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年4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老年跟团游猝死案件作出判决,引发全网热议。64岁老人陈某在山西8日游途中突发不适死亡,家属索赔72.4万元,最终法院判定旅行社承担40%责任,赔偿36万元。这一判决不仅揭开了老年旅游市场的安全隐患,更暴露出行业服务标准的漏洞。


  


  一、事件还原:“行程紧如‘铁人三项’,急救药品成摆设”


  


  2023年6月,陈某与妻子报名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山西8日游。旅行团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70%(22人),70岁以上游客达7人,但行程安排却异常紧凑:每日车程超5小时,景点密集且步行量巨大。据家属透露,陈某在行程第7天早晨已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导游仅口头询问后未采取任何措施,仍按原计划发车。


  


  致命细节:


  


  1. 健康筛查缺失:旅行社未要求陈某填写健康信息卡,对其高血压、脑梗病史毫不知情。


  


  2. 急救措施空白:导游未携带急救药品,事发后仅拨打120,未进行基础急救。


  


  3. 行程设计失当:连续高强度行程加重老年游客身体负担,法院认定“行程安排与猝死存在因果关系”。


  


  二、责任划分:“双向追责”背后的法律逻辑


  


  法院审理认为,旅行社存在三大过错:


  


  1. 安全保障义务缺失:未履行《旅游法》第七十九条对老年游客的特殊保护要求,未配备随行医护人员。


  


  2. 风险提示不足:未明确告知行程强度对老年人的潜在风险,违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


  


  3. 应急预案失灵:面对突发状况,导游未启动应急预案,延误抢救时机。


  


  老人自身责任:


  陈某明知身体不适仍坚持行程,未主动告知病史,且事发前一晚未及时就医,最终自担60%责任。法院强调:“旅游者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三、行业乱象:老年团成“高危地带”


  


  本案并非孤例。2025年4月,河南巩义74岁老人跟团游猝死,法院判决旅行社担责30%;2024年淮安老年团雪天爬山摔伤,旅行社因未调整行程被判赔40%。这些案例共同指向老年旅游市场的三大顽疾:


  


  1. 低价团陷阱:部分旅行社以“零元游”“特价团”吸引老人,压缩服务成本,导致安全措施缺失。


  


  2. 健康管理形同虚设:60%的老年团未要求游客提供健康证明,仅依赖口头询问。


  


  3. 急救能力薄弱:超80%的老年团未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导游仅接受基础急救培训。


  


  四、政策警示:2025年老年旅游新规出台


  


  针对此类问题,2025年2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要求:


  


  - 行程优化:老年团每日连续乘车不超过2小时,游览时间不超过3小时。


  


  - 健康管理:旅行社需采集游客详细健康信息,75岁以上老人需家属签字。


  


  - 急救保障:100人以上老年团必须配备随团医生,列车需配备AI健康监测设备。


  


  专家解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玉灵指出:“本案暴露了旅行社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注意义务’缺失。新规实施后,类似事件责任划分将更严格。”


  


  五、深度反思:如何守护“银发族”出游安全?


  


  1. 家庭层面:


  


  - 子女需陪同出行,或选择“医养结合”旅行团。


  


  - 出行前协助老人进行健康评估,携带常用药品及急救设备。


  


  2. 行业层面:


  


  - 旅行社应建立“健康准入+行程适配+急救响应”三重机制,避免“一刀切”接待。


  


  - 推广“银发旅游专列”模式,如山东试点的“双导游+医护”守护团队。


  


  3. 监管层面:


  


  - 文旅部门需加强对低价团、健康筛查等环节的抽查,对违规企业顶格处罚。


  


  - 推动《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从“推荐标准”升级为“强制标准”。


  


  结语:


  当“说走就走”的旅行遭遇生命意外,责任划分不应成为终点。本案判决既是对行业乱象的警示,也为老年旅游安全敲响警钟。唯有家庭、企业、监管三方协同,才能让“诗与远方”真正成为银发族的幸福驿站。正如法官在判决中强调:“旅游安全没有‘免责条款’,生命权高于一切商业利益。”


本文标题:64岁老人跟团猝死家属索赔72万!法院判了:旅行社担责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