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推荐文章1: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放大10倍后看看犹大的手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一生创作了多幅经典巨作,但能保存至今的屈指可数。其中,一幅《最后的晚餐》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讨论。
因为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幅人像作品,它还无声地描绘了《圣经》里的故事,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
最后的晚餐指的是耶稣被抓前,同他的十二位门徒最后聚在一起吃晚饭。
这十二位门徒是耶稣亲自挑选出来的,他们相信并崇拜耶稣,并跟随他,传播他的思想和福音。耶稣如此信任这些人,但他们中却出了一个叛徒,这个叛徒为了钱出卖了耶稣。
耶稣知道有人出卖了自己,但他没有指责,只是在最后的晚餐上向大家宣布了这件事。门徒们十分震惊,也恐慌,有义愤填膺想要抓出叛徒的,有着急表明自己清白的。
这时候,十二个人每人的表情和神态都不同,达芬奇将这些细节描绘的丝丝入扣,让人们仿佛能从静态的画中听到十二门徒的心声可这并不是这幅画最经典的地方。
隐藏的秘密能让这幅传世名作呼声如此之高,达芬奇必定还藏了玄机在画里。把画放大十倍后,仔细去看犹大的手,那便是达芬奇给世人留下的答案。
《最后的晚餐》现存于意大利米兰,收藏在被誉为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中。
达芬奇选了最精彩的一幕情景给画面定格,这时候每个门徒的神情都充满张力。结合故事去看画,每个人都是一个分割的小故事。
晚餐时,耶稣坐在正中间,他的门徒们分别在他左右两边排开。当所有人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时,耶稣淡然地坐着,他的双手张开放在桌上,整个上半身便形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不是耶稣随便摆的造型,更不是达芬奇随手画的,这是耶稣的形象,也是典型的宗教形式体现。
跳出传统的画法达芬奇打破了以往画圣人特别描绘光环的传统,将耶稣放在明亮的窗户前,用窗外透进来的光线代替特意加注的圣光光环。
耶稣的形象有了突破,也让他摆脱了高高在上、与众不同的刻板形象,显得更加的有生活气息,贴近人群,让教众感受到耶稣的亲切。
《新约》中讲到:耶稣去耶路撒冷,准备和他的门徒们一起过逾越节,犹太教的大祭司得知消息,便谋划在晚上逮捕他。
但他们需要有人带路,并指明哪个是耶稣。此时犹大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带路,但他们得付钱。
大祭司拿出30个金币给犹大,表示这是他带路的酬。犹大收下了金币,告诉抓捕的人,到时候他会亲吻耶稣,他们就知道该抓谁了。
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有人出卖了他时,门徒们纷纷望向他询问是谁。耶稣很悲伤,但没有说出那人的名字,反而拿起面包,举起酒杯,说这是自己的肉和血。当群情激愤的时候,叛徒犹大在干嘛呢?
他的表情不自然,但是他尽力在掩饰,而且其他人都在吃惊的讨论中,没顾得上注意他。
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一定会从肢体上不经意地表达出来,仔细看犹大的手,他一手紧紧地攥着那袋出卖耶稣得来的金币,另一只手指向耶稣,而他的后面,圣彼得手握着刀,身体压在犹大的肩上。
圣彼得为什么要拿刀?刀本来是用来切食物的,但他此时紧握着刀,想越过犹大跟耶稣对话。他在等待耶稣宣布叛徒的名字,然后好及时用刀刺向那个叛徒。
这个细节,犹大不仅自己表现出了叛徒才有的反应,也借圣彼得的“压”,暗指他压住了一个小人。
耶稣又说:和我在同一盘子里吃东西的人就是出卖他的人。画中,耶稣摊开的右手呈抓取状,而犹大指向耶稣的手也呈抓取状,他们的手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中间同一个盘子。
这是耶稣暗示叛徒的最佳表达,达芬奇将答案公布了出来。且在大家都急切想知道叛徒名字的时候,只有犹大的身体是往后缩的,这是人在害怕,不敢面对事实时下意识地拒绝表现。
并且犹大还在惊恐中打翻了右手边的调料瓶,他都没有注意到。
一切尽在不言中。种种细节,呈现出了一个叛徒在这最后的晚餐中,心中的煎熬。
整幅画的尺寸是910乘以420公分,满满的感情色彩,让艺术品的表达回归了文化的本质。世人讨论它的不仅是画作高超的水平,更是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推荐文章2: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那么出名?从细节看其中的奥秘
我们因为未曾虚度光阴而感到欣慰,尽管不受到赞扬,不出类拔萃,只要不虚度一生,就该感到快乐——达芬奇
一个著名的画家,一幅著名的油画。人们都说,艺术是富有生命的。事实的真相的确如此,每一件艺术品都凝结着的心血,也拥有着在创造作品时候的最真实的情感。其实,不论这样的艺术品最终是否会闻名于世,但是只要看到作品的那一瞬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成功的,他们也都是幸福的。
达芬奇
作为一个天才的画家,达芬奇拥有很多的传世之作,作为一个画家,他几乎到达了人生的巅峰时刻。《最后的晚餐》就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可是,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画作其实与其他的油画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它为什么能够在如今依旧还是整个艺术界的宝贝呢?其实,用放大镜放大10倍之后,我们自然就会理解其中的奥义。
一、《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实际上讲述了一个特殊的故事。
在这幅画中,耶稣正在和自己的12个门徒一起吃饭,本来这样盛大的宴会十分难得,所以大家都十分高兴。
然而,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耶稣突然说话了:
“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真相,那就是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将我出卖了。”
在那个宗教统治一切的黑暗之下,耶稣这样拥有自由思想的人是万万不能够存在的。
12个门徒听到耶稣的话语之后都十分担心,他们害怕耶稣口中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于是他们每一个人神情都十分严肃,有的人已经愁眉不展。门徒们纷纷询问耶稣他口中的那个人究竟是不是自己。不久之后,耶稣开口了,他说:“你们其中一个跟我一起吃面包的人就是那个出卖我的人。”
《最后的晚餐》
于是,耶稣拿起了一块面包,知道自己即将死亡的他脸上没有任何畏惧的神色。他举着面包说,这就是我的肉体,之后,他端起了桌子上的酒杯,向自己的12个门徒敬酒,他跟门徒们说:“你们都来喝酒吧,这是我的血,这是整个人类的救赎。”
之所以将这幅画叫做《最后的晚餐》,也是这个原因。这是耶稣与自己的12个门徒在一起吃得最后一顿晚餐,同时,这也是耶稣自己的最后一顿晚餐,因为在这之后,耶稣被逮捕了,他被钉子了十字架上,承担了所有的苦难。
二、油画的细节其实,这幅画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件凭借细节胜出的艺术品。在这幅画中,包括耶稣还有12个门徒,每个人的表情都有所不同。耶稣的脸上有着慷慨从容的平静,其他的门徒有的神情惊慌失措,有的脸上表现出嫉恶如仇,有的则十分担心,还有的人十分心虚,13个人,每一个人的面部表情都绘声绘色。
在这幅画中,13个人在一个平面内展开,一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耶稣作为整场晚宴的绝对中心,自然坐在了中间的位置。他的细节刻画十分用心,耶稣的两只手都放在桌子上,头没有摆正,而是向着另一个方向倾斜,很明显,想要通过耶稣的状态来表达一些什么情感,而的目的,就是渲染一种十分凄凉的氛围。
因为这顿晚餐之后,耶稣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我们将这幅油画放大10倍之后,我们会看到很不一样的存在。处于整个晚宴中心的耶稣有着一个不容易让人察觉的动作,那就是他的手指蜷缩了起来,好像想要抓住一些什么。而我们都知道,将耶稣出卖的人就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的犹大。在这幅油画中,犹大的手也在尽力地往前伸,耶稣和犹大的目光和手势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那就是他们两个人中间的盘子了。
一个隐藏在油画中的小小细节就将耶稣和犹大的矛盾展现了出来。
而对于犹大这个反派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用心。油画中的犹大一只手尽力地往前伸,另一只手紧紧地握住自己腰间的钱袋子,丝毫不敢有一丝的松懈。因为犹大出卖了耶稣,所以他得到了金钱的奖励,可是他却没有一丝的后悔之意,在他的眼中,钱是所有的东西中最重要的,其余的任何都不算什么。而作为背叛者,犹大的表情也十分耐人寻味。
他的脸上不仅充斥着慌张,还充斥着愁苦,亦充斥着恐惧,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其中的关键。
三、油画的伏笔不仅通过犹大的表情和动作直接说明了他就是背叛耶稣的那个人,在另一个地方,也采取了暗示的方法,这样就间接表达了背叛耶稣的那个人,就是犹大。
在耶稣是说到12个门徒之中有人背叛他的时候,有一个门徒彼得有了激烈的反映。他的脾气十分暴躁,听到耶稣的话语之后他十分生气,急忙问耶稣那个背叛的人是谁,与此同时,彼得的手中还挥舞着刀,而彼得手中的这把刀,也正好指向犹大所在的方向。
达芬奇倾尽全力,都在向所有的欣赏者传递着犹大就是那个凶手,即便他没有直接说,但是不论是依靠明示还是暗示,我们都能找到那个凶手。
而用放大镜表现出来的这些细节,就是整幅画中最珍贵的地方所在了。因为在这些细节的地方,花了无数的时间思索,他在想,如何能将这个人物渲染地十分生动,让观众猜测出来他就是那个凶手,又是如何将这个细节刻画地并不是那么明显。至于整个作品的总基调,他又该如何渲染出悲凉的离别氛围呢?整幅画中所有的部分,都是他需要考虑的东西。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幅画总是凝结着无数的心血甚至是泪水,因为想要通过这样一幅画向我们传达一些什么,所以他们就必须十分用心。
艺术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文/枕猫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推荐文章3:最后的晚餐,究竟是怎么回事?达芬奇油画给我们再现了这一时刻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知道以后,打算在夜间秘密逮捕他,但因为无人带路,又因为耶稣声望太大,担心民间生乱而未敢下手。
正在这时,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能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当即就给了犹大30块银元。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你们只要暗中跟着我走,就可以找到耶稣。到了地方以后,我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徒弟们,我一直把你们12个人当作心腹,当作我最信任的人,我们应该是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一起干大事的呀,但是现在我想对你们说,在你们12个人之中,有一个人已经出卖了我,在背后捅了我一刀。”耶稣这句话一说,当时现场的空气一下子似乎凝固了,12个门徒中,有的人紧张,有的人摸不着头脑,有的人被吓了一跳,只有一个人一身冷汗还要强装镇定,尽量保持合群,他就是背叛者!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给我们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最后的晚餐过后,耶稣带着门徒们来到橄榄山侧的客西马尼园祷告。当夜,犹大就领着祭司长和众人前来捉拿耶稣。
犹大走过去与耶稣亲吻,这是他和祭司长等人约定的暗号,于是众人一拥而上就把耶稣抓获了。后人用“犹大卖主”喻指“无耻的叛卖”。 耶稣被捉拿以后,交给了罗马巡抚彼拉多,犹太祭司长及长老挑唆民众,要求将耶稣钉十字架,彼拉多表示同意。耶稣被带到各各他(意谓骷髅地),钉在十字架上,大声喊叫后断气而死。
配图中的图四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油画《最后的晚餐》。
图片说明:画中人物从左到右是: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德烈、叛徒犹大、西门彼得、约翰、耶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太、达太、奋锐党的西门。
那么,犹大为什么要出卖耶稣呢?有两个原因。
一,耶稣不称王,犹大感到自己没有了前途
犹大在耶稣手下,担任着掌管账务的职务,他负责救济众人还有使徒们的日常消费。犹大认为自己的职务是十二门徒里面最重要的。
他曾经一度认为,凭着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威望,他会在耶路撒冷称王,所以犹大是就铁了心地跟着耶稣。只要耶稣称王,他犹大自然会水涨船高,再上一个台阶。但是在耶稣每次对人民的救济当中,它却丝毫感受不到快乐,而犹大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一己私欲,在之后耶稣的一次讲论中,耶稣曾经说他不属于这个世界,根本不会在耶路撒冷称王。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犹大意识到耶稣永远也不会称王,他认为跟着耶稣也就再没有什么出息了,也再不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和耶稣已经离心离德。表面上,他对耶稣仍然很敬重,心里却是越来越不以为然。
二,他认为犹太教祭司长奈何不了耶稣
在犹大心里,他一直认为耶稣法力无边,无所不能,他即使出卖了耶稣,也不会造成什么恶劣的后果。凭着耶稣的能力,即使被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脱离那些人的控制,他自己可以轻易得到30枚银币。何乐而不为呢?另外,他出卖耶稣,也可以逼着耶稣在耶路撒冷自救以后称王。这就是犹大的心理。
犹大的结局犹大出卖了耶稣,看到耶稣真的被那些人绑起来,并没有反抗,而是很快就被绑起来真的要钉死了,据说直到这时,犹大才真的后悔了。
耶稣被捆以后,犹大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恐惧,他连忙跑到那些执政者面前请求他们放了耶稣,说耶稣是无辜的。可是那些人怎么会听他的话呢?犹大又跪在耶稣面前,请求耶稣谅解他。但耶稣并没有理睬他。因为犹大一是不忍心看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二是一切都在向着他自己原先理想中的反面状况发展,所以在绝望和忏悔中,犹大跑到城外树林里自缢身亡了。
因为犹大身材很高大,体重也大,他死后,尸体从树杈上掉了下来,落在地下的尸体由于腐烂而肚子爆裂、肠子流出。犹太大祭司用犹大出卖耶稣基督的钱,将那块地买了下来,埋葬了犹大;这块地后来被称为“血田”,后来作为安葬在耶路撒冷去世的外邦人。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推荐文章4:“衍”看丨60件精选西方艺术品: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5)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作品,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打算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耶稣忧心忡忡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的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在达芬奇的作品中,用手捂着钱袋的那位,就是背叛耶稣的犹大。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研究最多,复制最多的作品之一,永久存放在意大利米兰的修道院,让这里成为意大利的必游景点之一。但它所在的修道院接待能力有限,一次只允许20至25人访问,参观时间也被限定为15分钟。
有想去参观的朋友至少得提前两个月预订门票,此外,参观时请务必穿着正式,不然不让进。
画家王衍成
《“衍”看》系列,与您分享画家王衍成精挑细选的60件西方艺术品。无论是油画、壁画还是装置作品,无论它们是具象还是抽象,每一件作品都是让人心动的邂逅……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推荐文章5: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10倍看犹大的手
《最后的晚餐》,这一幅享誉世界的名画,它是天才达芬奇所画,当时绘在米兰的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里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很多画家都绘画过,可无人能超越达芬奇的这幅画。
纵观其他画家的创作特点,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犹大和其他门徒分割开来,让他单独坐在一边,很像在被大家审判。达芬奇的创作手法则有很大不同,首先他通过巧妙的构图和高超的布局,使得真实的饭厅和画面上的厅堂建筑融合在一起,使观看者感觉画中的场景就在面前。
我们回顾一下圣经中对《最后的晚餐》的描述。第一幕,耶稣和12位门徒在一起吃饭,耶稣说:“我告诉你们真相,你们其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门徒们无比震惊,一个个地发问,“主,是我么?”耶稣回答道:“是你们其中与我一同蘸手吃面包的人。”
接着是第二幕,耶稣拿着一块面包祝福起来,将它授予门徒们,他说:“吃罢,这是我的肉体”,接着他又举起酒杯祝福,再次授众,“你们都来喝这杯酒,这是我的血,为人类赎罪,与神求和的血。”很震撼的一幕,画中耶稣处于中间位置,身体构成了完美的三角形,这就是基督教世界中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耶稣的双手姿势也很神秘,处于摊放状态,他的右手边是一个酒杯,里面是他的“血”;左手边是面部,寓意他的身体。对于这样的姿势,有不同的解读,耶稣很可能表明他很冷静地表述即将到来的死亡。
为何《最后的晚餐》如此出名呢?专家认为这幅画放大10倍后越看越有味道,画面从左侧到右侧的人物分别是: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德烈、犹大、西门彼得、约翰、耶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太、西门、达太。
大家都知道犹大是叛徒,这幅画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放大后看犹大和耶稣的手同时伸向一个盘子,这也应了耶稣的暗示,“同我蘸手在一个盘子里的人,就是那出卖我的人。”还有一个细节,犹大的表情很不自然,右手还抓紧自己的钱袋子。
达芬奇的这幅画中,犹大不再与其他门徒分隔开来,反而给人感觉他在门徒中试图东躲西藏。画中每一位门徒都有各自的手势,试图以此来解释自己的清白。比如西门彼得一把将推开,他急切地想问和耶稣比较亲密的约翰到底谁才是叛徒。
尽管门徒的情绪比较复杂,可画面却一点也不显杂乱。达芬奇用极其高超的手法,将12位门徒分成四组,每组各3人,使得画面很有节奏感,所以它作为传世名画实属名归。
参考资料:《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推荐搜索词:
1.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分析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图片
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将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了
本文标题: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