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musk
elonmusk推荐文章1:深度思考撰稿:星海摆渡人
2023年3月12日的卡纳维拉尔角,晨曦还未漫过发射塔架,龙飞船已在猎鹰九号火箭顶端静候。我站在新闻中心的观礼台,望着倒计时数字在晨雾中泛着幽蓝的光。这枚承载着特殊使命的火箭,即将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温柔的摆渡人。
三周前的深夜,当波音星际客机推进系统故障的警声撕裂休斯顿控制中心的寂静时,我恰好在现场见证了这个科技时代的黑色幽默。两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实时画面突然凝固,画面边缘的咖啡杯仍在无重力状态下缓缓旋转,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的太空芭蕾。地面工程师们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同演奏着无声的安魂曲。
国际空间站的穹顶舱内,哈特菲尔德与陈嘉欣正经历着人类最孤独的守望。他们用马克笔在舱壁上记录地球的晨昏线,把咖啡渣撒向舷窗观察微重力下的布朗运动,在太空日记里写:"这里的星星比故乡的更明亮,却照不亮返程的轨道。"当龙飞船的对接警响起时,陈嘉欣正在用胶带修补开裂的植物培养箱——这个动作让地面控制中心集体落泪,人类在绝境中依然执着于延续生命。
发射前72小时,SpaceX工程师在整流罩内侧发现了某个实习生用荧光笔写下的诗句:"我们都是星尘在寻找回家的路。"总设计师埃里克森盯着这行字看了十分钟,最终保留了这道隐秘的银河。此刻的发射台上,猎鹰九号尾焰映红了整个泻湖,百万加仑水幕升腾的瞬间,我忽然想起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古今人类对苍穹的向往,原来从未改变。
对接时的太空华尔兹比任何科幻电影都震撼。龙飞船缓缓旋转的姿态,宛如母亲将襁褓调至最舒适的弧度。当舱门开启的刹那,飘浮的巧克力棒突然集体转向新来的太空舱——这是最朴素的物理法则,却道尽了人类文明的终极浪漫:无论科技如何精妙,我们终将被最原始的重力牵引回家。
返航舱坠入太平洋的刹那,朝阳正掠过国际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救援船劈开的浪花里,我仿佛看见万户绑着火箭的座椅、加加林头盔里的汗珠、挑战者号飘落的康乃馨。人类航天史从来不是光滑的抛物线,而是用失败与重生编织的星环。当两位宇航员湿漉漉地爬出舱门时,陈嘉欣口袋里飘出一粒番茄种子——这是太空站最后的馈赠,也是人类写给宇宙的情书。
elonmusk推荐文章2:深度思考今日大A股市预测(20250326)
1. 整体趋势:震荡中偏多,警惕短期波动
- 政策与资金面支撑:两会后政策持续发力,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消费促进政策(如离境退税优化、汽车流通试点)以及央企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等,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 流动性宽松:招商银行研究院指出,上半年流动性环境对行情有利,但需注意美联储降息预期收窄可能压制港股及科技股短期表现。
- 技术面信号:前一日(3月25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但纳指基金等海外科技类ETF上涨,显示资金对成长板块仍存偏好。结合盘前政策利好,今日可能止跌反弹,但需关注成交量能否回升。
2. 板块分化:科技与消费双主线
- 科技成长板块:政策明确支持大模型应用和人工智能发展,叠加DeepSeek等技术创新,科技股仍是核心主线,但需警惕短期估值过高及资金流出风险(如AI应用、算力等近期跌幅较大)。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政策推动以旧换新和服务消费,家电、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或受益。但白酒占比较高的传统消费指数可能难有超额收益。
- 红利资产:高股息板块(如港股通红利指数)仍具吸引力,适合作为防御性配置。
3. 风险提示
- 市场热度与调整压力:当前科技股热度较高,小盘股存在短期调整风险;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若海外市场波动可能传导至A股。
- 资金流向分歧:前一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80亿元,但北向资金净流入近50亿元,显示内外资对市场判断存在差异,需关注后续资金动向。
4. 操作建议
- 短期策略:可关注政策驱动的科技(如大模型、新能源车)和消费(家电、服务)板块,但避免追高过热概念。
- 中长期布局:红利资产(高股息)和估值修复中的消费细分领域(如社会服务、商贸零售)具备配置价值。
- 风险控制:若市场进一步缩量或跌破关键技术位(如3000点),需警惕二次探底风险,适时止盈。
5. 今日重点关注
- 政策落地效果:如平台经济穿透式监管、外贸优品政策等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 资金面变化:北向资金流向及成交量是否回暖。
- 海外扰动:美联储政策预期及美股调整压力对科技股的传导。
总结:今日A股或呈现震荡反弹格局,科技与消费板块结构性机会突出,但需警惕高估值板块的短期波动。建议均衡配置,结合政策热点与估值安全边际进行布局。
elonmusk推荐文章3:Deepseek撰稿:海上棋局
当卡尔文森号航母与055型驱逐舰的联合编队画面掠过屏幕时,我恍惚看见郑和的宝船与达伽马的卡拉克帆船在印度洋相遇。钢铁巨兽的甲板上,F-35战机的尾焰如同凝固的火焰;深灰色垂发单元里,东风导弹的尾翼折射着冷冽的光。两种文明的海洋叙事在数码像素里交错重叠,恰似马可·波罗手稿中那些虚实相生的航海图。
杜鲁门号在亚丁湾的烈焰中证明着钢铁甲板的坚韧,而卡尔文森号却在太平洋的晨雾里编织着另一种叙事。那些银灰色的舰载机曾在东京湾投下凝固汽油弹,此刻却在与东方巨舰进行着某种克制的共舞。甲板作业人员的手势信号与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流,在电离层中编织出看不见的经纬线。
055型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像是镶嵌在舰桥上的四枚玉璧,旋转间将整个大洋的电磁波纹尽收眼底。这让我想起泉州港出土的宋代罗盘,那些用贝壳镶嵌的二十四方位刻度,同样丈量过波涛的深浅。只是今日的导航系统不再依赖星辰,而是依靠数万公里外的卫星星座,将整个地球化作精确的数学模型。
联合编队的航迹在卫星云图上划出淡蓝色的弧线,仿佛书法家在澄心堂纸上悬腕运笔。当卡尔文森号的蒸汽弹射器将战机推向天空时,055的垂发系统正将防空导弹送入预定轨道,两种截然不同的力学美学在平流层下构成动态平衡。这场景让人想起紫禁城太和殿前的日晷与西洋自鸣钟,不同的时间计量方式在汉白玉台阶上达成微妙和解。
历史总在浪涛间投下相似的倒影。十九世纪英国战舰的炮口曾对准虎门炮台,而今的航母战斗群却在演练联合搜救。当卡尔文森号的厨舱飘出烤火鸡的香气时,055的炊事班正在准备糖醋排骨,两种味道在舰桥间的无线电波里奇妙交融。水兵们交换的或许不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敌意,而是手机里保存的家人照片。
夜色中的航母像漂浮的钢铁城市,八万吨排水量承载着整个国家的重量。055的隐身舰艏切开黑绸般的海水,132个垂发单元里沉睡的导弹如同未开封的竹简。当北斗与GPS的坐标在海图上重合时,我仿佛看见利玛窦与徐光启正在用拉丁文和文言文讨论《坤舆万国全图》。
太平洋足够辽阔,容得下所有关于力量的寓言与和平的隐喻。当晨光再次染红舰艏浪时,或许我们终将明白:最坚固的甲板不是钢铁铸造的飞行跑道,而是文明间那道若隐若现的理解之桥。就像郑和宝船桅杆上的铜铃,历经六百年海风侵蚀,仍在讲述着跨越沧溟的对话可能。
elonmusk推荐文章4: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传奇人生|Elon Musk传记
传承自外祖父非同寻常的冒险精神,苦难的童年,三段婚姻两任妻子,五个孩子,六次创业,始终坚持初心,不惧未知,上下而求索。这就是马斯克:被疑是掉落地球的火星人。
photo by 楚汐
本书中文名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是美国商业专栏作家及硅谷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亲自与马斯克深度对话超过 40 多个小时后,整理写成的传记。书里详细介绍了马斯克的家庭背景,求学生涯,婚姻生活以及创业历程,更有着他创业过程中的诸多思想与理念。
图源网络(侵删)
成长历程:冒险无极限的基因对 Elon Musk 家族进行追根溯源,不难发现,马斯克家族的冒险精神似乎是无穷尽的,而马斯克自己也承认,他非同寻常的冒险性格大抵也是直接遗传自外祖父 Joshua Norma Haldeman,一个动不动就带着妻儿驾驶飞机环球旅游探险的冒险家。
马斯克从小就是个书痴,聪明且早熟,动辄就沉浸于自己的思维世界,擅长在大脑中处理图像和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推演。
10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计算机,就爱不罢手,缠着父亲买下后,连着三天三夜学完 BASIC 编程语言。
但是,这对马斯克交朋友并无任何裨益。他会对怕黑的小伙伴一本正经的说,黑暗只是没有光线而已,他会简单粗暴的纠正大人的观点错误,以至于逐渐不讨喜被疏远孤立。在初中和高中期间,他曾辗转于几所学校之间,还曾被校园霸凌三四年…… 而这段经历至今讲起,还是会让马斯克心有余悸。
尽管如此,马斯克却一直都清楚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他对于喜欢的科目,比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总是成绩优异,然而对于那些 “在他看来无用的” 科目并不上心,但求及格不影响升学罢了。
马斯克自小就常领着弟弟 Kimbal 和表兄弟 Russ, Lyndon, Peter 一起四处冒险,推销过自制的复活节彩蛋,甚至试图瞒着家人开办街机游戏室,却因找不到成年人签署法律文件而作罢。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派对和极客探险,这一系列疯狂的体验,无一不体现着马斯克体内的冒险因子,也改变了他对风险的看法。
早期对计算机和科技的狂热兴趣,让他十分向往硅谷,并且坚信美国将会是他的成事之地。由于出生地南非的暴乱危险,能为创业者提供的机会少之又少,马斯克终于在17岁的时候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而此去再也不曾回头。
求学生涯:加拿大&美国Elon Musk 初到加拿大的生活不易,以及之后求学期间的各种奇思妙想,读来轻松之余,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图源网络(侵删)
1)随遇而安,先满足生存,才能谈生活
马斯克一到加拿大就与远方表舅(great-uncle)失联了,但他很快就调整心态,之后的一年在加拿大各地打零工:
在农场帮工种植蔬菜,打扫粮仓,甚至清扫锅炉房 — 这绝对不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滚沙,粘稠物,热残渣…… 分分钟热死人的节奏,可是因为待遇好,马斯克坚持了下来。直到一年后母亲和弟弟抵达加拿大,才开始进入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求学。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有点惊讶于马斯克,这个在南非大家族长大,家里有保姆的孩子,能够在加拿大独自“讨生活”一年,也许你会说是因为环境使然不得不为之吧,但我以为最关键的还在于马斯克自身的认知和心态正确,而这些和他少时广读书爱冒险是分不开的。
所以,即便在全然陌生无助的环境里,他也没有怨天尤人,不曾借口颓废堕落,他很明白,没有生存,谈不上生活,所以他不介意工作好坏体面,但求待遇好,先满足生存条件再说。
反思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缺的正是这种 “吃苦” 精神,想想那些 “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想想那些对工作挑三拣四的应届毕业生……
2)机会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求学期间的马斯克,和他的好弟弟 Kimbal 也没闲着,动辄就打电话(cold call) 给他们认为有趣的名人约吃饭。在他们的努力不懈之下,终于成功约到 Nova Scotia 银行的高管 Peter Nicholson,并且在一顿饭的交谈印象中,斩获了一份实习工作。
所以,机会真的是可以自己创造并争取来的,只取决于你的决心罢了。想一想我们身边那些专职 cold call 的营销人员,区别又在哪里呢?
3)妹子是可以 “死皮赖脸” 追到的
马斯克对大学同学贾斯汀·威尔逊( Justine) 可说是一见钟情,明知自己不是 Justine 的那道菜,还是通过各种方式 — 主动邀约,找妹子闺蜜打听情(喜好,生活习惯等),制造偶遇,浪漫情书等等,终于成功征服了妹子。
Justine 说,“他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虏获了我的心。”
马斯克的性格里有着不服输的个性,一旦确定目标,不达目的就不会轻易放弃,比如之前的心心念念要离开南非,比如大学里追求 Justine(虽然之后他们离婚了,但至少结婚的目标是实现了 ),再比如他一直深埋内心的改变人类、改变世界的远大理想。
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缺少的就是这种立长志,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决心。
图源网络(侵删)
4)敢于改变我能改变的
皇后大学两年后,马斯克转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室友是 Adeo Ressi。两人因为不满于脏兮兮的新生宿舍,所以就商量在校外租住房子,并利用各自的艺术天分和商业头脑,在周末的时候将房子改装成“地下酒吧”(speakeasy),开 party 收费,一个晚上就可以赚回一个月的房租。
由此可见,与其怨天尤人的埋怨环境不好,倒不如 “不怕麻烦” 的想办法改变能改变的;倘若努力后发现无法改变,那便心平气和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5)以终为始,规划要趁早
马斯克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不间断的思考今后的职业方向,尽管他非常喜欢视频游戏,却并不考虑将其作为今后的职业,因为他觉得这个目标不够宏大。
It wouldn’t have a big effect. Even though I have an intrinsic love of video games, I couldn’t bring myself to do that as a career.
自小到大,马斯克总是渴望着要做一些能够影响社会改变世界的事情,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以及太空探索,这三大领域作为未来职业的方向,并持续一生为之坚持不懈。
他的这种以终为始,清晰的自我定位,明确的目标规划,其实是很值得我们许多在校生借鉴思考的。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可不能稀里糊涂的就在日复一日的打游戏,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中虚度了。
当然,对于已走入社会的我们也适用,Better late than never. 有梦想,永远都不会晚。
创业之路:Zip2、PayPal、SpaceX、Tesla、SolarCity & Hyperloop☆ 1995年大学刚毕业,就和弟弟 Kimbal 创办 Zip2,类似于中国的百度地图+大众点评;1999年2月,PC 制造商康柏(Compaq)出资 $3.07 亿现金收购 Zip2;
☆ 1999年,投资 $1,200万二次创业 X.com,2000年与“相亲相杀”了一年多的 Confinity 公司合并,2001年更名为 Paypal,类似于中国的支付宝;2002年 eBay 出价 $15 亿收购了 PayPal;
☆ 2002年,向 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投资1亿美元,担任 CEO&CTO;SpaceX 正在实验可重复利用的火箭—可以携带货物飞上太空,然后再重新回到地面,准确降落在发射台上;
☆ 2004年,以650万美元成为 Tesla (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最大的持股人和董事长;
☆ 2006年,和表兄弟 Lyndon·Rive、Peter·Rive 共同创办了 SolarCity(太阳城),6年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太阳能板安装企业。2012年,太阳城挂牌上市,至2014年,太阳城的市值已经接近70亿美元;
☆ 2013年,提出 Hyperloop (超级高铁)概念;
......
以上是对马斯克创业历程的简括,因本书是2012年开始对马斯克进行采访,而英文原著初版于 2015年,所以对于创业经历,书里只大致介绍到超级高铁概念为止。尽管如此,有关马斯克的创业理念我们已然都可以在本书里深切感受到了。
图源网络(侵删)
1)Zip2 的创业经历,让马斯克意识到了最初对团队管理的两个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①:认为其他人的行为模式会和自己一样。
实际问题:每个人的思维认知和信息获取量不同,导致行为模式的不同。
解决办法:多进行有效沟通,告诉执行工作的下属相关的全部信息,切忌说一半留一半,让下属猜测揣摩上意。适当的时候可以站在下属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如果我处于他们这个位置,基于他们的认知,他们会怎么想?”
错误认知②:是的,我们是有很多优秀的工程师,但我比他们更擅长写代码,与其长时间的等待他们做完,还不如我直接动手来得快。
实际问题:事必躬亲会让管理者精力透支,同时会让下属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解决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的管理思路是:教会下属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若不放心可适当设置反馈点确保进度,适时提供帮助。
图源网络(侵删)
2)Paypal 的创业历程,除了体现出马斯克的创造力、不懈的努力,以及强硬的作风外,更是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弱点显露无遗。
① 创造力 & 前瞻性
马斯克具有常人不能及的行业敏感性及前瞻性,他在银行实习的经历让他敏锐地嗅到了金融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潜力,因此创办了 X.com 公司,旨在颠覆传统的银行业,即提供全程服务的网络金融服务机构:不但提供储蓄账户和支票账户服务,并且也从事经纪服务和保险业务。后续与 PayPal 的“相杀相亲”,也证实了互联网在线支付革命的历史性与必然性。
② 不是一个好 CEO?!
马斯克在为人处世方面,过于霸道强硬且激进,这种性格不适合管理合并后的公司。合并本身带来的两种公司文化的冲击与磨合,需要的是能有耐心听取核心成员的意见,能安抚员工的不安情绪,能适时对公司战略进行解释传达,而这些,马斯克都无法做到。
也因此,这两次的创业给董事会留下了一个印象:马斯克,还不是 CEO 的料。
Musk was not yet CEO material.
图源网络(侵删)
3)SpaceX 的创业历程,既让我们看到了马斯克是如何一步步将梦想照进现实的,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管理者的情商之不足,以及在婚姻生活中的同样不及格。。
马斯克绝对是个行动派,当他确定目标后,会快速组建团队,甚至不拘一格降人才。SpaceX 有经验丰富的高管及精英工程师团队,也有专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马斯克还曾亲自到顶尖大学的航天学院打听成绩最好的学生,会打电话到宿舍找这些学生并直接聘请他们到自己的公司工作。
但是,他对于没有达到他标准的员工也一样苛刻。他总是说,“如果你想解雇某人,就应该马上解雇,否则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所以,他会迅速淘汰掉那些唱反调的人,最终留下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工程师。
一言以概之,与马斯克共事是喜忧参半,尽管 SpaceX 的大多数员工都很渴望参与公司的冒险计划—制造火箭,却也都在避免让自己受到马斯克超高标准和严厉行为的影响。
只是,火箭制造过程中的不断试错失败,即便马斯克对外不说什么,但内心也是压力巨大的,只是他擅于隐藏不外释罢了。他这样一个自负且控制欲强的人,难免会迫不及待想做出些成就来获得某种认可。这本无可厚非,只是这个度不好掌握,一不小心就使得马斯克那本就不高的情商,更是急剧下降,动辄就心情暴躁发脾气。
这也是为什么在火箭研制后期,工程师团队会对他有如此之多的抱怨与不满的原因吧。这个阶段的马斯克被火箭的营销活动及媒体宣传得有点居功自傲,会忽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火箭制造的缺陷或建议,甚至会用较恶劣的态度对待他们,动辄就直接开除。这种态度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然而,这就是马斯克。不成功,便成仁,决不放弃。
BUT, that's Elon.
Do or die but don't give up.
图源网络(侵删)
4)Tesla 的创业历程,越发体现出马斯克强硬的个人管理风格,虽然有些员工会抱怨他的这种不够人性,但我个人却觉得创业时期就需要这样强势的风格,才能将事情推行下去,尤其是在这种有生产制造工序的行业。
马斯克的大格局决定了他要一往无前的实现他那些尚不足为当时人所乐见的梦想时,他就必须得有这种果敢决绝,甚至独断专行的决策者性格,否则哪来的自己制造火箭,一次次试飞?哪来的 Tesla 之后的崛起呢?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什么都比不上当马斯克面对 SpaceX 和 Tesla 的二选一问题时的果决。
当时的 SpaceX 和 Tesla 都因资金问题而面临要破产的局面,马斯克不得不面对二选一的艰难抉择时刻:是放弃一个公司,好让另外一个公司能有更大的可能性盘活呢?还是继续执着梦想两个都不放弃赌一把,要么全盘活,要么就此告别历史舞台?
风险投资人 Chris Sacca 曾说过:
生活中面对的各种挑战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挑战是“防守”,也就是别人给你的挑战,你想方设法完成,做成了也很有成就感,但是主动权是在别人手里。
另一类挑战是“进攻”,是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马斯克无疑是选择主动“进攻”挑战的人,他最终还是坚定自己的信念,选择执着梦想,两个都不放弃努力到底,并积极主动寻求各方可能的合作与融资。
最终在 SpaceX 第四次火箭发射成功后看到曙光,而后更在他全力以赴成功签下 ISS 订单后迎来转机。
是谁说事不过三的?当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决心一定要做成某事时,不妨多试一次,再试一次…… 而成功也往往就在下一次。
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与社会,大抵都太心浮气躁,无法沉下心来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所以动辄轻言放弃。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好好的向马斯克学习,坚持,坚持,再坚持。
Tesla 九险一生再次融资成功度过危机后,马斯克集中火力对电动汽车进行创新,使其逐渐成为大众所接受认可的一种 lifestyle,一如曾经的乔布斯借由 Apple 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
这让我联想到万维钢老师的新书《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里,曾提到的一个公式:
喜欢 = 熟悉 + 意外
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对于汽车这个代步工具已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而马斯克在这里所做的,则是对传统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大改良,聚焦在电动汽车这个“清洁能源”的新概念上,同时尽善尽美的追求 Tesla 汽车由内而外的每一个工业设计细节,比如驾驶操作控制触摸屏,铝制车身,门把手,鹰翼门设计等等,专注于将用户的驾驶体验提升到极致。
这种完全置身于用户的角度,在再熟悉不过的产品上赋予极致的意外之喜,无怪乎用户随之而来的对 Tesla 电动汽车的喜欢与追捧。
套句《何以笙箫默》里的话,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辆车出现过,其他车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而这,便是马斯克的全电动车:超炫酷的特斯拉。
图源网络(侵删)
5)SolarCity & Hyperloop,太阳城和超级高铁计划,更是体现着马斯克一如既往的不断求索的进取精神。
早在 2004 年,得知 The Rives 兄弟想尝试新挑战时,马斯克就建议可以考虑太阳能领域。于是,The Rives 兄弟花了近两年时间充分学习了解太阳能的相关技术及行业动态。当时的太阳能行业状态是,消费者若想在家里安装太阳能板极其费劲,得自己够主动去联系购买,找人安装太阳能板,而且还得自己预付费,得预判家里是否合适安装太阳能板,这一连串繁杂的过程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于使用太阳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The Rives 兄弟在 2006 年成立了 SolarCity 公司,旨在让消费者购买太阳能产品变得更简单。他们自己不生产太阳能板,而是向别家公司采购,然后负责解决用户安装使用的所有环节与问题。这一业务模式是马斯克帮忙构思的,同时他也注资持有 1/3 的股权,成为 SolarCity 的董事长和最大股东。
SolarCity 的业务模式,让我联想到行为设计学的理念。斯坦福大学教授 B.J. Fogg 总结了三点有关如何设计才能让用户愿意使用你的产品:
用户必须自己想做这件事 — 要有意愿;
用户必须能做到这件事 — 这件事越简单越好;
你得提醒用户做这件事 — 这就是一般软件、应用和广告做的事。
而在这三点里,只有前面两点达到了,第三点的广告才有效而不会被视作骚扰。但是用户的意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轻易说动的,可倘若用户有意愿使用你的产品,却因为过程的复杂而感到困扰最终放弃使用,那就太让人扼腕叹息了。
因此作为商家,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简化流程上,尽可能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容易。正如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使用的 Apple 公司产品,不就是因为当时的乔布斯的直观易用的用户体验设计理念 — 要让大部分苹果产品上手就能用吗?
而马斯克显然也是很清楚明白这一点,才会透过太阳能行业的不足现状,找出一条新的商机,来服务那些想使用太阳能板的用户,解决他们最棘手又不擅长的安装和使用问题。
6年后,SolarCity 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太阳能板安装企业。2012 年, SolarCity 挂牌上市,股价在几个月内大幅攀升。至 2014 年,SolarCity 的市值已经接近 $70 亿。
此外,SolarCity 也和 SpaceX、Tesla 业务也相互关联。Tesla 负责制造电池组,SolarCity 负责销售给终端客户,还负责向 Tesla 的充电站供应太阳能板,提供司机免费充电服务;因此一些 Tesla 车主也会效仿马斯克那样的生活方式,在家里安装太阳能板。
而 Tesla 和 SpaceX 也会互相交流分享有关材料、生产技术和运营方面的知识。 这三大业务构成了马斯克的统一场理论(the unified field theory of Musk)。
但显然,马斯克的求索之路还不止于此,2013年8月,他还宣布了 “超级高铁” Hyperloop 计划,采用大型气动管道,由太阳能供电,将相距一千英里以内的城市连接在一起,乘客还可以开车进舱体,到站时可以直接开车穿梭于另外一座城市。
图源网络(侵删)
婚姻之城:与第一任妻子 Justine这里,还特别想谈谈对马斯克和第一任妻子 Justine(贾斯汀)婚姻状况的一点小感想。
你眼前所看到的幸福,未必就是真的幸福。
这话大抵会说出绝大多数人的心声吧。之于马斯克和 Justine,外人看来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吧,可是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他俩才能真正体会。
我们大众倾向于同情弱者,尤其是女性一方,可倘若客观理性点来看,他们两个人的婚姻失败还是应了那句老话:
两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之于马斯克,大家比较能清楚的看到他在婚姻上的问题,比如:
大男人主义(alpha male);
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忽视家庭的工作狂;
对妻子的不认可:马斯克曾说过,倘若 Justine 是他的员工的话,早就被开除了;
对妻子的不尊重:对 Justine 的工作不以为然,在外人面前不曾维护妻子,也不曾给予应有的尊重;
说离婚就离婚的决绝:Justine 曾表示多给彼此一周时间考虑,Elon 却想也不想的就着手办理离婚手续了,或许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当时的公司状况让他无暇分散过多精力在婚姻上吧,但始终未免有点绝情了些,而这也或许是导致 Justine 离婚后还经常不依不饶的在媒体上痛说马斯克的种种不好之处的原因之一吧。
图源网络(侵删)
而之于 Justine,其实有些问题也很明显,比如:
答应求婚的时机不对:Justine 是在 1999 年中 Zip2 卖给 Compaq,并且 Elon 开始创立 X.com 的时候对他表态,倘若此时他求婚她便会答应,这让人有点分不清这段婚姻是纯爱还是有金钱因素;
提出离婚的时机也不对:Justine 在 2008 年马斯克事业出现大危机的时候提出离婚,未免让人觉得有点心寒。即便两人感情再怎么不好,也过去了这么多年,总不至于非得赶在这个时间点要离婚,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这不得不让人再次联想到金钱因素;
在博客上“消费” 马斯克博眼球:Justine 不考虑这会对马斯克的个人及公司有多大的破坏性,自顾自的在博客上大写特写马斯克的私生活,引来无数媒体的关注,希望借助马斯克的影响力成就自己的写作生涯;
不够独立自主,逐渐成为马斯克的“附属品”:这一点或许不能完全怪 Justine,毕竟在这样一个大男子主义、又很强势、凡事喜欢主导的男人面前要保持自我有点难,但也不能因此而放任自己成为他的“附属品”。
书中可以看出后期的 Justine 有在尝试寻找自我,但显然方向有点错误,她想的是借势马斯克的光环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不是提升自我能力;而一旦这方法不奏效时,她便开始有怨恨不满的情绪。
或许 Justine 该听听查理·芒格的话:
如果你想获得你要的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当然,这些因素也都只是我个人在阅读这本书时,总结出来的几点小感受。
其实两个人的婚姻走到头,无外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缺乏沟通。
从别人的生活中,能够总结出一些自己用得上的经验,也算是看这本书的额外收获吧。
四点阅读收获最后,还想不厌其烦地总结四点我读完此书后的收获:
1,第一性原理:知其所以然
The way Elon talks about this is that you always need to start with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a problem. What are the physics of it? How much time will it take? How much will it cost? How much cheaper can I make it? There’s this level of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that you need to make judgments about what’s possible and interesting.
Elon Musk 是这么说的:你总是可以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问题。它的物理本质是什么?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花多少钱?我要做的话可以便宜多少?你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学和物理学知识来判断什么是可能、有趣的。
马斯克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他知道这一点,并且他还了解商业、组织、领导力和政府问题。这便是 他能够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的最内在因素。
第一性原理,就是要找到问题最开始的起点,从“知其然”层层推进到“知其所以然”。能够学习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独立思考和思维分析会有很大的帮助。
诚然我们无法改变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替,信息过载,生活节奏过快,但我们仍可以通过阅读、静思来保持内心的安定,以不变应万变,就不会轻易受制于表面信息,跟风随大流,而迷失自我。
图源网络(侵删)
2,以终为始,不轻言弃
He viewed the Internet, renewable energy, and space as the three areas that would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years to come and as the markets where he could make a big impact. He vowed to pursue projects in all three.
自小到大,马斯克总是渴望着要做一些能够影响社会改变世界的事情,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以及太空探索这三大领域作为未来职业的方向,并持续一生为之坚持不懈。
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两次互联网创业(Zip2 & PayPal)帮他积累足够的资金之余,还让他学会了如何商业运作,团队管理,知人善用等,为他之后在清洁能源领域(Tesla & SolarCity)和探索太空事业(SpaceX)方面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然而追求梦想实现的过程永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 年前后的 Tesla 和 SpaceX 资金短缺问题,加上当时美国的大环境面临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马斯克的事业濒临全面破产的危机......可即便是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仍然秉持着不轻言弃的决心,四处奔波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终九险一生度过危机。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推崇武士精神,宁愿切腹也不轻言败。
My mentality is that of a samurai. I would rather commit seppuku than fail.
我们并非个个都像马斯克这样的大人物,也没有他这样的大理想大抱负,但是在追求我们的个人终极目标的道路上,这种不轻言弃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或许我们的一事无成,只是因为我们缺乏这种坚持,坚持,再坚持的精神。
3,敢想敢做,凡事皆有可能
Good ideas are always crazy until they’re not.
谷歌创始人之一兼 CEO Larry Page 曾说过:好的点子在被实现之前,人们总觉得那很疯狂。 然而那些在他人眼中觉得很疯狂的事情,马斯克却可以真的充满激情的去做,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做到。
仔细想想,可不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一些事情觉得很疯狂很不可思议,可事实上未必就真的是事情有多疯狂,很大一部分原因反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眼界有限、能力不足,而导致我们看不到那些所谓疯狂的事情能够经由我们的力量去实现的可能性。
就像美剧 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里的四个怪才,不也是动不动就头脑风暴一下,整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吗?
The Big Bang Theory - S01E14 剧照(侵删)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 Elon Musk 也曾在该剧里客串过呢:)
The Big Bang Theory - S09E09 剧照(侵删)
4,时不我待,先苦后甜
The rule is they have to read more than they play video games.
最后,想分享一点 Elon Musk 的育儿理念:他规定孩子们玩耍的时间决不能超过阅读时间。
他不喜欢孩子们玩那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游戏,非要玩游戏的话,也至少得是“愤怒的小鸟”类型的,好歹游戏中还会涉及点物理原理。
这让我想到美剧 Young Sheldon(少年谢尔顿) 里的小 Sheldon 看电视也只看能学到东西的节目。我想,Sheldon 这样永远思进取的孩子定能投马斯克所好吧。
Young Sheldon - S01E01 剧照(侵删)
马斯克会有点苦恼他的孩子们不曾经历苦难挫折。在他看来,他自己那被父亲精神压迫,被同学霸凌的苦难童年是造就他如今坚韧性格的决定因素,所以他会希望孩子们有点小挫折,这有利于他们的性格成长。
在他们逐渐成长的过程,马斯克有机会总会带他们四处游历,他认为这些经历最终会沉淀为孩子们长大后最难为可贵的经验与收获。
You don’t realize experiences are unusual until you are much older.
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我是楚汐,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楚汐思读绘#
elonmusk推荐文章5:身家1950亿美元,全球新首富!马斯克说用一半钱火星建城
澎湃新闻记者 崔珠珠
特斯拉股价大涨,马斯克身家随之高达1950亿美元,超越贝索斯成全球新首富。
当地时间1月7日,截至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收于816.04美元,大涨7.94%,市值为773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超过丰田、大众、现代、通用和福特市值总和。
最新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现年49岁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资产由此高达1950亿美元,比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高出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新首富。自2017年10月以来世界首富的位置一直属于贝索斯,在此之前这一位置则由比尔·盖茨多年蝉联。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截图
彭博社表示,如果不是因为离婚,贝索斯的财富仍会领先马斯克。贝索斯离婚后将自己持有的亚马逊股份的约四分之一割让给了前妻麦肯齐·斯科特(MacKenzie Scott)和他的慈善事业。去年11月,贝索斯捐赠了价值6.8亿美元的股票。
对于自己成为全球新首富,马斯克发布推特表示“真奇怪”、“回去工作吧”。同时,马斯克将置顶推特修改为:“我的钱中有一半用于帮助地球上的问题,另一半用于帮助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城市,以确保(所有物种)生命的延续,以防地球像恐龙时代受到流星撞击或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我们随之自己毁灭。”
马斯克微博截图
彭博社道称,过去一年中马斯克资产净值飙升超过1500亿美元,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快的财富增速记录。
去年7月,马斯克超越沃伦·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七大富豪;去年8月,马斯克超越LV老板、路威酩轩集团董事长伯纳德·阿诺特成为第四大富豪;去年9月,马斯克超越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成为第三大富豪;去年11月,马斯克超越比尔-盖茨,成为第二大富豪。
特斯拉股价的暴涨,推动着马斯克资产快速增加。在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被列入标普500指数以及华尔街和散户投资者的热情推动下,特斯拉的股价去年上涨743%。马斯克拥有特斯拉20%的股份,并拥有约420亿美元未实现的股票期权账面收益。
值得一提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榜单显示,马斯克资产仍然比贝索斯落后。不过,该排行榜根据马斯克把其所持特斯拉股份作为个人贷款抵押品的估计更为保守。基于此,该排行榜在去年11月的排行中对马斯克的持股比例进行了25%的折算。
责任编辑:是冬冬
校对:张艳
elonmusk推荐搜索词:
1.elonmusk是什么意思
2.elonmusk是谁
3.elonmusk怎么读
本文标题:elonmusk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