术、中国医学、中国京剧、中国书法


  11.四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鹮雀楼、岳阳楼


  12.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泊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读史鉴今,发扬国粹。


  四大发明是哪四个推荐文章4: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之《四大发明》

  上周末在科技馆撞见个扎心场面——小学生指着指南针模型问:“妈妈,这个是不是手机没信号时的替补?”我差点冲上去给他讲段公元前的故事。咱今天就用菜市场砍价的劲儿,唠唠这四个让地球文明开加速器的中国发明。


  

造纸术:蔡伦的职场逆袭

  公元105年,东汉皇宫里有个叫蔡伦的办公室主任(尚方令),看着皇帝批竹简划破手,灵机一动:把树皮、破渔网、烂麻布捣成浆,竟造出能写字的薄片儿。您可别以为这是纯奉献精神——当时宦官集团正和士大夫斗得欢,蔡公公搞出这“轻便版奏折”,既讨好了皇帝,又让政敌的万字谏言能一口气送上,堪称古代版“PPT取代Word文档”。


  去年在成都老茶馆见过手艺人用古法抄纸,竹帘子在水里那么一荡一提,跟做肠粉似的。1300年后,这技术经阿拉伯人倒手卖给欧洲,威尼斯人愣是把成本压到羊皮纸的1/30,这才有了但丁的《神曲》满天飞。


  

印刷术:唐宋两代的“信息革命”

  唐朝和尚们为传佛经,把整版经文刻在木板上刷墨,效率堪比现代打印机卡纸——错个字全盘皆废。到北宋庆历年间的某天,杭州书商毕昇被雕版师傅骂急眼了,摔了茶杯突然开窍:把陶土烧成单字,这不就能随便拼图了?


  这活字印刷跟现在的App更新一个套路:


雕版印刷:系统强制升级,不管你要不要都得重装活字印刷:自定义安装,唐诗宋词随选随印可惜当时文人觉得活字印的书“匠气太重”,活生生把这项发明憋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四百年后,古腾堡在德国“重新发明”金属活字,欧洲人才开始大规模传播《圣经》。

  

指南针:从风水罗盘到征服海洋

  战国时期的贵族下葬,总要在棺椁四角放上“司南”——天然磁石做的勺子。谁能想到,这个看风水的神器,会在宋朝变成海上丝绸之路的GPS?


  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里有暗格,装着浮在水碗里的磁针。水手们白天看《过洋牵星图》,夜里盯着“水罗盘”,硬是把航线从马六甲扯到了阿拉伯半岛。郑和下西洋那会儿,宝船上的罗盘竟有24个方位刻度,比同期欧洲的16分法精细得多。


  去年在阿曼古城苏哈尔,看见当地博物馆把中国罗盘和阿拉伯星盘摆在一起展览,解说牌写着:“没有这两样,葡萄牙人估计还在里斯本港口画圈圈。”


  

火药:炼丹炉里的“恶魔果实”

  长安城外的炼丹道士们,本想着把硝石、硫磺、木炭炼成长生药,却总把丹炉炸得满天飞。唐朝军需官偶然发现,这玩意儿塞进竹筒能喷三丈远,从此战争从“肉搏模式”切到“魔法攻击”。


  但咱们老祖宗可比欧洲人克制——宋人用火药造出烟花庆元宵,蒙古西征时才把“震天雷”当土特产带到中东。等欧洲骑士们见识到青铜火炮的威力,中世纪城堡瞬间变成豆腐渣工程。


  上月在浏阳烟花厂采访,老师傅说了句黑色幽默:“我们这行当,把杀人技术硬生生掰成了世界级浪漫。”


  藏在手机里的四大发明您刷手机这会儿:


电子书承载着造纸术的基因3D打印继承活字印刷的逻辑导航App沿袭指南针的方位感烟花特效延续火药的视觉狂欢

  马可·波罗要是穿越到今天,估计会抱着手机哀嚎:“我当年走了四年才传到欧洲的技术,现在怎么5G信号一响就全球同步了?”


  如果四大发明集体消失24小时,你觉得哪个领域会最先崩溃?


  PS:以下图片于网络。


  四大发明是哪四个推荐文章5:中国历史常识: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纸出现以前,人们记事时,就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板上,可是这些东西太笨重,既不便于阅读,更不便于携带。后来就有人把文字写在丝帛上,但是丝帛价钱太高,一般人用不起。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劳动人民终于发明了书写文字最方便的材料——纸。提到纸,过去有许多人认为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其实,在西汉年间就已经有了麻纸和絮纸。麻纸是用麻类纤维制造的,1957年考古工在西安灞桥西汉前期的坟墓里发现了这种纸的残片,这可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了。絮纸是用制作丝绵时的副产品丝絮制造的,制造丝绵的时候,先把煮过的蚕茧放到竹席上,浸到水里去,然后把蚕茧捣烂,其中完整的部分拿出来就是丝绵,破碎的部分,则紧紧地粘在竹席上,形成一层薄片,把它晒干,取下来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人们把这种薄片叫作絮纸。不过这两种纸的产量都很少,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东汉和帝时,曾经领导工匠们为皇帝制造过各种器械的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在105年,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造纸。这些原料都容易找到,价钱也很低廉,造纸过程比以前更为简便,能够大量生产。蔡伦所创造的造纸方法得到了普遍推广。后来人们又进一步用竹子、芦苇、稻草、木材等植物的纤维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纸,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纸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时候,书籍都是人们一个字、一个字抄写的。抄书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在唐朝前期,人们根据拓碑和印章的道理,创造了“雕版印刷”的方法:先在木板上刻出反体字,然后在上面涂墨,再把纸铺在上面轻轻按压,这样木板上的字就印在纸上了。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刻印的一卷《金刚经》,这卷《金刚经》长达一丈六尺,上面不仅有字,而且有图,刻印得非常精美。这说明,到唐朝后期,我国雕版印刷的技术已经达到很纯熟的程度了。雕版印刷比抄书要快得多,可是如果要印一部字数很多的书,仍然要花费很多时间,使用很多材料才能刻出一套板,而且只能印一种书,再印别的书还得重新刻板。北宋仁宗时候( 1023— 1063),富有创造精神的毕昇,经过苦心钻研,发明了一种新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他用很细的黏土,做成许多方形小泥块,晒干以后,在每个小泥块上刻上一个反体字,然后用火烧硬,这就是“活字”。印书的时候,根据书籍内容的需要,把活字一行一行地排列起来,用蜡和竹松等东西,把排好的活字牢牢地粘在铁板上,这就做成了“活字版”,这个活字版就同雕版一样,可以用来印书了。印刷完毕,再把活字拆开保存起来,以备下次再排印其他书籍的时候使用。活字印刷术的推行,大大地节省了用在刻板上的时间和材料,提高了书籍的生产速度。后来,活字的材料逐步改进,由泥活字发展到木活字、铜活字,近代又通行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是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的。据古书记载,我国人民在战国时代就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并且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状的“司南”,放在特制的“地盘”上,使它自由转动,用勺把来指示南方。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但是,天然磁石容易丧失磁性,勺状的司南指示方向也不够准确。北宋时候,有人发明了人工磁铁,它和磁石一样具有指极的性能。最初,人们把人工磁铁片做成鱼的形状,使它漂在水面,鱼头就会自动地向着南方;后来又经过许多人的不断改进,把磁铁片做成针的样子,在它的中腰顶上一根小针,使它能够灵活地旋转,以便测定南北,这就成了指南针。指南针发明以后,被利用在航海上,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宋朝的航船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洋各地,并且与西亚、东亚许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这是与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分不开的。


  在唐朝初年,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火药。古时候,有些人到深山里去,打算利用各种矿物和植物配合起来烧炼“仙丹”和金银,这些人被称为“炼丹家”。炼丹家在制药过程中发现: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起来的硫磺、硝石和木炭,具有容易燃烧和容易爆炸的性质,烧炼时稍不小心,就会发生强烈的爆炸,发生熊熊的大火。因此,人们把这种容易着火的药,叫作“火药”。火药就这样被人制造出来了。唐朝末年,军事家开始把火药运用在战争中。宋朝时候,火药的制造有了进一步发展,火药的威力更加增强。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先后传入欧洲和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宋生)


  :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四大发明是哪四个推荐搜索词:

  

  1.四大发明的发明家是谁?

  

  2.四大发明是哪四位人

  

  3.我国四大发明是哪四个

  

本文标题:四大发明是哪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