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中国稀土,G7准备“反其道而行”,想将以前对付俄罗斯的那招,用到中国身上。

  G7决定借用过去针对俄罗斯的“价格上限”策略,推出一项“限价令”计划,目标直指稀土产业链。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稀土不是白菜,想定价就定价

  2022年,那场针对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令”是如何收场的?当时G7设定的价格上限是每桶60美元,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这就像一个跷跷板,定价面临着两难。价格定得太高,接近市场价,那这政策就没什么用,纯属自娱自乐。可要是定得太低,低于人家的生产成本,对方完全可能选择直接断供,那西方自己的能源市场就要先乱了套。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结果呢?这场大戏的实际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反噬。政策制定者们显然低估了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和离心力。

  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绕开G7体系的办法,比如通过非西方国家的保险公司为油轮提供担保。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超过八成的俄罗斯石油,最终都是通过不受G7保险控制的渠道运走的。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市场总会自己找到出路。当西方关上一扇门,亚洲的买家,比如印度和中国,迅速打开了另一扇窗,承接了俄罗斯多出来的石油出口量。

  更致命的搅局者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他们可不想看到油价被G7摁住,于是果断采取了减产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限价令更加形同虚设。

  最终的结局极具讽刺意味:国际油价非但没被压住,反而一度飙升到了每桶125美元的高位,直接点燃了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这次踢到了铁板上

  如果说石油市场的多极格局,只是让G7的限价令效果大打折扣,那么稀土产业的独特性质,简直就是为这套政策量身定做的“最差应用场景”。

  两者面临的对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虽然举足轻重,但终究要和OPEC等多个力量博弈。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加工环节,堪称绝对主导。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中国的稀土矿产量占全球六成以上,这还只是源头。更关键的是下游,全球高达92%的稀土精炼和加工环节都由中国掌控。这意味着,即便别的国家挖出了矿,也多半要送到中国来处理。

  再来看需求的刚性。石油虽然重要,但好歹还有天然气、煤炭等替代能源。可稀土呢?在许多尖端制造领域,它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工业维生素”。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的涡轮,这些关乎能源转型命脉的设备,离了稀土就得停摆。这些新兴产业对稀土的需求,正以超过46%的年增速爆发式增长,需求是硬邦邦的刚需。

  G7也不是没想过“B计划”。他们寄希望于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盟友能建立替代供应链。但问题在于,稀土项目的建设周期非常长,投产延迟是家常便饭,短期内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替代。这不像俄罗斯找个新买家、换个保险公司那么简单。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牌桌下的真正游戏

  说到底,G7搞这么多动作,表面上是价格战,内里其实是供应链与技术主导权之争。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那种“战略资产失控”的深层焦虑。

  他们有三个算盘。第一,通过设定价格下限来保证利润,以此激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投资开发稀土矿,试图复制当年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成功模式。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第二,利用关税和各种监管门槛,构筑一道技术壁垒。他们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稀土冶炼技术外溢,从而保住自己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

  第三,构建一个排他性的资源联盟。把盟友们拉进一个小圈子,在全球资源治理中争夺话语权,把中国排除在外。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但中国并非被动应战。事实上,中国早已开始布局自己的“规则”与“网络”。官方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和正在建立的产品追溯系统,就是在尝试将自己的标准推向国际,掌握规则制定权。

  在外交和资源布局上,中国也在积极扩大与东南亚、南美等地区的合作,实现供应来源的多元化,这恰恰削弱了G7搞“小圈子”的根基。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更让G7头疼的是,中国手握一个宏观价格政策根本无法防御的“撒手锏”——对特定稀土元素的精准调控能力。制造芯片、精密仪器所必需的那些高端稀土元素,中国有能力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出口管制。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结语

  G7的这项稀土限价计划,与其说是破解对华依赖的良方,不如说更像一个“战略加速器”。它不仅很难成功,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事与愿违的连锁反应。

  短期来看,最直接的受害者将是西方自己的制造业。政策一旦实施,市场价格必然波动,欧洲的车企、美国的风电企业将立刻面临生产成本飙升的窘境,国际竞争力将被削弱。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从长远看,这种外部压力很可能成为一种反向激励。它会倒逼中国在稀土回收、深加工等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加速技术突破,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产业链优势。

  总的来说,G7的稀土“限价令”虽然看似是在削弱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加剧西方国家的产业困境,而中国则有望通过这一波国际博弈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稀土优势。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准备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