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作者
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它们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尚,同时也描绘出了人性的万千变化,在今天的世界上依旧极具现实意义。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作。小说写就于19世纪五十年代,作为经典文学,百年来吸引读者无数。
主人公包法利夫人,本名爱玛,出身法国一户农家,因为家境殷实,从小就有用人侍候,十三岁时被父亲送进修道院接受上流教育,回乡后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先生。婚后丈夫职业体面、家庭收入稳定,看到这里读者会想:这般幸运的人生开端肯定将为主人公带来一生的幸福和圆满,真的是这样的吗?福楼拜将文学作品喻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他说“美就意味着真实,虽说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美的东西永远是真实的……丧失了真实性,也就丧失了艺术性”。作者在这部脱胎于真实事件的小说里践行了他的写作信念。
在揭晓爱玛的人生结局之前,我们先说说爱玛的成长经历。
爱玛的父亲——“卢欧老爹不高兴操劳,生活方面,一钱不省,衣、食、住样样考究。……他一个人在厨房用饭,小桌端到跟前,当着灶火,菜统统摆好,如同在戏台上一样”。
生活讲究的父亲送爱玛去修道院学习,爱玛在修道院里“起初不嫌憋闷,喜欢和修女们在一起相处,休息时间她很少游戏,终日生活在教室的温暖气氛里”。
——“日子一久她逐渐绵软无力。布道中间说起的那些比喻,诸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恒的婚姻,总在她灵魂深处唤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一天,有位大革命摧毁的世家的后裔和修女们一道在饭厅用饭,饭后和她们闲聊了一会儿。她有传奇小说私下借给女孩子们看,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落难的命夫、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莺,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永远衣冠楚楚”。
——“音乐课上唱的歌不外乎金翅膀的小天使、圣母、泻湖、船夫,全是一些悠闲之作,文字拙劣,曲调轻浮。爱玛在这里隐隐绰绰看见感情世界的动人形象”。
——“上层社会同学带来的年节贺礼画册上,署名大多数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些名字让爱玛看呆了。画面上不是穿斗篷的青年男子,就是贵妇的画像”。
从作者对爱玛在修道院里生活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她后来之所以会变得爱慕虚荣和在物质享受上难以餍足和她少女时期的“学习”不无关系。
包法利的第一位妻子是在他刚刚取得行医资格、坐上乡医位置时,由老包法利夫人做主,为他娶回的一位“瘦括括的,牙又长,整年披一件小黑披肩,尖尖头搭在肩胛骨之间;骨头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剑入了鞘一样”45岁、有遗产的、执达吏的遗孀。俩人的婚姻不到一年,这位遗孀惊闻自己财产保管人卷款逃走,气急之下,“她死了”。
包法利先生的患者、爱玛的父亲卢欧老爹,腿伤愈好前来谢医时得知包法利失去了妻子,卢欧老爹便邀请他来家里做客散心。这时,离开修道院后的爱玛也正在家百无聊奈——“起初她还高兴管管仆人,过后却讨厌田野”。包法利的到来激起了爱玛“对新生活的热望,或者也许是由于这个男人的存在而产生的刺激,足以使她相信:她终于得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包法利迎娶了爱玛。
婚后,包法利先生“每天黄昏回家,他就看到一炉旺火、饭菜摆好、家具舒服、还有一个衣着讲究的秀媚女子”,“她有许多别出心裁的地方使他入迷……,他越不懂这些考究物品,越觉得可爱,它们增加他官能的愉快和家室的安乐。”。爱玛的上流社会格调和品味,让包法利有了和第一段婚姻里的潦草感截然不同的感受,此后爱玛的生活愈来愈靡费,最终一步步落入商人的购物圈套,以致破产。
爱玛对爱情虚无缥缈不现实的幻想在包法利医治好一位侯爵、受对方邀请参加他的家庭舞会后得到了激发。“他们的燕尾服缝工分外考究,料子也特别柔软”,“肤色是阔人的肤色,白白的”,“瓷器的清白,锦缎的闪光、上等木器的油漆,越发衬白的肤色”,“他们称赞圣彼得教堂柱子的粗大,热那亚的玫瑰,月光下的原型剧场,称赞迪沃里,维苏威,斯塔比亚海堡和卡辛”,爱玛呢,“耳朵听来的话,有许多字句她听不懂”。直到结束“她尽力挣扎不睡,延长这种豪华生活的境界,因为没有多久,她就非放弃不可”,“她望庄园望了许久,试着猜测她这一夜注意的那些人睡在哪些房间,她巴不得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渗进去好打成一片”。少女时期在修道院里看到和听到的贵族生活终于出现在了爱玛面前, 爱玛再也无法平静了,她内心对上流社会生活的向往被眼前衣香丽影和觥筹交错的场景唤醒。这场舞会成为了她后来“爱情至上”、一次次如同殉道者般飞蛾扑火投入不轨感情的引线。
总有舆论宣扬“女孩子要富养”,看完《包法利夫人》里百年前被“富养”的爱玛,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本文标题:包法利夫人的作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