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汇聚“四个平台”服务功能的产业赋能中心,正成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在这里,资本、担保、创新和市政建设形成了强大合力,为企业提供从孵化到腾飞的全周期支持。

  这个多功能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不仅是经开区“四个平台”建设的物理载体,更是石家庄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石家庄经开区赋能中心:“四个平台”如何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01 功能定位,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石家庄经开区产业赋能发展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是一个集服务、办公、展示、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该中心于2023年8月31日正式运营,为企业搭建起办事创业的便利平台。

  中心秉承“精心办、用心办、真心办、全程办”的服务宗旨,致力于打造服务企业一站式线下“公共服务岛”和全流程线上“网上服务岛”。目标是真正做到企业办事“线上能办不用跑、线下需求服务好”。

  02 四大平台,支撑企业全生命周期

  赋能中心的核心是“四个平台”建设,这是经开区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投融资平台

  该平台旨在更好发挥资本支撑作用,打造良好金融生态圈。经开区推动国有投融资平台全面升级,开发建设集团取得了AA+主体信用评级,实现了资本对产业的精准赋能。

  担保平台

  平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职能,致力解决辖区内小微及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府重点领域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普惠性担保政策,降低担保费率至0-1%;与省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署总授信2亿元的“园区贷”业务。

  科技创新平台

  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集聚创新资源,畅通创新资源交互的渠道。线上服务实现了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信息集聚和精准对接,线下安排了政策咨询、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驻场服务,为区内科创企业提供总授信不低于20亿元规模的贷款额度。

  市政建设平台

  致力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经开区谋划总投资45.6亿元的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通过整合供水、供热、燃气、园林、市政、执法、停车等行业数据资源,形成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石家庄经开区赋能中心:“四个平台”如何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03 协同创新,京津冀

  协同发展新支点

  2025年2月,石家庄经开区京津冀协同创新承载中心正式运营。该中心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来自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领域的16家企业成为首批入驻者,还有31家企业(项目) 达成入驻意向。中心引进了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牵头打造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石家庄中心的入驻,为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引擎。自该中心建成以来,共开展科技对接活动80余次,摸排技术需求67项,对接浙大专家教授80余人次,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11项。

  04 创新实践,基金招商与国际合作

  赋能中心在创新实践上也有不少亮点。全市首个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基金(QFLP基金) 在协同创新承载中心注册成立,基金规模500万美元,为经开区创新驱动增添“金融引擎”。

  IWG集团外资服务式办公中心入驻后,可为各外企精英人才提供办公载体,通过引流外资企业会员资源到石,扩大经开区在全球商务精英团队中的影响力。

  对外经济贸易中心则由经开区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依托南华集团业务优势,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国际贸易网络。

石家庄经开区赋能中心:“四个平台”如何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05 建设成效,低成本园区成为现实

  通过“四个平台”建设,经开区正在实现“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的目标。

  一方面,通过担保平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担保费率降至0-1%;另一方面,通过市政建设平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经开区还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从政府单一投资向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06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的发展蓝图

  石家庄经开区计划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工作目标,以“四个平台”为依托,以产业赋能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持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服务事项。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经开区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为石家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石家庄经开区赋能中心:“四个平台”如何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石家庄经开区赋能中心的实践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通过打造“四个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正在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与企业形成发展共同体。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亲商、重商、安商的发展氛围,为石家庄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