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领养过两条野狗,发现的时候它们正在追松鼠,换做别的小狗我会感觉很可爱,但这两条野狗不一样,看着它们我突然想起八个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


  这是李诞公司旗下脱口秀演员演出时的发言。中国人民子弟兵的日夜守卫,在他眼里竟然变成可以戏谑的段子。他胆敢把野狗和光荣的中国人民子弟兵挂钩,就要做好被官方下场点名封杀的准备。


  顺藤摸瓜,李诞作为中国脱口秀事业的佼佼者,早年间也引发过相似的争议。他和前妻黑尾酱还未分割离婚时,他们一起出镜录段子的家里,居然挂过一块“东亚病夫”的招牌。


  李诞前妻黑尾酱


  彼时两人浓情蜜意,黑尾酱顺势做自己的服装品牌,风格更是一水的“日式”。狂妄的“亲日”表现,让人不禁联想起那些在中国境内,只有日本人才能入学的“日本人学校”。


  对此,港星欧阳震华公开在社交平台提出质疑:“为什么这些学校没有一个中国学生?而且还被规定中国人禁止入内?”


  公开提出质疑后引发全网热议,但热度却仅维持了几天,并且没有得到官方的下场解释。欧阳震华作为一代有影响力的明星,尚且无法引起国家重视。


  间谍天天反,公知年年有。


明面公知

  2020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袁克勤是中国公民,因涉嫌间谍犯罪被中国国安依法审查,依法办理。”消息一出,让很多安逸的国人陡然惊醒,如今虽然已经告别了充满鲜血的战争时代,但和平时代的间谍战依然不容忽视。


  2019年,袁克勤回国参加母亲的葬礼,作为已经在日本已经获得教授荣誉的公知,袁克勤在中国已经举办过两次大型讲座,每次来中国都会被盛情款待。但这次奔丧的他谁也没通知,一个人低调的走出机舱门。


  袁克勤


  此时的袁克勤头发已经花白,金丝眼镜尽显儒雅气质,五十多岁的年纪依旧走路生风,国安部人员确定了人物身份。只见袁克勤刚走出来没几步,暗处的国安部倾巢而动,将其逮捕。


  危险往往于内部!袁克勤教授作为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一批人,频繁往来中日两国进行文化交流、科技创新。谁能想到,日本内阁竟如此猖獗,把袁克勤教授发展成汉奸之一,掩人耳目窃取情。


  在所有国人还在谋生的年代,袁克勤得益于双职工的家庭背景,已经衣食无忧的度过他的求学生涯。并且在1983年,因高考成绩优异,进入吉林大学历史系。


  日本一桥大学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没能留住他,109年的近代史也没能使他铭记。袁克勤大学毕业后一心深造,申请并获取日本一桥大学的录取通知。


  日本一桥大学素来有聘请外国教师的传统,其主要教育方向是国际教育,因此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学生。数据显示,一桥大学汇聚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人才,共计有700多名留学生。


  一桥大学针对不同留学生,开设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政策,特别有利于吸纳人才,袁克勤申请了该学校的法学硕士。法学专业在大三会有一个细分:法学学科和国际关系学科,袁克勤选择的是国际关系学科。


  袁克勤兼修了中国的历史、日本的法律,以及尔虞我诈的国际关系,三种知识体系集合,无疑成为日本内阁挑选汉奸的最佳人选。


  更何况袁克勤在硕士毕业后,又被本校导师选中在实验室帮忙,袁克勤紧紧抓住继续提升的机会,在实验室帮忙的同时,抽空又读了个博士。


  如果袁克勤在学成后选择回国,等待他的不仅有无法估量的锦绣前程,还有极受尊敬的社会地位,整个家族都受到优待。可如同所有数典忘祖的公知一样,袁克勤毕业后没有回国,沦为了大逆不道的“汉奸”!


  袁克勤博士毕业后,对外界表露出继续留在日本的想法,其政府和企业对其当然盛情欢迎。其中就包括东京某跨国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可袁克勤的选择让所有人大惑不解,他婉拒了递到面前的所有选择,竟然去到北海道一个不入流的大学任教。


  难道袁克勤因为中国公民的身份,受到日本政府的苛待了吗?带着这种疑惑,仔细分析袁克勤去北海道教育大学的动机,果然发现了端倪。


  在袁克勤的履历表中,拥有1987-1990三年的空白,也就是刚完成博士教育的那三年。我们无法确认他是否被导师压榨,被迫待在实验室做研究,但如果猜测正确,他是用什么方式,能在三年后安然无恙,风生水起。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追溯袁克勤在空白的三年里,是否被屈打成招,开启了自己的汉奸之路。


背地间谍

  1990年之后,袁克勤教授在北海道教育大学声名鹊起,让祖国也注意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年轻人。祖国被他的公知身份迷了眼,于是号召各个城市的高校,邀请他回来讲座,传授法学相关知识,以及讲述中日关系见解。


  2017年,在吉林大学举办的日本侵华战争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袁克勤受邀出席,开启了他的“精神控制”之旅。他对这场战争带来的苦难寥寥几句带过,在两国未来的和平发展方面却侃侃而谈。


  甚至在接下来的个人见解环节,他还鼓吹“日本无罪论”,把这一切归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袁克勤在高台之上言之凿凿,使得台下所有国人义愤填膺,从此公知翻车。


  当时互联网尚未成熟,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舆论是一把利器。所以袁克勤虽然发表了不当言论,但也仅仅引起了吉林大学内部的不满,袁克勤依旧逍遥法外。


  在之后的两年里,他开始巡回飞向中国各个城市,把这套说辞散向中国各所高校。基于袁克勤的教授身份、和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背景,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没有倒戈立场,但心中难免存疑,然后动摇。


  “日本赞歌”靡靡之音,终于引起国安部的注意。国安部没有打草惊蛇,秘密开展了调查。看到1987-1990的3年空白,再结合袁克勤演讲时界限模糊的立场,国安部立即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间谍活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史的开端。可以说,中国隐藏的间谍,从日本侵华就已经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总数将近10万人。可能国安部披露的只有寥寥几个,但在风云诡谲的国际政坛,大多数间谍不公开,已经成为各国默认的隐形条例。


  日本自己国家培养的间谍,不管多么精通中国文化,因为那骨子里的血脉,国人对每一个日本籍始终会保持戒心。基于这种情况,日本开始发展策反策略,而袁克勤,经过他们千挑万选脱颖而出。


  类似于臭名昭著的“当代汉奸第一人”余茂春,他之所以唯美国当局马首是瞻,除了所谓的虚荣心,还有其政府给他的丰厚赏金。


  1987-1990的3年空白期刚结束,袁克勤就被任命为北海道教育大学的高级教师,之后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升迁至副教授职位。


  除了在学校里顺利升官,在社会上袁克勤也极为高调。他被日本政治协会聘请,成为专门研究东亚历史、和国际政治关系的研究员。如果不是他频繁在日本社交平台上露脸,中国高校怎么可能这么快发出邀约。


  袁克勤在中国的活动并不仅限于荼毒高校学子,也会和高校领导和政府相关人员接洽,他可以因此打听许多政策动向,然后将其传送给日本,这才是他作为间谍的真正活动内容。


  政府和高校的双重接洽,让袁克勤频繁和中国的精尖人才接触,获取情也变得轻而易举。这种自得自满让他恍惚,继而放松警惕,以往除了讲座绝不出现的他,决定在2019年回国奔丧。


  国安部在侦查到他下单航班的那一刻,就早已摩拳擦掌部署下去,于是袁克勤走出舱门没几步,被雷霆之势拷走。


自导自演

  间谍之所以能成为间谍,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具备残缺,包括对子女的教育。袁克勤被捕后,势必会引发日本相关机构的恐慌。但苦于间谍活动的隐蔽性,又不能在国际上喊话让中国放人,他们足足煎熬了五个月,然后憋出了一出滑稽的戏码。


  日本内阁自导自演,策划了一出“舆论大戏”。他们以袁克勤的儿子袁成骥为开端,打着追查失踪人口的名号,公开向中国要人。


  袁成骥在社交平台上寻找失踪的父亲,看似合情合理,但正常人口失踪大家只会想到警,然后火燎屁股的辗转各个社交平台,发布寻亲启事。更何况袁成骥是知道父亲回国奔丧的,他自己却不勇闯中国寻回父亲,而是在社交平台喊话,其中一定暗含某些周折。


  失踪5个月才发声寻找,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不走寻常路的内阁,到底给了他什么好处。但对此中国并未做出明确回应,或者说袁成骥的身份,根本没有和中国对话的资格。


  日本内阁得不到想要的答案,继而开启了下一波的骚操作。2020年3月26日,我国每周一次的外交部例会上,日本NHK记者专门提到此事,在全世界镜头的注视下,问中国要袁克勤的下落。


  彼时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一脸的铁面镇定:“失踪的袁克勤属于中国公民,因为涉嫌间谍罪,已经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依法审查。”


  可真正让日本贻笑大方的并不止于此,在此之后一年,儿子袁成骥居然贼心不死,特地开记者会为父亲喊冤。


  内阁天真的以为只要他们哭喊的声音足够大,国际舆论就会偏向他们一方。殊不知,此举只会让他们再次成为国际上“扬名”。


  继袁成骥的记者会之后,内阁如法炮制,在中国的外交部例会上,出现第二名询问袁克勤的记者,对于这种砧板上蹦跶的鱼肉,外交部发言人赐予他深深的凝视,然后落下了“刀殂”。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在国安部的审查中,袁克勤已经承认犯了间谍罪,现在正在中国监狱羁押。至于具体的刑期,诸位可以等待届时法院的公示。


  间谍一息尚存,日本就不会收手。内阁这只阴暗的手,为了袁克勤竟然买通国内某知名高校的一位老师。


  该老师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以袁克勤的好友自居,提出“误闯研究禁区”的概念。他说袁克勤因为久居日本,并不了解日本研究的课题、和中国研究的课题冲突如此严重,实在是冤枉。


  细想一下,这位老师口中所谓的课题研究冲突,对国人来说却是鲜血铺出来的光明大路。他们不把爱国当成中华儿女的义务,还鼓吹国人赞同他们的汉奸观念。


  毫无疑问,拥有这种想法的人的立场是极其不坚定的。第一个“袁克勤”已经出现,“第二个”还会远吗?


  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严厉斥责:“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不容置疑,袁克勤的间谍罪行已经供认不讳。那些为袁克勤喊冤的人,其立场是否已经模糊,应该做到自我警醒。”


  除了日本,还有始终虎视眈眈的美国,其间谍活动在我国只多不少。如何铲除所有汉奸、遏制和阻断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国安部亟待思考的问题。


本文标题:公知翻车,大学教授竟沦为“汉奸”,为何还会有人替他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