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精神,是一个汉语成语,成语中的“龙马”并不是指龙和马,而是指传说中的骏马,象征着一种健旺非凡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关于“龙马精神”的由来,有一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李郢(yǐng)的《上裴晋公》:“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这是李郢赞誉裴度的诗句,形容裴晋公年老而精神强健。?


  古代文献对“龙马”的来源,记载颇多,如:


  《礼记·礼运》中说:“河出马图”。


  《尚书中候·握河纪》中也有:“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说龙马背负河图出现在孟津黄河古渡,被伏羲降服,伏羲依其背负的图纹画出河图八卦,创立了最早的文字符号,开启华夏文明。


  《周礼·夏官·司马》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


  《山海经·图赞》里记载:“马实龙精,爰出水类。”


  《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中也有:“马有三分龙性。”故,“龙马”指骏马。古人还把“龙马”进一步具象化,如:


  《全唐文·上龙马奏》中说:“有马生龙驹……身有鳞而不生毛。”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所作的《龙马图赞》中也写道:“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宋书·符瑞中》中记载说:“龙马者,仁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哀。腾黄者,神马也。其色黄,王者德御四方则出。”说龙马是河中精灵,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生有翅膀。


  成书元代的《易纂言》中说:“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后之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


  明代的《奇门遁甲》中有:“龙马负图,乃伏羲时龙马负图。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也。”说龙马是马身有龙鳞,所以叫龙马。


  科普小知识:根据马身高的不同,会有不同叫法:


  两岁以下的马叫驹


  三四岁的马叫駣


  尾巴和鬣毛黑色的白马叫骆


  毛色不纯混杂的马叫驳


  六尺高的马叫骄


  七尺高的马叫騋


  八尺高的马叫駥


  八尺以上的马叫龙


  关于马的故事或传说


  马,作为曾经的代步、驮运或农耕工具,曾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进入十二生肖用于纪年,伴随人类已经亲密的生活了六千多年。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马的故事或传说,欢迎阅读借鉴。


  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故一天十二晨辰中的“午时”


  中午十一点至中午一点又称"马时"。易卦为"乾为马"。


  传说古时的马有双翅,叫天马。它地上会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马。天马因玉帝宠爱,渐渐骄横起来,时常胡作非为,一日,天马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守宫门的神龟带领虾兵蟹将一齐阻挡,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龟。


  此事告到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马双翅,压在昆仑山下,300年不许翻身。200多年后,人类始祖一一人祖,要从昆仑山经过,天宫玉马园的神仙便给天马透了信,并告诉天马如何才能从山下出来,当人祖经过时,天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来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人祖听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马所言,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只听一声巨响,天马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


  天马为了答谢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来到人世间,终生终世为人祖效劳。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愿,在战时,披甲备鞍,征战沙场,同主人出生入死,屡建占功。从此,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离


  除了龙马之外,古代还有不少名马,如:


  赤兔马。此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四蹄踏雪,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原是吕布坐骑,后跟随关羽征战沙场,关羽战死沙场,赤兔马也绝食而亡。


  的卢马。刘备的坐骑。有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绝影。曹操的坐骑。“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此马跑起来不见影子。


本文标题:龙马精神是成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