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是哪个国家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的人均GDP位列世界前列,瑞士银行、瑞士钟表、瑞士军刀等都享誉世界。不仅如此,富裕的瑞士人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指数位列全球前列。
日内瓦位于北纬46°12 —— 东经6°09',在日内瓦湖的西南角流入罗讷河之处。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瑞士还是欧洲历史最久的“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任何局部战争和国际战争。
从地图上看,日内瓦从瑞士的版图上突出来,中间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四公里,许多地方的土地都是和法国所共有的,克万特兰国际机场的一半也是属于法国的。
日内瓦市占地15.86平方公里,而整个日内瓦州为282平方公里,包括两块被沃州(Vaud)包围的土地(Céligny)。日内瓦州仅有4.5公里的边境与瑞士其它州接壤。在107.5公里的边界线中,103公里是与法国接壤:北面是安省(Ain),南面是上萨瓦省(Haute-Savoie)。
日内瓦(法语:Genève;英文:Geneva),是日内瓦州下辖城市,也是仅次于瑞士联邦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后的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约为二十万人。作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化都市,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联盟的总部就设立于此。日内瓦在国际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这些国际组织或办事处,包括红十字会总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
许多的跨国公司,例如宝洁公司、雪兰诺、Firmenich以及Givaudan都将欧洲总部设在日内瓦。
日内瓦以其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重大的会议和展览会、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风景及众多的游览项目和体育设施而著称于世。日内瓦也是世界钟表之都,钟表业与银行业成为日内瓦的两大经济支柱。
万国宫是联合国前身“国际联盟”的总部所在地,如今是联合国的欧洲总部驻地,坐落于日内瓦湖畔的阿丽亚娜公园之中,这座宫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四座宏伟的建筑组成,周围绿树环抱,环境幽美,与巍峨的阿尔卑斯山遥遥相望。 万国宫内设有34间会议厅以及大约2800间办公室,每年这里都会举行8000多次会议,讨论从国际人权事务到气候变化在内的重大议题,各国领袖在这里为人类的未来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走入装饰着瑰丽壁画的咨询大厅,以及比巴黎歌剧院更大的会议大厅,能让人不由自主地感觉到那些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重大决策的份量。 在万国宫大门两侧有一幅长60米高2米的壁画,壁画是瑞士百岁老画家汉斯·埃尔尼为《日内瓦公约》诞生60周年而作。 壁画以和平为主题,以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相关要素为背景,反映人类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的境界。 日内瓦在过去的百年间已经多次承担签订国际协议、解决国际争端的角色。那么,这个瑞士小城为何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角色,以及如何改变当时的国际局势呢? 若不是有国际政治的深厚渊源,日内瓦本该是一个风景秀丽、宁静祥和的湖畔旅游胜地。它之所以会成为国际名城,与瑞士的外交政策与宗教局势有着深厚的关系。 十六世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冲击着罗马天主教廷的权威和影响力,使得一些宗教思想家试图冲破天主教的束缚而自创一派。在日内瓦,法国宗教思想家加尔文创立了独特的新教教派加尔文派,并使得该新教派系成为影响力最广的新教分支。
此时的日内瓦州还是一个独立的政权,没有加入十三世纪末由各州成立的瑞士联邦。但由于它在新教徒当中的高贵地位,日内瓦已经奠定了自己成为国际名城的基础。 十七世纪初的三十年战争,是欧洲新教势力对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势力的一次重大打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奠定了欧洲近现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基础,也让瑞士联邦得到了独立。
瑞士在之前几百年的时间也参与过欧洲争霸,但是实在搞不赢隔壁的法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几个大佬,各个州之间也发生过多次内战,于是才开始趋向中立的外交。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曾短暂地吞并过瑞士,之后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再次获得独立,日内瓦州也终于入了瑞士的伙。再次独立的瑞士,宣布自己永久中立的政策,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奉行永久中立的瑞士,有着经济发达、风景秀丽的“新教的罗马”日内瓦,自然就成为了各方召开国际会议的绝佳场所。瑞士也在欧洲各国的战争中,屡屡充当调停者的角色。 1863年,瑞士公民亨利·杜南,在日内瓦发起创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后变身为国际红十字会。该委员会的倡议得到了各国广泛响应。
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十二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上述公约曾于1906年和1929年进行过两次修订和补充,形成了《关于改善战时伤者病者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和《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
在当时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两方,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大力张罗下,1920年1月10日,也就是《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第一个协调世界国际关系与合作的机构 —— “国际联盟”正式在巴黎诞生。
考虑到瑞士中立国以及日内瓦城的国际地位,“国际联盟”在同年十一月搬到了日内瓦,并且召开了包括协约国阵营和新独立国家在内的四十一个国家共同参与的第一次国联大会。
“国际联盟”是“初代联合国”,而国联原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三十年代就已经走掉了三个(美、日、意),迅速崛起的德国和苏联也因故离开国联,靠英法怎么可能hold住这么多强权?“二战”的爆发直接宣告了国联的失败。战后美英苏中四大战胜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组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国际机构和体系,就是如今的联合国。
新成立的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在日内瓦有一个办事处,它沿用了当初国联总部的驻地,规模仅次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这也足以说明日内瓦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日内瓦会议的重头戏和取得实效的议题,在于如何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为了解决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与未来问题,联合国会议决定在日内瓦召开各大国和其他战争当事国参加的协商会议。
1954年5月8日,中、苏、美、英、法、北越、老、柬八方在日内瓦举行谈判。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作为一颗刚刚取得重大胜利的国际新星,因此新中国也得以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是胜利的,而局势是多变的。美国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
1955年,美国违背《日内瓦协定》,在美国的扶持下,建立了越南共和国(简称“南越”)。1961年,北越发动了统一南越的战争,印度支那地区再次战火纷飞。
为防止事态扩大,在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倡议下,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各方又再次回到了谈判桌上,这次印度、波兰、缅甸和泰国也加入了谈判。于1962年7月签订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再次确认了老挝的停战与中立状态。
▼ 扬·马萨里克(1886-1948)纪念碑 ▼ 印度民族领袖,被称为“圣雄甘地”的塑像。 ▼ 俄罗斯驻日内瓦领事馆 这是一位瑞士收藏家捐赠给日内瓦市,以他母亲阿里亚纳名字命名的博物馆。
阿里亚纳博物馆专注于玻璃和陶瓷艺术品收藏,是欧洲最重要的陶瓷和玻璃艺术博物馆之一。
位于日内瓦的另一个重要国际组织 ——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就在联合国欧洲总部的后面,仅一条马路之隔,总部大楼位于一个坡地之上,显得更加雄伟,红十字旗帜迎风飘扬,展示的是一种人道关怀。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88年开放,位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KRK)旁,博物馆通过多媒体、照片、雕塑和实物等多种方式讲述红十字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了解人道主义精神的理想之地。除常设展览外,博物馆还会举办临时的专题展览。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则是国际协作的实体之一,2012年科学家们通过在这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到了“上帝的粒子”新玻色子,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 日内瓦被阿尔卑斯山脉和侏罗山脉所环绕,海拔约为373米,气候十分宜人,冬季最低月均温在0℃左右,夏季最高月均温在26℃左右。日内瓦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国际化程度极高,在日内瓦的居民中,外籍人士约占40%。日内瓦的经济以会议、展览、旅游、银行等第三产业为主,高档手表制造是主要的制造业。 日内瓦是世界钟表之都,其精密的手表制造业十分发达。据说,当年瑞士钟表匠曾利用巧克力盒子暗中运送机芯零件,巧妙地避开了海关的严格审查。这一趣事反映了瑞士人在国际贸易中的智慧。 对面就是劳力士大楼,附近是瑞士银行,百达翡丽、爱马仕、卡地亚等品牌的logo蔚为醒目,虽然日内瓦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是市中心几乎看不到高楼大厦,依然保持着它的悠然自得。 日内瓦湖(法方称莱芒湖)是阿尔卑斯湖群中最大的一个,是世界第一大高山堰塞湖。
日内瓦湖是罗纳冰川形成的,罗纳冰川消溶后,形成罗纳河,它是吐纳日内瓦湖水的主要河流。湖身为弓形,湖的凹处朝南。日内瓦湖海拔1230英尺,长46英里。湖面面积约为224平方英里(约580平方千米),在瑞士境内占140平方英里,法国境内占84平方英里。湖面最宽处为8.5英里。湖水最深处1017英尺。湖畔和毗邻地域,气候温和,温差变化极小,建有许多游览胜地。白天可以乘坐游船游览,晚上陶醉于岸边闪烁的霓虹,还时常有豪华游轮在湖面上举办音乐会或舞会。
作为西欧最大的淡水湖,宁静而清澈的莱蒙湖不仅为日内瓦增添了曼妙的景色,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阔的湖面成为了连接周边城镇的水上要道,而水下超过五十种鱼类和湖畔依山而建的葡萄园,则供应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酒佳肴。 日内瓦依偎在莱蒙湖南岸,以美丽的阿尔卑斯作为后花园,再难有比这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了。 地标公园 —— 英国花园(Jardin Anglais)。 象征瑞士是钟表业中心地的花钟,放置于英国花园内,是世界上拥有最长秒针的植物钟,它的秒针长达2.5米,各秒点的距离为27厘米。表面的倾斜度在钟表的精密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钟表制作于1955年,是该市的标志。周长为15.70米,直径为5米。此花钟由6500株各色各样的植物装饰而成。不同季节会有变化。
花钟既能供人欣赏又能体现时钟功能、将花卉之美与制造工艺完美结合。
从古至今日内瓦吸引了数不清的作家、名人、艺术家,使其得以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文化之都。文学巨匠让-雅克?卢梭出生于此,茜茜公主在这里与世长辞,而玛丽?雪莱就是来此度假时写下了极具前瞻性的科幻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 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是一个极受欢迎的避暑之地。 在公园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铜质喷泉向人们提供清新的凉水。日内瓦节庆期间,人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在这里享受免费的音乐会和美食。 从春到冬,莱蒙湖是当地人和游客的乐园,漫步、游泳、泛舟、垂钓,开阔而波光潋滟的湖水蕴含着无数享乐的可能性。 这座大喷泉,每秒钟将500公升的水喷射到140米的半空。大喷泉的前身是十九世纪时的功能性喷泉,为了释放城市供水管系统的压力而修建的。后因其壮观景象而转变成了一项城市景观。它不仅展示了瑞士人在工程方面的超高技巧和成就,也标志着这座城市蓬勃的活力与创新精神。
湖畔排列着多架可以自由弹奏的钢琴,每个市民和游客都可以面对着美丽的湖水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大喷泉不喷的时候,湖上的移动音乐喷泉开始巡游。 来到日内瓦,一定要坐一趟复古蒸汽轮船,行驶在日内瓦湖上,绕湖一周需要十二个小时左右,缓缓的船速让游人得以轻松地欣赏湖景。 这座鲜花簇拥的“英国花园”反应了日内瓦对自然之美的推崇,也因为拥有一座独特的花钟而闻名遐迩。 随着季节的更替,由植物组成的巨大时钟仿佛在告诉人们“时间也能绽放”,骄傲地展示着日内瓦及周边悠久传承的制表传统。
教堂的主体建于1160年,教堂的建造也历时几百年。到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传入日内瓦。1535年,教堂被法惹勒改变为新教教堂,建筑没有被破坏,只是把墙上的圣像移除或涂抹掉了。
教堂的新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十八世纪后加上的。
圣皮埃尔大教堂不仅因其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而受到游客的青睐,教堂内部装饰豪华,五彩斑斓的玻璃和繁复的雕花给人美的享受。教堂内部的柱子像巴黎OPERA的歌剧院,非常华丽。 从1536年开始的25年间,法语区宗教改革的中心人物约翰·加尔文曾在这里传教和传达理想,至今,教堂还有他用过的椅子和座位。 教堂的参观是免费的,但登塔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约为4CHF(可以支付欧元)。沿着螺旋上升的157级台阶登上教堂的钟塔,可一览日内瓦湖的全貌和日内瓦城区的全景。
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日内瓦的骄傲,也是瑞士乃至全球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古城里藏着许多令人惊喜的店铺,每一件商品都凝缩着一丝不苟的工艺和渊远流传的文化。譬如巧克力,都是按照瑞士标准制成,添加物的种类和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口味无可挑剔,造型充满了巧思,售价不菲。 老城区内石子铺成的街道,窄窄弯弯地向前沿伸着,仿佛是一只默默伸出的手臂, 要把你带向上一个世纪的童话中。绿树掩映中,忽隐忽现的欧式建筑古朴而凝重。 当然,古城只是如今日内瓦的一小部分,这座城市不同于瑞士其他城市,在于它的包容平和底色之上的国际感。而林立的国际性组织和跨国金融机构门前五颜六色的各国旗帜,更昭示着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兼容并蓄的底色。 日内瓦大学拥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由欧洲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于1559年创办。学校一直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现已成为瑞士仅次于苏黎世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 学校门口正对面就是宗教改革纪念碑。该纪念碑高七米,长一百多米,是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先躯人物加尔文诞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历时八年,于1917年始告建成。纪念碑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墙的上方,从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字:“黑暗过去是光明”。墙的正中央,有四个高大的人物雕像并排而立,从左起依次是法海尔、加尔文、拜兹和诺克斯。两边另有六个稍小一点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纪在欧洲各地积极鼓吹并致力于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
▼ 宗 教 改 革 纪 念 碑 在瑞士的法语区,常常会让人误以为身在了法国。 日内瓦灯塔位于日内瓦市中心滨水区,始建于一八五七年,第一个灯塔只是作为实验,测试在一八五七年十二月举行,测试结果不成功,测试灯塔被废弃。直到一八九六年重建现在的灯塔 。灯塔为八角形的铸铁塔安装在一个八角形的石基上,整个灯塔漆成白色。塔高十七米,灯高十六米。
惊鸿一瞥的背后,是每一座建筑、每一幅画面、甚至每一个人身上蕴含着的这座城市赋予的独特质感,它的深度和气量令人敬佩,更令人向往。日内瓦,值得你放慢脚步、细细探索。 也许有很多人都觉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日内瓦不值得停留,然而当你放慢脚步去深入了解它,会发现这座城市令人着迷的内涵与反差:古老与现代,闲适与活力,低调与昂贵,专精与多元…… 日内瓦,正是这样一座体量小巧轻盈的城市,却扮演着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竭力为全世界高举着人文的火炬、探索着科学的前沿。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则把它说成是“爱情的同义词”。
各种造型独特的饮水处 两种语言、三个世界、六个湖泊、一条线路:这就是金色山口快车的线路。在金色山口快车上坡时能捕捉到葡萄园和花园,渐行渐远的列车,回眸再看一次日内瓦湖、隧道等。金色山口快车是将日内瓦湖、图恩湖、布里恩茨湖和琉森(卢塞恩)湖等瑞士风光美的湖泊连接在一起的一条引人入胜的线路。 日内瓦湖沿岸分布着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小镇:洛桑、尼永、沃韦、蒙特勒等等。从日内瓦出发,可以很方便地到这些地方去游玩。 本文标题:日内瓦是哪个国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