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演员表
电影刘三姐演员表推荐文章1:老电影《铁道卫士》六位配角儿演员,为何被观众们熟记于心
大概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观众大都看过老电影《铁道卫士》,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成为了我国敌特电影的榜首。弹指一挥间,《铁道卫士》的热度也已经消退了六十五年,而那些峥嵘岁月和刻骨铭心的回忆也在不同的人心中永远珍藏。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特片《铁道卫士》在全国上映。影片取材于沈阳铁路公安机关侦破的真实案件,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美帝轰炸鸭绿江大桥阴谋破产后,敌远东情局又派遣特务潜入东北,与暗藏的特务勾结,妄图破坏铁路运输线,铁路公安处高健科长发动群众展开反特防特斗争的故事。
《铁道卫士》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铁道卫士》大受欢迎的原因一个在于题材和剧本真实而且刺激,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电影的选角恰到好处。
影片中的演员包括:印质明饰高健,周文彬饰赵师傅,宋雪娟饰何兰英,方化饰吴济春,张巨光饰公安处长,王延盛饰党委书记,方 荧饰美特上校,叶琳琅饰王曼丽,罗泰饰马小飞,金林饰徐福祥,段斌饰顾野平(曹德新),田烈饰九宫道主,李万城饰地主,刘惠明饰美特女秘书等。
《铁道卫士》的演员中有着很多的老艺术家,今天介绍的这六位配角儿演员中,他们或许没有主演的光芒万丈,但每一次出场,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人只有几分钟的镜头,有的人甚至只有一两句台词,但他们用精湛的演技赋予角色生命,被观众们熟记于心。
田烈老师:在《铁道卫士》中扮演九宫道主。
1913年出生于山东肥城,15岁考入山东省立民众剧场开始了演艺生涯,参演过多部话剧和电影。解放后,他先后在北影厂、长影厂任演员,以扮演反派见长。
田烈老师可能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有点陌生,但在上一辈影迷心中,他可是重量级人物。这位老戏骨不但演技扎实,而且每一个角色都像被他注入了灵魂一样活灵活现。他的表演,就好比一杯陈年老酒,看似平淡无奇,却越品越浓香四溢。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不管大英雄还是小配角,只要他站在那里,那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他的代表作《神秘的旅伴》,田烈老师饰演萧五,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土匪头目,狠辣又狡猾,还透着股阴险劲儿。田烈老师从《新儿女英雄传》里的贪婪申财主,到《龙须沟》的勇猛黑旋风,再到《上甘岭》中朴实憨厚的炊事员,还有很多其他经典配角,每一个形象简直就是教科书般地精准塑造。田烈老师的表演,一个眼神、一次轻蔑冷笑,同样一张面孔,可以变幻出无数截然不同的人物类型,这能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1977年,一代擅演反派的名家田烈老师离我们远去,而他创造的无数银幕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罗泰老师:在《铁道卫士》中扮演的特务“马小飞”。
罗泰老师192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37年,他小学毕业后就加入了进步团体“鸽翼剧社”。1948年,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罗泰,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也就是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陆续参演了不少影视作品,其中包括了《赵一曼》、《无形的战线》、《白衣战士》等经典作品。罗泰老师还是一名优秀的编剧、导演,执导的《小字辈》、《小城春秋》、《龙种》、《风云初记》等作品都堪称经典。
1958年,罗泰老师被错划为右派协从分子,事业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一度被迫停止了事业。从制片厂离休后,他没有继续在国内发展,而是带着老伴远走他国,移居澳洲生活。2005年,在移居澳洲的第十年,他遗憾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享年81岁。
段斌老师:在《铁道卫士》中扮演的顾野平“顾调度”。
在《铁道卫士》扮演顾调度,
他1930年出生于湖北,五十年代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也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学表演的大学生,参演过《如此多情》、《虎穴追踪》,《青春的脚步》、《悬崖》、《帅旗飘飘》等,段斌老师于2001年逝世,享年71岁。
段斌老师《上甘岭》扮演话务员
宋雪娟老师:在《铁道卫士》中扮演铁道务员“何兰英”。
宋雪娟老师1935年出生在辽宁,她的长相十分清纯可人。早在《铁道卫士》上映前,宋雪娟老师就靠一部少数民族爱情电影《芦笙恋歌》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1956年,一次偶然机会,长春电影制片厂打算招几个姑娘进新片《如此多情》的剧组出演护士,电影厂的人一眼便看中了宋雪娟。在这部戏里,宋雪娟老师出演了小张护士,她那真诚且憨厚的气质让她稳稳地走出了影视道路上的第一步。她出演的护士形象受到了长春制片厂领导的好评。
后来《芦笙恋歌》的剧组向她发出了邀请,就这样宋雪娟出演了《芦笙恋歌》的女主角,那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云南拉枯族女孩娜娃,凭借这部电影,宋慧娟再度提升名气。
在《铁道卫士》中宋雪娟老师出演的是列车上的务员何兰英,这个角色很重要,她机智勇敢并且还有些可爱,在何兰英的帮助下,铁路公安才成功打掉了所有潜伏于铁路的特务。之后宋雪娟老师出演了《鸿雁》、《山村会计》、《甲午风云》等等一批优秀作品,村姑、渔家女、售货员等等角色她都有尝试过。2011年,宋雪娟老师因患癌症去世,享年77岁。
金林老师:在《铁道卫士》中,他饰演的铁路局机车修理工、潜伏特务徐福祥。
1924年出生于上海,早年涉足话剧电影的表演,曾在上海业余剧社做演员。抗战胜利后辗转各大电影公司,因相貌平平只能跑龙套,解放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正式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1965年电影《三进山城》饰长牙特务
金林老师虽然没有大明星的称号,但在艺术界享有盛誉,被誉为“千面人”,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道。在长影厂的岁月里,金林参演了几十部电影,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他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专业。尽管在演员表上,金林老师的名字并不总是那么醒目,但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如同一颗精心雕琢的宝石,虽小却光芒四射。
李万城老师:在《铁道卫士》中饰地主。
1924年出生于辽宁海城,1949年由文工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李万城老师可能名气并不大,甚至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不知道说的是谁。不过,只要看过他参演的影视作品,绝对都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真的塑造了太多经典的角色,很多角色至今仍让人拍手叫绝。例如《刘三姐》中的“罗秀才”,《英雄儿女》中的“老李”,《平原游击队》中的“孟考”,《冬梅》中的“老四哥”等等,无一不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经典角色!
李万城老师在《刘三姐》中饰罗秀才
在《刘三姐》这部经典影片中,李万城老师扮演了三个酸秀才中的“罗秀才”,是片中最经典的配角之一。在塑造这个角色时,他将角色呆头呆脑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让无数观众捧腹大笑。他在片中的戏份虽然不多,却留下了不少名场面,最经典的便是那一句:“下地耕田我也会,牛走后来我走前”。
在老电影《英雄儿女》中,两位炊事员中的老李即是李万城老师饰演的。
1983年,李万城老师因病去世,享年只有59岁。
电影刘三姐演员表推荐文章2:亿万人脑海中的“刘三姐”4日凌晨离世:“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极目新闻记者 付瞰
3月4日上午7时,北京日发布消息称,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于当日凌晨3时16分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逝世,享年80岁。
来自微信公众号“广西北部湾之声”的消息显示,2月18日,黄婉秋因左上肺癌并肺内转移及并发症,转入桂林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治疗。就在半个月前的2月21日晚,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在接受极目新闻专访时提到,黄婉秋当时已处于“病危弥留”状态,同时透露2月19日黄婉秋曾写下人生“最后一次的微信”,微信中黄婉秋表示:“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时代放歌造就的电影
“天外传歌”的祈愿,实则是弥留之际的黄婉秋对民族音乐的深深挂念,毕竟,她的名字与“刘三姐”紧紧相连。
其实,“刘三姐”并非一个具体的真实人物,早在宋人笔记中,这个形象就已出现——她是广西一带民间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因擅长编唱山歌而被奉为“歌神”或“歌仙”。
但几乎所有年长的中国人都会记得刘三姐的样子:丹凤眼、鹅蛋脸,头戴彩花、身着彩衣,如画般的桂林美景中响彻着她清脆的歌喉……因为电影《刘三姐》的风靡,几十年来,中国人脑海中的“刘三姐”永远都是电影里少年黄婉秋的形象。
1943年,黄婉秋出生于广西桂林,13岁时她就考入桂林市桂剧团,自此踏上艺术之路。但从地方剧团的小演员到家喻户晓的“刘三姐”,这中间也充满着人生的机遇。
2008年,电影《刘三姐》摄制组副摄影师蒙雄强曾在《文史春秋》刊登文章,回忆电影《刘三姐》拍摄的台前幕后。文中提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曾掀起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热潮,而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文艺演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热度。
这股热潮中,广西文艺工以彩调剧、壮剧、采茶剧、侗戏、苗剧等形式演唱《刘三姐》的剧目层出不穷。1960年4月,“《刘三姐》文艺会演大会”在南宁举行,不同版本的《刘三姐》甚至持续演出20多天,反响强烈。
同时,远在北京、当时已经是中央歌舞剧院编剧的乔羽与挚友、导演苏里已经有了拍摄《刘三姐》电影故事片的想法,这与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拍摄《刘三姐》电影的想法不谋而合。
1960年,《刘三姐》剧本创作完毕,广西彩调剧团演员傅锦华、广西桂剧团演员尹羲、广西话剧团演员黄小曼成为饰演“刘三姐”的候选人物,17岁的黄婉秋则被选定饰演“舟妹”一角。
据蒙雄强回忆,三位候选“刘三姐”是“大会演”中扮演刘三姐的佼佼者,又是剧团的名旦,其中,声音甜美婉转又带有山野味道的傅锦华更是第一人选,但其试镜镜头被评价为“唱歌时口型太大不好看”,在上级“换人”的要求下,苏里想到了样貌小巧玲珑的“舟妹”黄婉秋。
两段试戏定下“刘三姐”
因外貌脱颖而出,但能不能演好“刘三姐”,剧组还要试戏。当时,17岁的黄婉秋从未拍过电影,蒙雄强文中提到,苏里给了她两段戏——“绣绣球”和“三姐骂财主”。
看过电影《刘三姐》的观众自然能想到这两场戏的份量,用现在的网络语来形容,这两场戏对应的正是“刘三姐”的爱情线和事业线,尤其,在黄婉秋离世的当下,“你发癫 人家问地你答天”的经典场景因为对应了网友的情绪需求,成功登陆热搜。
蒙雄强回忆,这两场戏都被黄婉秋处理得极其到位,比如情窦初开的“绣绣球”这场,黄婉秋羞答答的神情和含情脉脉的眼神让现场摄影师暗暗喝彩,而怒怼财主的戏份,黄婉秋怒目圆瞪、双眉横竖、嘴巴紧抿成一条缝的表演配上冷嘲热讽的对歌,让苏里评价她是,“好一个高山上的红辣椒!”
两场戏试完,《刘三姐》的挑梁大戏终于落到了黄婉秋的肩上。
1961年,《刘三姐》于全国放映,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也随之成为了中国电影中影响最大、最久远的银幕形象之一。据悉,这部影片是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还走出国门风靡东南亚,仅在新加坡一地就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纪录。
在中国,“刘三姐”也影响了几代人。即便是姜文,也在回忆儿时过往时提到:“我小时候一直感受着电影带来的快乐,我连续看了17遍《刘三姐》。”后来执导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的张艺谋也曾提到电影《刘三姐》对自己的影响,“刘三姐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人漂亮、歌好听。”
还需一提的是,《刘三姐》的演员表中,“刘三姐”一栏下除了黄婉秋,还有张桂兰(配音)、傅锦华(配唱)的名字,在蒙雄强的文中他这样回忆,“为了让刘三姐的形象更完美,苏里导演特别要求我国著名的长影翻译片配音演员张桂兰配对白,决定让《刘三姐》歌曲原唱者、彩调剧表演艺术家傅锦华配唱”,而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刘三姐痛骂地主莫怀仁的歌,则是女高音歌唱家崔秀英配唱的。
与“人生角色”相伴的一生
严格意义上虽为“集体创作”,但黄婉秋灵动的表演也是大众记住“刘三姐”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黄婉秋来说,“刘三姐”作为自己的“人生角色”,也与她的一生紧密联结在了一起。在《刘三姐》之后,黄婉秋先后主演了《白毛女》《迎春花》《农奴戟》《收租院》《江姐》《洪湖赤卫队》《杨开慧》《不准出生的人》等,既有歌剧,又有桂剧,还有话剧,但曾经的采访中黄婉秋自己也觉得,她创作最成功的艺术作品只有《刘三姐》,包括她的名片上也只印着“广西刘三姐黄婉秋”,“我觉得再也拍不出像‘刘三姐’这样经典的角色了,我知道这是我艺术的顶峰,所以我格外珍惜!”
除了作品,黄婉秋还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传承“刘三姐”文化。1992年,她创办了刘三姐艺术团,随后成立了刘三姐集团公司;她还参与投资修建了“刘三姐景观园”,重新编排打造大型民族歌舞剧《歌仙刘三姐》,创新打造“全息魔幻音乐剧”《遇见刘三姐》等。同时她还说服了家人,将自己的后代培养为“刘三姐”文化传承人,一家三代人共同致力于传播“刘三姐”文化。
在2月19日黄婉秋发送给魏明伦的“最后一次的微信”中,这位一生都与“刘三姐”有关的艺术家跟国内外“厚爱刘三姐的影迷朋友们”道一声“永别”,“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我嘱托丈夫(何)有才及女儿小秋、外孙女如秋、羽秋继续为中国刘三姐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宣传好!宣传我们美丽的广西、桂林!”她说,“我心永远与你们同在!”
(图片来自电影《刘三姐》截图)
(: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酬。24小时料热线027-86777777。
电影刘三姐演员表推荐文章3:毛主席看《刘三姐》开心而笑,演刘三姐的黄婉秋,爱情真让人动容
一提《刘三姐》,人们无不为刘三姐动人的歌声《世上哪有树藤藤》打动:“山中只(啊)见藤缠树啊,世上哪见树(啊)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咧,枉过一春(呀)又一春……”
是啊,1962年,毛主席与众多领导人在怀仁堂看《刘三姐》,毛主席也被其表演与歌声打动,开心而笑了,并给《刘三姐》充分肯定。
人们只看17岁的黄婉秋,因演刘三姐而闻名天下,可不知她背后经历的辛酸往事。她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真的让人动容!
其实1960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的,不是黄婉秋演的电影《刘三姐》,而是傅锦华演的歌舞剧《刘三姐》,不过后来毛主席也看到了电影《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曾轰动海内外,其歌曲被人们争相传唱,几代人都是“伴随”刘三姐长大的,就连导演张艺谋都说,刘三姐人美歌好听,是我儿时最好的回忆。
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其实也要靠运气。1960年,导演拍电影《刘三姐》时,心中早已有两个人选演刘三姐:金迪与杨立坤,而黄婉秋只定为“舟妹”。
然而后来发现金迪已怀孕,加之上级后来决定,因为刘三姐是广西人,所以要把刘三姐作为广西名片,刘三姐必须要广西人,而杨丽坤又是云南人,则她也不可演了。
后来导演去广西四处寻找刘三姐的表演者,面对好几十人都演过彩调戏《刘三姐》的姑娘,导演选中了傅锦华。
但遗憾的是在试镜过后才发现,傅锦华是长形脸。而刘三姐是壮族的,脸是比较圆的,所以她也失落了。
黄婉秋因为娇艳妩媚,纯真纯情,脸蛋圆润正适合,所以最后决定由黄婉秋演刘三姐。
于是1961年,电影《刘三姐》正式上映,黄婉秋因刘三姐一角而名扬天下。
只要哪里有上映,人们争先恐后去看,电影《刘三姐》成了全球华人联系的纽带。
一提“文革”人们都害怕,你越是好人,就要把你当作坏人,大力批斗甚至夺你性命,刘三姐黄婉秋也不例外。
黄婉秋从人生的巅峰,跌入生命低谷。
遇难不可怕,可怕是没有人来救你。刘三姐曾被卷入笼中,是阿牛哥立马把她救出来。
也幸好,黄婉秋在人生的黑暗中,她生命中的贵人“阿牛哥”,比她小6岁的何有才,也立马去保护她。可幸,枪顶在她头上也没被枪毙。
黄婉秋因《刘三姐》走红后,自然在歌舞团当老师,后连续出现了几代新的刘三姐。
当时黄婉秋在歌舞团是老师,何有才是学生。奇不奇怪?在那时也会出现师生恋。因她是独具特色的明星,谁都想追求她,她后来回忆说:“当时追我的人很多,那些求爱信都有两箩筐,可在‘文革’中被烧掉了。”
黄婉秋被打倒期间,被打被斗被游街示众,在文艺界受的罪只她最深。一早起来她就挂一个大牌子,扫地学习,晚上才可摘下。
作为学生的何有才心里最清楚,怎把好老师当成罪人?太不公平,所以要保护老师。
真没想到他那一举,竟然变成了爱情。可他当时也不敢想,因为她是老师。
黄婉秋在28岁时,学生何有才对她说:“老师,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可以吗?他比你小一点。”可她却说,小一天都不行。
学生是心好当“媒人”,还是胆大?两个月后何有才又跑去问她:“老师,我跟你说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黄婉秋没理他,可大胆的他直说:“老师,我说的那人就说我,你看怎样?”她沉默不语了。
聪明的人毕竟聪明,何有才请她去他家作客。好不容易请到假去了他家,就这样他们恋上了。
什么是真情?当你被人打倒的时候,有人跑过来扶起你,就是真情!
黄婉秋受的罪太让何有才心疼了,他时常写字条给她,鼓励她坚强。
可没想到,他的命运也惨了,好人恋“坏人”,必是坏人,立即被停职劳动改造了。
同心的人走的是一条路?过几天她也去劳动改造了。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真的,1972年,29岁的黄婉秋与23岁的何有才结为夫妻。15年的劳动改造,他们同甘苦,共患难。
后来有人问黄婉秋,当初你收到两箩筐求爱信,为何没投入一个人怀抱?
她说:“我当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选同路的人。我的脾气好,他的脾气比我更好,更疼我,所以他父母干爹生病时,我就伺候他们。懂得孝顺,才能把事业做好,才能给孩子留下榜样。”
黄文秋总结她的一生:“《刘三姐》让我一下达到了人生艺术巅峰,我一生荣耀悲欢,都和《刘三姐》紧密相连。"
之后,黄婉秋当过文化局副局长,文联副主席,组建刘三姐艺术团,成立刘三姐集团公司,她真的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一晃,黄婉秋已77岁了,但“刘三姐”与“阿牛哥”过着幸福无比的生活。
何友才曾说:“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呵护她。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与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与事业。”
因为刘三姐是“歌仙”,所以才受众人的喜欢,就连毛主席看《刘三姐》都开心而笑了!
黄婉秋也很幸运,因演刘三姐名扬天下;虽然曾受尽了苦,但她最终有“阿牛哥"保护,获得了让众人羡慕的幸福!他们的爱情,真让人动容!
:以情动人真好
原创不易,抄袭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则删〕
电影刘三姐演员表推荐文章4:87版《聊斋》,究竟隐藏了多少“绝色美人”,还有你不知道的大咖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部电视剧堪称“阴影”,比如《封神榜》和《少年包青天》。
但是说到恐怖电视剧的鼻祖,当属87版《聊斋》。
87版《聊斋》
究竟这部电视剧有多么恐怖呢?
山野荒郊,月隐星稀
一宅昏黄的灯笼自远而近
冷寂的青灯下,妖魔鬼怪、狐仙精灵
让人不禁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在当年,这样的尺度能够过审,也算是极其幸运了。然而,即使是这么恐怖,儿时的我们,即使是捂住眼睛也要从指缝中偷看。
因为剧情太精彩,音乐太到位,美女太吸睛,每一个都堪称“绝色”!
岁月悠悠,即使已经过了30多年,这部电视剧的豆瓣评分依然高达8.6分。
豆瓣评分
有一位观众曾经这样评论87版《聊斋》:
“过去了20年,这部作品依然让人难忘。它不是食之即忘,甘甜瞬间的快餐,而是品之回味,清甜悠长的香茗。”
究竟这部在今日看来服化道落后、画面不够清晰的戏,为何至今依然是无法逾越的经典呢?
看懂一部戏,你需要了解更多的幕后真相
大家好,我是幕Sir
今天,幕Sir将和大家一起走进87版《聊斋》幕后的故事
1983年,山东电视台自制的《水浒》系列片收获颇丰。
紧接着,央视拍摄的《西游记》再次掀起了名著改编的热潮,杨洁导演肩负重任,和一众演员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方才给观众呈现出了这部受众最多、重播最多的经典剧集。
西游记
趁热打铁,央视紧接着又推出了《红楼梦》,依旧街谈巷闻。
而看到这两部剧的成功,有一个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时任福建电视台台长的俞月亭。
俞月亭
1986年,俞月亭刚刚赴任,看到《西游记》的热播,让他的心里也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也拍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此时台里一个叫李栋的作家,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既然要拍,何不胆子大一点,拍一部60集的《聊斋》。
李栋
不成想,这个想法戳中了俞月亭的心。他大腿一拍,就拍《聊斋》!
想法有了,可是现实却给了俞月亭当头一棒。要知道,《西游记》的背后是央视,虽说当年资金也不算充裕,但起码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二十五集的《西游记》大约花费了六百万。
但是福建电视台仅仅是一个地方台,整个电视剧部也不过只有16人,甚至都无法凑齐一个摄制组。而且资金上也差之甚远,台里每年拨给电视剧部的经费只有20万,这笔钱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俞月亭完成这个梦想。
再加上翻拍古典名著本就是个大工程,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重磅电视剧的制作都是摸石过河,漫长的筹备、复杂的人事,还有捉襟见肘的资本,对福建台而言,这都无异于蚍蜉撼树!
红楼梦
可即便苦难重重,前途渺茫,俞月亭还是铁了心要拍!
1987年3月,福建宁德一个小海岛上,聊斋录制总部正式成立,16个人和一栋坐落在村里的四层民房就是他们所有家底。
梦想终究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成了举步维艰。规划了60集,可现在他们却连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就在所有人都在为资金发愁时,负责剧本统筹的李栋站了出来。他先是找到了电影厂和合作商,跟他们商量:既然资金那么紧张,不如边播边拍,也好观察这部剧的反响如何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下拍摄。
在当时的中国影视业,这样的想法是头一个,这个提议一下子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于是剧组便四处找赞助,面对窘境,导演甚至在开拍前放出了狠话,想要挣钱的都别来!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听说要将聊斋搬上荧幕,整个艺术界竟然炸了锅!
主创梦之队
各路来自天南海北的能人志士汇聚福州,这让原本是顶着压力“一腔孤愤”的福建台
瞬间变成了“群情激奋”。
上海电视台的刘印平首先加入了主创团队,这位后来以”刘大印“之名火遍业界的制作人在之后还缔造了众多影视剧中的神话,比如刘晓庆版的《武则天》、陈道明版的《康熙王朝》。
刘晓庆版《武则天》
紧接着,福建台又陆续收到了很多导演写的自荐信。他们发乎情怀,感念剧组的痴念,甚至纷纷要带着自己的团队加盟。
有执导过《刘三姐》的导演苏里、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努尔哈赤》的导演陈家林,还有“中国电影祖师爷”之称的谢晋!
谢晋
除此之外,豪华的顾问团队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曹禺、著名画家范曾以及古典文学专家袁世硕都纷纷加盟。
到最后,整个剧组足足汇聚了数十位导演、数百名演员、二三十位编剧和上千位创!这支队伍,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文艺界的半壁江山。
如此阵容,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这样,一支传奇的“梦之队”在众志成城中拉开了一幅壮丽的聊斋世界,塑造了那一段中国电视剧创作史上的传奇。
全员绝色
为了更贴合原著,剧组在选角方面下足了功夫,很多耳熟能详的实力演员相继参与拍摄:“唐僧”徐少华、“贾瑞”马广儒、薛宝钗”张莉。
徐少华
除此之外,《聊斋》可谓是美女如云。有人说,这是一部"全员绝色"的电视剧,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一个都称得上“国色天香”
《水浒传》扈三娘郑爽、《康熙王朝》的苏麻拉姑茹萍、唯一演遍四大名著被称为“第一古典美女”的何晴、依旧活跃在屏幕上的瞿颖、西游记女儿国国师吴海燕,还有“大陆第一美人”之称的陈红。
陈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惊鸿一瞥的美女,她们在剧中惊艳亮相后便如昙花一般销声匿迹。
扮演香玉的高建华、扮演阿英的张力、扮演婴宁的王伶群、扮演阿宝的郑辉。
一颦一笑,娟丽无双。最美的芳华,集成了百媚。
千娇百媚
可由于一边拍一边播一边找钱,没钱成了剧组最大的问题!虽说前面拉到一点企业赞助,可是这对一部要拍六七十集的鸿篇巨著还是远远不够。
在拍摄《生死情》时,导演赵焕章带着剧组拍外景,可戏拍完准备结账时,却发现钱不够了。外景地要求扣下服装道具做抵押,无奈之下,剧组有个工作人员自告奋勇,说可以把自己留下当人质。
闻听此言,赵焕章当即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其他人也备受感动纷纷掏钱赎人,而这时大家还没有一分钱的劳务费。
艰辛拍摄
剧组筹钱困难,拍摄也是异常的艰辛。因为剧集需求,剧中需要很多特效镜头,但是当时的科技还比较落后,演员只好自己去做高危动作。
在拍摄《花姑子》时,饰演安贡生的演员霍联华为了给剧组省下替身的钱,竟与一条粗约50公分的巨蟒缠在了一起,还不忘开玩笑说:“同志们万一我不行,大伙可得一起上啊!”
拍摄《鲁公女》时,聊斋总部处境越发艰难,不得已,总部只能将唯一的一部工作车卖掉,加上制片主任王峰自己掏腰包的6000元才凑足了钱让剧组如期开机,而拍摄完成后,剧组还节余1337.67元。
1988年,这部由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合作拍摄的电视剧终于在万众期待中上映了。一经播出,竟然给了所有观众一个惊喜,不但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还火遍了东南亚。
日本电视台更是不惜重金买下了全部电视剧的播出权,中国电视剧第一次被翻译成日语走向国外!
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部被无数人称之“童年阴影”的聊斋,却成为了可与央视版四大名著相比肩的经典传奇。
虽然现在看来,当年的妆容粗糙了些,但古风十足,没有辣眼睛的环节和杀马特的造型,剧中的主题曲,更是令人至今都记忆犹新。
山东特色主题曲
在为《聊斋》做片头曲时,这个狐鬼世界的故事让久经沙场的王立平犯了难。他思前想后却始终找不到灵感,就在这时,词乔羽老爷子打来电话,拿着自己刚写的歌词念给王立平听。
王立平
说来也巧,乔老爷子的山东口音竟与这首词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王立平立刻灵感爆发,仅用15分钟就谱完了曲子。于是,主题曲《说聊斋》的山东特色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中诞生。
本文标题:电影刘三姐演员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