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5日,英国力拓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胡士泰刚在办公桌前坐下,敲门声就响起,原以为是助理来汇今日的工作行程,不料进来的是身穿制服的警察,不待胡士泰询问,几名警察就出示了拘留证。


  随后,胡士泰、王勇、葛民强、刘才魁等四人,以及胡士泰的电脑,被警察当场带走。办公区域一片喧哗,纷纷议论总经理犯了什么事?被警察拘留。公司领导见事态严重,立即出声阻止员工议论,并禁止将此事透露出去。


  然而胡士泰四人被捕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被外界所知,在网络的传播下,甚至已经人尽皆知,网上议论纷纷,影响到力拓集团的名誉,力拓集团不得不正面回应此事。


  7月7日,力拓集团召开媒体大会,“本公司胡士泰、王勇、葛民强、刘才魁等员工,确实于7月5日被警方拘留,但拘留的原因未知,请耐心等待警方的通知,不要去过多的猜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本公司也会在得到消息后,将真实的情况公布。”


  此会后,胡士泰四人被捕对于力拓集团的影响减小,但对于被捕的原因,依然各有猜测。有行业人士猜测,胡士泰等人是收受贿赂被捕的,力拓集团对此回应:“公司会尽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希望就发生的事情获得澄清。”


  同时,因胡士泰的澳大利亚国籍,澳大利亚驻中国使馆,也在事发后参与进此事,澳大利亚总统甚至出面为胡士泰求情,无形中上升到国际事件。


  胡士泰等人究竟犯了什么事?澳大利亚总统为何为胡士泰求情?逮捕背后掩藏的是什么?


“商业间谍”胡士泰被捕入狱

  安静的审讯室内,胡士泰镇定地坐着,面对警察的问题,逻辑清晰的回答,面容诚恳,一副极度配合的态度,但当警察问到核心问题时,就会不着痕迹的绕过去,半个小时的审讯,警方毫无收获。


  面对胡士泰的“扮猪吃老虎”,警方毫不意外,似乎早料到会是此种情况,因此并没有将所有希望都放在胡士泰身上,审讯前,就成立相关的调查组,针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组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正在从其余钢厂负责人那里探查新的证据,相信不日就能获取胡士泰收受贿赂的全部证据,案件的侦破只是时间问题,可若能让胡士泰交代,便也能让案件尽快侦破,所以警方依然进行着审讯。


  如警方预料的那样,很快,胡士泰收受贿赂的相关证据收集完整,随着证据一一浮出水面,胡士泰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从一开始的不配合到主动交代受贿细节,胡士泰收受金额达646万余元,其他三人中的王勇收受高达7500万余元,然而这并不是结束。


  依据胡士泰的供述,警方深入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受贿案,特别是调查山东莱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海运部负责人王洪九,以及首钢负责铁矿石进口业务谭以新后,牵扯出胡士泰“卖国”的证据,受贿案本质上应是“间谍案”,细思令人发指。


  8月11日,媒体从最高检察院获悉,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力拓集团的4名员工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上海国家安全局当时表示,2009年以来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胡士泰等人暗箱操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拉拢中国钢企领导层,并想方设法多次刺探和窃取中国的国家机密数据,这样的行为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流程,胡士泰等人依法移送上海市检察机关,2010年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个多月之后,胡士泰等人等来了一审判决,胡士泰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民众对于胡士泰的判决也议论纷纷,认为处罚得过轻,对于“叛国贼”,应给予最严厉的惩罚,才能抵消国家的损失。但他们也清楚,胡士泰现如今的国籍是澳大利亚,对于他的处置,不能简单的以中国来论,要考虑到国籍问题。


  此外,胡士泰的判决引起了澳大利亚政客们的混乱,有政客直言:“把胡士泰放了”,被拒绝后,澳大利亚总统亲自出面求情,提出囚犯交换条约,希望把胡士泰换回澳大利亚服刑,再次被拒绝。


  以此来看,胡士泰为澳大利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才会让澳大利亚总统也因其入狱着急,或者更深的层面,惧怕世界认清澳大利亚的“小人”面孔,还想为此再遮掩一下。


  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什么让胡士泰放弃中国国籍,转而投入澳大利亚的怀抱,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利用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中国钢铁行业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间谍门事件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工业,而作为工业基础的钢铁行业成了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2000年以后,中国钢铁行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产量每年呈现上涨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纵观国际市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英国力拓集团、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当属国际最大的三家铁矿石供应商,三家巨头公司几乎垄断了一半以上的世界铁矿交易,对国际铁矿交易价格有绝对的话语权。


  2000年,英国力拓集团收购了哈默斯利铁矿,借此,在哈默斯利铁矿上班的胡士泰,正式成为力拓集团的员工,同时,也为他提供了新的机会。


  与其他人的慌张不同,换了领导对胡士泰没产生任何的影响,他依然继续着手里的工作,并思考着如何讨新领导的欢心,好为自己谋一个不错的职位。


  为此,他利用中国留学生的关系,给公司做了一个大单,引得领导对他刮目相看,然而胡士泰的野心不仅仅如此,这只是他在力拓站稳脚跟的第一步,久在商场的胡士泰早已有敏锐的行业嗅觉。


  聪明的胡士泰,看到了中国矿石市场的前景,他认为这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最佳时机,于是,主动向力拓集团领导层提出调往中国贸易区,并以自己是中国北大留学生的身份说服总部,2000年,胡士泰带着专业的团队常驻上海。


  回国后,胡士泰多次主动邀约大中小型钢铁企业的领导层,吃饭喝酒,从一开始的饭局、酒局,到直接给“大红包”,把在做生意的“潜规则”玩得明明白白。


  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国钢企的领导人对待胡士泰十分的“友好”,特别是一些小型钢铁企业的领导人,他们想方设法地想和胡士泰搭上关系,很快,胡士泰就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同时,胡士泰利用中国留学生的面具,以及自己北大才子、爱国华侨、力拓中国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在钢铁业内树立了良好人设,获取“好人卡”。


  据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胡士泰作为英国力拓集团的中国区代表,但他并没有高层领导的高傲、藐视,经常亲自到一些三四线城市,在这些城市的中小型钢铁厂做推销。


  因此,某些中小型钢铁厂的领导人对他的评价很好,他们认为胡士泰平易近人,整个人就是“礼贤下士”的形象,还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却不知道其实胡士泰另有企图。而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胡士泰为了摸清中国市场可谓下足了功夫。


  根据胡士泰描述:用最小的价值套取最大的秘密情,他在那些纸醉金迷的企业领导嘴里,套取了原料库存周转天数、进口矿石成本、生铁单位消耗、吨钢毛利等机密信息,他将这些机密数据整理好传给总部,亲力亲为中只为等待更大的“商机”。


  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在铁矿交易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三大矿山都盘算着如何让我国接受更高的价格。


  我国加入“铁矿石谈判”后,本以为对铁矿石价格有很大的发言权,却不曾想,当时只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谈判较为顺利,其他两家巨头早已制定了完美的反击计划,打了我们一个措不及防。


  2004-2007年,矿石的涨价如约而至,铁矿石长协价分别上涨了18.6%、71.5%、19%和9.5%,同期中国钢铁产量也连续增长24.51%、30.94%、23.84%和15.17%。2008年之后,原谈判规则被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破坏,两家公司还经常以“要挟”的形式,获得比淡水河谷更高的涨幅。


  6年时间里,我国在矿石方面的谈判屡战屡败,每一次参加铁矿石谈判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每次积累的优势都会被完美反击,完全没有定价权,每一次的谈判失利都令人痛心。


  2008年,中国爆发金融危机,澳大利亚知道机会来了,秘密联系胡士泰,让其配合澳大利亚,“转移”国内资金。


  随后,胡士泰绕过中国钢铁协会,代表力拓与江西萍钢订了为期近十年,约上千万吨的长期协矿合约,而这样的合约远远不止一份。


  除了江西萍钢,胡士泰还与河北唐山、山西等多个中小企业达成长协合同,签订之后他又利用小钢厂的利益点,高价卖给小钢厂以此来套利,这中间的差价和利润无法估量。


  在这期间,胡士泰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还给澳大利亚带去偌大业务利润,他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套取了中国7000亿元资金,相当于当时“澳洲GDP的10%”。


  我国钢铁行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却因不知缘由,只能吞下了“铁矿巨大幅度涨价”的苦果。对此,胡士泰可以说是“居功甚伟”,他处心积虑地窃取机密,让其余国家获知我国的计划以及方案,导致我国在谈判中一直处于下方,只能被动的跟着其余国家走。


  但中国能发展到今天,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智慧与力量,多次的谈判失败,并没有让中国放弃,一边总结失败的原因,一边也猜测出“中国钢铁有内鬼。”


  中国可以败,败在技术不够成熟,人员专业性不强,谈判技巧不厉害等,但其余国家是怎么每次都能“预测”中国的方案,给出最完美的反击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的谈判方案,在谈判前已经泄露。


  可这个“内鬼”会是谁呢?


  为了查出“内鬼”,并在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中不再失败,我国加强了相关的技术培训,严格地选拔人才,同时,在2007年成立了一对一调研组,国内每个地区的钢厂派驻专门市场调研人员,大力整顿国内贸易市场秩序。


  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士泰行事越发的谨慎,但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只要做过,就会有痕迹。


  2009年5月,国内一名资深矿商,向记者向中钢协反映:“铁矿石谈判藏有内奸,中钢协想要整顿市场秩序,重点可以放在三大矿山上”。此话一出,大力推动了中钢对市场的整顿,缩小了“内鬼”的调查范围。


  随即,调查人员发现,胡士泰负责的范围内,中国钢铁行业中长协石和贸易石的数据过于反常,根本不符合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情况。


  将情况上后,调查人员加大对胡士泰以及其所在公司的调查,发现胡士泰与澳大利亚联系频繁,账户上存在多笔大额资金,除了收受贿赂的,还有部分资金是贩卖“情”获得。


  2009年6月18日,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上将对参与矿石炒展开抽查,违反国家规定,就得吃点苦头”。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此次钢铁矿石胡士泰等人遭捕,只是一个开始,力拓案清除了胡士泰这条重要间谍线,给以力拓为首的三大矿山沉重一击,接下来在山东、河北等钢铁重地,也将展开相关调查。


  胡士泰被判入狱这一年,我国拒绝了以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石公司协定的年度基准价格,并宣布采用季度(或月度)以指数挂钩的定价模式,最终“三大矿石巨头”接受此模式。


  没有胡士泰的从中作梗,中国硬气地以实力证明了自己,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


  胡士泰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但“卖国贼”的骂名将伴随他一生,在此之前,以“天才”扬名的胡士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解密“间谍”胡士泰

  胡士泰(Stern Hu)出生于1963年,原籍为中国天津,家庭条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也不是很拮据,从小到大吃穿不愁。


  胡士泰的父母是工厂里的工人,作为基层劳动者,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负父母的期望,胡士泰从小聪慧过人,被当地人称作“神童”,这样的他本应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但初中毕业后,胡士泰因为某种原因,没有继续读书学习,而是去当了产业工人,即便这样,他依旧坚信自己能出人头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胡士泰的内心异常激动,他认真准备考试,2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16岁考入北大,这在当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得不说胡士泰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他的父母也因此在当地倍受尊重,亲朋好友都特别看好他的未来。


  大学期间,胡士泰并没有因为考上大学而松懈,一直勤奋刻苦,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生活中还拉得一手好听的小提琴,在同学眼里他是北大才子。


  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国家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胡士泰在校期间就顺利拿到硕士文凭,毕业之际校领导邀请他留校助教,但被胡士泰拒绝了。


  胡士泰一心只想留学,在留学名额下来后,他前往澳大利亚深造。初到国外,胡士泰被“国外的月亮”所征服,他放弃了历史专业,打着“帮助中国填补冶金技术空白”的美誉,选择了冶金专业。


  这对一个文科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在胡士泰刻苦钻研下,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可毕业后的胡士泰,并没有他之前所说的那样心系祖国,为了丰厚的薪资,转身进入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工作,并于1997年,将国籍改为澳大利亚籍。


  或许从更改国籍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胡士泰的未来,这位享有名誉的“北大才子”,为了一己私欲,背弃国家,在背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人人唾骂的叛国贼。


  2018年7月4日,胡士泰刑满释放,胡士泰在监狱期间认真遵守监规纪律,获得2年的减刑。


  出狱之后的胡士泰已经55岁,或许是出于羞愧,或许是胆怯,或许是其他原因,胡士泰并没有在中国多留,在澳大利亚的帮助下,很快“返回”到澳大利亚。


  据悉,回到澳大利亚的胡士泰,生活富足,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局,却是我们能想到的结局。可胡士泰真的余生安乐吗?面对着“商业间谍”称呼,无论怎样,相信他的后代不会安乐,因为这个称呼,会永远背负在胡士泰身上。


本文标题:北大天才胡士泰:间谍中的“高手”,骗走中国7000亿,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