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及截图,请知悉。


  刚刚出生的小宝宝


  文 | 科普10克


  编辑 |科普10克


前言

  2019年,我国的出生人口高达1465万人,如今五年过去了,这个人口的变化会有多大呢?而2024年的出生人口又会是多少呢?


  新生儿


2019年的出生人口

  2019年我们迎来了1465万个小天使,刷新了近年来的新高,放眼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个人里就有3个是劳动力,正值壮年。


  6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也不少,但比例还算不上太高,整个社会充满了勃勃生机,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气象。


  但其实,这个数字的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


  首先二孩政策刚刚放开没几年,不少夫妻赶在这一波生娃,毕竟人到中年那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再不抓紧怕是没机会了。


  全面二胎政策


  再加上90后也陆续进入了适婚年龄,正是结婚生子的黄金时期,一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组建幸福家庭。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生人口自然蹭蹭往上涨。


  那会儿的大家伙儿脑子里想的都是美好的未来,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爸爸妈妈在职场上拼搏奋斗、爷爷奶奶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等等。


  几代人的笑脸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谁都觉得这样的好日子还得越过越红火呢!


  一家子其乐融融


  只是这样的幻想并没有持续下去,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太准确,准确的是这样幻想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


  随着2019年的生育高峰一过,我们最近几年的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下降,甚至连年跌出新纪录。


  那在后面的五年内,我国的出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怀孕的准妈妈


五年之变

  2019年新生儿数量创下近年新高后,形势急转直下,2020年的新生儿数量骤降至1200万,比上一年减少了265万。


  2021年这个数字进一步缩水至1062万,又是一个200万的跌幅,短短两年内年均减少200万,其降幅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惊诧。


  2022年跌势仍在延续,当年的新生儿数量为956万,首次跌破千万大关,而到了2023年更是雪上加霜,只有区区902万。


  回望过去五年累计减少了563万,其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最近三年,如此急剧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刚刚出生的宝宝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婚青年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婚育年龄不断推后从而导致不少人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


  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越来越少,这直接影响了出生人口的规模。


  除此之外,生育意愿的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高房价、高教育、高医疗等成本的多重挤压下,养育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和孩子的互动


  加之现代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不少年轻人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职业追求中,在机会成本和现实压力的双重考量下,很多人不愿意也不敢轻易要孩子。


  可以看出,五年来的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给我国人口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最直接的就是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了6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虽然减少的绝对数量并不多,但这毕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国2024年的出生人口又是多少呢?


  可爱的宝宝


出生人口喜迎上升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下跌之后,2024年的新生儿数量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反弹,数据显示,去年我们一共迎来了954万个小宝宝,比2023年足足多了52万!


  要知道,这可是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回升,一时间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曙光。


  那这个反弹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说来也不复杂。


  这和前几年积压的生育需求有关,疫情期间不少夫妻被迫推迟了生育计划,随着疫情的缓解,这些需求自然得到了集中释放。


  刚刚出生的宝宝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延长产假到发放生育津贴、从免费孕检到托幼补贴等等,一项项真金白银的举措切实减轻了家庭的生育负担,同时也提振了大家的生育信心。


  当然了,去年是农历龙年,这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是个吉祥物,它代表着力量、尊贵和好运。


  不少夫妻图个吉利专门选在龙年添丁进口,这其中既有90后们的“龙宝宝”情结也有70后们的“龙凤胎”梦想,在特殊年份生育的心理加持下,新生儿数量自然水涨船高。


  喜庆的龙宝宝


  许多人看到去年的反弹不禁欢欣鼓舞,纷纷感慨“希望又回来了”,作为一个14亿人口大国,每年新增50万确实算不得什么。


  但在连年下跌的大背景下,这个反弹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口形势触底回升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为那些苦于想生不敢生的家庭带去了鼓励和希望。


  那这个希望会继续保持下去吗?


  刚刚出生的宝宝


提升能否持续?

  2024年的新生儿反弹无疑给低迷已久的人口形势带来了一丝暖意。


  但这股暖流能否持续下去恐怕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可不只是几个数字那么简单。


  从人口自身的结构来看,适龄妇女尤其是最能生的那一群,人数还在不断减少,这一点从近年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就可见一斑。


  2020年这个数字只有1.3,离更替水平还差得远,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少子”的基本盘很难有大的改观,这无疑会对出生人口产生持续的影响。


  孕妇


  其次在“躺平”思潮盛行的当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还能不能像从前一样高涨也很难说。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人生选择,结婚生子不再是必选项,不婚不育渐成新的生活方式。


  在内卷化、原子化的时代大潮中,养娃的机会成本只增不减,生育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据预测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25%,65岁以上人口占比也将达到20%。


  与之相对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


  中国的老年人


  用联合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已经超过了50%,到2035年更将突破70%,在“未富先老”的窘境之下,养老压力只会与日俱增。


  未来,老龄化、少子化的交织叠加无疑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恐慌,中国的生育率和老龄化问题虽然严重,但我们总体的人口结构并没有失衡。


  关键贡献劳动力的那批年轻人群依旧庞大,而且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这些因素并不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什么重大影响。


  当然,生育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2024年的人口反弹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相信未来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后,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出生人口


结语

  总的来说,人口形势的变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


  2019年的小高峰、2020年的断崖式下跌、2024年的意外反弹等等,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人口的重要性。


  不过问题来了我们不能躲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颁发下来,再加上国民经济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解决。


  人口是发展的基础,急是急不得了,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出生人口还是有望回到千万人口大关以上。


  幼儿园的孩子们 信息:


  信息:


  新京:去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总人口破14亿


  北京日客户端: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增加,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本文标题:2019年,中国新生儿数量1465万人,5年时间过去,如今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