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近日,《红旗文稿》刊文强调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共产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完成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主题的转换所带来的革命性意义?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与传统哲学的路向不同
在哲学史中,任何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思想都有其特定的哲学主题。以其哲学主题为核心,某一哲学思想才能发展出丰富的理论体系。
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时代,它的哲学主题是什么?“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表示,这一主题贯穿马克思思想探索的始终。
与传统哲学相比较,马克思的哲学实现了怎样的哲学主题转换?丰子义认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来说,它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哲学;就其功能来说,它的主要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因此,马克思的哲学与以往的旧哲学所遵循的并不是一个逻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路向。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升表示,因此,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就是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改变世界的哲学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给出以下总结:“如果说传统哲学的主题是‘外部世界的存在何以可能’的话,那么,‘无产阶级的解放何以可能’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而且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
实践是转换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主题的转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方面原因,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实践的推动作用。
张云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实践问题、革命问题。从“无产阶级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哲学主题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这一主题是资本主义时代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问题;从其产生的阶级基础看,是工人运动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问题;从其产生的思想文化看,则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那么它在理论上必然突出实践的基本观点,对人的实践予以特别关照。”丰子义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研究实践活动的发展规律,分析和解决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推动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正是借助实践观的阐发,同时借助实践观来审视各种社会历史问题,才解开了“历史之谜”,创立了新的哲学。
转换带来永恒的理论活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主题的转换不仅实现了哲学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同时对于当代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理论发展来看,张云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确立的主题实际上确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在其哲学中的总体位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结构和科学体系,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发展的形态及其统一问题。可以这样说,确立“无产阶级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哲学主题,才可能实现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才能推动人类理论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融入当代实践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王晓升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参与者的维度,但是在当今的理论语境下,马克思思想中这种积极参与世界的思想方式被忽视了。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时是要改变他那个时代的现实,解决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我们应当明确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东西,而不应该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一种“学术表演”。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主题的转换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有何借鉴意义?丰子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对问题加以回答的历史。应当看到,我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但现在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要研究和解决问题,办法和答案就在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之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分析、回答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重大问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是这样的分析和探索,体现了它的时代化、中国化特征,体现了它的理论穿透力和影响力,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潘玥斐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