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河南省新蔡县河坞乡戚楼小学 吴帅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理应成为一个充满着艺术气息的阵地,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总是缺少点快乐的因子,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机器加工厂。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呢,用我的话说就是语文老师既要上得了厅堂,又要下得了厨房。
上得了厅堂指的是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教育教学知识,能够随时应对课堂生成。都知道课堂的精彩不在于把教案背得多么滚瓜烂熟,而在于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一个老师的学识、涵养、教育理念、教育机智,都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
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一定就能够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很多老师学富五车,但课堂却死气沉沉,学生上课如坐牢,这就和老师的性格有关了。既然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老师就应该具备基本的幽默因子,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可以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我一直都认为如果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定不能整天板着脸,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学识能够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个人魅力满足的是学生的精神需求,很多时候精神需求远远大于知识需求,下得了厨房指的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了。现在都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课堂是师生关系,课下是朋友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伙伴,就需要老师的个人魅力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语文老师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发现、激活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个人魅力去征服学生。魏书生说过,有的老师擅长说就要发挥自己说的特长,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说;有的老师擅长写字,你就不要想着用说的艺术打动学生,而是通过漂亮的板书去征服学生;有的人擅长画,你就要通过画,把学科知识完美呈现出来,以此来俘获学生的心灵......
我是音乐专业教语文的,我擅长的自然就是唱了。我一直感谢我的专业让我打通了学科界限,让我能够在音乐和语文学科中游刃有余。语文和音乐都是艺术,艺术就会有共通之处。很多古诗词本身就是一首首悦耳的歌,课堂上我就会通过歌唱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记住所学的知识。很多经典的课文,都会有相关的歌曲,现在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多媒介,就是让我们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学科融合,达到学习的目的,而这也是激活语文课堂趣味性的有力保障。学习《草原》,可以唱《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桂林山水》,可以唱《我想去桂林》;学习《父爱之舟》,可以唱《父亲》;学习《慈母情深》,可以唱《母亲》《白发亲娘》......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我还跟着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建顺教授学习了古诗文吟诵,通过古诗文吟诵,引领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经典文化。有些古诗词也可以用现成的曲谱去填词,这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致更高,课堂更加充满趣味性。比如,学习古诗时我就用耳熟能详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蜗牛与黄鹂鸟》,以及民间小调把这些诗词吟唱出来。我还会许多民族乐器,课堂也经常会给学生表演陶笛、葫芦丝、埙等,让学生都成为我忠实的粉丝,课堂气氛自然就非常融洽了。
有些技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比如说我是音乐专业的老师,骨子里有着音乐因子,可以让我的课堂更加有趣味性,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弥补自身的不足,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办法一定比困难多。像现在比较流行的游戏课堂、童漫作文、微电影作文等都是很不错的尝试,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游戏、活动移植到我们的课堂中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比如,我在讲《三月桃花水》时,就融入了音乐欣赏、同题阅读的元素,通过拓展《春潮》阅读,欣赏古筝独奏曲《雪山春晓》,学生们学得也是兴致盎然;在讲习作《小小“动物园”》时,我采用了趣味成语猜一猜的导入形式,把含有动物的三字成语的意思展示出来,让学生猜并说一说形容哪一类人,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整节课学生都很兴奋;在讲《宇宙生命未解之谜》时,我把学生分成环境专家组、人类学专家组、生物科学组,让大家自由组合,按照不同的学习目的,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只要我们愿意,总有一款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照样能够趣味十足,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本文标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