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推荐文章1:二月二“龙抬头”,这个“龙”从何而来?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春龙节来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
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业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有序展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讲师赵运涛表示,“龙抬头”的由来与自然天象有关,它的习俗丰富多样,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
饮食习俗更是有趣。老北京人要吃春饼,称为“吃龙麟”。此外,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观点认为,它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
《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当地平线上渐渐露出龙“角”,说明春天来了,即民谚所言“龙抬头”。
也就是说,“苍龙七宿”冬季时隐没在地平线下,等到农历二月初以后,黄昏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但苍龙的身体仍隐没在地平线之下,所以是“龙抬头”。
赵运涛说,龙有很多吉祥的寓意。在古代,尽管礼制森严,但平民百姓并没有放弃对龙的喜好和崇拜,节日里要有龙,如正月十五要耍龙灯、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等等。
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节日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
赵运涛表示,大约在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过“二月二”,只不过最初“二月二”和“龙抬头”还没有太大关系,其习俗主要是挑菜、踏青等。
等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有关“龙抬头”的记载,如“今朝二月二,暂放龙抬头”。元代《析津志》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在明清时期记载岁时节日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说法更为明确一些。如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
从节日内涵以及习俗上来看,自古以来人们便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在农业上,“龙抬头”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赵运涛举例,比如“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古人认为,龙是百虫之长,它得先醒来,到了惊蛰,才能春雷乍动、唤醒万物。
当然,有些害虫醒来后,有可能会危害人或者庄稼。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熏虫”,将害虫提前消灭掉。
古人认为“二月二”迎来青龙,龙主管着下雨,此后雨水也就越来越多了,适合耕种的季节就此到来。恰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南方此时有祭祀社神的习俗,祭祀社神继承的是传统“春社”的习俗,春天是耕种的开始,人们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赵运涛认为,北方比较缺水,古人认为龙主管降雨,所以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对龙的崇拜更高一些,而南方雨水比较充足,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更高一些。
所以,同样都是过“二月二”,北方地区的习俗大多是将饮食、舞龙等习俗与“龙”结合起来,希望多下雨;南方地区则是“土地崇拜”,会有祭社神等种种习俗。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
饮食习俗有哪些?
正因为人们喜欢龙,所以“二月二”时的很多饮食都以龙“冠名”,极富生活气息。
清朝《帝京岁时纪胜》里说:“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也就是说那时北京人要吃一种类似煎饼的食物,这大概就是民间说的“吃龙皮”。
另外,老北京人还要吃春饼,春饼卷起各种菜,一层一层的,称为“吃龙麟”。有趣的是,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也有些人家会准备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早上,用糖炒花生和黄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讲究煎焖子、吃猪头肉。很多习俗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愿望。
为何人们会把这一天吃的东西跟“龙”联系起来?赵运涛认为,这实际寓意“唤龙”,嘴里不断念叨“龙”字,龙听到后就会醒来,开始一年的工作,比如降雨。
在上海、江苏等地要吃撑腰糕,据说吃了以后未来一年都不会腰疼;有的地方要吃芥菜煮成的粥,据说可以明目,不生疮疖。
舞龙、社戏……热闹的节日
饮食之外,“二月二,龙抬头”其实非常热闹,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等等。
资料图:北京市民在街头休闲区理发。当天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的传统习俗,寓意辞旧迎新,带来好兆头。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据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载,“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柭柭”,这是一种小孩子的比赛,大概类似打棒球。
“龙抬头”之日,人们用草木灰从院子里蜿蜒撒到屋里,并围绕水缸转一圈,这叫“引龙过”或者叫“引龙回”,把龙引到自己家水缸,就不会缺水,也有保佑一家平安吉祥之意。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还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或者菜地等处,画出仓囤的样子,里面放上钱币或者五谷粮食,称为“打灰囤”,寓意来年钱粮满仓、五谷丰登。
过去,人们认为“二月二”是一年开耕的起始,都愿意讨个好兆头,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南方祭祀社神,仪式虽然不同,但也是同样的寓意。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此时小孩上学入书房,叫“占鳌头”,举行开笔礼,祝愿孩子长大识文断字。
二月初二儿童理发,则叫做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赵运涛认为,总的来说,各地虽有习俗上的差异,但在“二月二”祈盼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愿望是相同的,这一节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中国新闻网记者 上官云
: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推荐文章2:“中国龙是力量、繁荣和好运的象征”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道(文/陈斌杰 王其冰)寂静冬夜,星光璀璨,金色祥龙腾云驾雾悄然出现在瑞士东南部达沃斯小镇的群山之中。在山顶白雪的映衬下,金龙愈发栩栩如生——这是瑞士灯光艺术家、电影制片人格里·霍夫施泰特尔的最新投影作品。
这条巨龙长逾两公里,为完美呈现这一名为“达沃斯的龙”的巨型灯光艺术作品,霍夫施泰特尔和他的团队耗时近十一个月精心准备,终于在2月2日凌晨如愿。在中国农历龙年春节之际,霍夫施泰特尔希望用这一方式,庆祝龙年到来。
“在龙年创作一条龙”
霍夫施泰特尔日前在瑞士苏黎世接受记者专访,回忆起投影成功的那一刻,他依然十分兴奋:“这就是我想向人们展示的强有力的画面:龙来了。”
霍夫施泰特尔表示,在云层和山顶呈现巨幅龙投影,需要考虑天气、风速、月相、气温、星光等各项影响因素,“这是我三十年职业生涯中最艰巨的挑战之一”。
他说,为完成作品,他和团队成员“几乎工作了一整个晚上”。当时的气象条件颇具挑战,山顶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场暴风雪正欲卷土重来。
霍夫施泰特尔今年62岁,在投身灯光艺术之前,他曾是银行家和直升机飞行员。谈及创作“达沃斯的龙”的初衷,霍夫施泰特尔表示他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希望在之前的作品“艾格尔峰上的老虎”的基础上,创作一个以龙为主题的投影,以庆祝龙年到来。
霍夫施泰特尔说,2022年初,在中国农历虎年到来之际,他在瑞士中部的艾格尔峰上投影了世界上最大的老虎。“艾格尔峰上的老虎”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收到许多积极正面的评价,2024年正值龙年,他于是决定“在龙年创作一条龙”。
回想“达沃斯的龙”的创作历程,霍夫施泰特尔表示,首先投影的选址非常重要,“不能随便选一座山或者一片沙漠就把龙投影上去,选址需要考虑投影时的气象要求”。他说:“我希望在投影的晚上同时拥有云、蓝天和星星三种元素。”他说,考虑到龙是十二生肖之一,星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准确展示祥龙意蕴
对于一位瑞士艺术家而言,准确展示中国龙的形象是一大挑战。在创作“艾格尔峰上的老虎”时,霍夫施泰特尔用了一张卧虎的照片为蓝本,而龙是中国神话中的生物,关于中国龙的形象有众多版本。
关于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西方和中国大相径庭。提起龙,霍夫施泰特尔的第一反应是:“龙是一种会喷火的强大生物。”在西方语境中,龙被描述成邪恶和狡诈的代表。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圣经》故事中,龙从“守财奴”堕落成为邪恶的魔鬼。
因此,霍夫施泰特尔表示,在作品中准确展示出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至关重要。他咨询了在瑞士的中国人,以求描绘正确的中国龙形象。在中国朋友的建议下,霍夫施泰特尔用一尊常见的金龙雕像为蓝本,创作了此次巨幅投影中的金色祥龙。
霍夫施泰特尔说,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喜爱龙并经常举办与龙相关的庆祝活动,“我很高兴能在瑞士展示这种文化”。他表示,明年将迎来瑞中建交75周年,这条金色祥龙也是为了纪念瑞中两国长久以来的友谊。
霍夫施泰特尔认为,龙是中国最强大的生肖,是力量、繁荣和好运的象征。他说:“我很高兴通过我的灯光艺术展示这种象征意义,并向瑞中友谊致敬。”
霍夫施泰特尔希望他的灯光作品能够促进瑞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他说:“光是希望,没有光,黑暗就来了。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对话,这是我一直想传达的信息。”
“表现龙的和善可亲”
春节期间,记者还在瑞士剪纸艺术家科琳娜·卡恩施泰特的工作室看到了剪纸作品中的龙。
阿尔卑斯山区放牧,木屋里制作奶酪,中国国旗和瑞士国旗并列,这些都被朵朵桃花与一条中国龙构成的心形图案包围在一起——居住在瑞士沃州代堡的科琳娜·卡恩施泰特精心创作了这幅剪纸作品。作品在龙年春节前被送到位于北京的瑞士驻中国大使馆展出,成为中瑞文化互动的一个亮点。
近日,卡恩施泰特在她的工作室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这幅中国龙年春节贺岁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她对中国龙的认知。
“(中国龙年到来)之前,瑞士驻中国大使馆写信给代堡的佩恩豪特博物馆及瑞士剪纸艺术中心,询问我们这里有没有剪纸艺术作品与中国分享,他们希望通过剪纸作品表现瑞士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代堡是瑞士传统剪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卡恩施泰特欣然接受邀约,在圣诞节假期投入创作。在这件作品中,卡恩施泰特呈现了传统的瑞士生活。“奶酪、草场、木屋和奶牛都是典型的瑞士传统。”她告诉记者,当这些瑞士传统元素呈现出来之后,“我脑海里出现一个想法:用龙的形象包围这一切,包围中国和瑞士之间的友谊。我要表现的主题就是友谊,是爱”。
卡恩施泰特谈到她对龙在东西方文化中不同意象的认识时说:“一条龙保护我们的传统,这有点儿混搭。我在创作的时候确实非常开心。我知道龙在中国受到尊敬,它是尊严的象征,而在西方,龙对我们来说非常可怕,而我希望龙是和善的形象。”
卡恩施泰特说,她在网上搜索了龙的相关资讯,并结合自己原有的了解,给龙加上一对翅膀,“在我的创作中把它和心形图案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龙的和善可亲”。
这是2月2日凌晨在瑞士达沃斯拍摄的名为“达沃斯的龙”的巨型灯光秀。(新华社发)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推荐文章3:龙年“说文解字”: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中新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上官云)2024年是农历龙年。古籍对“龙”有何记载?中国的龙有哪些吉祥寓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
资料图:一座巨型“龙”雕塑亮相四川成都太古里商业街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此外,孟德宏解释,今年“龙行龘龘”很火,“龘”字同“龖”是一组异体字,都表示龙腾飞的样子。龙行龘龘,字面上就是群龙飞腾之意,比喻百舸争流、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
“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
对于龙,《说文解字》解释道:“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孟德宏解释,“龙”的繁体字形为“龍”。“龍”是一个经过楷化后的字形,其甲骨文字形为兽头蛇身貌。在古人的认知中,龙是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生物,主要职能是行云布雨。
在漫长的岁月中,“龙”的形象慢慢清晰起来。所谓“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孟德宏称,龙的形象,主流观点认为于蛇,“可以说,中国龙的形象,是远古初民在征伐与融合过程中,各个部落的图腾不断叠加到蛇身上的结果。时至今日,中国很多地方仍然把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来自于天象。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东方七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连起来恰好组成了龙的形象。
资料图:一条200米长的水上金龙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横江江面上游弋而过,龙灯迤逦,与江畔的古民居夜色相映成辉,喜迎新春。施亚磊摄
“辰龙”一词由何而来?
从古至今,带有美好寓意的龙一直颇受人们喜爱,龙也是十二生肖之一。
孟德宏表示,“辰”就是蛤蚌,即“蜃”的本字。古时人们用蜃耕作,因此蜃与早起耕作的“晨”相关联。这个早起耕作的时间大概在七点到九点之间。
“所以,‘辰’也就成为用于记时的名词。在用作表示地支第五位的专有称谓时,辰与生肖龙对应,‘辰龙’因此成词。”他说。
“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孟德宏发现,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青铜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龙的生动描写与相关记录。
资料图:图为舞龙。吕建民 摄
在古人看来,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比如,无论从诞生之初还是在流传之中,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
“古代每遇干旱少雨的时节,老百姓会到龙王庙拜神祈雨。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也会祭祀龙王,用以祈福消灾、祈获丰年。”孟德宏说。
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龙”在民间并不少见。孟德宏举例,比如人们过春节时舞龙灯,端午节时赛龙舟。这时候的龙,其实是一种神话形象或者民间信仰。
用龙来命名的事物遍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龙眼、龙须面,龙舟、龙须酥……跟龙相关的成语和俗语更是举不胜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不一而足。
时间流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被赋予了众多丰富、美好的内涵,龙文化的生命力经久不息。孟德宏称,可以说,“龙”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崇拜和喜爱。(完)
: 中国新闻网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推荐文章4:龙年“说文解字”: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2024年是农历龙年。古籍对“龙”有何记载?中国的龙有哪些吉祥寓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
资料图:一座巨型“龙”雕塑亮相四川成都太古里商业街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此外,孟德宏解释,今年“龙行龘龘”很火,“龘”字同“龖”是一组异体字,都表示龙腾飞的样子。龙行龘龘,字面上就是群龙飞腾之意,比喻百舸争流、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
“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
对于龙,《说文解字》解释道:“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孟德宏解释,“龙”的繁体字形为“龍”。“龍”是一个经过楷化后的字形,其甲骨文字形为兽头蛇身貌。在古人的认知中,龙是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生物,主要职能是行云布雨。
在漫长的岁月中,“龙”的形象慢慢清晰起来。所谓“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孟德宏称,龙的形象,主流观点认为于蛇,“可以说,中国龙的形象,是远古初民在征伐与融合过程中,各个部落的图腾不断叠加到蛇身上的结果。时至今日,中国很多地方仍然把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来自于天象。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东方七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连起来恰好组成了龙的形象。
资料图:一条200米长的水上金龙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横江江面上游弋而过,龙灯迤逦,与江畔的古民居夜色相映成辉,喜迎新春。施亚磊 摄
“辰龙”一词由何而来?
从古至今,带有美好寓意的龙一直颇受人们喜爱,龙也是十二生肖之一。
孟德宏表示,“辰”就是蛤蚌,即“蜃”的本字。古时人们用蜃耕作,因此蜃与早起耕作的“晨”相关联。这个早起耕作的时间大概在七点到九点之间。
“所以,‘辰’也就成为用于记时的名词。在用作表示地支第五位的专有称谓时,辰与生肖龙对应,‘辰龙’因此成词。”他说。
“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孟德宏发现,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青铜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龙的生动描写与相关记录。
资料图:图为舞龙。吕建民 摄
在古人看来,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比如,无论从诞生之初还是在流传之中,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
“古代每遇干旱少雨的时节,老百姓会到龙王庙拜神祈雨。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也会祭祀龙王,用以祈福消灾、祈获丰年。”孟德宏说。
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龙”在民间并不少见。孟德宏举例,比如人们过春节时舞龙灯,端午节时赛龙舟。这时候的龙,其实是一种神话形象或者民间信仰。
用龙来命名的事物遍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龙眼、龙须面,龙舟、龙须酥……跟龙相关的成语和俗语更是举不胜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不一而足。
时间流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被赋予了众多丰富、美好的内涵,龙文化的生命力经久不息。孟德宏称,可以说,“龙”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崇拜和喜爱。
()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推荐文章5:龙年“说文解字”: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中新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 上官云)2024年是农历龙年。古籍对“龙”有何记载?中国的龙有哪些吉祥寓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
此外,孟德宏解释,今年“龙行龘龘”很火,“龘”字同“龖”是一组异体字,都表示龙腾飞的样子。龙行龘龘,字面上就是群龙飞腾之意,比喻百舸争流、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
“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
对于龙,《说文解字》解释道:“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孟德宏解释,“龙”的繁体字形为“龍”。“龍”是一个经过楷化后的字形,其甲骨文字形为兽头蛇身貌。在古人的认知中,龙是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生物,主要职能是行云布雨。
在漫长的岁月中,“龙”的形象慢慢清晰起来。所谓“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孟德宏称,龙的形象,主流观点认为于蛇,“可以说,中国龙的形象,是远古初民在征伐与融合过程中,各个部落的图腾不断叠加到蛇身上的结果。时至今日,中国很多地方仍然把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来自于天象。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东方七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连起来恰好组成了龙的形象。
“辰龙”一词由何而来?
从古至今,带有美好寓意的龙一直颇受人们喜爱,龙也是十二生肖之一。
孟德宏表示,“辰”就是蛤蚌,即“蜃”的本字。古时人们用蜃耕作,因此蜃与早起耕作的“晨”相关联。这个早起耕作的时间大概在七点到九点之间。
“所以,‘辰’也就成为用于记时的名词。在用作表示地支第五位的专有称谓时,辰与生肖龙对应,‘辰龙’因此成词。”他说。
“龙”有哪些吉祥寓意?
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孟德宏发现,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青铜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龙的生动描写与相关记录。
在古人看来,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比如,无论从诞生之初还是在流传之中,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
“古代每遇干旱少雨的时节,老百姓会到龙王庙拜神祈雨。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也会祭祀龙王,用以祈福消灾、祈获丰年。”孟德宏说。
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龙”在民间并不少见。孟德宏举例,比如人们过春节时舞龙灯,端午节时赛龙舟。这时候的龙,其实是一种神话形象或者民间信仰。
用龙来命名的事物遍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龙眼、龙须面,龙舟、龙须酥……跟龙相关的成语和俗语更是举不胜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不一而足。
时间流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被赋予了众多丰富、美好的内涵,龙文化的生命力经久不息。孟德宏称,可以说,“龙”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崇拜和喜爱。
: 中国新闻网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推荐搜索词:
1.中国龙的象征意义演讲稿
2.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英语
3.中国龙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本文标题: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