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792年8月22日,龚自珍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内阁中书和军机处行走。他自幼受到母亲和外祖父段玉裁的教育,好读诗文,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1810年,龚自珍中顺天乡试副榜,但之后多次会试落第,直到1829年才考中进士。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在旅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表达了他对时政的批判、对民族的忧虑、对理想的追求。


  1841年,他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同年暴卒,终年50岁。


第一首《丑奴儿令·沉思十五年中事》

  沉思十五年中事,


  才也纵横,泪也纵横,


  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


  自忏飘零,不信飘零,


  请看床头金字经。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上片开门见山地点明了的主题,就是沉思自己十五年来的事情。从十八岁开始立志国,到写这首词时已经三十三岁了,这十五年间他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他的才华和抱负都没有得到施展和实现。


  词人用“才也纵横,泪也纵横”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既有自信和豪气,又有悲哀和无奈。他说自己“双负箫心与剑名”,箫心指的是他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名指的是他国的雄心壮志。这两个意象在他的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表明了他的文武双全和忧患意识。他说自己双负了这两样东西,意思是说他既没有成就文学上的功业,也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下片转换了一下语气和场景,从沉思过去到描述现在。说春天来了,他却连一个好梦都做不成,这写出了他梦境的空虚,以衬托他理想的无着。他说自己“自忏飘零”,忏就是对过去的岁月感到痛惜和后悔,飘零就是形容自己像落叶一样漂泊无依。


  词人说自己“不信飘零”,意思是说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还有一线希望。他说“请看床头金字经”,金字经就是用金泥书写的佛经,放在床头是为了念佛求平安。这说明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词是龚自珍用丑奴儿令这个词牌写的一首抒情作品,反映了他在清朝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受。他既有才华和抱负,又有挫折和无奈,既有不满和忏悔,又有希望和渴望。他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爱国诗人的风骨和气概。


第二首《浪淘沙·写梦》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háng)红楼。


  上片描写了词人梦中的美好景象,以及醒来后的怅然若失。词人在梦中到了仙洲,这是一个海上的仙境,风景如画,令人神往。词人醒来后,还想着梦中的情景,依样画葫芦地在心中描绘。


  但是梦境是虚幻的,消失得无影无踪,词人只能徒劳地寻觅,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词人唯一记得的是梦中的一桁红楼,这是他和心爱之人相会的地方,也是他对梦境的唯一寄托。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下片描写了词人梦中和心爱之人的缠绵情话,以及醒来后的孤独寂寞。词人在那红楼上,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醒来后只剩下词人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这首词写了词人在梦中与心爱之人相会的美好情景,以及醒来后对梦境的留恋和怀念。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幽远,感情真挚,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第三首《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我又南行矣!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似春水、干卿何事?


  暮雨忽来鸿雁杳,


  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


  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


  更结尽、燕邯侠子。


  来岁长安春事早,


  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木叶怨,罢论起。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这句表达了词人离开北京,向南方出发的决心和无奈。词人用“又”字表示这不是他第一次南行,而是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和挫折。他用“笑”字自嘲自己的命运,比喻自己像鸾凤一样的英才,却沦为飘泊不定的落魄之士。他问自己的情怀到底如何,是不是还有理想和抱负。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


  这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文才的自信,但也对自己的作用感到无力和无奈。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可以震动天下,但也只是在纸上谈论民生而已,并不能真正改变社会和政治。他用“似春水”比喻自己的文章像春风吹皱一池春水一样,虽然美丽动人,却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他用“干卿何事”表示自嘲和无所谓的态度。


  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这句表达了词人离别北京时的凄凉和孤寂。他用“暮雨”形容天色阴沉,气氛悲哀。他用“鸿雁杳”形容远方的亲友和同道难以联系,音信断绝。用“莽关山”形容眼前的景色荒凉苍茫,没有生机。用“一派秋声里”形容四周充满了萧瑟和寒冷。用“催客去”形容自己被迫离开故土,没有留恋。用“去如水”形容自己像流水一般顺势而行,没有挣扎和回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hán)侠子。


  这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青春时期的回忆和反思。他用“华年心绪从头理”表示重新审视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和志向。用“也何聊”表示曾经有过的虚荣和浮华的欲望。用“看潮走马”形容曾经想要过的奢侈和享乐的生活。用“广陵吴市”指代当时吴越之地的大都会扬州和苏州,是文化和商业的中心。用“愿得黄金三百万”表示曾经想要拥有大量的财富。用“交尽美人名士”表示曾经想要结交天下美女和名流。用“更结尽、燕邯侠子”表示曾经想要认识燕赵地区的豪侠之士,是一种英雄情结和江湖情怀。


  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这句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他用“来岁长安春事早”表示希望明年北京的春天能够早早到来,寓意希望国家的局势能够有所好转,自己也能有所作为。用“劝杏花、断莫相思死”表示劝慰京城的杏花,也就是自己的亲友和同道,不要因为思念自己而憔悴和绝望,要有信心和希望。用“木叶怨”指代自己写下的木叶词,是一种抒发心中不满和愤慨的方式。用“罢论起”表示自己的木叶词引起了众多的议论和反响,都是关于自己是否要放弃仕途,隐退江湖的问题。


  这首词是龚自珍在离开京城,南下江南时的心情抒发,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也有对理想的坚持和期待。词人用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己的文才和气魄,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词是清代乾嘉时期文人对社会和政治的反思和批判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

  龚自珍的词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反映了清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理想。他的词也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心境,抒发了他的失意、忧愁、怀旧、悲壮等情绪。


  龚自珍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又有细腻柔婉的韵味。他善于借用传统词牌,创造新的意境和语言。他的词语言清新奇特,富于变化和创造性,有时借用古典典故和成语,有时使用白话俗语和方言土语,有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词句生动形象。


本文标题:“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龚自珍词三首,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