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组织生活会推荐文章1: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什么是党的组织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它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活动。主要形式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党员和党组织等。


  二、《党章》对参加组织生活有什么规定?


  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三、《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参加组织生活是如何规定的?


  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任何党员都不能游离于党的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每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


  四、“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党员大会是支部的领导机关,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凡属党内重要问题都应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


  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也可临时召开。主要任务是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研究支部建设,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办法和措施等。


  党小组会。一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和各项工作任务;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及时讨论发展对象的入党告和预备党员转正告,提出意见,供支部参考等。


  党课。每年不少于四次,以集中学习为宜。内容是围绕各个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党员状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教育。


  五、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区别:第一,参加人员。参加民主生活会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是党支部全体党员。


  第二,召开会议的时间不同。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


  第三,作用不同。民主生活会作用主要是在领导班子内部分清是非,增进团结,克服缺点,改进工作,促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组织生活会主要作用是统一支部全体党员的思想,增强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联系:从形式来看,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都属于党的组织生活,都是党的组织生活的表现形式。


  从主体来看,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普通党员,既要参加组织生活会,也要参加民主生活会。二者的主体具有共同的部分。


  从内容来看,二者解决的问题具有相通性。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的问题,往往也会反映到民主生活会上来。从方法来看,二者都要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方法具有相通性。


  六、组织生活中的请示告制度有什么要求?


  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必须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告,离开岗位或工作所在地要事先向组织请示告。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告、不如实告或隐瞒不的,要严肃处理。


  七、组织生活中的民主评议有什么要求?


  民主评议党员要在党委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每年进行一次。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学习教育、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和处理等。


  八、组织生活中的谈心谈话有什么要求?


  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


  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诫勉谈话,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


  九、因私出国出境(定居)的党员还过组织生活吗?


  党员因私事(探亲、治病、求学、就业、旅游和其他非公务活动)出境应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办理保留党籍(出境定居则停止党籍)的手续,党籍保留期间停止其党组织生活(停止党籍的不再以党员身份参加活动)。


  十、离退休干部党员如何过组织生活?


  凡就地安置并归原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干部中的党员,原单位的党组织应将他们编入支部,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以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干休所党支部。


  十一、因病长期休养的党员怎样过组织生活?


  对因病长期休养的党员,党组织应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如何组织他们过党的组织生活,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加以解决。


  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有困难的同志,党组织不要勉强要求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可指定党员负责与他们联系,向他们传达党内文件精神,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对那些身体条件许可,本人坚持要求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同志,可安排他们过组织生活或适当参加一些重要的党内活动。


  对于那些休养地点距离工作单位较远、休养时间较长的党员,党组织可开写党员证明信,把他们介绍给所去的疗养单位或有关地方党组织,由这些单位的党组织酌情安排他们过组织生活。


  什么是组织生活会推荐文章2:一分钟看懂组织生活会怎么开

  :【烟台日-大小新闻】


  :共产党员微信


  制图:张明宇


  责任编辑:纪春艳


  审校:王蕾


  本文来自【烟台日-大小新闻】,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什么是组织生活会推荐文章3:什么是组织生活会?如何开好组织生活会?

  :共产党员网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审核:雷勇 何文 卢姗


  编辑:王娜


  什么是组织生活会推荐文章4:应知应会 | 组织生活会与民主生活会有何不同

  对于组织生活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党支部活动实用手册》(第二版)一书给出的定义是: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


  而对于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印发的《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则明确要求:“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党员领导干部还应当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


  显然,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区别之一,便是召开时间不同——组织生活会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


  二者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参加人员不同。组织生活会的参加人员是党支部(党小组)的全体党员,包括上级领导干部;而民主生活会对参与者的限定为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规定》对“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一词的解释是:“县以上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党组(党委)成员,以及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含人民团体)的党员领导干部。”


  此外,在作用发挥方面,二者也各有分工。组织生活会的主要作用是统一党员的思想,增强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党员中的领导干部一般会带头发言并反躬自省,目的是找出问题、共同进步;民主生活会则以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为定位,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原则,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和思想作风建设。


  回望历史


  中央对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视由来已久。中央文献研究室王为衡在《紫光阁》杂志撰文称,建党初期,为反对家长制作风,党内提出扩大党内民主生活。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就积极倡导并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式。


  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而组织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形式,无疑是发扬“三大优良作风”的重要抓手。


  从1950年开始,基层党支部逐步明确了“三会一课”制度,此后,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写入党章,而且将“党的一个组织”具体化为“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增加了“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等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整党,就包括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同时也推进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建设。


  2014年年初,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基层党组织要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这也是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专题组织生活会”这个概念。


  2016年12月10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再次提到“专题组织生活会”。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一般以党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党小组会形式召开。组织生活会应当确定主题,会前认真学习,谈心谈话,听取意见;会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会后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整改落实。


  :党建云


  编辑:司宝江


  审核:周拯佛


  什么是组织生活会推荐文章5:组织生活会怎么开?

  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


  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的主要内容


  在组织生活会上,主要检查党员以下情况:


  1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进行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的情况。


  2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情况。


  3 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


  4 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的情况。


  5 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服从党和人民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情况。


  6 遵守党的纪律、遵纪守法的情况。


  7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情况。


  8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况。


  9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及廉洁自律情况。


  10 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地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的情况。


  组织生活会的基本程序


  组织生活会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主持,主持人首先要宣布党员到会情况和会议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然后组织引导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对照检查。支部班子及其成员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征求意见。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上门走访和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谈心谈话。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与每名党员都要谈心,支部委员要相互谈心,党员彼此之间也要谈心。对存在问题又缺乏认识的党员要反复谈,帮助其提高认识、正视问题。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支部书记要树标杆、当示范,带头查摆自己的问题,带头对支部委员提出批评,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点到具体人具体事,是什么问题就摆什么问题,真正达到既红脸出汗、触动思想,又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组织评议。设支委会的党支部,首先由党支部书记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情况。不设支委会的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先作对照检查发言,而后组织党员对支部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工作、作风等方面,可根据单位职能和中心任务进行适当细化,以增强评议针对性。


  ▌认真整改。党支部要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抓好整改。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要重点解决服务作风不良、为民办事不公、自我要求不严等方面的问题。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基层党组织要重点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其他基层党组织都要结合职能职责解决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党务知识一本通》


  素材:北京机关党建


  责任编辑:小岳


  什么是组织生活会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什么是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