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读后感推荐文章1: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诉衷情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词,写于1975年底,当年82岁,1976年9月9日0时毛主席与世长辞!


  作为中国人且可以读懂中文的同志就一眼看出这首诗词饱含悲沧和惋惜之情。


  为何毛主席最后写出一首如此悲沧的诗词呢?


  我查阅有些资料,我是这样理解的,毛主席的晚年身体不好,重病缠身,到了1975年底已经很严重了。而1975年底正是毛主席的最值得信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病危的时候,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与世长辞。


  毛主席非常了解周恩来的病情的,红军长征时期缺医缺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周恩来已经犯上了严重的疟疾病,后来转化为肝炎,最后肝癌。


  1975年底,毛主席想到自己的挚友周恩来的情况,不禁心潮澎湃、心痛万分。我觉得这是毛主席写这首诗词的第一个原因。想长征当年,遵义会议以后,以毛主席、周恩来等为核心,领导红军主力战胜无数困难、突破和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设下的军事围堵,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如今,周恩来已经是弥留之际,毛主席感慨万千!


  无独有偶,1975 年是“文革时期”未声了,毛主席已经82岁高龄了。当时,各种思潮和人民内部矛盾也存在的,建设治理国家的的任务依然严峻。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要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高质量全面提高 ,面临很多困难。


  毛主席在1959年底到1960年初提出我国在20世纪内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是,到1975年底时候,并没有按照他老人家的思想策略实施 ,也没有实现什么“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我们现在可以想象,今天是21世纪的开端了,也实现不了“四个现代化”。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建设确实取得辉煌成就。


  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些工作要开展谈何容易?毛主席想到自己和和周恩来都已经老了,夙愿未酬,心里也有千言万语、向谁诉说呢?这是毛主席写下这首诗词的第二原因吧。


  关于毛主席最后一首诗词写给谁的呢?根据庆振轩、阎军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辑注》和《毛泽东传》,这首诗词是毛主席为周恩来而作的,这正好说明了毛主席和周恩来这两位伟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所结下深厚情谊!


  我们不妨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一步理解。“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你我之辈”可以理解为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不单单是指毛主席和周恩来 两位,“夙愿”是什么?也就是毛主席提出“四个现代化”。最后一句是毛主席在告诫提醒人们,也对祖国的命运忧虑和深切关注。


   欢迎批评指导!


  图片来自网络!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推荐文章2:《沁园春·雪》读后感——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主席亲率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将直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是年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飘洒了几天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主席的诗兴,2月7日,毛主席以必胜的革命信念,挥毫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的上阕写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出了中国北方广袤的严冬景象。放眼一望:长城内外,只见莽莽雪原;冰封黄河,刹那间,不见了滚滚波涛。“惟余”“顿失”把雪景冰天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起伏的山峦,像银蛇般翩翩起舞;莽莽雪原,如同腊象一般,结队奔驰。一“舞”一“驰”,静中见动,以动写静,极富灵性。山峦和雪原跃跃欲试,要与老天比个高低。如此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等到天晴日出,如白纱罩着的一身红装,竟显得分外妩媚和妖娆。古往今来,写雪景的小令长调俯拾即是。如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苏轼《江城子》写雪中送炭,辛弃疾《水调歌头》写观雪,《满江红》写冬雪,《永遇乐》写梅雪……大都是庭院小景,一叶天地,唯有毛主席笔下的雪景纵横千里,驰骋犷达,气势豪迈,心胸辽阔,为“千古词人竞折腰”。


  词的下阕是抒情。一开始,以“江山如此多娇”巧妙过渡承接,总结上阕,引入下阕。啊!如此美丽多娇的大好河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转而,评点“英雄人物”,别开生面。举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是时代英雄的典范和代表。夹叙夹议,边褒边评,以一“惜”字贯底,扬中见抑,或“略输文采”,或“稍逊风骚”,或“只识弯弓射大雕”,为下文作铺垫,以“俱往矣”作结,一扫千古,就势转入当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突出主题,点题作结,进入高潮,犹如战马收缰,恰似奇峰突起,大势磅礴,气吞山河,真乃神笔!这里所咏之雪,非平凡之雪!红军刚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粉碎蒋介石国民党之围追堵截,外忧内患,在即将挥师东征抗日之际,所叙秦晋高原之雪景、雪境、雪韵,乃是伟人诗家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的完美结晶,是笔者宏伟抱负和远大理想的空前展示,是当今英雄豪杰大无畏精神和豪迈自信气概的真实写照。它,与其说是一首咏雪词,不如说是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造就新时代英雄的宣言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重温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仍然激情澎湃。它激励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向新的征程,不仅要站起来,而且要富起来、强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新作为。


  (编辑:张小志)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推荐文章3:掷地有声 大气磅礴 —— 重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今天是毛主席诞生131周年, 再次重读了毛主席诗词,我感触颇多,心灵又一次受到深深的震撼,毛主席他老人家在诗词上造诣很深,他在《长征》《娄山关·忆秦娥》《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妙章佳句迭出,影响之广、成就之高、反响之强,犹如一颗璀璨星辰,不折不扣,鲜有人能遮其光辉。常人是难望其项背的,可与之媲美者,整个近现代寥寥鲜有。《毛泽东诗词》字字掷地有声,初读拍案称奇,再读拍案叫绝,快读酣畅淋漓,细读大快朵颐,复读爱不释手,恍若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远见,卓识;凌云壮志,脱颖惊人。湘江畔,橘子洲头,气宇轩昂极具胆略的毛泽东向天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振臂奋呼挥斥方遒,意气风发淋漓毕现,丰神俊朗先声夺人力彰气显,如千帆争发百舸竞流,飞天搏击,神采飘扬跃然纸上。“粪土当年万户侯”,一语超凡,雄韬伟略,欲开天辟地扭转乾坤之神气立显。由字句可窥志、气、度以至精神,一心志天下满怀滚滚豪情的青年才俊,正欲划开波云诡谲的时代,昂首大步更欲引领未来,其力其刚,可见一斑。《娄山关·忆秦娥》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场景磅礴气势浑宏,与溢于言表的万分欣喜相得益彰。昂扬、英韧、豪迈,“而今迈步从头越”,万丈豪情直冲云天,西风猎猎、夕阳如雪、万马齐喑,浩然之气栩栩生动,引人入胜真若身临其境。 1935年10月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前有围敌后有追兵,须闯关夺隘飞天越险、跨皑皑雪山踏茫茫草地,险象环生情势万分险恶,危机火急千钧系于一发。而毛泽东却惊人地沉勇刚毅、坚迈豪敢,拥必胜信念、指挥若定处变不惊。七律《长征》,将他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形象刻绘得生动尽致。磅礴乌蒙层峦叠嶂,然在他眼中只不过是渺小的泥丸何足畏惧?刻摩细腻入木三分,娴熟地运用夸张等手法,大中见小既粗且细,雄超之景、轩放之情竟似信手拈来,力透纸背之功力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大家、神笔,绝非凡响。 《沁园春·雪》的广扬则喻示着他已登临一个全新高度。冰、雪、长城、大河……寥寥数笔便将北国恢宏之冬景勾勒无遗。而下阕迭起,秦皇汉武文采略输,唐宗宋祖稍逊,而威震四海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竟然只不过略略懂得弯弓射大雕!他们虽曾建功立业中兴国家,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旧貌换新颜,这些人已如一纸烟云湮没,怎可与号令时代之我等今人相比?词人激情溅舞神飞韵扬,蓄势之后自然收拢作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简、明、快,直似流水,一笔简答赫然投目,哪怕赘一词累一字便如画蛇添足。 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破天堑,挥师突进迅雷不及掩耳一举攻占南京,摇摇欲坠分崩离析的旧政权寿终正寝,人民战争摧枯拉朽似秋风卷落叶,全国山河一片红,但诗人高瞻远瞩异常清醒冷静,这仅仅是万里长征刚走完的第一步,今后路将更加漫长曲折,“不可沽名学霸王”,他告诫每一个人切忌冲昏了头脑。 视察武汉畅游长江,在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里词人吟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纵巨澜狂风亦泰然自若,何等从容!长江大桥正如火如荼兴建,早已联想到“天堑变通途”的通达。而当时千里外的三峡还纯属蓝图上的构想,却放飞想象插上时空翅膀去捕捉“高峡出平湖”的俊秀隽美、去想往“当惊世界殊”的壮观,天马行空,浩然神奇之相直流笔端! 大手笔,大气象,大意境,气吞长虹一贯到底,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技艺高超笔锋犀利,出类拔萃鞭辟入里,高屋建瓴可谓登峰造极。浩瀚雄浑成就非凡竟似巧然天成,倘若评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屈指可数的巨匠,他绝对占有重要的一席,是当仁不让当之无愧的。


   再次重读《毛泽东诗词》,让我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同时又领悟到毛主席诗词的魅力,他在诗词方面独竖了一面旗帜,不夸张地说。他创立了一座辉豪丰碑。在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感到心胸澎湃,激情满怀。《毛泽东诗词》笔走龙蛇雄浑浩壮,宛如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浩荡画卷,又是一丛气蕴扑面馨香永滴的菊花,不论时光蹉跎而未曾有些许褪色。徜徉其间,它如一滴滴琼浆清甜可人,它就是那一缕缕一阵阵沁人心脾催人沉醉的飘香。


  :陈之昌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推荐文章4: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前言:文章系原创首发。今天是毛主席的诞辰,让我们一起共读毛主席的诗词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老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当年上初中的我们人人都会背诵也是最熟悉的诗词。只是当时懵懂的乡下少年并不能真正领略词里的豪迈情怀亦不能想象诗中的气势景观。


  而今步入中年再来读这首词,心境完全不同,读完身心是如此的舒心畅快,眼前也仿若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扑面而来,美哉,美哉!


  以前并未过多关注主席的诗词,自开始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后,慢慢的关注多了,特别是大会第四季,第五季里面关于主席诗词内容的题目明显多了起来。每次特别开心在屏幕前和选手一起答题,也特别喜欢听嘉宾老师的点评讲解,风趣幽默轻松愉快中很多知识点就都学到了。


  康震老师说主席的诗词永远是充满着向上向前的希望,永远凸显出豪迈博大的胸怀,永远在他的诗词里看不到悲观,消极的情绪。确实细读主席的每一篇诗词,都给人大气磅礴之感,饱含哲理,情感丰富,深刻体现出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非凡气度。


  作为地道的湖北人自然首爱《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首词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主席心情苍凉,但字里行间我们却找不到一丝苦闷茫然的情绪。


  阔大深远,烟雨迷茫的江景印照着黄鹤楼在主席的笔下豁然有了一种雄浑之感,主席不畏失败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也跃然纸上。


  如果说我作为湖北人最喜《菩萨蛮 黄鹤楼》,那湖南老乡应该最爱《沁园春.长沙》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上段对景的描写生动形象,让人读来赏心悦目,转而借景抒情,表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


  下段回忆往事,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是何等的昂扬和豪迈。抚今追昔,激情澎湃。读者也跟随着进入到令人兴奋神往的景观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英雄创举。历时两年,行军25000里,纵横14个省,经历主要战役约120次,跨越千山万水,其中的苦难和艰难令人无法想象。


  主席的七律长征语势豪迈,字句铿锵有力,充分展示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英雄气概,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作了最为辉煌的总结。令人读来心潮澎湃,振奋人心。


  “天高云断,望断南飞雁”,《清平乐 六盘山》作于1935年10月,这首词字字辽阔高远。“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人人皆知广为流传的名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雄浑豪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据说后来解放战争的时候,某个小部队和敌人战斗,势力悬殊。部队最后就剩下通讯人员和两三个同志,他们已决意牺牲了,准备最后把随身携带的物品毁掉,转念一想,调好设备,想再听一遍党的声音。当时广播里正在播送主席的这首六盘山。


  几个战士听完感觉力量涌遍全身,他们决定冲出包围圈,最终他们冲出来了。多么振奋人心的英雄故事,多么强大无比的文字力量。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主席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写于1935年十月是一首贺胜利的诗。第一句简单六个字精炼的概括了陕北高原地形地貌;第二句描写红军将士所向披靡,威武雄壮的高大形象;第三句巧妙提问,一个威风凛凛,藐视一切的将军形象屹立眼前;第四句给出答案,表达出对彭将军的由衷赞扬。全诗粗狂豪放,气势磅礴,人景相衬,相得益彰。读起来畅快淋漓。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史书。《贺新郎.读史》就是写他读史的心得。“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人类历史浩如烟海,终其一生也读不完,要想用一首诗词来概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远古时代,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封建社会,阶级社会,五帝三皇,起义风流人物在主席的笔下一一呈现。贯今通古,气魄之大,意境之深,无人能比。笔墨纵横之间尽显恢宏气象,令人感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这些朗朗上口的名句佳作,读来让人多么的身心愉悦,主席的诗词太多太多,不能一一写来.读主席诗词不仅折服于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表达,更佩服于主席借用典故,化用古诗词的恰如其分之巧妙。由此也可以看出主席读书范围之广,读书功力之精。希望有趣的人都去读一读,品一品,相信你一定能从中收获到属于你的情怀和力量。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推荐文章5: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它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它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毛泽东,他大气蓬勃充满着的豪情壮志,在他的诗中体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他心中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他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从一介书生变成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他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天翻地覆慨而慷”——从上下求索到彻底改变中国命运。这是实践的维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实践中,毛泽东实现了他的初心,也成就了千秋伟业。


  他的诗词也是令人流连忘返。毛主席心中的激情,是经过二万五千里的洗涤之后得来的。他的诗,有时犹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婉约;犹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有犹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浪漫。就像他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告诉了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道理。他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表达了重阳节的点点滴滴。他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看出梅花的品质。


  用毛泽东的三句诗,就能勾勒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3.人间正道是沧桑。


  他们跨过山和大海,是复兴中国的不朽力量!


  指导教师:


  品读红色经典,弘扬红色精神,不忘红色初心。本篇读后感正是这种红色价值观的体现。小从《沁园春·雪》入手,能从文学和思想的两个层面赏析,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能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中国历史,颇有个人的见地。(八年级(7)班孙晨荷)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毛泽东诗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