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公共管理学院中心主任过勇教授,在谈到腐败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我国是个人情社会,这是腐败的土壤和温床,只有铲除这个人情关系网,才能让社会生活走向正轨。


  一、在封建社会人情关系尤为突出,由于封建小农经济思想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关系,和家族为单位的社会关系占据主要的社会关系份额。中国古代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形象的描述,一个人得到一定的权利以后,其周围的关系也会得到宽容和照顾,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而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则通过打点关系人通过利益输出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社会目的。比如曲剧《卷席筒》中。曹张氏设计害死了曹老头,为了嫁祸于嫂嫂,靠关系打点县官,对嫂嫂屈打成招,幸亏小苍娃善意的之举,救了哥哥一家。豫剧《秦香莲》中,陈世美抛妻弃子,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不惜雇凶杀人,他利用的自己是驸马的身份在为所欲为,幸亏包青天不畏权势,铡了陈世美为民申冤。王勃在写《滕王阁序》之前,就遭遇到人情关系的骚扰。滕王阁建成之后,当地的父母官闫府尹,偷偷命自己的女婿先写了一篇《滕王阁序》。在开过落成典礼之后,闫府尹请来了天下的文人雅士来给滕王阁作序,在酒宴开之前,尹府尹说:请大家当场作序!许多人毫无准备,可是他的女婿却胸有成竹,这时候王勃奋笔疾书,一篇《滕王阁序》跃然纸上,经过大家的评判认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意境深远,尤其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天共一色”,被人称为千古绝唱。于是大家没有选中闫府尹女婿的作品。以上这些都是封建社会人情关系网的真实写照。国民党统治时期,将人情关系演绎到顶峰,国民党的大小官员都是通过关系来任命,没有关系的通过买官鬻爵来完成交易。解放后这种人情关系虽然有所遏制,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走后门成风,一些紧俏商品只能通过人际关系才能购买,所以那时候兴起了“反对走后门”的运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常消费品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基本上很少有走后门了。然而那些占据有社会资源的特权阶层,却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坊间流传:“大盖帽两头翘,吃罢原告吃被告”,人们在升学,升职加薪,人事提拔等方面还得通过人情关系,才能得到目的。


  二、过勇教授认为,腐败的发生有一些是严重的违法犯罪,但大多数是和人情社会有关,有些行为介于腐败和不腐之间,法律无法介入,怎么对这些灰色地带进行清除,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加行使过程的透明度,有的涉及到国济民生的领域要在阳光下操作,除了自上而下的监督以外再增加人民大众有效地监督,才能刹住这些人情风。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形成那种“找熟人不找熟人一个样,托关系不托关系一个样,拿钱办事和不拿钱办事一个样”,才能形成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本文标题:过勇教授:人情社会是腐败的土壤和温床,刹住人情风,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