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生动地描述过春节的画面,放鞭炮,贴春联。那么我们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呢?


  炮竹


  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被称为“爆竹”、“爆杆”、“炮仗”。在《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荆楚岁时记》是南北朝大学者宗懔所著,也就是说,至少在南北朝的时候,已经开始有着放鞭炮驱瘟神的认识了。


  市面上的鞭炮


  而《荆楚岁时记》援引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神异经》,其记载到“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爆烞有声,而山臊惊惮。《元黄经》所谓山鬼也。”其中“山臊”、“山鬼”皆是民间传说年兽的原型,这说明,打西汉时期,就开始有放爆竹的驱瘟神的认识,并当成了习俗传了下来。


  鞭炮


  不过,因为那时候没有纸张、火药,缺少制作鞭炮两样必不可少的材料,只是将竹子放在火中,发出哔哔啵啵的声音。到了唐朝,开始挂一串竹子烧起来,称之为“爆竿”。后来有威力较大,由硫磺、硝石、木炭机等配成的黑火药,直到北宋年间,民间出现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爆竹遂改名“炮仗”、“鞭炮”。到现在放鞭炮成了喜庆的象征,人们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祝愿祖国山川锦绣,繁荣富强!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免责声明:


   本美篇图文内容均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本文标题:春节放鞭炮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