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且没有文化断裂的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往往强调谦逊的品质,但是历数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为人为文似乎都与谦逊搭不上边。


  谦逊的人愈发老成持重反而光芒暗淡,狂傲不羁的文人往往因其性格特色而引发历代争论,反而在文化的长河中掀起了滔天的浪花。


  《新华字典》上对"狂"字有以下几个解释:①形容一种疾病,发疯或发狂。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文学作品的风格,狂放。


  其实狂的本意与"犬"有关,是指一种病态。其后逐渐延伸出了性情与风格的含义。


  文人墨客的"狂"其实是有一些分别的:有的是为人纵情任性,有的是为文风格豪放,有的是为人为文都狂傲,有的是真狂傲,有的是假狂傲,有的因狂傲而成其风骨,有的是借张狂而恃才傲物。我们不妨稍稍历数一下这些风流人物。


  书法:《风骨》


  01.历史上的狂人


  嵇康崇信老庄,但是骨子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儒家弟子,他的修养非常好,刘孝标在《嵇康别传》中说他喜怒不形于色,而且从来没见过他气得面红耳赤的样子。这样一位方正典范到底狂在哪儿呢?


  钟会年少高才,十九岁就入朝为官,随后青云直上,二十九岁就进封关内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嵇康却不愿与之交好。当时钟会听闻嵇康的声名特意去拜访他,但是嵇康却将他晾在树下,不闻不问,自己在一边光着膀子专心致志地锻铁。嵇康也正是因此得罪了钟会,为自己日后的蒙难埋下了祸根。


  不慕权贵,诗酒纵性,这是嵇康的"狂"。


  说起陶渊明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山水田园诗人"。谈起他就会想到他那些淡泊高远的诗句。一个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人怎么能和狂扯上关系呢?


  陶渊明的"狂"正是隐藏在这些恬淡的田园诗背后的。他屡次拒绝入朝为官,情愿寄性田园,甘愿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无非是以此来反抗当时那个黑暗的世道与政治上残酷的争权夺利。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是陶渊明的"狂"。


  嵇康(上)、陶渊明(下)


  骆宾王是七岁作《咏鹅》的天才儿童,也被后人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武则天做皇后、太后把持朝政的时候,骆宾王就敢上书皇帝,直言讽刺武则天,他也因此入狱。第二年遇赦被放还,出任临海县丞,他却因不满时事而决然弃官。武则天称帝之后,骆宾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徐敬业反叛的队伍中,写下了文采非凡,令武则天叹服不已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代徐敬业讨武曌檄》着实辛辣: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这段对于武则天的辛辣指责真正称得上张狂无忌,文末的那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铿锵有力,让人激荡。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这是骆宾王的"狂"。


  骆宾王画像


  王勃是个年少高才,但却令人唏嘘不已的人物。《滕王阁序》中他写了这样一句话:"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看起来很谦虚,但是背后的故事却不是这样的。


  在滕王阁中王勃意兴横发,洋洋洒洒写下名篇《滕王阁序》,序末奉上自己的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献文之后便潇洒离去,都督阎伯舆捧卷阅读,拍手称道。但是却发现最后一句诗句少了个字,成了"槛外长江自流"。一众文人墨客纷纷猜测漏掉的字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水",有人说是"独",这都不能让阎伯舆满意。因此阎公派遣小厮去追赶王勃,询问漏下的字是什么。


  王勃听闻来意,却令随从回复说自己一字千金,因而不肯轻易相告。无奈之下,阎公只得带上纹银千两与众宾客一起来到王勃的住处询问。


  此刻王勃却又故作谦虚道:晚生怎么敢漏字呢?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而已。


  众人听闻都叹"空"字用得秒,阎公神色微妙地夸赞王勃:一字千金,不愧是当世奇才。


  文章风流,卖弄才气,这是王勃的"狂"。


  王勃描述


  说起"狂"想必大家第一个就会想到李白。少年侠气的李白散尽千金,结交江湖好友,积极寻求入仕,求而不得之后写下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豪放之言。


  惊闻玄宗征其入仕时,李白又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之言。


  纵酒狂欢之下,他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春风得意之下三首《清平调》横空出世,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惊艳了千年。这是40多岁时春风得意的李白。可在这不久之后李白就见弃于唐玄宗,遭逢谪貶,并且再也没有被起复。他毕生汲汲以求的高光时刻只维持了两年。


  杜甫曾写诗称赞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仅这一句就写尽了李白的狂傲。


  纵酒任性,诗傲人傲,这是李白的"狂"。


  李白与酒


  王翰以一首《凉州词》光耀大唐,后人评其仅《凉州词》一首也足以名世了。杜甫曾经写"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来赞扬他,足见他的才华。


  与才华相对应的是他的狂傲。他常常以王侯卿相自居,举止豪放,不拘礼节。高中进士之后,王翰整日饮酒为乐。别人为贺他高中特地摆宴庆祝,兴之所至,他就在宴席上自歌自舞。此外,王翰家资富饶,好养名马,还喜欢豢养家妓取乐。其放诞可见一斑。


  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就是当他高中进士赴任吏部时,曾将天下文士分为九等,并张榜公示。榜内第一等文人仅有三人,分别是有"一代文宗"之称的张说、有大名士之称的李邕,以及他自己,以此足以窥见他性格之中的张狂。


  崔颢也是进士及第出身,年少高才,诗名茂盛。让李白都自叹不如的名篇《黄鹤楼》就是他的手笔。这篇《黄鹤楼》也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旧唐书》中曾一度评判其"有俊才,无士行"。也就是说他才华俊逸,但是却没有士人的德行。为什么这样说呢?少年时期崔颢自负轻狂,喜好赌博与饮酒,并且娶妻只以年轻貌美为标准,稍稍不如意就离弃。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这是崔颢的"狂"。


  崔颢《黄鹤楼》(上)、王翰《凉州词》(下)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文有先秦遗风,古朴翔实,委实与"狂"扯不上关系。但是,在当时儒家日益衰微,师道不古,人人耻师的情况下,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抗颜为师"。因为这个缘故,他被时人耻笑,被讥为好为人师的狂徒。


  当时整个唐朝都崇信佛老思想,唐宪宗更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唐宪宗打算迎法门寺的佛骨舍利入宫供奉,满朝文武都云而从之,只有韩愈上书阐明迎佛骨的不当之处,并且直言佛骨是"朽晦之物"。年迈的韩愈也因此被贬谪到苦瘴之地。


  韩愈的狂是一种抗争,他的"狂傲"背后是他的一腔救国热忱。今天我们再看他的文章,恍惚有一种老夫子在谆谆教导的感觉,没有轻狂放荡,只有长者的语重心长。但是,韩愈却由衷地认为自己是一位"狂人"。他曾在《芍药歌》写道:"花间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这是他对自我的描述与认知。


  直言善谏,敢与流俗相左,这是韩愈的"狂"。


  黄巢是唐朝末年的诗人,也是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他几次参加科举都没能高中。昏暗腐朽的唐末官场令黄巢恼恨不已,再次落选之后他写下了杀气腾腾、傲气冲天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久之后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并且屠了长安城。


  心高气傲,一怒之下就推翻整个王朝,这是黄巢的"狂"。


  韩愈(左)、黄巢(右)


  02.狂人之我见


  文人也多,狂人更多。都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可若是到老到死也轻狂呢?又该如何评判?


  王勃自不必说,太惹人叹息了,写下《滕王阁序》不久之后即溺死。但在其短短二十七年的人生中,想必他也尝尽了轻狂的苦果。否则他就不会畏宦途如虎了。他的德行也引人深思:有一个官奴曹达犯了死罪,可能是出于同情,王勃将其窝藏在自己的宅子里,但是后来怕被追究,他又索性杀了曹达,事情败露之后,王勃被判了死刑投入大牢中。后来才又幸逢赦免。有着这样的本性,也就不难理解他会卖弄才华戏弄阎公了。


  李白、王翰因其张狂,终其一生都仕途坎坷。李白不必说了他的狂放背后总是透着一股郁郁不得志的自负,他本人的政治眼光也差极了,否则就不会被牵连了。王翰自恃才高,眼高于顶,却屡屡得罪同僚,如此才华被一贬再贬也成了意料中事。


  黄巢惨一些。张狂难收、戾气难收的黄巢在屠城之后被断粮围杀。黄巢是狂妄太过了,对他我只能说:杀人者人恒杀之。


  李白、王翰、王勃、黄巢都是狷狂之人,可却并不能让我钦佩。他们的狂充其量只是在卖弄自己而已,本质都是想要追名逐利罢了。


  他们的"狂"是流于表面的,可能称之为"傲气"与"恃才傲物"更恰当一些。


  恃才傲物,终被傲弑


  吕氏兄弟因为相争一女子而互生嫌隙,嵇康居中调和却深陷其中,受到牵连而入狱。被嵇康得罪过的钟会借机陷害他,最终嵇康被处以死刑。可是就在临刑之前嵇康却能淡然自若地弹奏名曲《广陵散》,临近死亡他忧愁的却是:《广陵散》从今以后怕是要失传了。


  陶渊明一生屡被征召却多次拒绝为官。临终前,他还颇有雅趣地写下了《自祭文》来自我悼念,称得上“真名士自风流”了。但是"人生实难,死之如何?呜呼哀哉"一句中的悲苦,读之却令人泪目。


  韩愈最终被贬,凄凉之下对韩湘吟咏出了"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障江边"的告别之句。


  骆宾王的结局好一些。造反失败后,他与徐敬业侥幸逃脱。因为造反一事清算的人有上万之多,武则天不愿再扩大影响,追逃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徐、骆二人得享天年。


  嵇康、陶渊明、骆宾王、韩愈也狂,不同的是他们为人有修养、有涵养、有担当,在面对大是大非或者内心坚守的时候能够做到坚定不移,对旁人的威逼利诱不屑一顾。这才是真正的文人风骨。因此,这样的"狂"称之为傲骨可能更恰切。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经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何为傲气?韩寒年少时曾在他的文集《零下一度》中表示:现代的文人中他只喜欢李敖,也只瞧得上李敖。为什么喜欢李敖?就是因为李敖狂,敢骂天下人。这就是韩寒的傲气。他因为傲气、才华、长相而备受追捧,当时许多人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真酷。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韩寒变了,变得不再那么桀骜不训,变得谦逊。高晓松曾回忆韩寒:年轻时韩寒见到他时视若无睹,可是随着年纪渐长再见到他时,韩寒也学会了主动握手,并口呼"高老师"了。


  何为傲骨?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狂不狂?狂极了。但这就是傲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见很多"狂人",他们颐指气使,一身优越感。其实我想说就算你真的很有才华,也没必要这么傲气。收敛自己的傲气也是一种修养。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阳明曾说过:人生大病,只一"傲"字。


  最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成为有傲骨而无傲气的人!


  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史》


  红梅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