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成了,是我看完《飞驰人生2》的第一感受。


  就完成度来说,《飞驰人生2》确实是韩寒作品序列里首屈一指的存在。韩寒用这部电影,成功摸到了春节档电影的流量密码:沈腾+梦想叙事。前者负责搞笑,后者负责触发观众共鸣。


  《四海》的失利,让韩寒认识到,他那些性的创作冲动、社会观察式的人物悲苦,并不适用于春节档。于是,这次他放弃自我表达,选择四平八稳,选择韩寒电影里从未出现过的happy ending,成就了一部规整、套路的商业电影。而这部续作也不负所期,再创佳绩,成为春节档票房排行第二的影片。(猫眼预测内地总票房34.37亿)。


  他终于蜕变成了一名更成熟、干练的商业片导演。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谄媚于观众的他,似乎活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那一类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成功换来的代价是如此的高昂——一代“文学偶像”的背叛或妥协。


  5年前,《飞驰人生》上映时,韩寒用一个开放式结尾收束全片:张驰奔驰在赛道上,打破了车手林臻东创下的纪录,最终因刹车失灵,跃入“大海”。


  事后,韩寒发微博“巴音布鲁克没有海,heros never die”,侧面回应了张驰坠入悬崖的结局。由于巴音布鲁克草原是国内最大的高山草原,平均海拔2500米到3000多米,所以尽管《飞驰人生》用了开放式结尾,但大部分观众都默认“张驰已死”。而这种默认,也给整部电影赋予了一种“舍生逐梦”的悲剧色彩。


  《飞驰人生》在2019年春节档上映,那年强手如云,有郭帆的《流浪地球》、有宁浩的《疯狂外星人》、也有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即便如此,《飞驰人生》还是以17.28亿票房位列季军,成为韩寒导演生涯最卖座的一部电影。


  对于这样一块“好饼”,韩寒自然不愿放手,于是便有了《飞驰人生2》的问世。


  《飞驰人生2》的故事承接前作继续展开。死里逃生的张驰不仅没有拿到“冠军”的头衔,还因发动机铅封丢失,背上了违规改装、比赛作弊的怀疑与骂名,陷入难以自证的道德困境,连他自己都时常怀疑自己的成绩是否清白。


  原以为是向死而生,到头来却只是虚空一场。虽然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但张驰的人生却跌入了谷底。褪去赛车手身份后,他带着一身伤病成为了驾校教练。而他曾经用命打破的纪录,则被人以分钟为单位不断地刷新着……


  被时代抛弃的张驰,如何重拾信心,大胆追梦?这构成了全片的核心命题。而该片也以此为切口,规整地切割成了三幕:张驰得到辛地机械赞助,重燃梦想,冲击最后一届巴音布鲁克拉力赛;张驰组起一个草台班子,克服重重难关,重新站上巴音布鲁克的舞台;张驰在比赛中大战身手,一雪前耻。


  不仅剧作规整,剧中人设也是两两对照,形成了多组镜像。


  第一组,是张驰和叶经理。叶经理曾是张驰的朋友,第一部里他因私下把旧车架的信息透露给张驰而失去了工作。第二部里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叶经理的价值观动摇了,变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为阻拦张驰参加拉力赛的最大阻力。


  这意味着,张驰依旧是固守理想的理想主义者,而叶经理却向现实低头,成了钻营名利的野心家。为了突出两人的对比度,韩寒特地还原了第一部里两人在楼梯上高唱《光辉岁月》的名场面。只是这一次,面对高歌,叶经理没有激情澎湃,只是讥讽了一句“问谁又能做到?”


  第二组,是张驰和历小海。厉小海在《飞驰人生2》中的存在,相当于替代了第一部里“张驰儿子”这一意象。他与张驰名义上是师徒关系,精神上却是父子关系,承袭了张驰的衣钵。厉小海的理想是不做试车手,成为主力车手,把自己的名字贴在赛车的后车窗上,用技术证明自己。在厉小海身上,张驰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获得了很大的感召,进而重拾信心,征战巴音布鲁克。


  第三组,是张驰和他自己。电影里的张驰刷新了自己在巴音布鲁克的成绩,也超越了曾经的自己。全片最精彩的一幕,是在最后一段赛道。这段赛道相对平稳,但又是张驰最难走的一段路,因为五年前张驰就是在这里出了意外。驾车狂飙的张驰,在这里看到了一辆并不存在的车,车上的车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他追上去,跟过去的自己隔窗相望,然后超了过去。


  无独有偶,类似的“自我超越”还出现在了春节档的另一部电影——《热辣滚烫》。拳击赛登台前,乐莹走过长长的甬道,墙面上映照出了她瘦身前的模样。“瘦乐莹”和“胖乐莹”相视一笑,将影片的励志色彩拉至高潮。《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同为励志电影,同样涉及体育题材,连人物的“自我超越”也仿佛嵌套了类似的模板。这种叙事上的趋同化,侧面反映出了春节档电影单一的创作意图,即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情绪。只要情绪到位了,流量也便到位了。


  说回《飞驰人生2》。从叙事到人设,这部电影都遵循了商业电影的创作套路,尽管其间掺杂了韩寒擅长的反讽金句,以及他对热爱、追梦的自传性书写,但我却从中看不到惊喜,只看到了一种精明、成熟的技法精进。


  《飞驰人生2》对热血元素的处理,几乎毫无新意。前三分之二,该片一直在反复强调张驰和他的车队无论资金、赛车还是团队配置,都难以和主流车队竞争。因为资金不够改装两辆赛车,张驰驾驶的那辆车为了省钱,甚至打算刚发车就下场。这种“卖惨”式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拉低观众的期待值,让张驰在比赛中大显身手。“欲扬先抑”,本质上就是一种戏耍——以牺牲部分叙事逻辑为代价地戏耍观众。这是韩寒在文本创作上的偷懒。


  不过,撇开文本不提,沈腾在片中的表演却给整部电影提了一口气。如果说,韩寒要一雪前耻,借《飞驰人生2》挽回《四海》失利的口碑,那沈腾也有着相似的境遇——一雪《超能一家人》之耻。


  电影里,沈腾有两场哭戏,他将这两场戏处理得都很不错。第一场戏是在空无一人的车道上,张驰倒挂车中,先是自嘲,然后痛哭,被人发现后用一句“想偷师啊”掩饰自己的尴尬,笨拙中掺着辛酸。整场戏下来,情绪饱满、层层递进,把中年男人的失意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场哭戏,是张驰找到铅封时,这场戏混杂着更复杂的情绪,既有卸下心头重担的如释重负,又有自证清白的大快人心,还有被人误解、含冤多年的愤懑、难过。他拿铅封的手是颤抖的,而台词“我不是接受了,我只是过去了”的适时出现,更是配合着情绪一起,扎进了很多人的心里。


  沈腾对张驰的处理,无疑是成功的。可以说,沈腾再次用他的表演证明,“含腾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一部电影的品质。“韩寒不值得,但沈腾值得”,是这部影片给我的直观感受。


  《飞驰人生2》的成功背后是韩寒对票房和流量的迎合,以及对以往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精神的背叛。


  如果你冲着韩寒去看,想重温他的脱俗不羁,那你大概率会幻灭。


  往深处说,透过这部电影,你也能看到韩寒获得了什么,又抛弃了什么。至于这得失是否值当,或许除韩寒本人外,没人能说得清。


  钢瓒儿


本文标题:当韩寒“背叛”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