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空袭致巴26死46伤推荐文章1:

  打不过就断水,印巴大打出手后,印军多架战机被击落,地面部队也举起白旗。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对中方表示了感谢。那么,印巴局势有哪些新的进展?巴基斯坦又对中方说了什么?


  当地时间5月7日,巴基斯坦军方通报称,当天凌晨,印军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对巴基斯坦境内多处目标发动了军事打击,造成巴方至少31名平民死亡、57人受伤。对于这一严重侵害巴基斯坦主权的行为,巴方第一时间发起反击,并击落了多架印军战机。


  要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恶性枪击事件这几周以来,新德里方面的态度一直相当强硬,莫迪政府甚至授权军方“完全自由行动”,即由军方自行决定回应恐袭事件的“方式、目标和时机”,这让7日凌晨爆发的战争也在外界的预料之中。不过,有一件事大概是莫迪政府没想到的,那就是开战没多久,先发制人的印度军队,反而在这场战争中吃了大亏。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表示,在两国空军均未进入对方领空的情况下,巴基斯坦空军不仅成功应对了印度军机的第一波进攻,还在一个多小时的空中对战中,成功击落了5架印军战机,捍卫了巴基斯坦领空安全。谢里夫表示,印方不应该为买到“阵风”战机而骄傲,因为印军损失的5架战机中,就包括3架“阵风”。


  对于“阵风”战机出战即遭受重创这个消息,一名法国高级情报官员已经出面证实。这也从侧面证明,2019年印巴边境冲突中表现“堪忧”的印度空军,这次仍然没能在巴基斯坦空军手上占到便宜。报道称,无论从导弹射程还是预警机监控半径来看,巴方都有着巨大优势,两相配合形成的“超视距猎杀”能力,更是将印军战机牢牢封锁,使其完全无法对巴方构成威胁。


  在空军被全面压制后,印度陆军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据报道,面对巴军严阵以待的SH-15卡车炮,印巴实控线附近的一个印军哨所果断放弃抵抗,直接举起白旗。这种不战而降的心态足以说明,印度军队并没有做好同巴基斯坦爆发新一轮全面冲突的准备。


  而在察觉到正面战场形势不利后,莫迪政府似乎有意改打“断水战”,以暂停对巴基斯坦供水的方式,报复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袭事件。莫迪表示:“印度的水以前都是向外流的,但现在要停下来照顾印度的利益,用于国家用途。”


  有鉴于巴基斯坦国内农业生产、居民生活高度依赖经印度流入该国的水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此举无疑击中了巴方“软肋”。但同时,这种行为也存在高度危险性,因为任何关闸断水的企图,都会被巴方认定为“敌对行为”,并招致强烈报复。


  有分析认为,在边境冲突随时可能演变为第四次印巴全面战争的当下,“打不过就断水”这一招很可能加速局势恶化,让印巴两国乃至全世界都陷入到更大的危机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政府思考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同时,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向中方表达了感谢。他表示,袭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中国驻巴大使馆全员就与巴方保持了联络,等待巴方向其通报最新情况。目前,巴方已经向中方通报了所有细节。


  作为印巴两国共同的邻国,中方一直呼吁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如今,巴外长对华表示感谢,说明中方的好言相劝巴方已经收到了。至于印巴局势接下来的走向,还要看莫迪政府做出怎样的选择。


印军实控线升起白旗推荐文章1:

  当中方对印度氯氰菊酯祭出最高166.2%的反倾销税时,这场看似寻常的贸易纠纷,实际上已经升级为地缘博弈的缩影,印度为何甘当首个“卖华求荣”的出头鸟?而中国选择在此时雷霆反击,究竟在向世界传递何种信号?


  氯氰菊酯,这种用于果蔬、棉花等农作物害虫防治的化学品,中国多年来选择国外进口。其中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氯氰菊酯生产国,以压倒性的出口量和价格优势,主导了中国市场。从2019年到2023年,印度对华氯氰菊酯出口量暴增了75.79%,市场份额从不到五成一举升至七成,价格却从近9万元一吨跌至5万出头。这已经不是正常的贸易行为,而是赤裸裸的倾销。


  这种“量增价跌”的做法,直接导致中国本土企业被迫降价求生,市场份额大幅度萎缩。于是,国内相关企业便向商务部申请启动反倾销调查,历经一年时间,走完了从立案、初步审查、到最终裁定的全流程。2025年5月7日,中国正式决定对原产于印度的氯氰菊酯征收高达48.4%-166.2%的反倾销税。这是一个足以震慑的税率,更是一记敲山震虎的重拳。


  实际上,中方并非一开始就“动粗”。在整个调查期间,中国商务部给足了印度企业解释说明的机会,甚至两次延长答卷提交时间。然而,印度方面的“配合”却是一场拙劣的表演——答卷页码混乱、文件不一致、漏答、无凭无据,明摆着是敷衍甚至有意对抗。即便如此,中国依旧依照国际规则给出补充答卷的机会,态度可谓仁至义尽。


  问题的转折点,出现在调查终裁的前夕。4月21日,印度突然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征收12%临时关税,中国是主要征收对象。这条看似无关的消息,与同一天来访的美国副总统万斯形成微妙呼应,有人说,这是印度在“表忠心”。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之时,印度显然不愿站在中国一边,反而有意借“对华强硬”的姿态与美国换取谈判筹码。这种行为自然是中方容忍不了的底线问题。


  中印之间的贸易,本来有着巨大的互补空间。数据显示,2023-2024财年,中国依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184亿美元,印度对华出口同比增长8.7%。本应是合作双赢的关系,却因印度不断滥用贸易打压手段而变得扭曲。


  据统计,印度已连续五年成为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今年以来更是发起7起反倾销调查。但问题在于,这些调查大多缺乏证据,目的根本不是保护本国产业,而是干扰中国企业正常经营。数据显示,印度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成功率不足一半,可见其滥用倾向早已为国际社会所诟病。


  过去,我们始终主张沟通协商,希望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但当印度一边“捞好处”,一边在关键时刻“下黑手”,迫使中方不得不亮剑。


  这一次,中国选择用最规范的方式,打出最有力的反制。不是突然“封杀”,也不是随意加税,而是依法依规,步步为营,用国际规则中的“反倾销”条款捍卫国家利益。这是对印度的警告,更是对所有观望国家的告诫,在全球贸易动荡期,谁若以牺牲中国为代价去换取自己的筹码,中国一定出手反击,且反击有据、有力、有节。


  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正在奏效——欧盟暂停了三项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而印度的困境将成为反面教材,其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对华出口暴跌导致贸易逆差扩大至历史峰值,莫迪政府不得不在“亲美红利”与“经济失血”间重新权衡。


  当中欧班列满载光伏板穿越中亚,当东南亚工厂忙着组装中国电动车,印度企业却拿氯氰菊酯算计中国。这场贸易暗战揭示的不单是产业实力的差距,更是战略定力的高下,中国用一记合规重拳证明,在全球化裂变的乱局中,唯有坚守规则底线、锻造产业链韧性,方能在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印度而言,与其在关税游戏中充当棋子,不如早日认清,真正的“印度制造”崛起,从不是靠打压他国,而是苦练内功。


印对华钢铁加征关税推荐文章1:

  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个疑问,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枪击游客事件后,印度为什么一口咬定巴基斯坦就是幕后主使?为此,不惜对巴基斯坦断路、断水、赶人,将印巴双方一举推向战争的边缘。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可能大家不知道,就是4月22日发生的枪击事件,是专门针对印度教徒的。


  在印度的互联网上,一名妇女躺在其丈夫遗体身边的图片疯狂传播,印度民间群情激奋,这也导致依靠民粹主义起家的莫迪政府,必须立即马上转移印度教徒们的怒火,否则就会引火烧身。


  那这把火烧向哪里呢?巴基斯坦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巴基斯坦越强硬,印度教徒们就越欢欣鼓舞,就越支持莫迪政府!


  一名印度妇女躺在其丈夫遗体身边


  于是,就有了印度后面的种种举措,直到5月7日,印度发起了“辛杜尔”行动,辛杜尔是指印度教妇女婚后在额头上抹的红色朱砂。


  在“辛杜尔”行动发起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X”上发布了一张带有“辛杜尔行动”文案的图片,SINDOOR,朱砂在这里具有了复仇的意味。


  辛杜尔即朱砂的意思


  可以说,莫迪政府是在民粹主义裹挟下,发动了“辛杜尔”行动,印度对巴基斯坦多地进行了袭击,袭击造成了至少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伤。


  让莫迪政府没有想到的是,巴基斯坦军方发起了坚决的反击,让莫迪政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印度空军太拉胯了,根据巴方消息,3架“阵风”战斗机、1架苏-30、1架米格-29战机和1架无人机在印度领空被巴空军击落了。


  印度打击巴基斯坦,本来是为了平息印度教徒们的愤怒,莫迪政府以为巴基斯坦会吃一个哑巴亏,不敢还手,自己就找个台阶下,这样也可以向国内交代了。


  万万没想到,印度偷鸡不成蚀把米,一下子被击落6架战机,这下不仅没法向国内交代,还把脸丢到国际上了,莫迪政府此刻已经被架到火上烤了!


  莫迪政府会怎样选择?承认失败还是继续进行军事冒险?


  被民粹主义裹挟的印度,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内民粹压力,对外强硬行动,对外行动失败,更大民粹反弹。


  如今印度对巴基斯坦发起的“辛杜尔”行动,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循环,被民粹主义裹挟的印度,终遭反噬!


  内容来自于@观察者网


  #巴基斯坦称已击落6架印度战机#


本文标题:印空袭致巴26死46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