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大迁徙:中国股市激增,印度股市蒸发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宏大版图中,一场资本的乾坤大挪移正在上演。过去一个月,凭借 AI 企业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全球对冲基金以数月来最快速度涌入中国股市,宛如一场汹涌的财富浪潮,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 1.3 万亿美元(约 9.43 万亿元人民币)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印度市场同期蒸发 7200 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大资金外流纪录,上演了一场令人唏嘘的资本 “大逃亡”。
deepseek图标
DeepSeek 在 2025 年春节期间发布的 AI 大模型,成为了这场资本变局的关键导火索。其技术能力被华尔街盛赞,足以对标 OpenAI,甚至有望重塑全球 AI 产业链格局。这一突破让全球投资者猛然意识到,中国已拥有在 AI 生态中占据关键地位的企业,对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由此展开。
从估值层面来看,当前 MSCI 中国指数预期市盈率仅 11 倍,而印度高达 21 倍。巨大的估值差使得中国科技股宛如一块价值洼地,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市值在五周内飙升 1000 亿美元,但市盈率仍显著低于印度同行。
与此同时,中国近期释放的多重利好政策也为资本流入注入了强心剂。高层密集会见马云等科技领袖,积极酝酿消费刺激政策,明确支持 AI 商业化落地。而印度则面临宏观经济放缓、企业盈利下滑的困境,与中国的蓬勃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机构投资者们也纷纷用行动表明态度。Eastspring Investments 增持中国互联网股票,减持 “估值泡沫化” 的印度中小盘股;Man Group 将中国仓位从 30% 提至 40%,印度仓位从 21% 砍至 18%;Candriam 基金直言 “中国风险回比碾压印度” 。
尽管中国股市一片向好,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一方面,AI 技术的中长期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商业化道路仍有迷雾;另一方面,中国股票交易拥挤度达一年高位,恒生科技指数反弹幅度已超 22%,存在短期过热风险。而摩根士丹利认为,印度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未变,当前回调或许是过度反应。
华尔街正将 DeepSeek 比作 “中国版 OpenAI”,并大胆预言小米、比亚迪、中芯国际等企业可能组成 “中国科技七巨头”,复刻美股七雄的 AI 驱动型牛市。若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并加速 AI 技术落地,这场资本盛宴或许仅仅只是开始。从 “印度热” 到 “中国潮”,资本流向的逆转背后,是科技实力与估值逻辑的终极较量,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投资思考与战略布局方向。
本文标题:对冲基金大迁徙:中国股市激增,印度股市蒸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