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书展丨全民阅读十年,时代需要什么作品?名家给出答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名家齐聚,书香满城。11月3日,第八届浙江书展在宁波正式开幕。梁晓声、阿来、梁衡、东西、乔叶、艾伟、毛尖等50余位知名作家来到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与读者见面。
2023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告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今年,也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第十年被写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告。
“全民阅读”这十年,阅读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作品?11月3日下午,在“2023阅读未来(浙江)论坛——新时代全民阅读,需要怎样的文学”现场,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东西、乔叶展开对谈。书展现场,春风悦读榜的老朋友毛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梁晓声:作家是文学桥梁的装修工
“每个爱上阅读的人,或多或少都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过文学的启蒙。有人喜欢诗,有人喜欢童话。嗨,东西,咱们小时候还爱看《三侠五义》之类的,也看得津津有味,是吧?”
梁晓声、东西、乔叶对谈
回忆起自己的阅读之路,梁晓声顿时来了精神,现场还与东西展开了互动。他表示,书籍和人类的关系既古老又密切,但很少有人是自然而然地扑进书籍的怀抱,并选择终身与阅读为伴的。文学作品就像是在青年和少年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将他们引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作为一名笔耕不辍的作家,梁晓声将作家比作这座“桥梁”的装修工——把自己最真诚的作品放在桥的两边,等待走过桥边的一代代青少年。
谈起“全民阅读”的推广,梁晓声认为,在当下这个喧嚣的时代,阅读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的他,现场生动地为读者勾摹了一幅动人阅读画卷:
“家里如果养着小猫,小猫会窝在你的膝上;要是养着小狗,小狗会趴在你的脚边,如果这时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花,你读一小时书的话,我觉得这会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东西:把故事讲好,阅读不需要提醒
“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会围绕着一堆篝火,会在码头等待归来的船员,会聚集在一棵大树下听故事?我觉得因为是人就会有好奇心,就会喜欢未知的故事。把故事讲好,阅读就是一件不需要提醒的事情,甚至和呼吸与喝水一样重要。”
东西举例说,“我只能过自己的人生,却无法经历乔叶的生活,但我却可以通过虚构的作品面向更广阔的世界,走进他人的内心,这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东西给读者签字
从小就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东西,小学、初中期间就看完了《福尔摩斯探案集》。而他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回响》,就是一次推理小说与严肃文学的嫁接,讲述了一位女警在侦破一次刑侦案件陷入了“案件线”与“感情线”的双重危机……
以自身为例,东西在现场呼吁广大家长在重视课业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看课外书和文学作品。
在东西看来,学会阅读,就是学会和人类共情,文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格。他幽默地说,如果我们培养一个天才,而他连失恋了都不知道怎么处理,那才是一种悲哀。
“阅读的魔力,只有读进去了才能真正体会。有些人没有找到这种感觉,可能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想读的书你是根本放不下的。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可以去读那些被认可的名著经典,这种阅读肯定不会虚掷时间,而且是必定有收获的。”分享过程中,东西还向广大读者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建议。
乔叶:如果你现在不能读,那就永远不能读
乔叶的《宝水》在今年4月获得第十一届春风女性奖,并最终斩获第十一届茅盾奖。
作为一名将目光深深投向乡土的作家,为了写好《宝水》,乔叶曾在2014年—2022年,探访了河南、江苏、甘肃、贵州等地的多个乡村,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浙江的村落。
这段“跑村”“泡村”的经历,不仅给予了她鲜活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更加深了乔叶对“全民阅读”的理解。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传承千百年,人们都认可、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在农村,农户的门楣上经常能看到“耕读传家”四个字,这不正是“全民阅读”的追求吗?
“今天‘耕读传家’还适合挂在我们的门头吗?我觉得依然合适。”乔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直到今日“耕”依然代表着人们努力奋斗的一面,是一种物质的追求。“读”则涵盖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要。“全民阅读”的推广,是对民众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保障。
乔叶给读者签字
当有读者问道,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了,阅读似乎越来越被人们淡忘。
乔叶却乐观地说:“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无力。在看似身不由己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听从内心更重要的召唤。高铁上、飞机上、地铁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阅读是一种选择,如果你现在不能读,那就永远不能读。”
即使身为一名职业作家,乔叶坦言,自己写作的时间可能还没有读书多。她引用了自己在《最快的是刷屏,最慢的是读书》一文中的一段话勉励现场读者:
读书不仅是读书,读书意味着思考,读书意味着内心,读书也意味着你未来的精神生活质量……我诚恳地建议大家,请多多地去慢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请你在每一天或者每一周,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小时也好,两小时也好,关掉手机,认真读一部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逐步深入和细致理解,培养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你会知道,这种努力是值得的。
毛尖
毛尖:全民阅读需要“全家桶书籍”
作为陪伴春风悦读榜11年评委,毛尖同样是一位“春风老友”。作为宁波人,第二次逛浙江书展的毛尖,对本届浙江书展印象格外深刻。
在毛尖眼里,刚刚“八岁”的浙江书展还很年轻,而年轻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毛尖认为,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就像“全家桶电影”和“全家桶电视剧”一样,我们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全家桶书籍”。
“这些书可以不是那么学术,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和太多的限制,可以覆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像一些惊心动魄的谍战片,比如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麦家的《风声》,都很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看完之后大家还可以一起交流讨论,阅读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毛尖对记者说,“全民阅读”的落点应该是全民参与,让更多阅读活动走进社区,走向寻常百姓家,浙江书展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但书展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努力的地方。天一阁、桃源书院、浙东学派……宁波自古以来不仅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更有书香氤氲的浙东文化。借着浙江书展的东风,希望宁波的书香可以飘得更久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浙江书展丨全民阅读十年,时代需要什么作品?名家给出答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