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海鲜手足像老姜
常吃海鲜手足像老姜推荐文章1因爱吃火锅竟长出“生姜手”?痛风春节饮食需遵循“四低”原则
春节临近,一大波大鱼大肉即将来袭,而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大鱼大肉吃多了,痛风发作会给他们带来不可言喻的“痛”。网络上一男子因爱吃火锅、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尿酸一度攀升,致使大大小小的痛风石遍布全身,特别是他的双手,因痛风石导致关节变形,竟变成了一双“生姜手”,发作起来疼痛难忍。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痛风患者究竟能不能吃火锅呢?春节期间,痛风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今天,黄闰月大夫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痛风患者能吃火锅吗?
众所周知,火锅是有名的痛风杀手,很多痛风患者都曾有过这种体验,在吃了火锅后,很快就引发了痛风发作,其嘌呤之高令许多被“伤害”过的病友闻风丧胆。
因此,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痛风的病人还是应该要尽量避免吃火锅的。吃火锅时, 大量进食嘌呤含量高的动物内脏、牛羊肉、海鲜和虾蟹等,火锅汤底里的嘌呤含量也会随着涮煮时间的延长,食物里的嘌呤逐渐溶解至汤里而增多,过多的嘌呤的摄入本身就会导致尿酸的升高,甚至会诱发痛风的发作。
所以我们还是建议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病人应该是以清淡饮食为主,特别是在痛风的急性期更加需要清淡饮食。若偶尔吃点火锅时,要少吃肉饼丸子等加工肉,少吃内脏和海鲜,多吃蔬果均衡营养,少蘸重油重盐的调味料,特别是不要喝火锅汤,也不要搭配啤酒白酒或者碳酸饮料,吃了火锅后要多饮水促进尿酸代谢排出。
春节饮食遵循“四低”原则
春节将至,少不了与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喝酒,许多痛风患者一高兴就容易管不住嘴,导致痛风发作。黄闰月大夫建议痛风患者的饮食要坚持“四低”原则,即低嘌呤、低热量、低盐、低脂。
1.低嘌呤:避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和肉汁,可以适当多吃牛奶鸡蛋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均衡营养。
2.低热量:经过煎炸、熏烤的食物往往含有大量油脂,要少吃。零食尤其是坚果、奶茶、膨化食品、糕点,它们的热量非常高,也要少吃,一小包薯片的热量可以相当于两三碗米饭。
3.低盐:痛风患者的饮食提倡清淡,烹调时尽量少油少盐少辛辣,还要特别要注意一些隐性盐分的摄入,比如调味料、蘸料。
4.低脂:除了少吃肥腻的肉和内脏,还要注意一些零食,比如奶茶、奶油、饼干、蛋糕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吃多了容易出现血脂升高。
此外,痛风患者还要严格限酒,少喝酒,多喝水,肾脏可排泄体内约2/3的尿酸,建议患者每日喝1.5-2L白开水,促进尿酸溶解从尿液中排出。
感谢阅读,我是公立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黄闰月大夫。如果赞同我的观点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家庭医生超能团#
推荐文章2手足扭曲,痛如刀割!近六成痛风患者为年轻人手足扭曲变形得厉害,一眼望过去就像老姜盘节,还顶出一个个会破裂的疙瘩,痛起来像游离的刀刃在关节里割……80岁朱伯(化姓)过去数十年靠打鱼为生,海鲜是主要食物之一。他体内痛风石数量之多、受累关节之广泛让医生护士都吃了一惊。
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专家提醒,痛风患者中有近六成人群为18-35岁的年轻人,大家需要警惕痛风“富贵病”!
老人常吃海鲜长满痛风石
体检近20年未察觉
“痛起来像手里面有刀刃在割。”朱伯(化姓)家住沿海城市,60岁前靠打鱼为生,经常出海,海鲜是主要食物之一,不打鱼以后也保持这样的习惯。近20年来,他在当地参加老年体检,但自己和家人对有无血尿酸升高等体检结果都不了解。
“痛风石数量之多、受累关节之广泛,以及发展速度之快,我还第一次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教授说。
朱伯回忆,三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了左踝关节红、肿、热、痛,行走受限,在村里诊所就诊,医生就给朱伯打针,关节症状能很快缓解。
“爷爷痛就去打针,开始时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关节肿痛发作一次,后来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现在每3-4天就要打一次针。”朱伯的孙子说道。
同时,皮下结节开始出现在朱伯的左踝关节周围,而且越长越多,逐步遍及手、足、踝、肘关节,连耳廓也不能幸免。有时痛风结节的皮肤破了,会流出豆腐渣一样的物质。现在他的手足还有麻痹感,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变得困难,也难以拿起筷子或勺子进食。
朱伯来到中山六院后,检查出血压很高,医生对原来的降压药进行了调整,验血提示血尿酸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
长期高尿酸会损伤多器官痛风已呈年轻化趋势
为何朱伯的病情发展到这样严重的地步?黄建林认为,首先朱伯应该有较长一段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但没有抓住治疗时机。
其次,“止痛针”一般多为糖皮质激素(俗称“激素”),痛起来就去打“止痛针”虽能较快缓解疼痛,但如缺乏恰当指导,许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会放松警惕,忽视进行规范的长期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朱伯在痛风缓解期未进行降尿酸治疗,耽误了病情,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血压控制不好,导致了尿毒症。
值得注意的是,病房里来陪护患者的亲属几乎都有痛风经历,有人高中就开始痛。朱伯的20多岁的孙子自述曾经爱喝啤酒吃海鲜,痛了才知道中招了。
小明(化名)是一名26岁IT从业人员,两个月前由母亲用轮椅推到中山六院就诊。与一般年轻的痛风患者不同,小明不饮酒,也不常喝含糖饮料,但他自小学起就比较肥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尿酸这四个健康问题常相伴出现,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联。
“近年来,在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患者中,需要入院治疗的痛风患者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有不少是年轻人。”黄建林提醒,“很多人以为痛风只是小毛病,却不知长期高尿酸会损伤多器官。”
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达14.0%,呈显著增长和年轻化趋势,青年男性(18-29岁)患病率达32.3%。
黄建林介绍,痛风患者已经超过1466万人,患者中有近六成人群为18-35岁的年轻人。除了饮食结构改变,基因、遗传有关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有些人就是“高尿酸、痛风体质”。
痛风治疗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痛风只是关节受累,不发作的时候不用管它
痛风不仅是关节问题,不规范治疗,不予重视任其发展,不但会遭受关节肿痛的折磨,还可能损伤多器官:
正确做法:即使关节不痛,也要定期监测尿酸和肾功能,控制饮食,坚持规范治疗。
误区二:血尿酸水平正常了,就可以停药和减药
血尿酸水平正常并不等于痛风治愈。在停服降尿酸药物后,许多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可能会迅速升高,从而增加痛风复发的风险。
正确做法:在血尿酸水平达标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切勿自行停药。同时,需要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和肝肾功能,监测治疗效果和潜在的副作用,长期维持血尿酸水平达标。
误区三:降尿酸药物会伤害肝肾,仅依靠饮食调理是可行的
饮食调理的局限性:效果有限,饮食调理通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正确做法:遵循医嘱,规范用药。擅自停药或不按医嘱用药,可能会加重疾病风险,包括痛风发作和肾功能损害。
误区四:痛风打“特效针”见效快,可长期打
某些“特效针”可能含有激素(如地塞米松),虽然能快速止痛,但危害大。激素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
正确做法:针对痛风急性发作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如果一时无法到医院就诊,可在前往医院前自备非甾体抗炎药物(例如塞来昔布或依托考昔)或秋水仙碱进行自我缓解。若患者在自行用药后膝关节肿胀仍然明显,这可能提示膝关节积液,应尽快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陈子滢 张婷婷 简文杨
图|通讯员提供
推荐文章3本文标题:常吃海鲜手足像老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