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推荐文章1:「国际禁毒日丨常识」海洛因和冰毒有什么区别?

  大河·大河客户端记者 邵可强 彭飞


  核心提示 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都有哪些?海洛因和冰毒有什么区别?历史课本上鸦片战争中祸害国人的鸦片是什么毒物?国际禁毒日来临,你是否了解这些问题,认识这些毒物的真面目?大河·大河客户端作出梳理,让我们远离毒品,享受健康、绿色、无毒的生活。


  【常识】毒品和制毒物品


  ●什么是毒品?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是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制毒物品?


  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


  【区别】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


  ●传统毒品(包括罂粟、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等)


  由来:由罂粟等毒品提炼而来


  危害:镇静和抑制作用


  犯罪隐患:吸食前为获得毒资而去杀人、抢劫、盗窃等。


  罂粟:拥有天使面容的“地狱之花”,其茎杆、叶、乳汁及果壳均为毒品原体。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所以,我国对婴粟种值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罂粟


  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黑色膏状或棕色粘稠液体。使用鸦片成瘾后,引起体质衰弱精神颓废,缩短寿命。


  鸦片


  吗啡:由鸦片提炼而成,呈白色结晶粉末,闻上去有酸味,吸食后出现昏迷,瞳孔缩小等状况。呼吸受到抑制,过量甚至会出现呼吸麻痹、停止而死亡。


  吗啡


  海洛因:源于鸦片,是带有白色、米色、褐色、黑色等色泽的粉末、颗粒,多为白色结晶粉末,无特殊气味,极纯的海洛因俗称“白粉”,因其成瘾最快,毒性最烈在传统毒品中称王,持续吸食的人寿命仅为7-8年。


  海洛因


  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制成大麻烟吸食或做麻醉剂注射。因其价格低廉,被称为“穷人的毒品”,长期吸食会导致人格分裂,记忆力衰退及痴呆。


  ●新型毒品(包括冰毒、麻古、摇头丸等)


  由来: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危害:兴奋和致幻的作用


  犯罪隐患:吸食后出现幻觉、极度兴奋等精神病症状,导致行为失控造成犯罪。


  冰毒:外观为纯白结晶体,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所以称为“冰毒”。冰毒的精神依赖性极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吸食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兴奋,成瘾者会有精神障碍,时常妄想,好斗,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和免疫系统,严重会导致死亡。


  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实际是顷缅甸产的“冰毒片”,其主要成份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通常为红色、黑色、绿色的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摇头丸:冰毒衍生物,彩色片剂。食用后可出现长时间不由自主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以及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产生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等,并伴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常引发集体性乱和自残,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K粉:氯胺酮,白色结晶性粉末,可随意勾兑后加入饮料服用。一般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它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对记忆和思维能力均能造成严重损害,依赖性极强,服用后会产生意识与感觉分离的状态,还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出现幻觉、运动能力障碍、抑郁以及其他、怪异和危险行为。


  可卡因:原本为南美洲植物古柯的叶片,俗称“滚石”,是一种无味、白色薄皮状结晶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70毫克纯可卡因可让人当场毙命。


  另有咖啡因、安纳咖、氟硝安定、安眠酮、丁丙诺啡、止咳水等药物如过量服用均可造成依赖,从此沦入毒品陷阱。另有“三仑”,俗称蒙汗药;GBH俗称迷奸水,等迷幻剂常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犯罪。


  :大河客户端 编辑:朱振国


  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推荐文章2:加拿大毒贩走私的甲基苯丙胺有多狠?沾上一次,一辈子就毁了

  2021年8月10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加拿大籍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走私毒品上诉一案,依法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法院的公告提到:“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伙同他人走私甲基苯丙胺222.035千克,其行为已构成走私毒品罪。”公告中提到的甲基苯丙胺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甲基苯丙胺是我国第一大毒品


  甲基苯丙胺就是大名鼎鼎的冰毒。根据公安部在2019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告》,冰毒已经取代海洛因成为中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国内大约56.1%的吸毒人员都是吸食的冰毒。


  作为药物被发明


  冰毒最早被发明是用作药物,最初发现冰毒可以抑制人的食欲,可以当作减肥药使用。随后人们发现,冰毒能让人长时间保持兴奋和清醒,因此在二战时期,很多士兵就通过吸食冰毒以保持战斗力。越南战争时期,美国专门给士兵发放冰毒,以帮助士兵在热带雨林环境下抵抗北越士兵的袭扰。战争结束后,很多毒贩从冰毒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将冰毒作为了一种新型毒品使用,并畅销全球。当冰毒在全球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时,冰毒对于个人的危害才被人重视。


  严重的身心双重危害


  冰毒的分子结构和多巴胺很相似。多巴胺是人体内一种让人感觉兴奋愉悦的分子,而冰毒让人产生的快感比多巴胺更强烈。冰毒的厉害之处在于其戒断反应不强,能让人不知不觉中上瘾。不同于海洛因,冰毒在吸食的初期,后劲儿并不大,这就造成很多人以为吸食冰毒不会上瘾,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实际上多吸食几次后,就能完全上瘾无法自拔,实际的成瘾性非常强。


  冰毒对于身体的危害极大,它会使人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甚至导致猝死。长期服用冰毒还会对人体的精神造成严重危害,使得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这种精神上的问题会驱使吸食冰毒的人纵火、杀人甚至自杀。这一点和海洛因不一样,海洛因是吸食前犯罪,也就是吸毒的人想吸毒了,然后没钱,于是就去抢钱来买毒品。而冰毒是吸食后犯罪,也就是吸完毒精神不正常了,于是就去犯罪。


  最后说两个数据,几乎100%的吸毒人员都能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也都愿意去戒毒;但是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比例大约有85%。毒品一旦沾上,完全戒掉的概率极小,真的是一辈子就毁了,必须对毒品零容忍!


  我是博士科研小糖糖,定期分享科技相关的时事解读、科普知识、科学趣事,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推荐文章3:【宿迁禁毒宣传3】毒品知识:常见合成毒品—冰毒(甲基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俗称“大力丸”。因苯丙胺的英文译音为安非他明,故又称为甲基安非他明。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精神依赖性极强,是目前我国危害最大的合成毒品。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成瘾者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摘自:中国禁毒)


  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推荐文章4: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甲基苯丙胺(又名冰毒)是世界上最普遍滥用的药物之一。滥用冰毒者通常会出现高热(39 ℃)、幻觉和其他一些精神症状。然而,其神经毒性作用的详细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中南大学郭利敏等的一项最新研究,将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采用1 mM的甲基苯丙胺在39 ℃条件下干预培养,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坏死样死亡,而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抑制剂nec-1预处理可抑制此现象;(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在甲基苯丙胺+39 ℃处理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表达增加,用RIP3抑制剂GSK'872干预处理后,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坏死率降低,RIP3及MLK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检测到甲基苯丙胺滥用的人尸体大脑组织RIP3和MLKL的表达均上调。上述结果表明,甲基苯丙胺+39 ℃可诱导RIP3/MLKL介导的皮质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从而导致神经毒性。


  文章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5月第5期。


  文章摘要: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又叫冰毒,其滥用者通常会出现神经毒性作用,同时伴随出现高热(39℃),幻觉和其他一些精神症状,但详细机制仍不清楚。为此,实验探讨了甲基苯丙胺对胚胎大鼠皮质神经元的影响。(1)实验将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采用1 mM的甲基苯丙胺在39 ℃条件下干预培养,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坏死样死亡,而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抑制剂nec-1预处理可抑制此现象;(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用1 mM甲基苯丙胺处理后放置在39 ℃培养箱培养3 h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表达增加,用RIP3抑制剂GSK'872干预处理后,PI染色,LDH检测和CCK8检测显示,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坏死率降低,RIP3及MLK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3)同时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观察到甲基苯丙胺滥用的人尸体大脑组织RIP3和MLKL的表达均上调。(4)上述结果表明,甲基苯丙胺+39 ℃可诱导RIP3/MLKL介导的皮质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从而导致神经毒性。研究方案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S026,批准时间:2017-03-07;批准号:2017-S033,批准时间:2017-03-07)。


  文章关键词:甲基苯丙胺;高热;程序性坏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皮质神经元;成人脑组织;Nec-1;GSK’872;协同作用


  文章:Guo LM, Wang Z, Li SP, Wang M, Yan WT, Liu FX, Wang CD, Zhang XD, Chen D, Yan J, Xiong K (2020) RIP3/MLKL-mediated neuronal necroptosis induced by methamphetamine at 39°C. Neural Regen Res 15(5):865-874.


  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推荐文章5:毒王

  一说起冰,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成语有冰清玉洁、冰肌玉骨、冰雪聪明;


  古诗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甚至家里生了个漂亮的闺女,也很愿意起名叫“冰冰”;


  ……


  然而,在有些人的嘴里,冰,却成了常用的“黑话”,比如“溜冰”:专指烫吸冰毒的方式。因为冰毒被烘烤后先呈液态在“踏板”上滚动,犹如运动员在冰池中溜舞一般,故称为“溜冰”。


  根据国家禁毒办近期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告》,在中国240.4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人员135万名,占56.1%,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为中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王”。


  冰毒是什么东西?


  冰毒又名甲基苯丙胺、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碱,常见的固体是甲基苯丙胺盐酸盐,为无色透明结晶体,纯品很像冰糖,形似冰,故俗称“冰毒”。


  冰毒是怎么来的?


  麻黄素HI/红磷还原法曾是被制毒分子广泛采用的冰毒合成方法。收率很高,据称一般两千克麻黄素即可制备出一千克冰毒,而且用这种方法据说可获得纯度接近100%的冰毒。


  当下的趋势主要是化学合成法,其基本思路都是用合法的化学原材料合成制毒所需的原材料麻黄素或类麻黄素,从而解决制毒原料受到打击、限制的问题,实现了制毒材料由天然原料向化工原料的转变。


  合成工艺原料方便易得,反应过程简单,操作难度不大,收率据称可高达90%以上,后处理容易。因此,冰毒的合成过程也有“厨房工厂”之称,意即在厨房里就可以合成出冰毒制品,相应的,冰毒也被称为“厨房毒品”。


  冰毒到底有多猛?


  吸食冰毒,短期会出现偏执狂、飘的感觉,精神过敏、过度自信、幻想,好斗行为,心率加快,痉挛,体温升高,可导致脑损伤或死亡,不自主地活动(扭动、抽动等),失眠,语言能力障碍,皮肤干燥,食欲丧失,溃疡。


  冰毒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每吸食一次冰毒,人的大脑皮层就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形成了一处疤痕,大脑神经就经受一次伤害。


  长期“溜冰”的“瘾君子”们因为药物依赖加强,会频繁吸食毒品,导致身体素质下滑加速。此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进入传染性疾病后期,严重的可能已经面临濒死阶段。


  冰毒为什么戒不掉?


  虽然冰毒没有体瘾,但是冰毒会滋生出难以戒断的心瘾,而且比起体瘾,要戒断心瘾更为困难。


  吸食冰毒后,会刺激人体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即所谓的快乐因子,也与上瘾有关。


  冰毒既能促进多巴胺自神经末梢释放,又能抑制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重摄取,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高,吸毒都会出现兴奋症状,沉迷于此,难以戒除;再者,冰毒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多巴胺分解破坏减少,导致多巴胺在神经末梢内贮存量增加。


  冰毒凭什么超越海洛因而“称王”?


  简单来说,海洛因是镇静剂,冰毒是兴奋剂。


  海洛因属于镇静类毒品,虽然在前期能让人感受到非常舒爽,但后期吸毒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减轻海洛因带来的痛苦,也就是所谓的生不如死的毒瘾发作。


  而冰毒、麻古属于兴奋类毒品,服用后不停的刺激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让人亢奋不已,这种愉悦感不同于海洛因的镇静带来的爽快,更像是一种疯狂的发泄带来的快感。


  海洛因吸食者通常就会选择一个人安静的吸食,而冰毒、麻古大多数集体吸食,因吸食的人越多越兴奋,因此合成类毒品也称“俱乐部毒品”。


  同时,冰毒的制作工艺相比海洛因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也正因如此,冰毒受到了越来越多制毒贩毒分子的“青睐”。


  “溜冰”的法律后果


  吸毒不构成犯罪,但是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卖冰”的法律后果


  涉及毒品的犯罪,在我国刑法上绝对属于重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条规定了【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剂,或者携带上述物品进出境,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买卖、运输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总之


  冰毒祸患无穷


  无论你是什么人


  只要沾染上它


  不止是头脑混乱


  随时陷入疯狂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


  千万别因一次“尝试”


  毁掉原本美好的人生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


  法君在此提醒大家


  请远离毒品


  珍惜宝贵生命


  :法制日


  编辑:张博 李金凤


  投稿的小伙伴,请发到这个邮箱 : 等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后不要忘了设为星标哦★


  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推荐搜索词:

  

  1.甲基苯丙胺是什么的主要成分

  

  2.甲基苯胺是什么东西

  

  3.甲基苯丙胺是什么提取的

  

本文标题:甲基苯丙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