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妊增慧有妙辩·八岁狮吼降论师


   佛陀有十大弟子,各有第一,其中最具代表性,又能震慑一切外道的,那就是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有这两位大弟子,外道虽想尽种种的方法,同佛法来为难,想以他们的邪知见同佛法来辩,但不辩还好,一辩起来都是输给舍利弗;再想要用武力来扰乱佛教,就由目犍连以神通来应付。至于世间一般人对佛法有疑问,那还有正信居士——国王、大臣、长者来解决。


  一、八岁的舍利弗


   舍利弗的父亲是当时的大论师。舍利弗在八岁时,就能诵外道的十八大论,通解一切书籍,而且擅长辩论。印度的论师正式辩论时,都是搭大高台,论台上摆着一个主位、一个从位,底下听众是成千上万。有一次,大家准备上场辩论的时候,当时舍利弗还是八岁的小孩子,根本上都不算他在数啦!可是他自告奋勇,就先大摇大摆地上了高台,一上去就坐在主位,而且目空一切、自信满满,就等着论师上去同他辩论。


   那时候论师看了说:“哦!是个小孩子坐在上面,随便请一位上去同他应付一下。”


   舍利弗看看来者说:“不行!你不行!要叫你家老师来,才够资格同我辩论。”


   舍利弗一开始辩论就言辞清晰、议论周详,那些大论师真是看傻眼了!你看他是小孩子,但他的智慧是天生的,一出生就像狮子一样,狮子坠地三日就能吼,那一吼的时候,百兽都是脑裂。


  二、舍利弗的舅舅--长爪梵志


   舍利弗不但出世后智慧高超,他在母胎中,就令他的母亲智慧增长,这怎么知道的呢?舍利弗的舅舅俱烯罗,也是《弥陀经》上的十六尊者之一,他擅长辩论、善解问答,在佛陀的所有弟子中,他是“答辩第一”。平时舍利弗的母亲同弟弟俱希罗辩论,总是辩不赢他;可是自从怀了舍利弗,这个弟弟就没办法同姊姊来辩论了。


   俱絺罗因为老是辩输,就知道姊姊肚中怀的胎儿,决定是一个大智慧的人,现在在胎中就有这个力量,将来他要是出世的话,他那个智慧怎么得了!他就想:“我这个时候不赶快学习,将来辩不过这个外甥,那真是好丑!”


   他就发愤学外道的十八大论,在研习论义的时候非常精进,忙得无剪爪之功,也就是指甲长了都没时间剪它,所以大家都叫他长爪梵志。


  三、舍利弗与目犍连


   舍利弗、目犍连在未入佛法以前,是外道教徒的老师,他们的学问,上自天文、下至地理都是通达的,在当时印度论师中很享盛名。舍利弗、目犍连这两位青年是绝顶的聪明,他们也是要学道、要找真理。可是外道哪里有真理可找?他们两人就商量说:“我们跟现在这位老师学道,再没有什么可学的了,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了脱之法。以后我们哪个先遇到了真实之法,要告诉对方,要学真法以求解脱。”


   两个人一心向道,真是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有一天,马胜比丘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舍利弗看他威仪动止安详、身心静默,就被震慑住了。他有生以来所见的修道者,有的有威仅并不严肃,有的虽然严肃并不动止安详,都不能够令他心悦诚服。于是舍利弗很恭敬地到他面前请问:


   “请问这位道者,你的师父是哪一位?”


   马胜比丘回答:“我的师父是迦昆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也就是释迦佛。他厌离老病死苦,离皇宫到雪山出家学道,道业成就,现在在印度各处说法,我跟他学习。”


   “哦!还有这样一位大师,那你师父说的是什么法,你能讲给我听吗?”


   马胜比丘说:“我年龄既轻,出家时间又短浅,哪里能宣讲佛陀的智慧之法?”舍利弗说:“你多少说两句给我听都好!”马胜比丘就说了一首偈: “诸法从缘生,亦从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缘生法是真实之义。


   舍利弗一听到缘生法,当下就契入真理而悟道,证了初果。他向马胜比丘道过谢,很欢喜地三步并两步就跑去向目连送讯:“我现在闻到了真法,就是‘诸法从缘生,亦从因缘灭’。”


   目连一听也证了初果,于是他们两个人就一同去拜释迦牟尼佛为师。这就是舍利弗、目犍连脱离外道而入佛教的因缘。


   心光书院[合十][合十][合十]


本文标题:舍利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