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隐形战斗机推荐文章1:

  歼20隐形战斗机推荐文章2:挂满14枚导弹!歼-20“野兽模式”刷爆全网,网友:不要隐身了?

  这几天,关于歼-20使用“野兽模式”挂载、在机翼下挂满空对空导弹的视频正在刷爆全网,就连美国的《战区》网站也做了相关道。


  今天,我们主要就这个问题做做发散,简单介绍一下,歼-20的挂载能力,分析一下歼-20使用“野兽模式”挂载在战术上的主要意图,以及在确定“野兽模式”将极大地影响战斗机低可探测特性的情况下的性能取舍。


  歼-20的挂载能力


  先说歼-20的挂载能力好了。其实从歼-20日常公开的挂载照片,包括在中国航展上曾经展示出来的挂载方案中,歼-20不仅内部弹舱体积较大,可以挂载多枚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外挂能力一样很强。


  外挂4个副油箱的歼-20


  目前确定,歼-20机翼下左右两侧各有两个挂点,两个挂点还都是重型挂点,相比只能带格斗弹的轻型挂点,它可以携带的航空武器重量要大得多。


  事实上,从目前披露出的照片看,歼-20机翼下方的挂点,可以用来携带重量以吨为单位计算的载荷。这主要得益于第五代战斗机为了适应更大速度下的动压,以及大过载飞行的要求,机体结构更加强固,过载能力更高,相应的机翼下方挂点的挂载能力也就越高。


  相比之下,这次披露出来的、歼-20挂载空对空导弹、而且是使用“野兽模式”挂载的照片,带的空对空导弹如果是PL-15的话。按照中国航展上披露的外贸型PL-15E的公开数据,其重量也就200千克左右,两枚不过400千克多点,加上一个轻量化的挂架,平均一个挂点承载的重量在500千克左右。看似带的东西多,事实上外挂的冗余度非常大。


  所以从歼-20的外挂能力看,咱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次歼-20的“野兽模式”,参考它四个机翼挂点的挂带能力,其实根本不算啥,轻轻松松就能拿捏得了,不仅可以带PL-15,甚至一个挂架带三枚PL-15,这问题一样不大。


  挂载超远程空空弹的歼-16


  除了可以带PL-15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理论上来说,它还能带那款外号“飞行的电线杆子”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乃至使用一个复合挂架带两枚K/AKF-98A型空射布撒器问题都不大,完全在它单个挂点的可承重范围之内。


  作为对比,美国空军的F-35A的外挂点有六个,相比歼-20多一对。但是位于机翼外侧的外挂点仅可挂载AIM-9X格斗弹,载荷能力只有300磅(约136.2千克),中部挂点载荷能力2500磅(约1135千克),只有内侧的两个挂点可以携带5000磅的重型载荷(2270千克)。总的外挂能力7082.4千克,这个数据相比歼-20是差点意思的。


  F-35的“野兽模式”


  倒是F-22A,虽然和歼-20一样机翼下方只有四个挂点,但据称F-22A的四个挂点的挂载能力都是5000磅(2270千克),这倒是和歼-20的外挂能力旗鼓相当,也证明了歼-20确实是和F-22A一样,是一款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


  “野兽模式”的用途


  既然歼-20首次以“野兽模式”出现在军迷们的眼前(其实也不是首次,这种图多了去了),那么它选择“野兽模式”挂载的意图是什么?几个因素吧:


  其一,是纯技术上的。毕竟,战斗机你不能跟你家私家车一样四平八稳地开,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拓展其性能边界的,这就要求试飞部队会经常飞一些边界性科目,试验战斗机的极限性能等。


  最典型的咱们都看过一张老照片,苏-27SK带了好几个复合挂架,全机一共带了十几枚250千克级航弹的地面照片。其实在实战中,基本不会这样挂载,但是在部队使用中,进行此类作战训练还是有必要的,可用于确定这款机型的极限性能,为作战行动提供参考。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歼-20的“野兽模式”挂载,搞不好也只是试飞部队在进行相应的试飞活动,真的把歼-20的所有机身挂架都利用起来,挂满空对空导弹,然后实际上看看,对于飞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是不是影响飞机的机动性和飞行品质?对飞机的低可探测性能会影响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最简单的性能测试,属于战斗机试飞科目中的一个部分,没什么好奇怪的。


  其二,是战术上的。战斗机的挂载构型选择,要看具体承担怎样的战术任务。


  比如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空天军苏-35S在承担空中战斗巡逻任务时,一般就是带着两发R-37M远程空对空导弹,两发R-77-1中距弹,两发R-74格斗弹和两个希比内干扰吊舱,中、远、近三者加上电子对抗兼顾。如果任务区域内可能有乌军地导和雷达的威胁,还可能带一枚X-31P反辐射导弹用于压制猝发雷达。


  比如我们的歼-10C,出海战巡的时候一般就三个副油箱,两枚PL-15和两枚PL-10,两中两近能够实施两轮中距拦射就可以回转脱离了。


  歼-20也不例外,比如在执行高危险性任务时,空中有大量第五代战斗机,地面还有大量地导和多型号预警雷达。在敌人拥有比较完备的反隐身体系威胁的情况下,那么它大概率是要选择光洁构型,确保战机的低可探测性能达到最高,此时就用弹舱携带航空武器,外挂点不使用。


  而如果空中威胁不是很大,比如只要承担拦截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的任务,或者打击试图渗透的轰炸机,或者打击敌方的支援、保障集群,那歼-20挂载的可选项就多了。完全可以选择外挂大量空对空导弹,来确保可以在空中长时间作战,也确保火力足够强悍。


  事实上,美军的F-35A使用的“野兽模式”,也就是使用外挂、内部弹舱带上6枚2000磅级的JDAM精确制导炸弹的玩法,本来就是面向打击中东极端组织时发明的做法。


  中东极端组织又没啥空中力量,也没啥地面防空,F-35A不用担心遭到地面和空中火力威胁,同时又要确保单次出动的打击效能。如果光用弹舱带两枚2000磅炸弹的话,这未免太不划算了,所以才搞出了“野兽模式”。对于歼-20战机来说,我们采用类似任务构型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野兽模式”的取舍


  显而易见,歼-20的“野兽构型”,将极大地影响全机的总体性能。


  最典型的,带了这么多外挂之后,首先就会提高全机阻力,飞机起飞重量的提高对全机推重比也有影响,将影响飞机的机动性。


  而更为重要的是,毫无疑问,带了这么多外挂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歼-20的低可探测性能肯定是没戏了,它在雷达上的回波特征将降低到典型第四代战斗机的水平上。既然如此,这一性能如何取舍呢?


  还是跟我们之前说的一样,看具体战术和面对的作战目标。比如最典型的,现在我们要打的是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那么歼-20自然也就没必要始终维持低可探测性能了,只需要在超音速机动性上压倒对手,完全可以走高空快进快出的路子,对目标实施超视距拦射。此时,多带点儿空对空导弹的话,整体的作战效率反而更高。


  更为重要的,咱们还是回到第一个问题,歼-20可以携带的,不仅仅是PL-15这种中远程空对空导弹,以它的挂载能力,超远程空对空导弹一样可以带,而且理论上一次带个七八枚没有任何问题。


  这种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开火距离要比PL-15远得多,可能远达好几百千米。以目前战斗机火控雷达的探测能力,即使是第五代战斗机的雷达,能基本上看到三四百千米远已经不错了,只有预警机才能看到带着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在二线空域游弋的歼-20。谁能想到距离这么远的歼-20,可能会带着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呢?


  所以,歼-20如果带着超远程空对空导弹,那么它即使付出一些低可探测性能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此时的歼-20就不太可能使用本机的火控雷达来指引和打击目标了,必然会使用其它位于前方的战斗机开启火控雷达,代替后方的歼-20看到目标,然后再开火。


  因此,此时的歼-20承担的更像是空中武器库的功能,带着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来协助一线的战斗机实施静默攻击,千里之外取人首级。


  总之,现代空战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某种程度上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步了,歼-20的“野兽模式”挂载,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大家期待就好。


  歼20隐形战斗机推荐文章3:歼20参与台海战巡,美日韩雷达毫无察觉,美媒:隐形能力强超预期

  自歼-20战斗机问世之后,一直有西方媒体质疑其隐身性能如何,美国媒体《1945》在3月30日的文章中依旧坚称:”歼-20战斗机隐身性能不如F-35和F-22战斗机“,但是,美媒也不得不承认,歼-20是中国第一款具有隐身能力的战机。


  西方媒体又开始质疑歼-20了


  歼-20战斗机的隐身性能相当不错,多次参与飞越台海的战巡行动,甚至飞行员可以目视台岛的山脉。距离已经到这么近了,仍然未被察觉。国内已经数度道过,歼-20战斗机参与台海战巡的消息,但是中国台湾省方面从没有道过,发现歼-20战斗机身影。美国、日本、韩国也一样没有提出任何发现歼-20战斗机的道。相关的情况只能证明一点:歼-20战斗机的隐身性能相当好,已经无法被美日韩等国的雷达发现,远超出美国的预期。


  歼-20飞行员目视台岛山脉(相关道视频截图)


  在2022年底以后,美国媒体其实对歼-20战斗机显现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在又变了!美国媒体《1945》网站甚至大谈:对于歼-20战斗机不要“过度炒作”,分析歼-20战斗机时必须“谨慎小心”,对中国人的说法要“慎之又慎”。这话显示的其实是美国专家的不安,歼-20不仅仅在服役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的F-22,质量上更不可被低估。所以,美国专家在文章中要求,必须要对歼-20的评估既要“谨慎小心”,又要“慎之又慎”。


  有资格带龙伯透镜的机型,才算得上是真隐身飞机


  如果再仔细读一下美国人的文章,不难发现,美国专家也不得不承认,歼-20战斗机隐形能力强大确实没骗人,其中有一句话为“确实具备一定的躲避雷达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的飞机更好”。


  当然,美国人有这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中国空军为什么想要隐身战斗机”?是因为“在沙漠风暴行动后,从美国那里学到了很多教训”,“中国希望能够在战争打响的第一天,复制美国空军的能力,就是用隐身战机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为后续战机打开通路”。


  歼-20的隐身特性已经被模拟计算过无数次了


  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想要研制五代机,歼-20战斗机让中国有“资格炫耀”,目的为“与美国战斗机进行面对面的冲突”。美国专家也评估后认为,歼-20是中国空军在过去20年中现代化的一个典型例子,相较于以前的战机,具有更好的通信能力、更高的雷达规避能力、更好的武器载荷以及在多威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歼-20的优点,美国人是无法忽视的


  按美国媒体的文章中的描述:歼-20项目启动于上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项目一再拖延,进展缓慢,一直到2010年才进行了地面滑行测试。2012年,进行飞行试验成功,2014年,原型机具备先进的隐身功能,2020年开始批量生产。不知道美国人到底怎么收集信息,歼-20在2017年都参加阅兵式了,所谓“未能避免进度延误和成本超支的问题”又是从何处谈起?


  美国媒体还一直想给歼-20找一个“复制”的对象,以歼-20战斗机采用“鼻锥造型、机头下方的电光瞄准系统和侧装无分流器超音速进气口”,给出了一个与美制F-35战斗机相似的结论。美媒这是又把“抄袭论”搬出来了,似乎不参考美国飞机,中国就造不出来新战机了?


  美媒还表示,歼-20战斗机的速度可达2.0马赫,实用升限20000米,这些都是我们没有公布过歼-20战斗机的参数,是怎么想象出来的呢?参考F-22?还是为了凸显歼-20的所谓“先进性”刻意编造的数据呢?


  美媒是一定要把歼-20与F-22对比一番


  美国媒体有“迷之自信”,强调尽管歼-20有诸多优点,但仍不如F-35或F-22战斗机。美媒鼓吹,美国战斗机的隐身能力都更好,F-35战斗机更是“飞行计算机”,在出口市场上非常受欢迎,F-22比歼-20更胜一筹,在格斗和机动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不难发现,经过了“歼-36”和“歼-50”的震撼之后,美国媒体又恢复了以前的旧态,对中国制造装备“质疑加贬低”,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美媒也不敢直接否定歼-20战斗机,只能采取怀疑和旁敲侧击的手法进行贬低宣传。


  美媒特别还强调了歼-20还没有参过战,这似乎成了美国装备的唯一优点。可是在文章最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歼-20尚未经过实战检验,但未来某一天,它可能会让美国飞行员在与之对抗时感到汗流浃背。”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论证了一圈歼-20不如F-35和F-22,那美国飞行员何必“汗流浃背”呢?


  一个设想中F-47的3D模型,很符合这句话:“质疑歼-20,理解歼-20,成为歼-20!”


  美国一直以为自己处于军事技术领先地位,如今形势变了,中国不仅追上美国,还出现了反超。在六代机领域,“歼-36”已抢先于美国首飞,F-47战斗机尚没有原型机。歼-20战斗机已经给美国媒体以相当大的压力,又不敢直接否认,只是在F-47战斗机项目上马后,开始新一轮的贬低,只是底气相当不足。


  “歼-36”已经领先F-47,再不“嘲讽”一下歼-20,美国空军真就没什么可吹的了


  美国正在走向衰退,在技术领域的变化只是一个例证。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歼-20战斗机只是追上美国的证明,更大的期待还要看“歼-36”和“歼-50”战斗机。


  歼20隐形战斗机推荐文章4:飞行员眼中的歼-20,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战机?

  歼-2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代表着现阶段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其列装服役,开启了中国隐身战斗机的新篇章,亦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新篇章,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提到歼-20,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威武、先进、科幻等,那么,在飞行员眼中,歼-20又是一款怎样的战机?到底有多强呢?


中国迄今“最梦幻战机”

  2011年1月11日,中国五代机歼-20隐身战斗机首飞成功。作为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将“20时代”拉开了序幕,同时宣告了“隐身时代”的到来。作为歼-20首飞的试飞员,李刚回忆起那次试飞,难掩兴奋:“作为一名试飞员,能够首飞歼-20验证机,是幸运中的幸运。”


  “威龙”升空后,李刚对其进行了多项验证测试,令他惊奇的是,这架战机的响应速度十分灵敏,真正的做到了“稳、准、快”这三大特点。


  被问及对歼-20的驾驶体验,李刚用了两个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字来形容:“梦幻!”


  歼-20的驾驶座舱不仅宽敞、简洁,而且布局合理,驾驶体验极为舒适,被李刚称为中国迄今“最梦幻战机”。


  “所有看过歼-20座舱的人都会感叹:这么整齐,电门这么少!”李刚说,在歼-20的座舱里,无论软硬开关,都极具现代感。


  李刚曾曝光了歼-20座舱设计的一大革新,即采用侧杆操纵


  李刚说,歼-20的座舱,不管什么电门,根据开关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夜间飞行,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电门,有着很好的防差错设计。“操作就像我们在手机上玩游戏一样,从发现目标到导弹发射非常快。”


  一名飞行员曾形容驾驶歼-20的体验说,一体化液晶显示屏,简洁的电门开关……真正实现了“信息在眼前,控制在指边。”


  “也许现实中很多科幻的东西,正在通过科技成为现实。”李刚说。


  座舱布局对一架飞机非常重要。歼-20的座舱设计,被李刚称为是“最好的办公室”,其成功之要诀,在于歼-20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伟带领试飞团队的深度参与。


  从试飞团队画出来的一张张图纸,到木头座舱,再到金属座舱……设计师与试飞员一遍遍对接,对细微之处的精益求精,终成中国最具科幻感的战斗机座舱。


  此外,李刚还曝光了歼-20座舱设计的一大革新,即采用侧杆操纵。“歼-20座舱还采用了侧杆操作,这在中国战机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李刚介绍说。与传统战斗机座舱的中置操纵杆相比,侧杆设计具有很大空间优势。李刚表示将操纵杆挪到右侧之后腾出了中部空间,歼-20在飞行员面前从容布置显示器,增加了显示范围。侧杆设计也增加了飞行员的舱外视野,提高了乘坐舒适性。李刚还首次透露歼-20的侧杆操纵行程小,飞机操纵起来很灵敏,有利于该机的大过载机动。


起飞不用压杆,靠“意念”就可以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式上,三架歼-20战机“米秒不差”地飞过阅兵场,成为阅兵场上“爆款”装备,这也是歼-20战斗机第一次以战斗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空军某部部队长张昊,用这8个字来形容歼-20战机的驾驶体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式上,正是他与战友驾驶3架歼-20战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作为这款第五代超音速隐身战斗机的首支接装部队,张昊与战友们对歼-20的飞行品质赞不绝口。


  “加减速性能优越,中性速度稳定,正向速度稳定。无论是超音速还是亚音速,歼-20的飞行品质都可以说做到了完美。”张昊说。


  技术研究会上,他总会提醒新来的飞行员们:起飞不用压杆,靠“意念”就可以了。


  “新手如果按过去的习惯压杆,极其敏感灵活的战机会以难以置信的角度猛升上昂。”张昊说。


  而平台的操纵性只是最基本的。作为第五代全候中远程重型战斗机,它更大的亮点在于其强大的任务系统。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空军某部部队长张昊,用这8个字来形容歼-20战机的驾驶体验


  第五代战机的隐身性能优异。充满高科技的机身涂层和“诡异”的气动外形,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及散射电磁波,从而极大压缩对手雷达的发现距离,在对手雷达屏幕上实现“隐身”。


  第五代战机还具有强大的信息采纳和集成能力。雷达、光雷、数据链、机械链、电子对抗……歼-20“浑身都是鼻子眼睛”,能综合接收各种信息,再以优越的信息集成能力,用简洁、高效、友好的人机界面反馈给飞行员。


  “信息在眼前,操纵在指尖。”该部某站站长汤海宁说,所有的信息、电抗、武器控制全在手上,飞行员要熟练掌握每一个按钮的操控逻辑,“玩转装备”。


  这样一款战机,已经突破了传统飞机的概念,它是一部集信息交汇、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更要由信息化的头脑来驾驭。


歼-20在空中就像一块板子

  2019年10月1日,歼-20战机以五机编队亮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分秒不差地飞过检阅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歼-2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先进作战能力。


  歼-20的高隐身性在实战中是极大的优势,但对于参阅队员们来说却是一大挑战。阅兵与实战不同,作为一场举国关注的盛大展示活动,国庆阅兵更要求队员们要做到“米秒不差”,队形整齐划一。


  飞行员在空中怎么判断自己的队形是否整齐?歼-20参阅飞行员邱铁峰介绍,一般飞机可以用油漆在机身上刷出各种颜色的标志线,队员们在空中标齐时,显眼的标志线可以帮助他们判断与队友的相对位置。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隐身需求,歼-20的机身整体非常扁平,“我在空中看到他就像一块板子似的”,邱铁峰说,歼-20的机身凸起物很少,这意味着在空中对齐时,队员们可以参考的参照系也很少。这也从侧面说明歼-20的外形隐身设计十分优越。


  这个难题如何破解?“只能通过地面摆位来训练。” 邱铁峰说,为了找到整齐划一的办法,他们在地面上把两架飞机按照飞行编队的位置摆在一起,测量并画出僚机座舱的位置,相应的飞行员就搬上一个凳子,坐在画定的位置上观察,保持固定的观测角度,牢牢记住这个角度,以及飞机间的大小距离,到了空中,就以此来判断自己与长机的相对位置。


  歼-20的高隐身性在实战中是极大的优势,但对于参阅队员们来说却是一大挑战


歼-20可以出现在任何需要它出现的地方

  2019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人民空军聚焦海上方向使命任务,组织歼-20开展海上实战化训练,常态化组织对抗演练,海上方向实战能力大幅提升。


  飞行训练中,歼-20辗转飞行数百公里,从内陆到沿海,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天气变化和环境考验,完美完成了任务。对于此次训练,空军某部飞行员程夏说,歼-20飞机从内陆到沿海,经受住了天气环境、伴随保障等考验,就像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样,陌生的比赛环境不会限制它的发挥,歼-20飞机可以出现在任何需要它出现的地方。


结语

  “以前是依靠人弥补装备不足,(现在)咱们也可以靠(先进)装备去打仗了!”装备歼-20的空军某部飞行员接受央视采访时感慨道。这虽然是句大白话,却非常贴切地说明了歼-20装备部队后,对中国空军作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的出现,对于我国空军实现战略转型,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意义重大。


  歼20隐形战斗机推荐文章5:5代隐身战斗机歼-20,脉冲生产线弯道超车,年产量轰动世界

  老铁们瞅瞅这数字!美国F-22生产线拆了快十年,中国歼-20这会儿正以三天一架的“中国速度”狂飙。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刚扒拉完卫星图就坐不住了——歼-20总数突破200架,年产120架直接碾压F-35!这哪是造飞机?分明是下饺子!更绝的是成都飞机厂那套“脉动生产线”,把造战斗机的老套路掀了个底朝天。今儿咱就唠唠,从“摸着鹰酱过河”到“领着鹰酱看尾灯”,中国航空人咋用一根铆钉一根梁,把歼-20送上全球五代机产能王座。


  要说这脉动生产线,听着跟跳广场舞似的,实则藏着中国制造的顶级智慧。以前造飞机,工人围着飞机团团转,蒙皮上百万颗铆钉全靠人海战术,效率比老牛拉车快不了多少。成飞2018年把厂房扩到五个足球场大,五条流水线一字排开,飞机壳子顺着轨道“脉动”前进,工人在固定工位咔咔装零件。这招跟造特斯拉一个路数,直接把歼-20组装效率翻了五倍!美国军迷还在掰指头数F-35的年产量,咱这边歼-20的铆钉枪已经喷出火星子了——2024年光西部战区就新增两个歼-20旅,东海方向更是一口气部署了48架,南海天上的“威龙”比鱼群还密实。


  发动机这块的弯道超车更带劲。早些年歼-20用俄制AL-31F,飞起来总让人觉得“心脏病”没治好。如今涡扇-10C怼上去,超音速巡航说开就开,尾喷口还做了锯齿隐身修型。成都郊外试飞场最近动静大得很,装着涡扇-15的歼-20B玩落叶飘跟打太极似的,矢量推力搞得F-22飞行员直咽口水。五角大楼那帮参谋现在最怕啥?不是歼-20能带多少导弹,是成飞的车间里藏着多少台涡扇-15!


  隐身性能这块更是把细节抠到极致。鸭翼布局当年被西方笑话“破坏隐身”,结果杨伟总师反手就是个升力体边条设计。雷达波撞上机头菱形截面,七拐八绕愣是找不到北;机身涂层掺了啥黑科技?据说连机场驱鸟员的雷达都能骗过去。最绝的是侧弹舱,导弹挂架平时缩在里头,打仗时候“啵”一声弹出来就点火,敌方雷达还没反应过来,霹雳-15早窜出去40公里了。


  产能爆炸性增长的背后,是全军上下憋着的一股劲。东部战区某旅长说过大实话:“以前等着换装跟等春运火车票似的,现在新飞行员还没毕业,歼-20已经停在停机坪招手了。”美国《军事观察》酸溜溜算过账:中国现在三条脉动线专供歼-20,成都的产能顶上洛马公司两条F-35生产线。更吓人的是双座版歼-20S,后座指挥官带着无人机群搞蜂群战术,这玩法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编。


  摸着良心说,歼-20这波产能狂飙可不是傻大粗黑。从DSI进气道到氮化镓雷达,从脉动生产线到涡扇-15,哪个不是硬核科技攒出来的家底?美国总吹嘘“高端制造回流”,结果F-35的800多个缺陷修了十年没整明白。反观成飞,歼-10C生产线说搬就搬给贵飞,腾出地儿全给歼-20让路,这战略定力比五代机还隐身。


  下次再听说歼-20又下饺子,别光顾着喊“666”。想想车间里那帮航空人,他们手上的老茧比隐身涂层还厚,流水线上的铆钉枪声比霹雳导弹还响。五年之内破千架?保守了!按这速度,太平洋西岸很快要上演现实版“鹰群大战”——只不过这次,领头的是中国龙。


  歼20隐形战斗机推荐搜索词:

  

  1.歼20隐形战斗机折法

  

  2.歼20隐形战斗机图片

  

  3.歼20隐形战斗机价格多少

  

本文标题:歼20隐形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