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推荐文章1:106个大城市名单出炉:江苏占11席,还有这些后备军

  城市的本质是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城市规模往往和辐射能力成正比。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总量持续上升。那么,我国现在共有多少大城市呢?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下称《资料》)公布了各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目前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1个Ⅱ型大城市。从省份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其中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达到11个,广东和山东各10个。


  表:106个大城市名单(:第一财经记者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整理,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大城市还有这些后备军


  城区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需要解释的是,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也就是说,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总体看来,城区人口规模要小于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也小于市辖区人口规模。


  根据《资料》数据,至2020年,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其城区人口合计达到了3.72亿人,占全国城市城区人口的64.7%。106个大城市包括了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和71个Ⅱ型大城市。其中,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位居第一的上海城区人口为1987.3万人,接近2000万大关;分列二、三位的北京和深圳城区人口也都超过了1700万人。


  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其中,2020年武汉城区人口已经达到了995.3万人,是距离超大城市门槛最近的特大城市。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流动,未来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将越来越多。


  14个Ⅰ型大城市分别是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其中,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距离特大城市的门槛较近,是我国特大城市的主要后备军。


  71个Ⅱ型大城市则包括了5个省会城市、62个普通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4个县级市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和慈溪、福建的晋江,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地区。从数量上看,这些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地级市。义乌更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城区人口规模超过所在地级市的县级市。


  未来还有多个城市城区人口有望超过百万大关,进入到大城市行列。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泰州、瑞安、嘉兴、平顶山、安阳、曲靖的城区人口均超过了97万,其中安阳市更是达到了99.1万人,平顶山市也达到了99万人,嘉兴市达到了98.8万人。


  表:部分大城市后备军(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整理)


  区域分布:主要在“胡焕庸线”以东


  从区域分布来看,106个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


  同我国的人口分布一样,106个大城市也主要是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从大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共有54个,占比达5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21个;东北地区共有10个。


  分省份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达到11个,包括10个设区市和昆山这个县级市,其省会城市南京的城区人口达791.5万人,处于特大城市行列。


  江苏的大城市为何最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苏地理面貌以平原为主,人口密度大,加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江苏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比较高,基础比较好。


  江苏之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各有10个。其中,广东的10个城市中,有8个位于珠三角。广东拥有深圳和广州两个城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以及东莞和佛山两个特大城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岗位特别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在珠三角有限的空间下,也容易形成大城市。


  珠三角之外,粤东和粤西各有一个大城市,分别是汕头和湛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城市也是目前广东正着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彭澎说,汕头是粤东大潮汕地区的中心,可以带动粤东地区的发展。广东西部的湛江,则将是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粤东、粤西需要依托汕头和湛江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支撑点,引领当地城镇化的进程。


  表:大城市的省份分布(:第一财经记者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梳理)


  中部6省的大城市分布较为均衡,河南、湖北和湖南这三个位于京广大动脉边上的省份均有4个大城市,山西、安徽和江西各有3个,6省大城市数量合计达到21个。


  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四川的大城市数量最多,达到5个;内蒙古和广西各有3个;贵州和陕西各两个;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各1个,均为省会城市。加上直辖市重庆,西部地区大城市数量达到了21个。


  东北三省中,辽宁有5个大城市,黑龙江有3个,吉林有2个,三省合计达10个。总体上看,东三省的大城市数量并不少。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国都比较早,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就布局了大量的重工业项目,产业工人多,所以城区人口规模大。几个中心城市之外,在普通地级市中,吉林市的化学工业、鞍山市的钢铁工业、齐齐哈尔市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都很突出。


  影响城区人口规模的几个要素


  一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比如一线城市以及东莞、佛山、厦门、苏州等二线城市均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部分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化率较低,城区人口达百万的城市并不多。数据显示,1981年,我国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仅18个。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计划经济时期,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这些地方的工业化水平更高,铁路交通更发达,城镇化率也更高,大城市也是北方居多。


  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苏州、宁波、无锡、厦门、东莞、佛山、温州等一大批东南沿海城市的崛起,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后,珠三角、长三角、福建也涌现出一批新的大城市。其中,不光是地级及以上城市,江浙闽的一些县级市,城区人口规模也很大。


  其次,城区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行政资源的影响。比如,城区人口300万基本成了目前划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重要门槛。目前我国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共有35个,主要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经济大市。其中4个直辖市均为超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3个超大城市、9个特大城市和3个Ⅰ型大城市;而普通地级市中,仅东莞、佛山、苏州、无锡、常州5市城区人口超过300万,均为东南沿海的经济大市。


  此外,有24个省会城市是所在省会的第一大城市。作为所在省份的政治、文化、科教、医疗、交通等中心,大多数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第三产业更为发达,而三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城区内,因此一般来说,省会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也比较大。


  再次,统计口径的因素影响。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不包括下属县级市、县的城区人口数据。因此,虽然有一些地级市城区和下辖的县市城区已经连片发展,但是这些下辖的县市城区人口均不纳入地级市城区人口统计。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第一财经 林小昭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推荐文章2:你知道我国总共二十一座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分布在哪里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为65.22%,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已经处在前列。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实际上我国东部很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比如浙江省2022年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73.4%;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则相对较低,比如甘肃省2022年城市化水平约为54.2%。


  二十一座超大和特大城市分布


  从人口角度来看,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人,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数量约为9.2亿人,这九亿多人,分布在我国大大小小总共六百多个城市当中。从城市化进程角度来看,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了城市化的中后期,也就是说我国已经过了各个城市大规模扩张的城市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城市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城市发展不再是以扩大规模为主,而是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为主的阶段。


  北京和天津夜间灯光图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我国的城市可以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等。超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超大城市共有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特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


  我国七个超大城市


  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特大城市共有14个,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和大连等。上述21个城市,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类别,这些城市由于城市规模巨大,存在着更多的城市问题,比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大、社会不安定等,其中“城中村”现象就一个典型的代表。


  武汉


  为此对这些城市进行系统的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住环境、打造发展空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发展意义。从区域分布来看,7个超大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等5个城市位于东部地区,而成都和重庆则地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没有出现超大城市。从空间位置来看,北京和天津、广州和深圳、成都和重庆这三对超大城市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近,形成双城互动格局。


  2020年人口普查我国14座特大城市


  从14座特大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哈尔滨、沈阳和大连这三座城市位于东北地区,济南、青岛、南京、杭州、佛山和东莞这六座城市位于东部地区,郑州、武汉和长沙这三座城市位于中部地区,西安和昆明这两座城市位于西部地区。就省份而言,广东省拥有佛山和东莞这两座特大城市,加上广州和深圳,珠三角地区拥有四座特大以上城市,山东省拥有济南和青岛这两座特大城市,辽宁省拥有沈阳和大连这两座特大城市。


  西安


  上述城市是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得出,但是实际上城市人口数量是在动态变化之中的,根据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截止2021年末,我国共有8个超大城市,在上述七个城市之外,增加了武汉市。特大城市共有11个,分别是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和哈尔滨,合肥进入榜单,而佛山、大连和昆明则退出了榜单。


  合肥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推荐文章3:105城位列“大城市”名单,有你家吗?

  :【人民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大城市的资格,城区常住人口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其中包括各县级行政单位城区常住人口,一份最新的“大城市”名单呈现在大家面前。下面海叔就带大家看看这份名单,里面有没有你的家乡?


  105座大城市进入名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其中有多少能算是“大城市”?


  海叔了解到,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市类型按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从这套标准看,《分县资料》显示,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这3座超大城市位列前三位,其城区人口分别为1987.3万人、1775.2万人和1743.8万人。


  大城市的形成,有哪些推动因素?专家分析,近些年大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于人口迁移,而非人口自然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达3.7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6%。2010年至2020年,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分别增长35%、12%和7.3%。户籍制度方面,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有序放宽落户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名单继续扩大有基础


  名单还将进一步扩大吗?


  《分县资料》显示,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逼近百万大关,包括河南省安阳市和平顶山市、浙江省嘉兴市、云南省曲靖市,其城区人口分别为99.1万人、99万人、98.8万人和97.2万人。


  多位专家认为,总体看,名单继续扩大有基础。


  在就业方面,大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着更多劳动力。《分县资料》显示,在105个大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各行业门类吸纳了大量16岁以上人口就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基建适度超前,为培育更多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24万平方公里;城市供水、燃气、管道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38%、98.04%、79.84%。


  不过,大城市建设发展也面临人口结构等考验。《分县资料》显示,不少大城市已不同程度迈入老龄化社会。如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2%,上海为16.2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阶段,超过14%属于中度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正成为许多大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县级市加入,怎么看?


  截至2021年底,中国有392个县级市、1482个县城,其中县城总人口达到1.39亿人。随着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经济规模可观的县级市、县城。


  《分县资料》显示,全国已有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超100万人、成为Ⅱ型大城市,包括江苏省昆山市、福建省晋江市、浙江省慈溪市和义乌市,城区人口达141.43万人、101.25万人、106.19万人和118.42万人。


  县级市进入名单,靠什么?


  一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分县资料》显示,进入大城市行列的4个县级市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省外的人口均超过70万人。产业集聚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务工、经商等,推动相关县级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二是较强的经济实力。海叔发现,上述4个县级市在2021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十强县中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六和第十,区域经济发展各有特色。


  面对大城市“入场券”,更多县级市、县城“跃跃欲试”。更多城区人口较多的经济强县有望进入大城市行列。其中,浙江省瑞安市城区人口已达97.9万人,江苏省江阴市和常熟市分别为83.6万人、82.9万人,已接近Ⅱ型大城市门槛。


  本期编辑: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推荐文章4:中国有多少个省及行政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根据政治、历史、地理和民族等因素进行划分,目前的省级行政区包括以下类别:


  ---


  ### **一、省级行政区总数(34个)**


  1. **23个省**


  - 例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2. **5个自治区**


  - 民族自治区域,享有一定自治权: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4个直辖市**


  - 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的大城市: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4. **2个特别行政区**


  - 实行“一国两制”的高度自治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


  ### **二、划分依据**


  1. **省**


  - 以汉族为主体的地区,按地理、经济和文化传统划分,例如河南省(黄河以南)、山西省(太行山以西)。


  2. **自治区**


  - 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权,如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等)。


  3. **直辖市**


  -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重要战略地位,如北京(首都)、上海(经济中心)。


  4. **特别行政区**


  - 历史遗留问题下的特殊制度安排,如香港、澳门保留原有法律和行政体系。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推荐文章5:106个大城市名单出炉:江苏占11席,还有这些后备军

  城市的本质是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城市规模往往和辐射能力成正比。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总量持续上升。那么,我国现在共有多少大城市呢?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下称《资料》)公布了各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目前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1个Ⅱ型大城市。从省份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其中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达到11个,广东和山东各10个。


  大城市还有这些后备军


  城区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需要解释的是,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也就是说,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总体看来,城区人口规模要小于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也小于市辖区人口规模。


  根据《资料》数据,至2020年,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其城区人口合计达到了3.72亿人,占全国城市城区人口的64.7%。106个大城市包括了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和71个Ⅱ型大城市。其中,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位居第一的上海城区人口为1987.3万人,接近2000万大关;分列二、三位的北京和深圳城区人口也都超过了1700万人。


  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其中,2020年武汉城区人口已经达到了995.3万人,是距离超大城市门槛最近的特大城市。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流动,未来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将越来越多。


  14个Ⅰ型大城市分别是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其中,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距离特大城市的门槛较近,是我国特大城市的主要后备军。


  71个Ⅱ型大城市则包括了5个省会城市、62个普通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4个县级市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和慈溪、福建的晋江,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地区。从数量上看,这些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地级市。义乌更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城区人口规模超过所在地级市的县级市。


  未来还有多个城市城区人口有望超过百万大关,进入到大城市行列。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泰州、瑞安、嘉兴、平顶山、安阳、曲靖的城区人口均超过了97万,其中安阳市更是达到了99.1万人,平顶山市也达到了99万人,嘉兴市达到了98.8万人。


  区域分布:主要在“胡焕庸线”以东


  从区域分布来看,106个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


  同我国的人口分布一样,106个大城市也主要是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从大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共有54个,占比达5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21个;东北地区共有10个。


  分省份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达到11个,包括10个设区市和昆山这个县级市,其省会城市南京的城区人口达791.5万人,处于特大城市行列。


  江苏的大城市为何最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苏地理面貌以平原为主,人口密度大,加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江苏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比较高,基础比较好。


  江苏之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各有10个。其中,广东的10个城市中,有8个位于珠三角。广东拥有深圳和广州两个城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以及东莞和佛山两个特大城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岗位特别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在珠三角有限的空间下,也容易形成大城市。


  珠三角之外,粤东和粤西各有一个大城市,分别是汕头和湛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城市也是目前广东正着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彭澎说,汕头是粤东大潮汕地区的中心,可以带动粤东地区的发展。广东西部的湛江,则将是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粤东、粤西需要依托汕头和湛江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支撑点,引领当地城镇化的进程。


  中部6省的大城市分布较为均衡,河南、湖北和湖南这三个位于京广大动脉边上的省份均有4个大城市,山西、安徽和江西各有3个,6省大城市数量合计达到21个。


  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四川的大城市数量最多,达到5个;内蒙古和广西各有3个;贵州和陕西各两个;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各1个,均为省会城市。加上直辖市重庆,西部地区大城市数量达到了21个。


  东北三省中,辽宁有5个大城市,黑龙江有3个,吉林有2个,三省合计达10个。总体上看,东三省的大城市数量并不少。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国都比较早,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就布局了大量的重工业项目,产业工人多,所以城区人口规模大。几个中心城市之外,在普通地级市中,吉林市的化学工业、鞍山市的钢铁工业、齐齐哈尔市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都很突出。


  影响城区人口规模的几个要素


  一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比如一线城市以及东莞、佛山、厦门、苏州等二线城市均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部分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化率较低,城区人口达百万的城市并不多。数据显示,1981年,我国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仅18个。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计划经济时期,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这些地方的工业化水平更高,铁路交通更发达,城镇化率也更高,大城市也是北方居多。


  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苏州、宁波、无锡、厦门、东莞、佛山、温州等一大批东南沿海城市的崛起,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后,珠三角、长三角、福建也涌现出一批新的大城市。其中,不光是地级及以上城市,江浙闽的一些县级市,城区人口规模也很大。


  其次,城区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行政资源的影响。比如,城区人口300万基本成了目前划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重要门槛。目前我国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共有35个,主要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经济大市。其中4个直辖市均为超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3个超大城市、9个特大城市和3个Ⅰ型大城市;而普通地级市中,仅东莞、佛山、苏州、无锡、常州5市城区人口超过300万,均为东南沿海的经济大市。


  此外,有24个省会城市是所在省会的第一大城市。作为所在省份的政治、文化、科教、医疗、交通等中心,大多数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第三产业更为发达,而三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城区内,因此一般来说,省会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也比较大。


  再次,统计口径的因素影响。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不包括下属县级市、县的城区人口数据。因此,虽然有一些地级市城区和下辖的县市城区已经连片发展,但是这些下辖的县市城区人口均不纳入地级市城区人口统计。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推荐搜索词:

  

  1.中国有多少个城市?

  

  2.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有地铁

  

  3.中国有多少个城市分别叫什么

  

本文标题:中国有多少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