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推荐文章1:最新放假通知来了

  今天是2020年12月22日


  还有9天


  我们将迎来2021年的


  第一个小长假


  元旦放假时间为


  1月1日至3日放假


  共3天


  ▼


  2021年部分假期安排出炉


  除了元旦小长假之外,2021年还有更多重要假期值得期待。


  一、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二、春节:2月11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六、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元旦假期小型客车不免通行费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所以,元旦假期高速公路是照常收费的,上高速需要缴通行费。


  在享受元旦小长假的同时


  大家也要对新冠肺炎疫情


  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工人日、湖北日


  : 新闻110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推荐文章2:动画丨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粽子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雄黄酒,身体壮;划龙舟,喜洋洋。”


  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因救国的愿望破灭,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278年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中。当时楚国人不舍这位贤臣死去,闻讯后纷纷划船追赶,但追至洞庭湖上却已不见踪影。这变成了每年此日赛龙舟的起端。


  众所周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又称为“角黍”,不过直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主要食品。


  另外,端午节很多人都会在门上悬挂白艾、菖蒲,沐兰汤、饮雄黄等习俗,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们容易患病,也是瘟疫病毒的大肆扩散时期,再加夏季是蛇虫繁殖的旺季,所以要十分小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习惯。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家通过赛龙舟来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


  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啦,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让血脉代代相传。


  动画 邹孟霖 文稿 王善昆 配音 郭静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推荐文章3:端午节还有一个别称——女儿节

  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粽子节”“诗人节”“龙舟节”“女儿节”等等。“端午”一名,源于古代干支纪年,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数字计时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这一名称。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以屈原的传说故事流传最广,也有纪念孝女曹娥和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五月酷暑将临,瘟疫多生,故古人将五月称为“恶月”,初五被称为“恶日”,此时需要举行相应的避邪禳灾的仪式。可以说,端午节早期的主题驱邪避疫、适应自然,是基于远古民众虔诚的原始信仰、巫术观念。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描写端午的民谣,体现出端午节吃粽子在全国各地的普遍性。早在宋代《岁时杂记》中就有记载粽子的多样种类,有角粽、锥粽、棱粽等等。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说:“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一文中,深情回忆起了祖母去世前包粽子的往事,“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端午节除了粽子外,还有很多地方美食。在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时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高潮。竞渡最早源于南方的吴越、荆楚等地。赛龙舟至今在南方水乡地区传承,并且主要表现为水上竞技运动。在北方有水的地方,端午也有龙舟会,如北京通州地区端午节“演龙舟于运河之中以为戏”。


  端午节还有一个别称——女儿节,这一别称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传。明代北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日,家家打扮小闺女,给她们戴上石榴花。出嫁女也各自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


  另外,端午节被称为“女儿节”,还表现在姻亲交往中。在姻亲关系中,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岳丈家中送节礼。如果双方准备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送正式的大礼,北方部分地区现在还流传此习俗,称为“追节”。同样,已婚的女儿也要带着礼物回娘家。江苏、湖北、陕西,新嫁女在端午前要回娘家,且带着幼儿,称为“躲端午”。娘家也会给女儿回礼。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娘家给女儿的礼物叫作“端阳礼”,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绣有蛤蟆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着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的能力。


  端午节也是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好时节。在一些地方,女孩子会把自己亲手绣的装有艾草或者朱砂的荷包送给自己心仪的男子,如果男子收下了礼物,就表示他也喜欢这个女孩子。(邵凤丽)


  (本文系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中华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研究”(19CKS042)阶段性成果。)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推荐文章4:史上最长假期?!中秋国庆放假安排来啦

  端午小长假虽已过去


  但依然余味未尽的你


  是不是


  已经忍不住开始翻看日历


  下次假期是什么时候?


  过完了端午节


  今年的法定节假日


  就已经过完90%了


  不信你翻翻日历


  7月没有假期


  8月没有假期


  9月没有假期


  ……


  或许有人会问了


  “中秋”呢?


  受“闰四月”影响


  今年农历节日


  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


  相较去年来说


  都向后推迟18天


  而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


  也将会在同一天


  ▼


  国庆节、中秋节:


  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


  共8天


  9月27日(星期日)


  10月10日(星期六)


  上班


  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下半年


  大家继续干巴爹吧~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推荐文章5:“端午节”的“端午”是啥意思?端午是如何与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夏日炎炎,田里麦浪翻滚,这几天就要开镰收割了。农历五月初五也到了,到处粽子飘香,传统的端午节也向我们走来。关于端午,人们并不陌生。端午节民间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这天人们要祭拜神祖、祈福除邪,煮粽子,炸菜角,赛龙舟,祭屈原,年年如此。


  那么五月初五为什么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飞龙在天”又是怎么回事?端午与屈原有什么联系?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


  一、“端午”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古人把农历五月五称为端午,什么意思?说起“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端午的“端”其本义为“正”,而“午”又为“中”。那么“端午”,可以认为就是“中正”。


  农历五月端午这天的午时为正中,此时的龙星龙星(就是指“七月流火”的大火星)正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方位,可以说是既“得中”又“得正”,这就是大吉大利之象。


  同时,“端”也有“初”的意思,那么“初五”就是“端午”了。在农历中,五月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是“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一年当中四大节日之一,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又称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被称为“五月端”。


  二、端午为什么又是“飞龙在天”?


  古时端午,生活在南方百越的民众有举行祭龙的习俗,那时端午节就是“龙的节日”,所以端午又称为“飞龙在天”。


  古人称“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是为“天”。


  每年仲夏的午月午日,苍龙七宿就运行到正南中(乾)位,这天就是龙飞天的日子,且对应乾卦的第五爻“飞龙在天”。又阳爻又称“九”,所以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就居于中的位置,称为“得中”。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这个位置乃大吉之位,因此,九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乾卦中是最吉利的爻。


  端午是”飞龙在天“的最吉祥日子,这一天古人要举办一些祭龙,扒龙舟活动,目的是在这个吉祥日子里能祈福纳祥、避邪除灾。所以,我们说端午这天的民间活动,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儒、道、释等诸家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指天空,指天道,指自然大道,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端午节与屈原


  端午节的形成来自于古人崇拜龙图腾举行的图腾祭祀,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端午节怎么又和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呢?


  传说屈原是在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后来,民间就把端午节作为专门纪念屈原的节日。


  历史上,端午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详细记录是南北朝时南梁人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


  这也好理解,吴均是南朝人,在长江流域生活,他有可能遇见当时楚地居民在端午祭祀屈原的活动。当然,最早的记载,也是在屈原去世750年后了。再早一点的东汉汉灵帝时端午节的民俗里也偶尔提到屈原的记载,那这也是在屈原死去400多年以后了。所以,到底端午节和祭祀屈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难以查清。


  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的端午节的习俗和屈原并没有直接任何关系。只是后来,广大民众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为了怀念他,民间百姓才把端午节的吃粽子和赛龙舟活动就与怀念屈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其实他姓“芈”,不姓“屈”。屈原姓芈为什么叫屈原:这是因为秦朝姓与氏有严格区分,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屈原,是属于芈姓,屈氏,名原。所以所以他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屈原,可以说才华超群,是“楚辞体”的开山鼻祖,中国第一位文学家。屈原在当楚国大臣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但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后来遭谗言被革职,驱逐出都城流放,就在流放漂泊中,他奋笔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宏伟诗篇。


  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军攻破,屈原心如刀割,不甘为奴,于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毅然决然地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百姓听说屈原投江后,立即划船搜救,但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百姓悲愤欲绝,为了怀念屈原,人们划舟在江河上,后来成为赛龙舟。百姓们又担心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肉体,赶紧拿来做好的米团投入汨罗江中,这在后来就发展成端午吃粽子的民间习俗。


  图片来自网络


  ?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推荐搜索词:

  

  1.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农历几月几

  

  2.端午节是什么时候的

  

  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本文标题:端午节是什么时候_0