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城北13公里处,位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建成于1960年9月份。面积180平方公里,环密云水库有200公里。密云水库库容4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密云水库有2大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密云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称。围绕水库还有一条110公里长的环湖公路,是北京旅游风景区之一。库区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市区3℃,是一处避暑胜地。密云水库特产野生密云水库鱼,是北京著名的鱼乡。2017年11月19日,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0亿立方米,为21世纪以来最大蓄水量。
密云水库
所在地区
北京密云区
建库时间
1960年9月
面 积
90-183.6平方公里
深 度
1994年最高153.98米,现131米
地理位置水库特征主要建筑建设沿革工程效益治理开发
发展历史
1958年密云水库建库之初,为保证密云水库施工及拦洪,分两批搬迁了库区内65个村庄,进行清库。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搬迁并安置5万余人。
1974年。密云水库蓄水水位达到了153米,是自水库建成后水位最高的一年。库区“压宝地”(157.5米以下)大部分被淹,库边一部分村庄房屋进水,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因此,密云区决定将一部分村庄再次迁移到水库南部定居。从1974年到1976年,共有13个村近4000人迁往水库南部的十里堡、西田各庄。
1982年起,密云水库停止向津冀供水,专门保障北京市民的生活用水。从那时起,它就有了京城“大水盆”的美誉,源源不断向城区输水。
1995年。经过这几次移民,密云区90%的村都有移民户。水库总面积33.6万亩,占用耕地24万亩,占当时全县耕地总面积的三成多,到上世纪90年代初,水库周边地区的人口已严重超载。国务院决定将居住在水位155米以下和生活条件比较差的15000人搬迁出库区。1995年首批移民迁出,历时6年,从密云水库周围共分三批移民12484人到通州和顺义,另有2724人选择了投亲靠友。他们的住房条件比过去好,耕地、就业门路比过去多,特别是子女受教育的条件有所改善,为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密云水库周边地区人口超载的问题也得到大大缓解。
2017年11月19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达到20亿立方米。
2018年7月17日18时58分,密云水库水位达146.31米,蓄水量22.004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30.95平方公里,水库水位和蓄水量均创下199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此次蓄水量快速突破,源于本轮强降雨
地理位置
密云水库是京津唐地区第一大水库,华北地区第二大水库。在北京市东北部、密云区中部,西南距北京城70余公里,距密云区城12公里。该水库坐落在潮、白河中游偏下,系拦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库区跨越两河。
水库特征
水库最高水位水面面积达到188平方公里,水面137000亩,水深40米至60米,分白河,潮河、内湖三个库区,最大库容量为43.75亿立方米,相当于67个十三陵水库或150个昆明湖。环湖公路110公里。
形态描述:密云水库形似等边三角状;洪水位158.5m时,相应水面面积183.6平方千米、库容41.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7.5米,相应水面面积l79.33平方千米、库容40.08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47.0米,相应水面面积137.54平方千米,库容为23.38亿立方米,死水位126.0米,水面面积46.154平方千米,库容4.37亿立方米。
密云水库有2大支流,一条支流是白河,起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赤城县,延庆县,怀柔区,流入密云水库;潮河起源于河北省丰宁县, 经滦平县,自古北口入密云水库。
主要建筑
主要建筑有挡水的有主坝2座、副坝5座、2条输水隧洞、3个大型溢洪洞、2座发电站、1座大型调节池和1条密云至北京引水渠。
主坝
潮河主坝位于南碱厂村西南约100米处,为壤土斜墙、沙砾料坝体的碾压式土坝。坝基覆盖层厚14米,采用壤土齿槽防渗,糟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坝顶高程160米,最大坝高56米,坝顶长1008米,宽8米。填筑土石方506.2万立方米,投资2505万元。
白河主坝位于溪翁庄村北1公里处,为壤土斜墙、沙砾料坝体的碾压式土坝。坝基防渗采用壤土齿槽,粘土、水泥灌浆帷幕及混凝土防渗墙等3种方法。坝顶高程160米,最大坝高66.4米,坝顶长960.2米,宽8米。填筑土石方1101.7万立方米,投资5141万元。
副坝
五座副坝分别在北白岩、走马庄、南石骆驼、西石骆驼、九松山等地,总长2592米。除走马庄副坝为心墙和均质土坝外,其他大坝均为碾压式粘土斜墙坝,坝面衬砌石块。主副坝填筑石方总计为1888万立方米。
九松山副坝位于潮河主坝西2.5公里处,为壤土斜墙、沙砾料坝体的碾压式土坝口副坝跨越5个垭口,自西向东分别定为1号至5号坝段,坝顶总长1059米,1号坝最高为35.5米。填筑土石方123.2万立方米,投资503万元。
密云水库
北白岩副坝位于白河主坝西1.5公里处,为壤土斜墙、碎石透水料坝体的碾压式土坝。坝高15.7米,坝顶长120米。填筑土石方3.9万立方米,投资24万元。
走马庄副坝位于白河主坝东1.5公里处,为壤土心墙土坝。有5个垭口,依次分为1号至5号坝段,最大坝高39米,坝顶总氏519. 3米。填筑土石方50.8万立方米,投资287万元。
西石骆驼副坝位于石骆驼盆地西垭口中,分2个坝段,分别采用斜墙坝和心墙坝两种坝型。最大坝高20.1米,坝顶总氏220米。填筑土石方8.7万立方米,与南石骆驼副坝共用资金315万元。
南石骆驼副坝位于石骆驼盆地南部二甲峪村北的台地上,自右坝头向左350米处埋设有出口直径70厘米的输水管道1条。坝长637米,最大坝高26.9米。填筑土石方38.8万立方米。
调节池
位于白河主坝下游龚庄子村东,上接白河电站尾水渠,下接京密引水渠,用以调节发电尾水和向首都供水口1960年8月至12月建。经改建后,总库容503万立方米,蓄能有效库容210万立方米,占地71万余平方米。主要设施有反渠、堤坝、泄水管道、挡水闸、供水闸、泄水闸等。
引水渠
京密引水渠是向首都输水的大型渠道。上接调节池,渠长110公里,流经5个县,终点在玉渊潭,承担京郊200万亩农田灌溉和京城供水任务。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自调节池至昌平县西崔村,于1960年至1961年3月修建:二期工程自西崔村至玉渊潭,1965年9月至1966年4月修建。原设计流量40立方米每秒,经过衬砌,引水流量扩大到70立方米每秒。其中密云段长12公里,占用耕地1 259.1亩,建有节制闸、分水闸、跌水、桥梁等建筑物23座。1978年又在密云段修建小水电站1座,装机12台,总容量1.23万千瓦。
建设沿革
密云水库建于1958年9月-1960年9月。1964年成立密云水库管理处,设潮河、白河、园林管理所及职工医院等,共有职工670人,负责水库的维护管理和调度运用。
规划初建
1951年即开始着手密云水库的规划和勘测工作。1956年7月,北京水利勘测设计院在《海河流域水能规划要点》中将修建密云水库列为治理海河的首批工程,并于1957年11月提出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问修建密云水库的具体规划。1958年6月2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临密云勘察并确定了潮、白河主坝坝址。6月底,国务院作出了于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
密云水库水景
密云水库山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北京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协助设计,设计负责人为清华院的张光斗教授和北京院的冯寅总工程师。水利工程按Ⅰ等工程设计,设计洪水重现期为1千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1万年口土坝按Ⅰ级建筑物设计,溢洪道按Ⅱ级建筑物设计,隧洞、电站按Ⅲ级建筑物设计。土坝及溢洪道按地震裂度8度设防,南石骆驼副坝因有二甲峪大断层穿过按8.5度设防,其他建筑物按7度至7.5度设防。
1958年7月,来自河北省的密云、怀柔、平谷、延庆、蓟县、止河、宁河、武清、安次、大厂、香河、宝取、遵化、五田、卢龙、抚宁、昌黎、霸县、固安、永清和北京市的顺义、通州、大兴、房山、昌平、海淀、朝阳、丰台等28个县区共20.6万民工参加施工。其中密云区参建人数达5200余人。9月1日,在潮河工地九松山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动工。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民工和1万余解放军指战员的艰苦奋战,1959年9月拦洪,1960年9月竣工。
加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导致白河主坝水下砂砾石坝坡保护层液化滑脱,滑脱面6万平方米,塌滑方量15万立方米。震后水电部与北京市立即组成密云水库抗震防汛指挥部,对水库原有各项工程按防震、防洪与防灾的止防要求彻底加固。加固中,全部清除了白河主坝易液化的砂石保护层,另换碴石材料,并把原粘土铺盖的斜墙加厚。其他主、副坝也做了加固处理,同时增建1座溢洪道、3条泄水隧洞和1座1万千瓦的电站。工程由清华大学,水电部第二、第十三工程局设计,以白河主坝加固为重点,以机械化施工为主。参加施工的有密云、顺义、通县民工1万余人和市水利工程总队、铁道兵、北京卫戍区及水利电力部第二、四、五、七、十三工程局、石泉工程分局的1万余名工人、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口白河主坝加固工程于1977年11月21日全向完成。
密云区人民为修建密云水库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库区内20.7万亩良田被淹没,65个村庄搬迁,有11536户、56908口人由党和政府妥善安排了生产和生活。
移民安置
根据水库设计,洪水位高程159.5米以下约188.1平方公里面l积为淹没区,淹没耕地16.8万亩,加上筑路、修渠、移民建房和料场取土,共占用耕地24万多亩,占当时密云县全部耕地的35.4%;共迁出57个村庄、9763户、47561人;共拆房53818间,砍伐树木1000余万株。
工程效益
密云水库建成后的30年,在防洪、灌溉、供应城市用水、发电及养鱼、旅游等多方向产生了巨大效益,仅截至1990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即相当于建库总投资的6倍。
防洪灌溉
建库前,潮白河十年九灾,下游约600万亩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1949年至1959年,发生较大洪水8次,淹地达1100多万亩次。建库后,1960年至1990年,发生较大洪水11次,下游没有发生灾害,而且下游的100万亩滞洪地、河滩地变成了良田。灌溉方面,仅1961年至1981年就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提供农业用水近160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100.42亿立方米,天津市21.17亿立方米,河北省34.55亿立方米,计有15个区县的360多万亩农田受益。截至1990年,通过防洪、灌溉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约达14.4亿元。
城市供水
密云水库担负着向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供应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任务,(向天津市供水自1982年停止),年供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1961年至1985年,累计供水242亿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75亿余立方米,供专用发电水11亿立方米,可增工业净产值达15亿元。
发电
潮河、白河两座电站仅1960年至1987年即发电20.58亿千瓦时,年均0. 735亿千瓦时,相当于设计发电量的64%,年均发电效益达400万元至500万元。
养鱼
水库宜渔水面13. 7万亩,1959年始投放鱼苗,1961年开始回捕,至1990年已累计产成鱼2393. 9万公斤,平均年产约79. 80万斤。1986年开始网箱养负,至1990年己累计产鱼447万公斤。
治理开发
治理保护
新中国建立之初,密云区仅有林地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98%。密云水库建成后,密云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植树造林、风沙源治理、绿化荒山、爆破造林,使林木覆盖率达到了64.3%,水库水源涵养区林木覆盖率更是高达72.3%。
  

毛泽东主席视察密云水库建设工地

周总理同科学家研究水库总体设计

建设工地

著名的十姐妹突击队

习近平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强调 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 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
宜居密云 今天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30日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勉励,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60年前,你们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60年来,你们为了保护水库,关工厂、关矿山,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得知你们发挥好山好水的优势,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感到很高兴。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地位十分重要。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1958年,为消除潮白河水患、解决京津地区水荒,京津冀20万建设大军会战燕山脚下,修建密云水库,实现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目标。1960年建成后,密云水库发挥了拦洪蓄水、灌溉农田、城市供水、发电等功能,1985年转为主要向首都提供生活用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密云区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完善保水机制举措,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控和保护,确保了首都水源安全。

  

回信全文:



  习近平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

乡亲们: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60年前,你们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60年来,你们为了保护水库,关工厂、关矿山,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得知你们发挥好山好水的优势,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感到很高兴。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地位十分重要。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习近平

  2020年8月30日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为什么说密云水库是无价之宝
?
新华社新媒体
09-01 23:43新华社官方帐号
关注
?
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说,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

管住“糠帮沙底逍遥河”

治国如治水,治国先治水。大江大河从来与人类文明兴衰密切相关。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与水旱灾害持续斗争的历史,催生了中国人“海晏河清、四海安澜”的太平理想,决定了治水成为治国安邦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就盼着治理潮白河、根治海河。在海河水系,潮河“水性猛,时作响如潮”;白河“两岸白沙,寸草不生”,两河在密云汇合成潮白河,经常泛滥成灾,人称“糠帮沙底逍遥河”。

1958年6月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1960年9月1日,密云水库胜利竣工,实现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奇迹。

截至2019年,密云水库拦蓄大于等于1000立方米/秒入库洪峰30多次,累计减淹土地面积3211万亩。

作为华北最大的水利工程,密云水库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根治海河水系,海河旧貌换新颜的历程。

?
8月20日拍摄的密云水库副坝(无人机拍摄)(记者夏子麟摄)

吃水不忘挖井人

从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到为保护水库,关工厂、关矿山,60年来,密云乡亲们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浅山出平湖,看得见的水库,挥不去的乡愁。密云人民“舍小家,为国家”,壮士断腕,与化工厂、化肥厂、水泥厂等工矿企业说再见。

保护首都生命之水,不一定制约发展。密云走出一条由“要我保水”到“我要保水”的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水源涵养林建设,使密云林木覆盖率超70%,在“密云农业”品牌之外,蓝天、碧水、青山、洁净的空气,造就了生机勃勃的生态旅游。

发挥好山好水的优势,密云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阻碍经济发展,而是给新动能腾出空间。

?
8月21日拍摄的北京市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队员执行任务(无人机拍摄)(记者夏子麟摄)

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把密云水库称为无价之宝。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缺水成为京津冀发展最“短板”。生态环境部调查评估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自2000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均超过100%,远超国际通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界限。全年存在断流现象的河流约为70%。

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跨流域调水,资源优化配置,曾经是几代人的梦想。2014年,汩汩南水,千里北上,密云水库蓄水量持续回升。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5年来,通过调蓄工程,累计有4.5亿多立方米南水送至密云水库。

跨流域调水,使干涸的北京河床再现水波浩荡。2020年永定河春季补水引黄水量也达到历年同期之最。永定河山峡段40年来首次实现不断流,门头沟区部分泉眼停喷30年后开始复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密云乡亲回信时强调,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祖国的绿水青山是无法分割的。潮河发源于河北丰宁,白河发源于河北沽源;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水系发源于山西。

从长江到黄河,从汾河到淮河,从白洋淀到密云水库,习近平总书记心里装着的是祖国大地上血脉相连的所有江河。

?
8月20日拍摄的密云水库(记者魏梦佳摄)

密云水库犹如一面镜子,照亮历史也照亮未来;燕山明珠,在大国首都的冠冕上熠熠生辉。过去,北京人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密云水;如今,北京人每十杯水中,就有七杯是长江水。

一花一世界,滴水一中国。黄河水、海河水、淮河水、长江水,融合成炎黄子孙同一个脉搏。

本文标题:密云水库多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