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晚上,广东佛山的黎女士(化名)经历了一场让她后怕不已的顺风车行程。原本只是清明假期回家的普通行程,却因为司机的危险操作,变成了一场“高速惊魂”。


  当晚,黎女士通过某顺风车平台叫了一辆车回老家。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后,司机立刻开启了智能驾驶模式,随后便双手离开方向盘,低头刷起了短视频。


  更让人不安的是,司机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多次犯困,甚至短暂打盹,却依然依赖智能驾驶系统控制车辆。


  黎女士回忆,整个行程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期间司机几乎没有主动操控过车辆。由于是“独享顺风车”,车内只有她一名乘客,出于安全考虑,她没敢当场制止司机,只能全程紧绷神经,帮忙盯着路况。


  行程结束后,黎女士立刻向平台投诉,但得到的回复让她既震惊又愤怒——平台仅对司机“警告一次”,并给了她一张5元优惠券作为补偿。


  这一处理方式也让不少人质疑:“5块钱能买回一条命吗?”


  更有网友直言:“这种危险驾驶行为,应该直接报警,建议永久吊销驾照!”


  随着舆论发酵,平台补充回应称,已封禁该司机接单资质,并承诺退还订单费用,提供“合理补偿”。


  但公众并不买账,许多人认为平台最初的处罚过于敷衍,如今的回应只不过是看到热度上来了压不住了而已。


  巧合的是,就在此事发生前后,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高速公路电子牌开始轮播警示语,如“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辅助驾驶”、“高速路况复杂,勿用辅助驾驶”。


  而在南京,交警早前就查处过类似案例——一名司机在早高峰开启辅助驾驶后双手玩手机,被拦下后竟称:“(车)自动走,我发个语音。”最终,该司机因初犯仅被警告。


  法律人士指出,该司机的行为已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若查实超速或造成事故,甚至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而且平台的处理实在是过于侮辱人了,5元优惠券就想打发人,平台的安全审核难道是形同虚设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4月2日,江苏一名大学生陈女士乘坐顺风车时,发现司机在高速上开启智驾后脱手剪指甲、抽烟,平台最终封禁司机账号,但仅补偿8元现金券。


  这些案例共同反映出当前顺风车行业的一个隐患——部分司机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甚至完全放弃对车辆的控制,而平台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却远远不够。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

  就算是L2级辅助驾驶,也不能完全不管,这是拿命开玩笑!


本文标题:佛山女子夜乘顺风车,司机高速全程智驾玩手机,平台回应惹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