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推荐文章1:明朝历代帝王一览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共历16帝,享国276年。从朱元璋布衣称帝到崇祯自缢煤山,其历程交织着洪武铁血、永乐雄图、仁宣之治,以及中后期的宦官乱政与边疆危机。


  一、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的铁腕奠基


  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


  出身贫农,通过红巾军起义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废丞相、设三司,颁布《大明律》,以“重典治国”清洗功臣(胡惟庸案、蓝玉案诛杀数万人)。推行户籍黄册、鱼鳞图册强化控制,晚年疑心深重,为后世埋下藩王隐患。


  二、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引发的靖难之变


  在位时间:1398年—1402年


  朱元璋之孙,因削藩过急引发燕王朱棣起兵“靖难”。重用方孝孺、黄子澄等文臣,却军事失策,四年内战都城失守,下落成谜(一说自焚,一说出家为僧)。其失败暴露明朝藩王制度的致命矛盾。


  三、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的篡位雄主


  在位时间:1402年—1424年


  以“清君侧”之名夺位,迁都北京,五征蒙古稳固北疆。派郑和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开创“永乐盛世”。设东厂强化特务统治,重用宦官埋下专权祸根。死于北征归途,谥号“文皇帝”难掩武力立国本质。


  四、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的短暂辉煌


  在位时间:


  ? 仁宗(1424年—1425年):体胖多病,在位十月猝死,却废除苛政、赦免建文旧臣


  ? 宣宗(1425年—1435年):“蟋蟀天子”精于书画,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延续休养生息,史称“仁宣之治”。但弃交趾(越南)、撤长城防线为边疆危机埋雷。


  五、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的帝王耻辱


  在位时间: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9岁即位宠信宦官王振,1449年亲征瓦剌惨败被俘(土木堡之变)。其弟景帝朱祁钰临危继位,后经“夺门之变”复辟,冤杀忠臣于谦。两度称帝,一生被权宦与皇权斗争裹挟。


  六、明代宗朱祁钰:危局摄政的悲情皇帝


  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


  临危受命抵御瓦剌,重用于谦赢得北京保卫战。执政期间整顿军务,却因囚禁英宗、废太子引发争议。“夺门之变”后被废,死后以亲王礼下葬,成明朝唯一未入皇陵的皇帝。


  七、明宪宗朱见深:成化畸恋与西厂滥权


  在位时间:1464年—1487年


  因幼年废立阴影依赖万贵妃,纵容其残害皇嗣。设西厂令汪直横行,开启“厂卫合流”恐怖统治。荆襄流民起义、女真成化犁庭暴露统治危机,却因平定瑶乱获“中兴”虚名。


  八、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中兴的孤光一现


  在位时间:1487年—1505年


  明朝唯一一夫一妻制皇帝,勤政纳谏,驱逐佞臣,重用李东阳等贤臣,史称“弘治中兴”。但其宽仁未能根治土地兼并,晚年托孤失误导致武宗朝乱局。


  九、明武宗朱厚照:荒唐天子与边将之死


  在位时间:1505年—1521年


  建豹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宠信宦官刘瑾与边将江彬。平定宁王叛乱却因嬉戏落水染病暴亡,无子引发嘉靖继统之争。


  十、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修仙与权臣暗斗


  在位时间:1521年—1566年


  以藩王入继大统,掀起“大礼议”事件打压文官集团。痴迷道教炼丹,纵容严嵩专权二十年,北方蒙古俺答兵临北京(庚戌之变),东南倭寇横行,明朝步入衰落。


  十一、明穆宗朱载坖:隆庆开关的短暂喘息


  在位时间:1566年—1572年


  废除海禁,开放月港(隆庆开关),册封俺答汗实现“俺答封贡”。重用高拱、张居正,但其纵情声色早逝,改革重任交予万历。


  十二、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怠政与帝国崩塌


  在位时间:1572年—1620年


  10岁即位,前十年张居正改革缔造“万历中兴”。亲政后三十年不上朝,党争加剧(东林党争),三大征(宁夏、朝鲜、播州)耗尽国力。女真努尔哈赤崛起,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东北边防崩溃。


  十三、明光宗朱常洛:红丸案的月余帝王


  在位时间:1620年(仅29天)


  因“国本之争”煎熬数十年,登基后服“红丸”暴毙,引发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暴露宫廷失控。


  十四、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与阉党乱政


  在位时间:1620年—1627年


  痴迷木工不理朝政,纵容魏忠贤专权,制造“东林六君子”冤狱。陕北饥民起义爆发,后金攻占沈阳,明朝濒临崩溃。


  十五、明思宗朱由检:崇祯殉国的末世悲歌


  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


  17岁即位铲除魏忠贤,却刚愎多疑,错杀袁崇焕。李自成攻入北京,自缢煤山前留“诸臣误朕”血书,明朝灭亡。


  特殊篇章:明朝三大痼疾


  1. 宦官专权:从王振到魏忠贤,司礼监与厂卫架空皇权


  2. 土地兼并:藩王与士绅吞并农田,流民起义不断


  3. 边防崩溃:九边军制腐化,女真崛起势不可挡


  结语


  明朝皇帝谱系如同一部“开局刚猛、中道崩殂、结局惨烈”的史诗:太祖成祖以铁血奠基,仁宣二帝短暂治世,英宗嘉靖陷入权斗泥潭,万历崇祯难挽狂澜。


  当崇祯在煤山孤树下终结帝国命运,这个曾七下西洋、修筑长城的王朝,最终在农民军与异族铁骑的双重冲击下,留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绝唱。


  历史的回响警示后人:权力垄断与民瘼无视,终将敲响王朝的丧钟。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推荐文章2: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共16位)**


  **1. 明太祖 朱元璋(1328-1398)**


  - **在位**:1368-1398(31年)


  - **功绩**: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恢复汉人统治;整顿吏治,推行“洪武之治”。


  - **后妃**:21位(皇后:孝慈高皇后马氏)


  - **寿命**:71岁(病逝)


   **2. 明惠帝 朱允炆(1377-1402?)**


  - **在位**:1398-1402(4年)


  - **功绩**:推行“建文新政”,削藩失败。


  - **后妃**:3位(皇后:孝愍皇后马氏)


  - **寿命**:约25岁(靖难之役后失踪,一说自焚)


   **3. 明成祖 朱棣(1360-1424)**


  - **在位**:1402-1424(22年)


  - **功绩**: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


  - **后妃**:20位(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


  - **寿命**:64岁(北伐途中病逝)


  **4. 明仁宗 朱高炽(1378-1425)**


  - **在位**:1424-1425(10个月)


  - **功绩**: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开启“仁宣之治”。


  - **后妃**:9位(皇后:诚孝昭皇后张氏)


  - **寿命**:48岁(肥胖+心脏病猝死)


  **5. 明宣宗 朱瞻基(1399-1435)**


  - **在位**:1425-1435(10年)


  - **功绩**:延续仁政,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


  - **后妃**:15位(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


  - **寿命**:36岁(病逝)


   **6. 明英宗 朱祁镇(1427-1464)**


  - **在位**:1435-1449(第一次)、1457-1464(第二次)


  - **功绩**: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复辟,废除殉葬制度。


  - **后妃**:18位(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


  - **寿命**:37岁(病逝)


  **7. 明代宗 朱祁钰(1428-1457)**


  - **在位**:1449-1457(8年)


  - **功绩**:北京保卫战击败瓦剌,挽救明朝。


  - **后妃**:7位(皇后:孝渊景皇后汪氏)


  - **寿命**:30岁(被废后病死,一说被暗杀)


  **8. 明宪宗 朱见深(1447-1487)**


  - **在位**:1464-1487(23年)


  - **功绩**:平定荆襄流民起义,但宠信万贵妃导致宦官专权。


  - **后妃**:16位(皇后:孝贞纯皇后王氏)


  - **寿命**:41岁(病逝)


  **9. 明孝宗 朱祐樘(1470-1505)**


  - **在位**:1487-1505(18年)


  - **功绩**:“弘治中兴”,勤政爱民,一夫一妻制(仅张皇后)。


  - **后妃**:1位(皇后:孝康敬皇后张氏)


  - **寿命**:36岁(积劳成疾)


   **10. 明武宗 朱厚照(1491-1521)**


  - **在位**:1505-1521(16年)


  - **功绩**:平定宁王叛乱,但荒淫无度,宠信宦官。


  - **后妃**:8位(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


  - **寿命**:31岁(落水后病亡)


  **11. 明世宗 朱厚熜(1507-1566)**


  - **在位**:1521-1566(45年)


  - **功绩**:嘉靖新政初期有效,后期沉迷道教,严嵩专权。


  - **后妃**:76位(皇后:孝洁肃皇后陈氏)


  - **寿命**:60岁(服丹药中毒)


  **12. 明穆宗 朱载坖(1537-1572)**


  - **在位**:1566-1572(6年)


  - **功绩**:隆庆开关,解除海禁,与蒙古议和。


  - **后妃**:11位(皇后:孝懿庄皇后李氏)


  - **寿命**:36岁(纵欲过度+中风)


  **13. 明神宗 朱翊钧(1563-1620)**


  - **在位**:1572-1620(48年,明朝最长)


  - **功绩**: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后期怠政,党争加剧。


  - **后妃**:18位(皇后:孝端显皇后王氏)


  - **寿命**:58岁(病逝)


  **14. 明光宗 朱常洛(1582-1620)**


  - **在位**:1620(仅29天)


  - **功绩**:短暂在位,试图改革但暴毙。


  - **后妃**:7位(皇后:孝元贞皇后郭氏)


  - **寿命**:39岁(红丸案,疑被毒杀)


  **15. 明熹宗 朱由校(1605-1627)**


  - **在位**:1620-1627(7年)


  - **功绩**:木匠皇帝,魏忠贤专权,明朝加速衰亡。


  - **后妃**:5位(皇后:孝哀悊皇后张氏)


  - **寿命**:23岁(落水后病亡)


   **16. 明思宗 朱由检(1611-1644)**


  - **在位**:1627-1644(17年)


  - **功绩**:铲除魏忠贤,但无力挽救明朝,李自成攻入北京。


  - **后妃**:8位(皇后:孝节烈皇后周氏)


  - **寿命**:34岁(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


  **总结**


  - **皇帝总数**:16位(含建文帝)。


  - **平均寿命**:约43岁(多早逝)。


  - **后妃总数**:约230位(嘉靖帝最多,孝宗仅1位)。


  - **灭亡原因**:内忧(宦官专权、党争) + 外患(女真崛起、农民起义)。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推荐文章3:明朝共有16位皇帝,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看,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有个词叫做“排资论辈”,意思是根据辈分大小、资历深浅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在一个人口众多、子孙满堂的大家族里该如何快速地去理清大家的辈分关系呢?古人便发明了一种起名方法:姓氏+祖辈+名字。


  往往姓氏后面跟着的那个字便是辈分,而辈分则是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所撰写而后流传后辈,普通家族如此,人口庞大的皇族取名亦是如此。


  不过,仔细去观察明朝皇帝们的名字,会发现除了辈分之外,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平民出生,在子孙的取名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最终,他研究出了一套别具匠心的字辈,堪称家族字辈典范。那么,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史上第一草根皇帝朱重八

  众所周知,不像刘彻、李世民这类祖上家里有关系的人,朱元璋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祖辈都是农民出生。元朝末年,朝廷政治腐败,老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后来为了生存,朱元璋当过和尚、当过乞丐,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好在他活了下来,并且还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红巾军的一员。


  出于对元朝的痛恨,朱元璋奋勇杀敌、坚决果敢,而他的这种气质也被郭子兴看在眼里,很快就提拔了他,并且还将自己的养女马皇后嫁给了他。


  自此之后,朱元璋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有了自己的权力班底,再加上一身艰苦奋斗的性格,使得他的事业越来越大。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后,于公元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实现了从草根到皇帝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为皇帝后,朱元璋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也为了能让大明王朝不断地延续下去,他想出了许多的办法,甚至连五行之说都用上了。


  

朱元璋的名字的变化

  话说,元朝时期,在蒙古人统治之下,身处管辖区的汉人,是社会阶级最低等级的人群。他的先祖以及他都不允许拥有名字,只能按照兄弟排行或者父母年龄合计来取一个代号,朱元璋便是如此。


  他年轻的时候,身为第四等人后代的他,在成年之前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最初,朱元璋叫做朱重八或者朱八八,因为他正好是八月初八诞生的。


  元朝末时期,各地集结起义,被压迫的汉人们开始给自己起名,以反抗元朝统治者。这个时候,朱重八就给自己改名为朱兴宗,后来他又陆续改名为朱德裕,最后来到郭子兴麾下,才起名为朱元璋。


  简单来说,朱元璋的先祖以及他自己,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在他坎坷的经历中,也曾多次改名,就是希望抛却过往的耻辱,迎接新的开始。


  当然,从这些名字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出生贫寒,但却很有文化、很有想法。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朱元璋格外注重取名,在成为皇帝之后,对于子孙后代的取名也是十分重视,似乎他认为名字就是一个人地位的象征。


  

苦心钻研五行相生之法

  一般来说,古时候大家族里都有一本族谱,而族谱上会以辈分来记录家族里的人,并且世世代代继承下去,而族谱中的辈分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撰写。


  朱元璋的先祖并没有像样的辈分,他是朱家第一位翻身做主的先例,身为尊贵皇帝的他,自然要给自己的家族整一个像模像样的辈分出来。


  于是,他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题写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绝句用于给自己每个儿子的后代子孙区分辈分。比如: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研究出了一套“五行相生起名法”,非常的有意思。朱元璋给他自己取的名字中,朱与“诛”谐音、意为诛杀,元指的是元朝,璋是一种武器的称呼,连在一起就是在说自己是诛杀元朝的武器。


  在给自己的儿孙起名的时候,巧妙地借用了《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的记载:“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父子也”的相关理论。


  同时,五行相生,生生不息,也是寓意着子孙后代,繁衍不息,国家昌盛不败。总的来说,朱元璋要求他的后辈以“姓氏+族辈+五行相生字”的模式取名。


  比如,朱元璋自己名字最后一个字属性为金,于是,他便给自己的所有的儿子取名带有木字旁。再例如,朱棣的名字中有一个墓木字,而朱棣的儿子中就有一个火字,这就是木生火的意思。


  正是因为朱元璋给子孙立下这样的取名方法,才会使得明朝历代皇帝的名字出现这样有趣的巧合。仔细观察一番,不难发现明朝历代皇帝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竟然都是遵循着五行相生的法则。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以至于,就算是经过四五六七代之后,根据老祖宗留下的辈分表,咱们也能够很快地理清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有意思,历史上也很少见。


  如果说后代中只有其中几个名字是这样,说是巧合也不为过,可每一代、每一个皇帝的名字都是这样,这只能说明是朱元璋有意而为之,也代表着他对后代子孙的期待与愿望。


  其实,我国一些古老的风俗习惯,并不一定全是糟粕,就比如族谱姓氏传承,很能够传承一个家族的孝道与发展历史,现实意义很大大。当然,朱元璋在起名上,不仅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它更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种团结与力量,一种家族精神。这些正是咱们这个越来越冷漠的社会所需要的。


  毕竟,在漫长的岁月中,多一个带辈分的人,也许便是多了一个亲人,多了一份温暖与关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推荐文章4: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组合

  夏商西周和东周,东周前期为春秋;后期战国七雄起,秦朝统一列国休;两汉之后干戈操,三国鼎立大战消;西晋灭亡起东晋,分立政权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起,辽宋夏金交替更替;南宋结束归一统,元朝之后是明清。


  一首朝代歌,诉尽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明朝可以说备受史学家们的关注。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曾历经十六帝,第一代皇帝便是著名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朱元璋。


  此后朱元璋共十六代子孙统治王朝近300年,有意思的是,将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的名字放在一起时,你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巧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放牛娃里的大哥大

  作为著名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一个一清二白的穷苦人家,父亲母亲还有哥哥们都一起给地主家做佃户,可以说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是常有的事。


  其实,小时候的朱元璋曾因父母偏爱而读过几日书,不过那时候的朱元璋调皮捣蛋,完全没心思读书,再加上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便去给地主家去放牛了。


  那时候小小的朱元璋就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从此吃喝无忧还不用放牛。因此他常扮演皇上,让小伙伴徐达、汤河一起扮大臣,三人来了一场过家家,一起幻想着自己威风凛凛,衣食无忧的模样。


  只是腹中肚子咕咕叫,打破了朱元璋的美梦。史书曾记载道:“杀小犊煮食之,犊尾插入地,诳主者曰:“陷地裂去矣!”主者拽尾转入地中,真以为陷也!”


  这就是历史上曾记载的朱元璋的黑历史,也就是朱元璋孩童时期的偷牛事件。有一天朱元璋饿得实在受不了了,灵机一动便打算把一头牛宰了吃,让大家填饱肚子,顺便再带着大家尝一尝这牛肉到底有多美味。


  可是,其它小伙伴们在朱元璋说完后吓得倒抽冷气,脑子里已经瞬间浮现出地主刘德对他们颐指气使、皮鞭相对的模样了。只是身为放牛娃里的“皇上”朱元璋却并不害怕,反而胸有成竹地向大家保证没问题。


  最终个个半大小子还是饥饿战胜了理智,最终决定宰牛吃肉。大快朵颐后,朱元璋带着小伙伴们把牛的残骸,以及土火堆都打扫得看不出一丝痕迹。


  朱元璋拿着牛尾巴放在石头缝中对匆匆赶来的刘德面前,表演了一出“我想救牛,但牛掉下山崖”的戏码。至此,朱元璋在这些放牛娃中的“皇上”地位算是立住了


  

穷小子变开国皇帝

  在偷吃牛被地主刘德发现后,朱元璋就丧失了放牛这份工作,而后接连而至的旱灾、蝗灾和瘟疫一起到来,让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和兄长。


  穷困潦倒的朱元璋一文钱也没有,连给亲人置办棺材的钱都没有,只能去求地主刘德。可惜刘德置之不理,幸亏刘德的哥哥刘继祖主动给了朱元璋一小块地,给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入土为安。


  后来,朱元璋也曾在《高皇帝御制文集》中有记载下这件伤心事,写到:“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


  失去父母兄弟的朱元璋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孤儿,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得去皇觉寺当了和尚。只是这般安稳清闲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便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寺庙也无法维持生计了。


  朱元璋只得从寺庙出来开启了自己的三年的讨饭生涯,颠沛流离但也开阔眼界的三年里,元朝也成功地把自己作得半死不活,各地的农民起义运动宛若星星之火。


  朱元璋在幼时好友汤河的邀请下,加入郭子兴麾下为兵,至此朱元璋开始崭露头角,频频立下战功,备受郭子兴赏识,甚至将自己的养女嫁予朱元璋。


  在郭子兴的扶持下,朱元璋顺利从普通士兵变为一个统帅全军的将领,与此同时经历郭子兴绑架案件后,他也深刻意识到文盲是一件致命的事情,便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并建立起自己的嫡亲势力。


  郭子兴逝世,朱元璋正式走上了皇位之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军中实权,同时大肆笼络人心,利用百姓给自己造势,鄱阳湖战中巧妙利用地形优势,乘胜追击,成功一箭射死影响自己宏图霸业的心头大患陈友谅。


  平江之战中更是势不可挡,直接拿下平江城。一路走来朱元璋可谓是先苦后甜的代言人,前半生过得穷困潦倒,后半生犹如神助,最终在洪武元年,于南京称帝,立国号大明。


  曾经那个在山坡上立下豪言壮语的放牛娃,真正坐上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位置,而扮演大臣的汤和与徐达也成为真正的天子,梦想在这一刻成了现实。


  

帝王的执着

  作为“草根”出生的皇帝,朱元璋对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也是十分珍视,虽然知道人只能活百岁,也知道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待在这个皇位上的,但他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的守住这个皇位。


  让这天下江山永远姓朱,让明朝永久地传承下去,可以说朱元璋的这个野心着实是不小。当然,朱元璋也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子孙后代的名字入手。


  对后代的子子孙孙,朱元璋给予了厚望,给子孙起名时运用了,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中的“五材”,即水、火、木、金、土,《左传》中这样形容:“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物质元素。面对这样的观念,朱元璋表示非常满意,表示如果以后自己的子孙名字中包含这五种物质,那么朱家就是宇宙的构成,这天下定然也掌握在大明朝手中。


  于是,他便定下规矩日后的子孙后代名字中必须包含这五个字,哪怕是偏旁也可以。至此,我们在将明朝十六位皇帝排列组合时就会发现,这十六位皇帝的名字中每个都包含金木水火土其中一个物质。


  若是细心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巧妙,在取名字的时候其寓意很好,同时也有五行相生的意义,朱皇帝为了一个好名字,为了大明王朝,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咱们以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为例子,朱棣属于“木”,而朱高炽则属“火”,朱瞻基则是“土”,符合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规律,很有意思。


  不过,名字终究是一个代号,虽然寓意极佳,但一个国家的荣华与衰败、国运与命运并不会因为国家君主的名字而发生改变。就像一位伟人在一次谈话中说: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作为当初对子孙后代给予厚望的朱元璋,定然想不到自己的子子孙孙竟然这般不堪大用。明朝在经历过十六位皇帝,267年的时光后,明朝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落下了帷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推荐文章5:明朝16位皇帝,把他们的名字依次写出,会发现一个神奇的规律

  中国人从古至今对起名这件事都有个执念,认为名字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传承,且名字伴随人的一生,能影响人的命运,所以起名绝对不能马虎。


  名字要起得好听,有学问,有意义,还得考虑生辰八字、五行八卦等,讲究多了去了。


  普通人起名尚且如此多讲究,那封建时期皇室讲究的就更多了。


  那时候科学不发达,懂玄学,能看风水能算卦的先生非常受尊重。比如袁天罡,诸葛亮,刘伯温等,都是会掐指一算得出结论的大家。


  中国封建历史上经历了几百任帝王,从公元前第一任君主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共有494位皇帝。这些皇帝什么出身的都有,自然,他们的文化学识也不同。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信奉风水学说。


  有句话叫: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既然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为了子孙后代,怎么也得信一信。


  说起名字,最有意思的就要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朱元璋这个名字听起来还不错,是个有学问的名字,明太祖早年并没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早年他叫朱重八。


  朱重八这个名字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个普通农民家庭按家中子女顺序排的,一个代号而已。


  明太祖在家中排行老八,又是九月十八所生,因此得名重八,也就是朱八八。


  重八早年为了避饥荒,无奈之下投靠寺庙当了和尚,但是乱世中和尚都当得不安稳,又被迫四处流浪。命运的安排下,重八在流浪中遇到了他的贵人,红巾军的领袖之一的郭子兴。


  也许是为了混口饭吃,也许是流浪中看多了百姓的疾苦,重八决定跟着郭子兴起义,干点大事。


  由于骁勇善战,重八颇得郭子兴赏识。


  既然是个可造之才,那必将悉心栽培,可是这个重八这个名字着实拿不上台面,于是郭子兴研究了一下,给他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这个名字有什么说头吗?


  首先,朱音同“诛”,有诛杀的意思,符合他们起义的目的;元,指代元朝,而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


  连起来,正是“诛灭元朝的一把利器”。所以,这个名字大有深意,且实至名归。


  既然自己的名字应验了自己的命运,那子孙后代更加要好好起名,护住国运,守住江山,在五行中生生不息。于是朱家子孙的名字统一按照“姓氏+辈分+五行相生”来取。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从明太祖开始依次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不难发现一个神奇的规律,从朱元璋以后,这十五个皇帝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连起来看,这十五个字的偏旁部首均是含“金木水火土”的,全部对应了五行,规规矩矩地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来的。


  这些名字的组合,符合中国古代的五行相生学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不得不说非常神奇。即便我们现代人起名字,也会先算了五行,再在名字里加上命中缺的那五行之一,以作弥补。


  名字的确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明朝皇帝再怎么迷信,这个朝代始终还是败了。


  可见,除了天意,事也在人为。


  国家的兴衰全在皇帝身上。皇帝怎么作为,国运就怎么走下去,光靠一个名字,是镇不住所有东西的。


  也许玄学很准,但在治国上,只能作为一一定的辅助,取好的名字,也只是对子孙后代的美好祝愿。


  大明朝维持了两百七十年后,天灾人祸齐发,明朝的政权在金人的入侵和农民起义中崩塌,崇祯皇帝自杀,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宣告结束。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推荐搜索词:

  

  1.明朝十六帝关系表图

  

  2.明代帝王顺序表

  

  3.明朝16位帝王列表

  

本文标题:明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