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


  这片古老的土地,


  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这里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


  无不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感受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岁月。


  沉积岁月,


  化石见证古人类变迁,


  周口店猿人文化熠熠生辉。


  今天是2024年9月18日,


  农历八月十六,


  星期三。


  我应爱玩群之邀,


  来到房山区周口店猿人遗址,


  探寻人类文明的源头。


  周口店遗址,


  又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周口店镇龙骨山,


  诞生于约三至七十万年前。


  这里是世界范围内


  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丰富、


  材料齐全、


  科研价值极高的遗址之一。


  1961年3月4日,


  周口店遗址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周口店遗址


  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遗址


  保护范围达1368公顷,


  共发现不同时期的


  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


  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


  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


  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


  这里是人类化石宝库,


  同时也是古人类学、


  考古学、古生物学、


  地层学、年代学、


  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


  综合研究基地。


  2021年10月18日,


  周口店遗址入选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3年5月,


  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了


  《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


  (2021-2035年)》。


  直立与进化,


  从龙骨山走出的龙的传人


  ——北京人文化遗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发掘地点: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周口店龙骨山,


  距北京城约50公里。


  1929年,


  北京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证实了70万年前


  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走进北京猿人遗址,


  北京人虽然不是世界上


  最早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但它的发现却奠定了直立人


  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


  是目前我国研究


  最为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周口店遗址


  年代范围从500万年前


  到距今1万多年前为止。


  其中发现有生活


  在70万-20万年前的直立人


  (北京人)、


  20万-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


  (新洞人)


  以及3万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


  (距今3.85万至


  4.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


  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化石。


  发现及发掘时间:


  1921年发现,


  1927年起进行发掘。


  1929年12月2日,


  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


  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


  此后的发掘工作一直延续


  到20世纪70年代。


  本世纪初,


  工人在开采石灰岩的时候,


  发现了这些早已被人们


  遗忘的洞穴。


  龙骨山这条路上,


  路面铺上石板,


  沿着台阶往上走,


  可以走到平台。


  这里树木丛生,


  环境优美,


  俯视周边景色宜人。


  小山上有个周口店遗址


  科普体验馆。


  在体验馆门口,


  倾听一段视频。


  讲述北京猿人视频


  看看吧!


  北京猿人遗址距今历史:


  约20-70万年  


  考古地位:


  是世界上迄今为止


  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


  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


  最齐全的古人类遗址。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


  旧石器时代早期,


  为古猿与智人之间的原始人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


  考古学家贾兰坡


  (1908年11月25日


  —2001年7月8日),


  直隶(今河北)玉田人,


  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研究所研究员。


  贾兰坡


  于1929年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


  1931年进入中国地质调查所


  新生代研究室,


  参加周口店北京人


  遗址的发掘工作。


  1936年 11月


  连续发现3个北京人头盖骨;


  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1994年当选为美国


  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当选为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7月8日逝世。


  贾兰坡


  主要从事中国的石器


  考古学研究,


  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


  有特殊的贡献。


  周口店遗址第二地点,


  是1921年由安特生、


  葛兰阶和师丹斯基共同发现的,


  它是周口店遗址


  最早被探索的两个地点之一,


  与第一地点相距约200米。


  蜿蜒的绿茵小道,


  如同一条静谧的绿色长廊,


  两旁的树木如同一群守望者,


  静静地看着人们在其中漫步。


  在绿茵小道漫步的同时,


  可以感受到


  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仿佛可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猿人遗址最高的平台上,


  是登高望远的地方。


  可以俯视周口店全貌。


  在猿人遗址水塘中,


  摆放了很多古老动物。


  纳玛古菱齿象


  纳玛象真象科亚洲象属


  或古菱齿象属动物纳玛象


  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


  已灭绝,


  更新世晚期


  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


  在桑干河流域,


  象类的遗骸经常被发现。


  但是像1977年夏


  发现于泥河湾村西上


  沙嘴村附近


  三级阶地上的完整头骨,


  还是比较罕见。


  剑齿虎捕食葛氏斑鹿场景。


  自然界中,


  弱肉强食是不变的定律,


  只有适应生存才能不断发展。


  弱肉强食,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只有与环境相适应,


  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即强者对弱者的捕食,


  才能生存下去!


  黄河古象化石,


  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


  合水县板桥乡。


  距今约200-250万年。


  黄河古象化石


  是中国古生物


  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也是人们了解


  甘肃地区的古地理、


  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考古生物讲座台


  猿人洞


  这里是中国猿人遗址,


  亦称为"北京人"遗址。


  70多万年前,


  北京人的祖先就生活、


  藏身和保存火种


  在龙骨山上的天然洞穴中。


  在漫长的几十万年间,


  北京人在洞中留下了大量的遗物,


  还有他们的一部分遗骸。


  猿人洞隧道入口


  周口店猿人遗址


  遗址中的猿人洞。


  视频看看吧!


  猿人洞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


  (猿人洞)


  原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


  东西长140米,


  南北宽最宽处40米,


  西部最窄处2米,


  高度40米。


  从大约50万年起,


  北京猿人


  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了


  20万年至40万年,


  北京猿人的遗骨、遗物、


  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


  流入的泥沙等,


  在洞内一层又一层充填起来,


  形成巨厚的堆积层


  (共分13层)。


  在发掘前,


  该洞穴就已坍塌,


  成为堆积物上部的大角砾和岩块。


  猿人洞周口店猿人遗址,


  猿人洞


  ——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


  就从这开始。


  到猿人洞里,


  去穿越岁道。


  1921年和1923年


  瑞典地质学家


  安特生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


  师丹斯基发现并进行了试掘,


  1927年开始正式发掘。


  由步达生负责野外


  工作和人类化石研究。


  同行十八人,


  在猿人洞中留影。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


  晚期的人类化石。


  属晚期智人。


  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


  龙骨山北京人遗址


  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


  1930年发现,


  1933~1934年


  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与人类化石一起,


  出土了石器、


  骨角器和穿孔饰物,


  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


  最早的埋葬。


  周口店遗址


  第2地点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


  位于周口店遗址内西北端,


  距离第1地点大约200米,


  发现中国最早的古人类


  ——“元某人”。


  元谋人,


  因发现地点在云南


  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


  小山岗上而得名。


  元谋人牙齿化石


  是1965年“五一”劳动节


  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


  元谋县被誉为


  “元谋人的故乡”。


  1976年


  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


  (也有学者认为


  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


  即可能为差距


  在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这是第4地点。


  第4地点是一处南北向的洞穴


  ——裂隙堆积,


  堆积物主要为黄色砂质粘土。


  “北京猿人”


  打制石器场景。


  1927年发现,


  1937~1938年进行正式发掘。


  获得石器和古人类用火的证据


  灰烬、烧石及烧过的


  朴树籽以及豺和鹿的化石。


  “北京猿人”


  狩猎归来场景。


  这是第26地点——山顶洞。


  山顶洞


  位于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上方。


  1930年发现,


  1933年和1934年进行发掘。


  鸽子堂


  一进门,


  最显眼的就是鸽子堂,


  因有鸽子居住而得名,


  这是一处规模


  庞大的古人类洞穴,


  是北京猿人的居所。


  这处洞穴面积之大,


  我想可以容纳


  当时许多猿人居住。


  1929年,


  “北京人”


  第一颗头盖骨化石发现处。


  山顶洞,


  我想应该是分布在


  不同地层的遗迹所致。


  北京市房山区


  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周口店大街1号,


  由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和周口店遗址两部分组成,


  是一处集研究、收藏、


  展览、展示、科普教育、


  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自然


  科学类的博物馆。


  2010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博物馆被中国国家文物局


  评为中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953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始建,


  原名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在博物馆


  建成300平方米的


  “中国猿人陈列室”向观众开放。


  1994年,


  “北京猿人展览馆”


  改为“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


  第一展厅


  主要介绍周口店


  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历史,


  通过大量的珍贵的发掘


  历史图片展示


  周口店遗址的重要意义。


  周口店猿人遗址


  第一发掘场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


  考古学家贾兰坡


  (1908年11月25日


  —2001年7月8日),


  直隶(今河北)玉田人,


  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贾兰坡于1929年


  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


  1931年进入中国地质


  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参加周口店北京人


  遗址的发掘工作;


  1936年 11月


  连续发现3个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能够使用火,


  在体质特征与石器制造方面


  显示出进步性质,


  因而不能说是最古老的,


  最古老的人类是原始文化,


  应该到早更新


  世泥河湾期的地层中去寻找。


  北京猿人又叫北京直立人、


  北京人


  (曾叫中国猿人、


  北京中国猿人),


  大约生活在60—20万年之前,


  是旧石器时代典型的直立人,


  并且已经学会了


  用火和打制简单的石器、骨器。


  伴随着北京猿人


  化石出土的洞穴中


  有大量剑齿虎、三门马、


  肿骨鹿等动物的化石,


  有学者据此强调


  北京猿人是以狩猎为生的。


  北京猿人


  在有植物果实的季节,


  应该也会采摘植物果实


  作为食物,


  而在植物凋零的季节,


  则以狩猎获得的食物为生,


  如果狩猎获得的食物不够,


  北京猿人也会以树叶、


  草根等植物为食。


  1966年,


  “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处。


  1942年,


  各大媒体透露了一条震惊


  世界的消息:


  “5颗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神秘失踪。”


  从那天起,


  极其珍贵的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再也没有出现,


  直至现在。


  1929年,


  “北京人”


  第一颗头盖骨化石发现处。


  这颗完整的头盖骨


  距今已50万年,


  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消息一出,


  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


  重要的里程碑。


  出土的这些猿人头骨化石


  十分珍贵,


  经过商议,


  被存放进了美属北京协和医院,


  由中美学者共同创建的


  “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负责保管。


  七七事变后,


  日宼占领北京。


  随着战事越来越激烈,


  出于保护这些化石的目的,


  1941年,


  相关部门商量决定,


  北京人头盖骨移交给即将撤回


  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让他们带到美国保管。


  当时日本还没有跟美国宣战,


  化石交给美国海军陆战队


  带出中国,


  应该是比较妥善安全的。


  1941年12月8日,


  火车载着北京人头盖骨及美国


  海军陆战队到达秦皇岛车站,


  突然被荷枪实弹的


  日本士兵包围,


  强行将美军


  海军陆战队队员带走,


  并扣留了车上的所有物品。


  原来,


  就在这一天,


  日军突袭珍珠港,


  美日两国终于撕破了脸,


  双方开始宣战。


  所以就在这一天,


  驻扎华北的日军接到通知,


  占领了京津和秦皇岛一带的


  美国机构和设施,


  这列火车也就落到日本人手里,


  车上的化石从此下落不明。


  几乎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


  北京人头盖骨落在了


  日本侵略者手中。


  甚至有人认为,


  他们截住这列火车,


  就是特意对着化石来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他向我方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日军“阿波丸”号


  沉没在中国某海域,


  提供了船上装载货物清单。


  而种种迹象表明,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有可能就在“阿波丸”号上。


  但后来对沉船进行了辛苦打捞,


  结果很令大家失望,


  船上并没有化石的影子。


  1998年,


  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发声,


  呼吁全世界共同寻找


  “北京人”遗失化石,


  并发出声明:


  “我们要寻找的


  不仅仅是这些化石本身,


  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人类的良知,


  寻找我们对科学、


  进步和全人类和平的信念。”


  但是对于已经丧失


  人类良知的某些人来说,


  似乎永远也唤不醒他们


  ——如果尚有良知的话,


  他们也不会做出80多年前


  那些禽兽不如之事!


  馆藏的第一颗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模型。


  这是1929年12月2日


  裴文中在周口店


  第1地点主持发掘出土的


  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


  1941年原件失踪,


  此为模型,


  根据当时原件复原而成。


  头骨属于一个八、九岁的儿童。


  这是1934年


  发掘出土的肿骨


  大角鹿头骨带完整角。


  头骨及鹿角保存完好,


  左右颊齿保存,


  标本平面展开2米左右。


  肿骨大角鹿是“北京人”时期


  狩猎的主要目标之一。


  巨大的岩石峭壁上,


  保存着一些古老的人类活动痕迹。


  这就是当年周口店猿人


  所居住的洞穴。


  由于岁月的长河,


  自然力量的作用,


  洞穴变得不再完整,


  但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


  仍然引人深思。


  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现,


  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起源、


  文明发现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通过参观,


  让我感受到


  古人的坚韧和聪明才智,


  为人类文明进步而自豪。


本文标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