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野外采数棵艾蒿结为一束,插于屋檐或房门,寓意招百福、祛百病。这个风俗已延续了千年。等艾蒿干了以后还可以在夏日点燃了熏蚊子。可谓一举两得。究竟是插艾蒿还是插艾草呢?有的专家说艾草就是艾蒿,只是叫法不同,其实这是错误的,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艾草与艾蒿有什么不同。

这是艾草
艾蒿和艾草虽同属于菊科,但它们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形态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来源不同:艾蒿是菊科植物艾的全草,而艾草是一种中药材。两者在外观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艾蒿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60-80厘米,叶互生。而艾草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

这是艾蒿
形态外观不同:艾草和艾蒿在外观上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灌木状的草本植物,具有细长的叶子和丝状的花序。但艾草的叶子相对较窄而细,呈线状,而艾蒿的叶子则较宽而扁平。艾草是一年生或短暂的多年生植物,茎细长而直立。艾蒿则是多年生植物,茎较为粗壮,常呈灰褐色。

这是蒌蒿
艾蒿通常生长于山坡、田野或路边,其叶子呈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花朵小而黄白色。而艾草的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花序呈圆锥状。

这是益母草
作用不同:艾蒿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等症状,对于虚劳羸弱、脾胃功能不佳的人群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而艾草可用于缓解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胎动不安等症状,也可用于改善皮肤瘙痒、湿疹等情况。

这是茵陈蒿
需要注意的是艾蒿也不是蒿草,虽然艾蒿和蒿草都属于菊科植物,但蒿草的学名叫蒌蒿,细分来看,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高度和叶面形态,而且,艾蒿的生长周期长,从3月份开始,一直可以长到5月,但蒿草过了清明节,也就过了最嫩的时候。

这是豚草
还有一种分辨方法就是气味,不过因为两种植物都带有香味,所以除非是特别有经验的人,否则较难分辨。蒿草的香味偏清淡一些,属于“小清新”风格,而艾草的味道,则稍显辛辣,属“重口味”那款。
艾蒿叶
传说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天中节”。阳气极盛必然会产生“热毒”之类的“邪气”,就会扰乱家宅的平安和谐,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用艾来驱毒辟邪。
艾草叶
然而跟艾草相似的植物有太多,有益母草、茵陈蒿、豚草和藜蒿,就连市场上一些售卖成捆“艾草”的小贩,也有很多不是艾草,需要非常小心。在选购艾草时,要注意艾草的外观特点和香味。

本文标题:艾草和艾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