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老家盖新房,从"被质疑"到"被祝福",这一路她走了五年
文|火火
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14岁的全红婵一战成名,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可当她的家庭因为全红婵的“成功”而改善生活时。
她却遭到了质疑,从炫富到被祝福,全红婵又经历了什么?
买车被质疑炫富14岁的全红婵于奥运赛场之上,凭借三跳满分的佳绩震惊世界。
这一刻,她成为了中国跳水队的“天才”,一夜成名也彻底改变了全红婵。
不光她自己站在了闪光灯下,就连她的家庭状况也随之曝光。
全红婵的家境很普通,父母都是农民,母亲还常年伤病需要治疗。
然而,从她夺冠的那一刻开始,每一次“赚钱”改善家庭条件的时候,他们一家就会备受争议。
2022年,全红婵的父亲的被“热心”网友拍到购买新车。
照片被发到网上之后,瞬间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声音最多的就是对全红婵的质疑。
“这才刚刚拿到冠军,就买豪车,这一看就是飘了”。
虽然后来也证实,买的车并非是豪车,只是一辆普通汽车,对于奥运冠军的收入而言完全合理。
但这样的质疑声仍然没有停止。
在有些人眼里,像全红婵这样的“寒门出身”,就不能忘本,别说是一辆20万的普通轿车,他们就应该永远朴素。
也有人猜测:“因为穷怕了,一拿到奖金就乱花!”
其实这些言论背后,是很多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在他们眼里,运动员就不应该享受“有钱人的生活”!
面对各种质疑声,全红婵的父亲也曾无奈发文:
“车是女儿的心意,我们没偷没抢,靠的是她的汗水。”
可是全红婵一家的无奈解释,却换来了更多网友的“实地考察”。
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和完全为了流量的陌生人,纷纷聚集在全红婵的老家。
对着全红婵的私人生活“拍照打卡!”
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没有被全红婵家人招待,气急败坏在人家院外指责。
也有人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说他们一家的穷酸样终于翻身了。
网友们的质疑和偏见,全然忘了全红婵在奥运会上是如何为国争光的。
甚至还有人揣测,全红婵拼命训练最主要就是为了“帮家里脱贫”,甚至将这种想法升级为全红婵的父母重男轻女。
这部分人先入为主地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成功一定是"被逼的",而非自主选择。
类似“全红婵是被家庭牺牲的”说法,也是他们狭隘的思想。
当寒门逆袭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中,有些人总带着"仇富"或"怀疑论"的眼光审视,认为“穷就应该一直穷。
可当全红婵老家要盖新房时,网友们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
盖新房为何赢得一片叫好在传出全红婵老家动工盖新房的时候,舆论突然一反常态,几乎从质疑声全都变成了支持。
是什么让网友突然转变?
不难发现,多数网友还是“理智”的,全红婵的钱来的干净,花的硬气!
全红婵的金牌是靠一次又一次的“水花消失术”跳出来的,凭自己的本事改善生活环境,也是天经地义。
在全红婵夺冠之前,她住的还是一个满是斑驳的平房,家里最困难时"连动物园门票都买不起"。
当同龄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全红婵对着镜头说:
“赚了钱要给妈妈治病。”
这句话也曾感动无数网友。
如今,全红婵家盖新房的消息却收获一片叫好,主要也是因为,时间证明了一切。
全红婵用持续优异的赛场表现粉碎了所有质疑。
在东京奥运会后的三年里,她先后在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
2023年福冈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中摘金夺银;
2024年多哈世锦赛更是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卫冕冠军。
这些实打实的成绩让“昙花一现”的论调不攻自破,更向世人证明:
她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的水到渠成。
对比之前的争议,这次网友的力挺说明:
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时,非议自然会变成掌声。
三、朴实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全红婵的父母在全红婵爆火之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这对农民夫妻选择了最朴实的应对方式。
继续耕耘自家的果园,拒绝所有商业代言邀约。
全红婵的父亲曾说,“女儿的钱是她用汗水换来的,我们做父母的不能给她丢脸。”
这种不蹭热度、不消费女儿名气的态度,让那些“重男轻女”、“靠女儿捞钱”的谣言显得格外可笑。
现在老家的房子翻新,全文茂依旧穿着女儿送的旧运动鞋监工,请的本地的施工队。
母亲依旧在村里种果树,过着普通农妇的生活。
也正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全红婵才能心无旁骛的专心训练,专心比赛。
全红婵父母对全红婵的爱,从来不是用金钱衡量的。
全红婵自己也说:“我喜欢跳水,想跳得更好。”
他们从不会因为女儿拿了冠军就趾高气扬,反而更加低调,生怕给女儿添麻烦。
“房子要盖,但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这是全文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女儿的成功是女儿的,他们做父母的,依然要脚踏实地地生活。
如此一来,全红婵也知道,无论自己飞得多高,父母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需要她“反哺”的负担。
朴实的家风,或许正是全红婵能够持续保持顶尖水平的重要原因。
她没有因为成名而迷失,也没有因为外界的喧嚣而分心。
结语真正的成功,是让家人活得更有尊严
全红婵的经历不难发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金牌和掌声,更是让家人活得更有尊严。
而这种尊严,不是靠消费名气换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赢得的。
正如网友所说:“全红婵值得所有荣誉,而她的父母,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本文标题:全红婵老家盖新房,从"被质疑"到"被祝福",这一路她走了五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