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在哪个城市
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被道教尊称为第七洞天和三十四福地,是岭南道教文化的发祥地。罗浮山山势雄伟,风光秀丽,植物繁茂,气候宜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大小山峰432座,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
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自秦汉以来就号称仙山,自古有“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的美誉,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称为“粤岳”。
罗浮山以其“仙山、仙水、仙草、仙境、仙人”,吸引了古今众多文人雅士,帝皇将相,神仙方士慕名游览。
道教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中国传统的强大的民族宗教,与外来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相比,道教可说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国教”。
道教孕育于先秦文化,酝酿于汉末,成熟于魏晋,鼎盛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二千多年,经久不衰。道家道藏、佛家经典和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浮山冲虚古观,位于南麓朱明洞景区麻姑峰下,南临白莲湖。为东晋葛洪创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是全国最有影响的道教宫观之一,是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龙庙等的祖庭所在地。
1983年冲虚古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宫观之一,并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队”旧址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冲虚古观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在此往来讲学,著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内外篇116卷、《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集异传》、《金匮药方》等著作。
葛洪在罗浮不但修道炼丹,而且潜心医术的研究,尤其是当时岭南一带常见的疟疾、脚气、瘴疠、肺结核、恙虫病等中草药验方。
葛洪逝世后的405年(东晋义熙元年)改建称祠,诏赐祭祀。
714年(唐开元二年)明皇遣道士到罗浮山求雨。742年(天宝元年)筑坛百尺以祀山神,不久又派申太芝祭山。期间还下诏循州(今惠州)长官来此祭祀并改祠为观称都虚观,设置10家人看守并安排道士2人专职祭祀。
809年(唐元和四年)韩愈的得意门生李翱任循州知府时亦曾到冲虚观祭山。北宋冲虚观道士南宗七祖之一的白玉蟾称"此时大显,遂兴观像"。1087年(宋元 二年)诏赐额,都虚观改名冲虚观,这个观名一直沿用至今。
冲虚观现有规模,是清朝同治年间重修,建筑面积为4400余平方米。
大门有"冲虚古观"石牌匾",观门石柱有"玄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不上,五千道德启玄门"楹联,表明建观年代和所处仙阶。
正殿三清宝殿,供奉道教始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道德天尊的塑像,周围还有张天师、葛玄、许旌阳、萨守坚四位真人,神龛供轩辕黄帝及太乙真人。
殿前"惠民佑顺"木匾为嘉庆皇帝亲笔。
观内有一口1600多年的"长生井"。庭院左侧有一株700多年的九里香,现仍枝繁叶茂,花开时节,香气袭人。
罗浮历代名道对山中道家宫观的修建十分重视,山中宫观,不断扩建,屡颓屡修,金碧辉煌,耸立南天。
罗浮山古道串联冲墟观、酥醪观、拨云寺、鹰嘴岩、飞云顶等葛洪上下山采药行医的踪迹节点,是一条聚集了中医药文化、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的古驿道。
道家丹客悬壶济世,使人们加深对道教的崇拜之情,也加深了对罗浮仙山仰慕之感。一千多年来,道教南宗灵宝金丹派能在岭南,尤其是在罗浮山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美篇共赏,期待与您共勉,谢谢分享!
本文标题:罗浮山在哪个城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