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1:商洛山阳县:强基础兴产业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李岩 宋洁 刘涛)商洛市山阳县把“讲政治 敢担当 改作风”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创新开展“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督促全县扶贫干部主动履职担当,切实做到扶贫有作为、脱贫有成效。


  在商洛山阳县十里街办王庄村“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会现场,帮扶干部讲扶贫措施,贫困户评帮扶成效、讲自身发展变化,还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洛市山阳县十里街办王庄村村民屈建华:“水电路(基础设施)确实搞得很好,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电信信号和移动信号还有些差,能不能给咱联系改善一下。”


  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扶贫干部们仔细听、认真记、还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带着感情落实每一项工作,以此来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商洛市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我们给一点钱,给一点蜂,把水修了,把路修了,但是收入能不能达到脱贫标准,能不能致富,还需要我们群众激发内生动力,自己想富、自己奋斗,才能够致富。”


  近两年,商洛山阳县王庄村的群众健身广场、通村组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并且通过发展食用菌、养蜂等产业,带动全村140户贫困户脱了贫,在2018年底退出了贫困村。


  商洛市山阳县十里街办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华:“目前我们有产业基地三处,一是一组的食用菌基地,有100个大棚,年产30万袋香菇,第二是在全村范围内实施了核桃科管,目前建园500亩,第三有中华蜂养殖场3个,全村有中华蜂500箱。下一步,我们继续壮大村上的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帮扶,持续增收。”


  在“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中,商洛山阳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目前,山阳县已减贫1.65万户6.54万人,72个村退出贫困序列,62个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2万元以上。2019年,山阳县将通过“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资金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商洛市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县级领导带头,为党的事业担当,为群众担当//切实改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以县级干部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来带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打赢山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山阳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2:陕西省山阳县创立“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机制调查

  光明日记者 张哲浩 光明日通讯员 王昕 李张


  “我说啥也没想到,日子正过得红火着呢,却因为意外事故落难了。”58岁的杨双来垂着头,不停地叹息。


  杨双来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色河铺镇桐峪寺村农民,过去,他们一家三口除了妻子残疾外,两人常年务工,在村里日子还算过得红火。不料,去年腊月杨双来打工时摔坏了腿,儿子又检查出胰腺炎。一夜之间,杨双来由富裕户变成了贫困户,这位一向要强的硬汉子变得一筹莫展。


  今春以来,山阳县在开展“四排查过筛子大起底”和“四清零保质量大提升”行动中,发现杨双来意外致贫的情况后,立即帮他家完善了医疗保障,为一家三口申请了一类低保。至此,杨双来脸上的愁云才逐渐散开了。


  据了解,2019年脱贫摘帽后,山阳县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46.42%下降到了目前的1.02%。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对非贫困户致贫和脱贫户帮扶力度,该县于今年3月中旬创立了“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机制,并在全县238个村全面推行,确保困难群众穿新鞋不走老路。


  如何查?“四查”机制一竿子查到底


  “贫困户的收入是动态的,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坐过山车’,而非贫困户就怕出意外致贫。”山阳县县委书记张国瑜一针见血地说,“我们建立‘四查’新机制,将这些情况一律纳入到排查之列,并逐一解决到位,以达到长期稳固脱贫。”


  “四查”机制就是实施发现风险建台账制度,把数据比对筛查列为排查之首。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行业扶贫部门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筛查发现问题,并组织人员现场核实,属于数据信息错误的,及时改正完善;确实存在风险隐患的,准确掌握真实情况,建立整改台账。


  山阳县要求核查人员和帮扶干部定期深入所有农户走访摸底,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和饮水安全等方面情况,然后反馈给村统一汇总。“县里的排查不但过了细筛子,而且还建立了脱贫后群众不再返贫的新机制,彻底剜掉了穷根。”南宽坪镇镇长邓秀锋说。


  小河镇六窝蜂村上坊组50岁的杜仕来本已脱贫,他的儿子在结婚体检时查出白血病,为了给儿子看病,老杜卖了县城新买的房子。工作队排查得知后,立即为杜仕来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和大病救助,并多方联系慈善组织为老杜筹款10万余元。


  同时,山阳县还把民情舆情和问题整改核查当作重点工作之一,对近年来上级转办、群众来信来访、12317平台举等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的信访舆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办理到位的及时予以告知,未解决到位的认真梳理、造册登记;对近年来各级巡视巡察、考核评估和暗访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没有整改到位且影响脱贫成果巩固的,认真梳理,列入清单。对各级督战检查暗访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认领,举一反三自查,建立问题清单。


  王阎镇天桥社区大岭组脱贫户石康伟和刘开鹏,搬迁到新居后,旧宅腾退拆迁补偿款一直没有兑付。在村上排查研判汇总上镇政府后,镇上及时将旧宅腾退补偿款兑付到他们手中。


  截至目前,山阳县共筛查比对收入不稳定户5074个,自查发现问题107个,建立民情舆情台账8本。


  如何帮?“四帮”分类施策解民难


  山阳县在排查清零销号行动中,干部仍然会发现一些动态问题。怎么办?“一把尺子量到底——用制度推进工作,以成效检验干部作为。”山阳县县长袁良善说。


  在建立新机制时,山阳县将“四帮”分类施策解风险作为一项硬措施。对遭遇重大疾病、重大灾害、重大变故可能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救灾、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对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纳入低保或提高保障标准、公益岗位安置、集体经济分红、资产收益倾斜等综合性保障措施,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在对贫困风险户对标补短帮扶上,山阳县按照“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对收入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的户,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支持其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实现稳定持续增收。


  针对全县62户硬性指标稳定达标,但存在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不够有力、慢病签约服务不到位、技术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等扶贫和惠农政策落实存在的漏点和盲点问题,山阳县要求相关部门和镇、村精准精细落实政策,彻底消除死角死面。


  山阳县有特困供养人员3680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7358人。针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山阳县在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和监护责任的基础上,发动8000余名党员干部帮助打扫卫生、清洗衣被等,加强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让他们生活舒心、开心。


  “我活了一辈子,从未经历过这么多的好事情。”漫川关镇万福村五保户梅耀财,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他的衣服和被子脏了,帮扶干部就上门给他清洗。第一次梅耀财拗不过干部,勉强接受了;第二次,他说啥也要给干部工钱,可无论他怎么说,都被干部谢绝了。“党的政策好得一百个说不完,现在生活一百个没得问题!”见到记者,梅耀财老人双手拍打着膝盖,激动地说。


  干部群众手牵手,齐心协力摘穷帽。据了解,截至目前,山阳县对可能返贫致贫的1182户2400人因人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对197户734人脱贫监测户和363户1157人边缘户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搭乘上小康快车。


  如何强?“四强”夯基固本促提升


  精准扶贫使乡村各项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那么,脱贫后的“主阵地”又该如何巩固?山阳县在预防返贫机制中,将“四强”夯基固本促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山阳县持续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堡垒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聚力攻坚”四大行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山阳县按照“大抓脱贫产业、大抓村集体经济、大办社区工厂”的思路,因村制宜实施“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工程,探索建立以县扶贫移民投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2+X”机制,增强群众“造血功能”。目前,全县23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其中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7万元以上,109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十里街办磨沟里村过去是一个穷村,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村容村貌变化巨大,光伏、食用菌等产业蓬勃兴起,今年村集体收益将达40万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杨长武表示,脱贫后将继续开展技术培训,大力发展产业,优化公共服务,加强乡村环境整治,让群众走上永不返贫的道路。


  与此同时,山阳县狠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全县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脱贫明星”等评选表彰活动,累计在全县开展“扶贫脱贫互讲互评”1703场次,解决问题2457个;全县累计开展文艺节目巡回演出55余场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80余户、“五好文明家庭”400余户,有力地推动了移风易俗,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


  “船到江心补漏迟。我们创新‘四查四帮四强’机制,就是为了预防困难群众致贫、返贫,让他们享受有自信、有尊严、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山阳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文说。


  《光明日》( 2020年06月12日09版)


  山阳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3:商洛7区县人口一览:商州区47.3万,柞水县13.77万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2020年全市GDP总量为739.46亿元,在陕西省十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九,GDP排名与其人口排名一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商洛市常住人口为204.1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30.05万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小市、经济小市。


  商洛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48301人占51.36%,女性人口为992930人占48.64%,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且差距较大,但未超出合理区间范围;60岁及以上人口为397068人,占商洛市常住人口的19.45%,是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地级市之一。总体来看,商洛市的人口结构比较一般,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商洛市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商州区)、6个县(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共计7个县级行政区,以下为商洛市各区县的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情况。


  商州区常住人口为47.3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5.87万人,是商洛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县。商州区位于商洛市中北部,是商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面积大、人口多,但是经济实力极为有限,2020年全区GDP总量仅有141.59亿元,略低于山阳县。作为地级市唯一的主城区,如此的经济体量的确是略显尴尬,是陕西省发展最慢的主城区之一。


  洛南县常住人口为36.57万人,山阳县常住人口为36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洛南县减少7.59万人,山阳县减少6.23万人。山阳县总面积3535平方千米,是商洛市面积最大的区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及药材资源极为丰富,钒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虽然自然地理条件较差,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来说还说得过去,是商洛市第一经济强县。


  镇安县常住人口为25.38万人,丹凤县常住人口为24.73万人,商南县常住人口为20.38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镇安县减少2.21万人,丹凤县减少4.8万人,商南县减少1.78万人。镇安县为秦楚咽喉要地,是一个完全山区县,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一般,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0.48%,是商洛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未来发展空间也比较有限,发展潜力比如丹凤县、商南县。


  柞水县常住人口为13.77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57万人,不仅人口最少,经济也最弱,2020年全县GDP总量为76.54亿元。当然这仅限于经济总量层面,若论人均GDP的话,柞水县稳居商洛市第一,境内生态环境尤为良好,是西安市区南部的“天然氧吧”。


  商洛市7个区县中,有1个区县常住人口超过40万人,2个区县常住人口介于30—40万人,3个区县常住人口介于20—30万人,1个区县常住人口低于20万人,人口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各区县的经济实力也极为均衡,普遍比较一般。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商洛市7个区县的常住人口均大幅减少,整个商洛市的常住人口也处于大幅减少状态,这对于商洛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是商洛市发展现状较为滞后的体现之一。


  对于商洛市7个区县,你如何看待?


  山阳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4:陕西山阳县,一个被低估了的宝藏秦岭小城

  今天是2024年8月31日,我们从上海出发到新疆自驾游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十???一?天,其中?在新疆的北疆游玩了三十天,现在正?在返回上海的途中。


  昨天?,从?陕西省的宝鸡(以前?叫?陈?仓?)市?里,?来到?了陕西?省商洛市?的?山?阳?县城?里。


  山阳县城


  山阳县城


  今天?在?山阳县城里?边?休息边?逛景??。


  这一逛,竟然发现,县城并非我们原来想象中的那么小。


  我们从山阳县人民广场开始,沿着滨河北路和西河东路,往县城外的方向走,看着不远的山峰脚下,居然出现了一片又一片的居民区,真有点别有洞天的感觉。


  山阳县城


  丰阳塔(山阳,以前的名称为丰阳),就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沿着台阶攀上山峰,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县城中心地区的风貌。


  丰阳塔


  这个县城,不仅仅是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眼前的九龙壁和旁边的仿古建筑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曾经的过往。


  山阳县,看起来不起眼,其实不简单。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观赏,细细品味。


  建筑群


  九龙壁


  山阳县城


  山阳县城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山阳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文章5: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毗邻,北与商州区接壤。全县辖2个街道办、16个镇,239个村(社区)。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第一,陕西第六。境内森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气候湿润,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经济支柱,河流有金钱河,汇入汉江;银花河,汇入丹江。因山大沟深,耕地与河流相对较少,亦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2016年12月,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山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山阳,历史悠久,西晋置丰阳县,宋朝置山阳县,县城地处商山之南,故名。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


  山阳县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地。建武元年(317年),撤销。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皇兴四年(470年),为东上洛郡治所。永平四年(511年),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仍为郡治。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年),属上洛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属于商州。景龙二年(708年),属京兆府。景云元年(710年),改属商州。天宝元年(742年),属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


  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属京兆府。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属永兴军路。咸平元年(998年),改名山阳县。


  金初,属京兆府路。贞元二年(1154年),废县为镇,属上洛县。


  元朝,上洛县并入商州,属奉元路商州。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商县丰阳巡检司改设山阳县,属西安府商州。


  清朝,隶属关系不变,隶潼商道商州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属汉中道。民国十六年,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四年,属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属商雒分区。1950年,属商雒专区。1964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1970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


  行政区划


  山阳县辖18个镇(办):城关街道办事处、十里街道办事处、高坝镇、天竺山镇、两岭镇、中村镇、银花镇、色河铺镇、漫川关镇、王阎镇、西照川镇、板岩镇、小河口镇、户家塬镇、延坪镇、法官镇、南宽坪镇、两岭镇。


  山阳县属于哪个市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山阳县属于哪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