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的《国防论》


  《国防论》是国民党著名将领蒋百里的军事著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百里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初,他奉命秘密视察南北防务,奔波万里,足迹遍及10多个省。之后,他把一生的军事著作和讲稿精选修订,编成了《国防论》。


  这本书最早于1937年由上海大公社出版,轰动一时,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国防论》共分为7篇,约10万字,具体内容如下:


  1. **《国防经济学》**:强调要依据中国经济实力,建立一种既可以保障民生,又能够进行战争的国防制度(战时经济)。


  2.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介绍了杜黑的制空权思想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思想。


  3.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极力推崇“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相一致”的国防原则。


  4.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阐述了政略与军略、国力、武力和兵力的关系,以及义务征兵制等内容。


  5.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说明了裁兵、军民防御的意义,并对义务民兵制做了详细阐释。


  6.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通过解说《孙子·计篇》,来阐明现代国防理论。


  7. **《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是罗马之游的随笔。


  在《国防论》中,蒋百里的主要论点包括: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倡导全面抗战;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止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以形成长期战场。他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抗战确实在湖南反复进行,但是前提是得到了美国的资源)


  不过,虽然蒋百里提出了“持久”的观点,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持久战”理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则对“持久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从学术角度看,《国防论》由于是文章的合集,且各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较大,整体缺乏明晰的系统思路。但该书在当时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吸收了西方的军事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精髓,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国防理论做出了一定贡献。


本文标题:蒋百里的《国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