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我们的英雄杜富国吗?2018年10月11日,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雷场,南部战区陆军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与战友艾岩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一枚部分裸露的加重手榴弹。面对高危爆炸物,杜富国以作业组长的身份向艾岩喊出“你退后,让我来”,随即独自上前排查。然而,手榴弹突然爆炸,他下意识侧身挡住冲击波,用血肉之躯护住战友,自己却倒在血泊中,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这一瞬间的抉择,不仅挽救了战友的生命,更诠释了“以命相托”的战友情深与军人担当。


  杜富国1991年生于贵州遵义湄潭县,这里曾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红色精神深深浸润着他的成长。父亲杜俊为他取名“富国”,寓意“希望孩子为国家多做贡献”。幼年时,他常听长辈讲述红军故事,参观浙大西迁纪念馆、红九军团旧址,心中埋下参军报国的种子。2010年,他毅然入伍,从炊事员到扫雷兵,始终践行“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的誓言。加入扫雷大队后,他克服文化基础薄弱的困难,将排雷理论制成卡片随身背诵,在训练中反复练习探雷针操作,甚至创下“每天练习上万针”的记录,最终从理论考试32分的“后进生”蜕变为全优的“排雷尖兵”。三年间,他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排除地雷及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起,被战友称为“雷大胆”。


  杜富国的英雄气质不仅体现在雷场上的果敢,更展现在重伤后的顽强。得知失去双手双眼时,他平静回应:“请放心,我一定会坚强。” 康复期间,他坚持每天跑3公里、做平板支撑,穿上压力衣23小时不脱,戏称自己为“蜘蛛侠”。为重返社会,他学习播音、练习写字,立志“用声音讲述扫雷故事”。这种“向死而生”的乐观,让医护人员感叹:“他的恢复速度堪称奇迹。”杜富国的事迹引发全国共鸣。他先后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时代楷模”“八一勋章”等荣誉,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称号。他的“让我来”精神更成为新时代担当的代名词:在脱贫攻坚、抗疫一线,无数人以此为激励,主动扛起责任。其家庭亦彰显家国情怀:妹妹杜富佳作为援鄂护士奋战抗疫前线,弟弟杜富强戍守西藏边疆。父亲杜俊说:“孩子们的名字连起来是‘国佳民强’,这是我对国家的祝福。” 这种红色家风的传承,让杜富国的英雄形象更具时代厚度。


  杜富国用生命诠释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内涵——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并非天生,而是在平凡中淬炼;担当不仅是刹那的勇气,更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正如他病房中的向日葵卡片所写:“只要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美好。” 这位用身体扫除雷患、用精神照亮时代的战士,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他深爱的土地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