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景观图片推荐文章1:中国之城|苏州:咫尺乾坤的园林之城

  苏州园林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苏州也因园林之盛而有“园林之城”的美誉。据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合作交流处处长朱海俊介绍,历史上苏州曾有园林270余处,现在保存完整的古典园林有80余座,其中9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城市规划图上看苏州,这个总面积约8657平方公里的城市,有1.8%是山地、42.5%是水域,分布得错落有致——以古城为中心,苏州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皆有山水绿带。这样的城市空间格局被吴良镛院士称为“四角山水”。苏州划定了山体水体保护线,保护范围涵盖每一座山、每一片水和每一条河,“一山一策”“一水一策”的精细保护方案,让城市山水格局像园林的布局一样得以活态保存。


  苏州,一座以营造园林之匠心建设的城市。几十年来,苏州古城区和古典园林的保护、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苏州严格控制古城区内建筑的高度,所有建筑不得超过24米,以保护古城的天际线。数百座古建筑和古典园林得到有效保护。“我们深入研究历史,修复和保护园林以传承文脉。将以园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和体验到‘诗意栖居’。”苏州园林设计院荣誉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贺风春说。


  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崭新风貌,诠释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东方美学。


  这是苏州狮子林及其周边景色(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游客在苏州狮子林参观游览(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小朋友在苏州狮子林体验制作漆扇(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游客在苏州拙政园内游览(2024年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苏州狮子林景色(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苏州狮子林景色(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游客在苏州拙政园内游览(2024年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景色(2024年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内有多座园林。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游客在苏州拙政园内拍摄写真(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2月26日拍摄的苏州网师园。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游客在苏州拙政园参观游玩(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游客在苏州狮子林参观游玩(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游客在苏州拙政园参观游玩(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苏州园林景观图片推荐文章2:邂逅苏州,雅致的园林气息、温婉的江南美景

  来苏州首先要看的当然是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我们是先飞到上海,然后坐半小时左右的高铁就可以到苏州了。你也可以先飞无锡,然后再转乘高铁去苏州。


  尽管苏州没有机场,但是交通还是很方便的。北京倒是有两个,不过我去哪个机场都要按小时计算路程呢。


  第一天我们是住在老城里,我们对酒店的选择标准是或者距离景区最近,或者舒适一些的,当然两者兼备就更好了。我们订了拙政园和狮子林之间的一家酒店,毕竟外出旅游也是一个体力活,没必要在路上耗费太多。


  苏州的美食还是很可口的,只是略微有点清淡,比较适合我爱人的口味。


  接下来说说苏州的园林,首先,苏州的园林实在太多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简直数不过来,要想都转到恐怕得住上半个月。我们这次只选了拙政园、狮子林和留园三处园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园开阔疏朗,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平面呈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含禅意,体现了狮子林创始人的宗教思想。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不过当时游客太多,假山的部分拍得不多。


  除了园林外,我们还游览了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


  周庄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位于昆山市西南部,总面积36.05平方千米。周庄镇始建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因邑人周迪功郎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周庄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镇,在这里拍摄的各种电影和电视剧有四十多部。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有许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万三爱吃的肘子和猪蹄,它起源于明代沈万三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当地叫万三肘子和万三蹄。


  其它特色食品还有万三糕、童子黄瓜、虾糟、三味圆及当地的水鲜等。周庄还有一种水生植物莼菜,用来煮汤,鲜美可口,西晋文学家张翰比喻怀念家乡的“莼鲈之思”,就是指莼菜和鲈鱼做成的“莼菜鲈鱼羹”。


  和爱人坐在岸边,吃着当地的美食看着独特的风景,还是很惬意的。


  其实周庄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风景,而是卫生间。周庄里的卫生间不仅豪华,而且非常干净,这点比很多景区都要好。


  最后放一张我给爱人拍的照片,感谢她一直以来的陪伴。当然,也要感谢读者朋友的支持。


  本文介绍的是苏州古老的一面,下篇文章我会分享一些苏州现代化的风貌。包括一些拍摄上的技巧我也会在今后的文章或者视频中做进一步的解读。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这里是【手机摄影手册】,我是杨涛,欢迎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支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苏州园林景观图片推荐文章3:苏州园林的素丽典雅,蕴含最诗意的江南,苏州园林高清图集欣赏

  苏州园林景观图片推荐文章4:赏心乐事观“画”指南:怎样欣赏苏州园林?

  文 |韧雾


  逛苏州园林,美景直映眼帘,扑面而来还有各种文化信息:大到主体建筑的位置如何错落有致,相互如何对景如何起承转合,小到一座轩的四面漏窗造型图案如何选取,框景中又该栽种什么相应的花草,都极尽绵密地讲究考量,若是没有细品会稍觉可惜。反之若对造园巧思了解一二,游园的愉悦也更层次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难度众所周知,就在于古人造园道法自然,是一种林泉观的再现,法无定法,并没有像建筑一样的营造法式,至今也未发现一张园林设计图。关于造园的杂识散见于诗文、绘画、方志,如“断锦孤云,不成系统”,第一次对中国园林艺术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理论总结的专著,要到了明代崇祯年间计成的《园冶》。


  古代造园有三重主体的合作:园主、花园子、工匠。计成的“三分匠,七分主人”常被人引用,其实下面还接着一句“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通常认为一个园子的打造是园主定夺乾坤,但计成认为真正成事的还是中间的“花园子”,既能领会园主抽象的意图,又能交代清楚工匠如何落实,说的就是他这样的角色。童寯批评过古人多重意会,“昔人绘图谓之为园林,无宁称为山水画”,花园子就是将构思的画卷“翻译”成设计施工图,安排布置给工匠。


  留园五峰仙馆内景


  计成的《园冶》先传到日本,被日本人奉为“造园圣经”,后回流中国。计成是苏州吴江人,少年时擅长画山水,属写实画派,好游历风景名胜;人到中年后到镇江定居,从事造园,博得大名。《园冶》是他毕生经验的总结,分章论述了造园的规划布局、选址、堆山理水等诸多方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他的这个观点可谓是造园艺术的定调之论。学者刘敦桢也肯定造园师也就是“花园子”的重要性:“其佳者善于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并吸取传统绘画与园林手法之优点,自出机杼,创造各种新意境,使游者如观黄公望富春山图卷,佳山妙水,层出不穷,为之悠然神往。而拙劣者故为盘曲迂回,或力求入画,人为之美,反损其自然之趣。”


  苏州园林景观图片推荐文章5:狮子林,“身世”最复杂的苏州园林

  今天


  ▲ 狮子林冬景一角。 摄影/焦青


  -风物君语-


  677年


  虚实真假,轮回转换


  苏州有108座园林,狮子林是唯一一座佛教园林。从初建到现在,她先后扮演过诸多角色:僧众参禅悟道的丛林、文人赋诗作画的名胜、帝王流连忘返的园林、世家生活起居的旧院。


  ▲狮子林秋景。 摄影/缪克强


  如今,她是举世皆知的名园,静立于古城东北隅,如一个古老的禅宗机锋,每天都要被从五湖四海聚来的人参悟一遍。最特别的一拨,是2019年10月27日来探园寻根的贝氏后人,其中便有她的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的后裔。


  ▲狮子林秋景。 图/视觉中国


  以面积而论,狮子林很小,仅14082平方米,相当于拙政园的五分之一,但若以时间而论,她却比拙政园要早167年。经过677年的陆续营造,如今的狮子林,有1518平方米占全园10%的水池、2300平方米占全园22%的假山。20余座建筑,点缀在山水之间,在100余种花木遮蔽下若隐若现,既有空灵禅意,又有山林意趣,名列“苏州四大园林”之一。


  ▲雨游狮子林。 摄影/黄金生


  ▲狮子林冬韵。 图/视觉中国


  禅意园林今犹在


  1342年,苏州的信徒们决定集资,为已在苏州讲了一年佛法的天如禅师造一座参禅的丛林。经过勘查,他们发现了一处荒废的“前代贵家别业”,那里堆满了本要运去汴梁为皇家造假山的太湖石,但宋朝灭亡后,太湖石便被留在了此处。


  ▲群狮赏秋。 摄影/俞学友


  前人栽树不成,后人却乘了大凉——这些太湖石,被就地取材,堆叠成了狮子林的假山。狮子林的假山分两部分,天如禅师设计堆叠的部分,是主假山区,包括旱假山区、水假山区和南部假山区。


  园林,是造园者的精神体现。即是为禅师所建,必然从建筑到布局要处处充满禅意:


  ▲狮子林独特的窗景。 图1-3,摄影/李孝祥;图4,摄影/丁嘉一


  穿过现今的祠堂大厅,燕誉堂西的“立雪堂”之名,便由“慧可立雪”的禅宗公案而来。传当年慧可为求达摩传道,在门外风雪中站了一夜,达摩仍然不允,说除非天降赤雪,慧可于是自断一臂,染红落雪,得以继承达摩衣钵,成为禅宗的第二代传人。天如禅师希望藉此来启发佛学弟子尊师重道、刻苦研习的精神。


  ▲揖峰指柏。摄影/阙明芬


  同样以禅宗公案而名的,还有指柏轩与问梅阁,分别取自“赵州指柏”、“马祖问梅”,都是期望学佛者能够明白,禅是启发修行者发现“自家宝藏”的哲学,崇尚的是“心悟”境界。


  ▲问梅阁窗外的梅花。 摄影/缪克强


  这种苦心,在狮子林的假山中也可见一斑:


  指柏轩前,一块高2.5米的“南海观音”临水而立,庄严慈悲,与水池中形如达摩的“一苇渡江”,传达着只可心会的禅意。


  ▲指柏轩上的拍摄视角,狮子林的特色一览无余。 摄影/殷启民


  指柏轩正对的卧云室南边,4.4米高的“狮子峰”,狮头歪斜,三目圆睁,似怒,似嗔,似喜,似吼,似乎穿越了时空,依然作“狮子吼”,向有心人宣讲着佛法。


  ▲仰天长啸。摄影/伊志明


  狮子林的命名,也充满了禅意:


  在佛教中,狮子是坚强、威严的象征;佛讲法,唤做“狮子吼”;而天如禅师的师父中峰和尚又得道于杭州天目山狮子岩,天如禅师以“狮子林”命名新修建的丛林,既表达了宗教旨意,又兼顾了狮子林中假山石峰形似狮子的特点,以“无声无形”托诸“狮子”以警世人。


  正是在这座禅意浓浓的园林里,禅宗的临济宗,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狮子林”之名,自那时便沿用了下来。但初建的狮子林,远比现在的狮子林要简陋的多。僧人们“就树下作小屋数间。正月作,二月成,三月入居之”,建成的房屋虽不多,但与禅院无异,最大的特点是“竹与石占地大半”,别具一种山林气息,天如禅师曾在诗中自豪地写到: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秋伴石柱。摄影/李孝祥


  12年后,天如禅师圆寂。风雨飘摇的元朝,也走到了末路,各地起义不断,张士诚在高邮建立了大周政权;刚加入红巾军一年的朱元璋,跟着郭子兴到处征战,14年后,他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狮子林,也迎来了自己的历史转折。


  ▲狮子滚绣球。 摄影/殷启民


  乾隆为何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明朝建立的第6年,狮子林的主持如海上人邀请画家倪瓒作《狮子林图》,一向画中无人的倪瓒,居然破天荒在这幅画中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端坐中部院内的古佛,一个是站在左边问梅阁下的和尚,显然是如海无疑。狮子林的名声因此大振,一度成为吴门文人赋诗作画、游吟阔谈的名胜之地。


  ▲暗香疏影楼晚清风格的五彩玻璃装饰。摄影/殷启民


  明永乐年间,如海圆寂后,寺中和尚散尽、诸境颓败,经过四代主持苦心经营的狮子林,只剩一片朽木枯池、残垣断壁,往昔的一切都沦没在荒烟野草残霞落照间。直到万历年间,僧人明性奏请皇帝将狮子林追复为“圣恩寺”,又持钵化缘,靠着信仰建起了佛殿、经阁、山门,形成前寺后园的格局。


  ▲燕誉堂的清式云石烟榻。摄影/殷启民


  清代时,倪瓒的《狮子林图》传入宫中,乾隆爱不释手,反复品鉴,在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盖满大大小小的章。第二次南巡时,他听说自以为已毁于战乱的狮子林仍在,但是在康熙年间已经寺、园分离,如今园的部分,被黄兴仁购得,改名“涉园”。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兴奋的乾隆特地带着倪瓒的画,去了涉园。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狮子林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乾隆以为倪瓒的画,只绘了狮子林的一角,又命宫廷画师钱维城作《狮林全景图》。


  ▲狮子林全图。摄影/李孝祥


  相传当年倪瓒不仅作了画,还参与了园林的规划,再加上有明一代和黄兴仁的陆续扩建,这座本为寺园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山环水绕、花木葱郁,乾隆在繁复林立的假山群中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最后只好喊随从“救”他出去。


  ▲真趣亭。摄影/缪克强


  生性好玩的乾隆,因此更喜欢狮子林了。他一生6游狮子林,题匾3块,作诗10首。时至今日,狮子林中“真趣亭”和“御碑亭”一南一北,还记录着当年的故事。


  1771年,意犹未尽的乾隆大手一挥,命苏州织造把狮子林的建筑、山池做成烫样(模型),送到京师后,分别在长春园(今圆明园东侧)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以便随时游玩。自此,三狮竞秀,就成了南北方园林的一个共同话题。


  ▲图1、2:2019年6月,“一园南北,三狮竞秀”狮子林主题联展在苏州展出。图3:2019年10月23日,“一园南北,三狮竞秀”狮子林主题联展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开幕。图/视觉中国


  乾隆为何如此喜欢狮子林呢?


  狮子林的园林艺术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园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狮子林园主黄兴仁的儿子黄轩,恰好在1771年高中状元。此时乾隆下令烫样仿建狮子林,背后恐怕也有拉拢士大夫阶层、笼络江南士族的意思在里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